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國各地作文試題及名師解讀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汙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1:
美麗中國,請你解說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陳少華
2017年廣東高考全國語文試卷的作文題,材料是一則調查,講的是來華留學生所關注的12個“中國關鍵詞”。要求考生從中選擇兩三個來呈現考生所認識的中國。考生要使這兩三個關鍵詞形成有機聯絡。讀者物件是外國青年,目的是幫助他們瞭解中國。材料涉及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方面,考題具有開放性,立意具有多種選擇性,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考生的自主效能夠得到發揮。
這是一則有多角度可選擇的作文題,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中國的認識,從中選出三個關鍵詞,並讓他們形成有機聯絡,形成作文。比如,可以選擇“一帶一路”“高鐵”“京劇”,暢談“一帶一路“戰略,可以帶動中國”高鐵“的出口,可以擴大以”京劇“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又比如,可以選擇“空氣汙染”、“共享單車”“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廣泛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空氣汙染的問題,有利於人們的健康,而移動動支付又為共享單車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和技術支援。
這是一道引導考生關注現實的作文題,題意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讓學生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條件下,面對中國和世界的互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正確立場和方法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在此基礎上向外國青年“講好中國故事”,作文題引導考生要關注自己國家的歷史、現實與未來,關注自己國家的發展成就與特點,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對外交流的自豪感,激發青年一代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心同向的使命感。考生要寫好作文,平時“兩耳要聞窗外事”,對這些中國關鍵詞的內容要有關心關注,深入思考,才能寫出好文章,讓外國青年更好地瞭解中國。
專家解析2:
關注社會熱點,注重任務驅動
——評2017新課標全國一卷高考作文題目
點評名師:河南省實驗中學高階教師、河南省名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張定勇
河南省實驗中學高階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崔礦山
(一)內容上關注社會熱點,貼近生活
作文命題從內容上講,關注社會熱點, 貼近生活。題目提供12個來華留學生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這些關鍵詞來源於社會生活,貼近新課改實際,這種命題具有非常強勁的導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確,就是鼓勵學生讓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國家發展,肯定國家發展中的輝煌業績,正視前進中需要改進的問題。這道題目命製得非常好,需要考生綜合兩三個關鍵詞來作文,讓考生針對想說的關鍵詞有話可說,又不侷限一點,避免了盲目猜題,值得點贊。
這12個關鍵詞可以大體上分為如下幾類:
1.中國先進理念或技術:一帶一路、美麗鄉村、高鐵、移動支付。
這些關鍵詞可以展現開放包容的中國,展現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就。
2.中華傳統魅力象徵:大熊貓、中華美食、長城、京劇。
這些關鍵詞可以展示中華傳統魅力,展現中國的五千年的特色文化。
3.優缺點共存的現象:廣場舞、共享單車。
這些關鍵詞可以展示中國民眾生活和新生事物,屬於優缺點共存現象。廣場舞有利於鍛鍊身體,強身健體,但也存在擾民噪音問題。共享單車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為解決城市出行的“最後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撐。但也隨之產生一系列問題,比如亂停亂放、單車被盜、私自加鎖、使用者私藏、改裝兜售等。要揚長避短,發揮優點,改進不足。
4.亟待改進的問題:空氣汙染、食品安全。
這些關鍵詞展示需要改進的問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治理空氣汙染、保障食品安全,保護好環境,我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建議考生選取三個關鍵詞,從正面關注國家發展,肯定國家發展中的輝煌業績,也可以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指出前進中需要改進的問題,並進一步提出改進措施。
如,我們可以從對中國悠久歷史、傳統文化(長城、京劇等)的介紹開始,帶領外國留學生了解中國的昨天和文化魅力;再讓他們讀懂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和當下意義;我們也可以帶領他們或共享單車,或坐上高鐵,暢遊美麗鄉村,或者欣賞憨態熊貓,看看大媽廣場舞,品嚐中華美食,或者享受移動支付,共同探討食品安全和空氣汙染的全球性話題。只有用心來寫,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形成有機聯絡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才能寫出符合題意的高分作文。
(二)形式上重視任務驅動,富有新意
形式上屬於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形式,富有新意。“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是驅動要求,要求考生必須自選兩個或者三個關鍵詞,來呈現自己所認識的中國,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文章具有較強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規避套作和宿構,實現寫作能力在應用層面的考查。認真審題,可以避免寫作偏差。
(三)得高分要在發展等級上多挖掘
題目不難,但寫好不易,作文得高分要在發展等級上多挖掘。作文立意是否辯證深刻,情感是否真摯感人,材料是否準確豐富,結構是否明晰,語言是否有文采,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需要緊扣“中國關鍵詞”,緊扣“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精益求精。在確保審題準確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須在發展等級上至少佔一條優勢。
名師解析
一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我就想到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 姜鋼《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 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文章裡提到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考試內容,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
