查文庫>說課稿> 回聲說課稿範例

回聲說課稿

回聲說課稿範例

  篇一:《回聲》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三冊教材《回聲》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學情,教學流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回聲》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科學。這篇科普童話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象—回聲,本文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讓讀者不禁想起小時候躲在空屋子扯長了嗓音不停地大叫,然後就能聽到回聲。本課的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聲引來了另一隻“小青蛙”,還調皮地學他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聲的原理。本文是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極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朗讀訓練的重要憑據。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繪了小河上一座美麗的石拱橋。第二自然段講小青蛙在橋洞底下發現了回聲。第三至五自然段將青蛙媽媽怎樣讓小青蛙懂得了什麼是回聲。第六自然段講天真活潑的小青蛙在橋洞裡歡快地叫著,它覺得回聲很好玩。

  本文在寫作上有如下特點:深入淺出說明了一個科學知識。把學生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寫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減緩了學生理解的難度。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低年級的目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難點: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字,通讀全文,並能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識字、寫字、課文的朗讀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

  三、說學情

  本課是二年級的語文課,涉及到的是自然當中一種普通物理現象,但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知識瞭解的不夠多,聽到回聲的機會也比較少。多數學生不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因此,課前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學生可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回聲的認識。還可藉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回聲是怎麼回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須用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會寫三個生字,通讀全文,品讀課文1、2自然段,知道小青蛙在橋洞中發現回

  聲,並能有感情的朗讀1、2自然段的教學任務。第二課時進行鞏固複習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瞭解回聲是怎樣形成的,指導書寫生字等教學任務。下面我我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興趣則源於好奇,為了使學生馬上被吸引住,我是這樣匯入的:透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並說一說自己聽到了什麼,由此引入回聲,讓學生知道回聲是一種很奇妙的聲音。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鍛鍊了說話能力,還讓孩子初步認識了回聲。

  二)通讀全文,對課文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充滿趣味性的科普童話,我透過範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弄清生字讀音。因為本課生字較少,在我以範讀的基礎之上再讓孩子來把課文讀通順應該不是難事。所以在此處我大膽的設計了先讀為文,再識字。學生以“接力賽”的形式讀課文。這樣讀的同學會更認真地讀,希望自己能把整篇課文讀完不出錯。聽的同學也聽得更認真,希望自己能指出別人的錯誤,抓住“接力棒”來讀剩下的部分。這樣就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把課文讀通順的目標。

  三)多種形式,樂中認字。

  識字教學仍是二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字音識記過程中,我透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準字音。字形識記教學中,我透過激發學生主動發現漢字特點,主動探究規律,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住這些字。並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聯絡生活實際,逐

  步學會自主識字,有效提高了識字能力。如:學習“圈”、“碰”兩個字時,讓學生邊說邊做動作,理解字義。學習“返”字時,我可以走到一位學生前和他握手,然後問:握完了手我要幹什麼?(師引導剛才老師這樣走了過去,又走了回來就是返,你看它的偏旁是什麼?)瞭解走之底的字和走路有關。學習“呱”時可以讓學生學青蛙叫。

  四)品讀1、2自然段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孩子們欣賞美麗的圖畫的同時透過填寫“的字”短語幫助學生積累片語。如:根據圖畫填寫( )的橋洞,( )的河水,( )的青蛙。第一自然段運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句,可以透過圖畫去理解這個句子。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語言訓練點,指導孩子用好像說一個比喻句,為了降低難度,可以出示幾組比喻句把本體,喻體分開,透過讓學生連線的方式體會比喻句的特點,再讓孩子自己說一句就會簡單的多。第二自然段是朗讀訓練的重點,引導孩子體會小青蛙高興的心情時,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小青蛙的快樂,可以引導孩子想著最開心的事,面帶笑容的去讀。想讀好這一自然段還要注意“!”、“?”這兩個標點符號,讀出對美麗風景的感嘆,小青蛙問話時的語氣。

  五)指導寫字

  寫字也是本節課的一項重要目標,我選擇把“紋、洞、影”三個字型相同的字放在一起指導書寫。在觀察中讓孩子們發現它們的異同,發現書寫的規律,掌握寫字方法。然後再對重點筆畫,部件進行細緻指導,幫助學生把字寫規範,寫美觀。

  六、說板書

  本節課重點是識字、寫字,涉及的課文內容講解較少,所以我把指導孩子書寫的三個字做為板書,給孩子們示範,幫助孩子們寫好字。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篇二:回聲 公開課說課稿

  浙江工業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張利文

  各位老師大家中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三冊教材《回聲》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說教法、說學法、學情分析、說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回聲》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童話,本單元的主題是科學。本課的主人公小青蛙,無意間發現橋洞裡有一隻看不見的青蛙在學他說話,他很奇怪。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聲的原理。

  本文是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極好教材。

  本文在寫作上有如下特點:把學生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寫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低年級的目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透過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認識6個生字。會正確、美觀地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難點: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認識6個生字,會寫2個字,通讀全文,並能有感情地朗讀1-4自然段。識字、寫字、課文的朗讀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

  二、學情分析

  本課涉及到的是自然當中一種普通物理現象,但二年級的學生對回聲知識瞭解的不夠多,聽到回聲的機會也比較少。大多學生不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因此,課前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還可藉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去了解回聲。

  本課生字較為簡單,學生可透過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可以討論出“熟字加偏旁”等合適的識字方法,並很好地完成識字目標。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觀教學法。透過動畫實驗,向學生展示石頭扔進水裡後波紋的盪開和蕩回,讓學生對水波的傳播有直觀的認識。

  2.啟發談論法。透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文字,體會詞句,加深理解。如透過問題“小青蛙在什麼地方發現回聲的”,引導學生注意到回聲產生的環境。

  四、說學法

  “語文教育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引導學生運用了一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課前學生自主預習,課上,學生藉助課文後面的拼音提示自主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2.合作學習法。如在學習生字時,鼓勵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識字方法,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須用兩課時,下面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興趣則源於好奇,為了使學生馬上被吸引住,我是這樣匯入的:透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一段小影片《山裡的孩子》,並說一說看完動畫之後有什麼問題,由此引入課題,帶著問題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鍛鍊了說話能力,還培養了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

  (二)通讀全文,對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藉助課文下面的“楓葉寶寶”自主學習,認讀生字。在自學之後,以接力讀課文的形式,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及時糾正學生讀音。這一環節中,讀的小朋友會努力讀正確,評上“朗讀小能手”,聽的小朋友也會認真傾聽,正當合格的評委。這樣有助於更好地完成“把課文讀通順”的目標。

  (三)多種形式,樂中認字

  本課要認的生字只有6個,且都能透過“熟字加偏旁”等簡單識字方法記住。在前面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記住生字相對較為容易。對相對較難的生字,我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採用猜字謎、猜甲骨文等方式,引導學生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記住生字。如:在學習“圈”字時,以猜字謎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找出謎底。

  (四)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品讀重點在朗讀。朗讀訓練中,我注重情境帶入,引導孩子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青蛙的心情,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小青蛙的高興和奇怪。

  (五)指導寫字

  寫字也是本節課的一項重要目標,我選擇把“倒、影”這個詞放在一起指導書寫。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它們各自的特點、發現書寫的規律、掌握寫字方法。然後再對重點筆畫,部件進行細緻指導,幫助學生把字寫規範,寫美觀。

  (六)、作業佈置

  為鞏固課堂所學,激發孩子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我佈置了以下作業:

  1. 鞏固生字,熟讀全篇課文。

  2. 學著青蛙媽媽的做法,在家自己做實驗,並嘗試理解青蛙媽媽的話。

  3. 瞭解更多關於回聲的知識。

  (七)板書設計

  本節課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所以我的板書內容分兩大塊:一為需要讀好的兩種心情——“高興、奇怪極了”;二為指導孩子書寫的兩個字,以作孩子書寫的示範。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法和啟發談論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篇三:回聲說課稿定

  珠海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彭卓贇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回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熱愛科學”。本文是一篇充滿童趣又生動形象的科學童話。文章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解釋了回聲這一物理現象。本課的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聲引來了另一隻“小青蛙”,還調皮地學他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聲的原理。本文是激發孩子們從小熱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極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朗讀訓練的重要憑藉。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本次說課第二課時目標為第2、3點。

  3、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語氣。

  難點: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二、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教育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新課程理念和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本次教學透過動畫實驗展示創設一定的情境,以做促讀,以讀促思,讀悟結合,來組織教學,多方位組織、點撥,引導學生透過朗讀、觀察、想象、小組學習等活動,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合作,提高閱讀能力。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字詞,談話匯入:

  1、拍手讀兒歌,裡邊藏著所有要求會認的字。(小青蛙“呱呱”叫,聽到回聲好奇怪。媽媽帶它跳上岸,扔下石子做實驗。波紋圈圈去擴散,碰到岸邊又返回。小青蛙,開心哩,蛙聲回聲連成片。)

  2、提出問題,回聲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引起學生好奇心。

  (二)、指導朗讀,突破重難點:

  1、情境感悟,激發興趣

  出示課文插圖“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讓學生體會情境之美,體會比喻句的美,發揮想象力,練習用“好像”說話。

  2、抓住標點,體會心情

  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了,他看到這美麗的景色可高興了,小青蛙說了什麼?它又聽到到了什麼樣的回聲?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誰?你在哪兒?”

  指一名學生讀小青蛙的話,再指一名學生讀回聲。比比誰讀得好,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啟發學生讀出小青蛙歡快和奇怪的語氣。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部分學習材料十分適合朗讀,因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多層次多形式地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男女生比賽表演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感悟。讀出小青蛙的興奮與好奇。在讀時我積極引導學生自評他評,每一句評價語不同,相同的是鼓勵、表揚。評價成了朗讀提高的推動力。這樣教師很好的發揮了引領作用。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盡情的朗讀,親近文字,揣摩小青蛙的心情,激發了學生對小青蛙心理的多元理解。

  (三)創設情境, 抓住動詞,突破難點

  1、動畫實驗演示“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回聲較為抽象,學生能聽得見,但看不到,摸不著。要理解它產生的原因是本課的重難點。學生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如何理解這些抽象的文字呢?此時我用電腦的動畫,讓靜變動,化難為易。

  2、小組內自讀課文,並完成動詞填空練習,表演朗讀,合作理解相關動詞。 青蛙媽媽()著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顆石子,()進河裡,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紋。波紋()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來。

  這樣既讓學生鞏固理解了文中的動詞,透過動畫演示又讓學生也理解波紋是如何產生的,又是怎樣返回的。

  (四)抓住因果關係,突破難點

  1、指導學生聽青蛙媽媽的講解。明白聲波和水波的相同點。

  2、課件演示回聲的形成。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麼能聽見回聲?

  根據青蛙媽媽的講述,找出了聲波與水波的共同點,很好的理解了什麼是聲波。課件展示在橋洞裡小青蛙的聲波碰到石壁也返回,認識回聲輕而易舉。在此課件的出示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融化了知識的難點,引發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輕鬆掌握了知識。

  學生明白回聲後齊讀最後一段,體會小青蛙高興的心情。透過精讀感悟課文,使學生在能力情感態度上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達到預設的目標。

  四、課外拓展

  播放科普資料影片《回聲的形成》瞭解回聲這一科學現象。讓學生不僅從文字中瞭解回聲,同時從科學的角度瞭解到回聲現象。

  五、作業

  你們在哪裡也聽過回聲呢?引導學生自編故事《山洞迴響》。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先說後寫,這樣的環節巧妙自然將讀和寫結合起來,提高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板書設計:這樣板書設計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又在板書中鞏固了識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1 回聲

  碰

  水波 ))))((((河岸

  蕩

  聲波))))((((石壁

  返

  篇四:《回聲》說課稿

  《山谷迴音真好聽》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很榮幸能參加了這次骨幹教師創新活動方案說課。我遵循新課標的理念,特別是以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幼兒,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幼兒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使每個幼兒都具有信心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我說的是中班音樂活動《回 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回聲》選自吉的堡中班教材上學期。歌曲簡潔、樸實,表現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全曲短小精煉,由五個樂句構成一段體歌曲。

  一、二、五樂句運用變化重複的手法,使旋律簡單明快、流暢;三、四樂句旋律的完全重複以及力度與強弱對比,生動描繪了“回聲”的音樂形象。

  2. 教學目標

  我根據活動目標的要求: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採用直觀教學法,結合幼兒的實際,確定本課目標為;

  知識目標:在逐漸熟悉歌曲的過程中,進行有感情的演唱。 能力目標:體會音樂中強弱(fp)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標:透過演唱、聆聽,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親近大自然,瞭解“回聲”這一自然現象。

  我根據音樂活動標準,幼兒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表現音樂和根據幼兒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唱歌曲,體會音樂中強弱(fp)的不同效果是本課重點。 引導幼兒能強弱對比來表現迴音,表現歌曲,是本活動難點。

  4.教具:相關課件、一張厚白紙或紙箱等。

  二.說教法

  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各具特點的教學,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與“電教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同時運用遊戲感悟法、討論創編法,既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幼兒從多方面、多角度感知了音樂。在匯入課堂時,我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幼兒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開始人與自然、幼兒與大山的對話。在演唱形式上,我設計成一呼一應的對唱形式,模仿山谷迴音的效果。喚起幼兒臨其境的感受也有利於幼兒表現歌曲力度的變化,運用中等速度,歡快地演唱。同時指導幼兒在表現歌曲力度的變化時,對比要鮮明但不能過分誇張。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透過資訊的傳遞和轉化,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強調了音樂教學中的師生和諧互動、生生合作互動,在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中,教學雙向互動才會煥發活力。所以本節課引導幼兒用發現法、感悟法與實踐創編法來學習,透過學法的指導讓幼兒掌握音樂的學習方法,感悟音樂的美。

  本節課教學主要分為五個環節:

  1.情境匯入

  讓幼兒排成一排,雙手搭在前面幼兒的肩上,我進一步引導:小朋友,春天到了,讓我們開著小火車去郊外踏青吧,聽一聽春天的郊外有哪些美妙的聲音。隨著我彈的琴聲,邊唱《火車開了》邊律動,兩遍以後回座位坐好。孩子們都顯得興奮而快樂。(播放春天動畫。讓幼兒說一說聽到了哪些聲音,幼兒紛紛發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2.視聽結合 、整體感知 讓幼兒隨著媒體畫面,完整地欣賞《回聲》使小朋友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對美麗而又稀奇的山谷有了深刻的印象。視聽結合啟發幼兒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慾。

  3.回聲遊戲

  (1)、體驗回聲

  先讓幼兒用紙喇叭或紙箱體驗迴音,感受原聲和產生迴音後的不同效果。

  (2)、回聲遊戲

  讓幼兒分組討論瞭解這個有趣的自然現象,設計不同的情景去做迴音遊戲,(如:假設教室就是個大山谷,讓兩位幼兒站起來,用手做喇叭狀,一個發出強音,一個用稍弱的聲音模仿等)讓幼兒感受迴音,區別並掌握聲音的強弱變化,從中感受大自然中迴音的奇妙,從而喚起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幼兒透過做迴音遊戲,瞭解到迴音有

  時候不止是隻有一聲的,還會有兩聲以上的。

  (3)、感受迴音

  讓幼兒其他小朋友的表演,體會迴音的特點。(播放課件)

  4.學唱歌曲

  (1)、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新歌的興趣和願望,我先有感情地範唱一遍,引起幼兒對歌曲的喜愛,啟發幼兒學習新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師生利用迴音遊戲學唱歌曲。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把有對比的樂句“12 34 │ 5─ │”和“i6 i6 │ 5─ │”模仿迴音,彈琴帶領 幼兒用“啊”音演唱,然後用一呼一應的形式練習全曲,主要將力度、旋律等的因素表現出來,並指出小朋友的不足,告訴他們改進的方法,讓幼兒充分地掌握。

  (3)、在熟悉旋律後,並能用強弱的對比,有感情地用柔和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在此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唱歌:齊唱、分組唱、分男女生唱、個人演唱等,在面對全體學生的音樂基礎上,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才能。

  4. 歌曲創編、歌舞表演

  美的旋律、美的歌詞更需要美的舞姿。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表現的慾望,鼓勵學生分小組創編歌詞與舞蹈動作。把迴音現象延伸到課外,挖掘生活中的迴音現象。音樂再次響起,讓每位孩子都唱起來、跳起來,各盡其能、各得其樂、各有其獲。整節課都讓學生處於愉悅的氛圍之中。

  五、教學設計思想

  本方案的設計,根據幼兒認知特點及天性、興趣等,利用幼兒常玩的“開火車”遊戲的形式匯入活動,力求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思想。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如何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教學的關鍵,讓多媒體架起師生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橋樑;著眼幼兒的主力發展,調動全體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主動學習,合作意識,探究精神,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節課能夠透過老師的精心組織、設計與安排,使教學內容變得充實、活潑、生動,能夠充分的調動起幼兒對學習的慾望,讓每個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快樂地學習,這應是我今後努力和學習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