這次作文中提到的關鍵詞: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汙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都反映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外交等領域發展進步的內容和百姓生活中還讓人不滿意的現象,題目設定的任務也很明確: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而且要有內在聯絡,呈現你的認識、讓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這個題目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意圖:1.考查學生對我國社會現狀、時事政策的瞭解、思考和把握;2.考查學生對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等價值準則的理解;3.考查學生對生活和社會現象所反映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相關行為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
這個題目寫作空間很大,為學生在立意與選材上提供更多的自由 ,但是對學生的認識深度也提出更高要求。這個題目雖然與考前各地備考作文命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涉及關鍵詞學生應該比較熟悉,平時作文備考也多有涉及因此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此題雖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值得點贊。(作者為:湛江二中語文老師)
名師解析:
2017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目解析
肖剛
今年全國1卷的高考作文題,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
首先,這道題目可以看成是“請用三個’中國關鍵詞’ 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材料提供了有限制的12個與中國有關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考生也都比較熟悉,有“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新與舊”“正面與負面”等多重關係,同時這些關鍵詞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科技”等方面,可以任意進行排列組合,但是需要考生明確所選三個關鍵詞之間的“有機關聯”。這是限制性任務,也是本道作文題目審題立意的關鍵,此處要求正是新考綱對“思維品質”考查的具體體現。
其次,題目要求“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這裡有一個隱性要求,考生要有良好的“讀者意識”,也就是要注意寫作的立場和口吻,認識到這一點有助於表達的融入感。
第三,題目要求“明確文體”,亦即文體必須是議論文、記敘文等中的某一種,務必清晰明確,這與近幾年“文體不限”的要求明顯不同;。
最後,“選好關鍵詞”“選好角度”也都隱含著“可以自主選擇,但是所選內容和角度必須有機統一,邏輯鏈條必須清晰完整”的要求。
總體來說,本道題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所生活的國家、社會是否保持足夠關注,並能做出清晰描述或判斷,題目較好地體現了選拔人才時對考生價值觀考量的“國家意志”。審題時需要考生關注的核心點有兩個:一是12個“中國關鍵詞”,二是任務(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首先要從12個關鍵詞中選出兩三個,這考驗考生的知識面和思維拓展能力。然後要從自己選出的關鍵詞中,提煉出自己要介紹的主題,然後列出“解說”線索。
下面給出角度示例和寫作思路簡析:
一帶一路+高鐵:
高鐵中國近年來基礎建設的最偉大成就,一帶一路將帶動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技術、產業走向世界。考生可從高鐵成就、影響,結合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製造的輝煌成果及美好前景。
一帶一路+長城/京劇/美食:
一帶一路重在民心相交,而人文交流就是一項重要內容。
作文可以從以下角度展開:歷史維度:一帶一路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交融產生的藝術成就數不勝數,可向外國青年介紹哪些中國名片是中外交流的成果。現實維度:一帶一路是外國青年瞭解中國的視窗。
中華美食+食品安全
外國人對中華美食存在很多誤解和偏見,可向外國青年介紹中華美食的派系,製作工藝,推薦《舌尖上的中國》,消除他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
中華美食+移動支付
移動互聯時代顛覆了桌面網際網路時代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和商業模式,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帶錢就能買東西,現在卻變成了現實,這也中國技術發展的結果,考生可從文化交流角度,介紹中華美食派系及當前美食行業的移動支付情況。
高鐵+大熊貓
考生可從高鐵、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兩張名片,是世界人民瞭解中國的視窗著手,可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在高鐵基礎建設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及大熊貓作為文化名片促進中外交流的情況。
高鐵+移動支付
當前,移動支付已經遍及中國的各個角落,大到企業合作,小到衣食住行。考生可從,隨著“時尚、便捷、安全”的高鐵移動支付服務的推行,我們的旅途將會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加的舒心和歡心,高鐵移動支付也成為時代的新寵兒等角度來寫。
空氣汙染+美麗鄉村
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情況,考生可從美麗鄉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時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具體要求。
空氣汙染+食品安全
考生可從空氣汙染及食品安全是我國面臨的兩大挑戰出發,向外國青年介紹我國所採取的措施及所取得成果,並且闡明自己面對空氣汙染及食品安全問題的態度。
廣場舞+京劇
京劇是國粹,是高雅藝術,擁有廣泛受眾。廣場舞是近年來中國百姓參與度最廣的健身專案和娛樂活動。可以向外國青年說明:中國人娛樂活動的多樣化,雅俗共存,都代表了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和美的追求。
廣場舞+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不僅僅指自然環境,也指人文環境。近年來,我國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一樣,取得了長足進步。遍佈農村各類文化廣場的廣場舞,就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除了廣場舞,今日農村還有很多富於創新性的娛樂活動,在為美麗鄉村添彩。
共享單車+移動支付
共享單車之所以能在中國快速發展,離不開移動支付的普及。這兩項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創新專案,深刻改變了國人的支付方式和出行方式,成為城市年輕一族的最愛。網際網路領域,是中國創新創業的集聚地,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所在。
共享單車+空氣汙染
共享單車代表的是綠色出行,對減少城市的機動車使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近年來的空氣汙染讓外國人談霾色變,改變這種狀況需要每一位國人的努力。綠色出行,就是每個人力所能及的。而且每一位中國人也願意為減少汙染做出貢獻。
2.2017年全國II卷(甲卷)作文題
(全國甲卷(II)適用範圍: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內蒙古、陝西、重慶、海南(語數英))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 (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專【】家解析】
2017全國Ⅱ卷繼續採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試題材料由精心選擇的六個中華名句組成,試題命制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試題既讓每個考生有話可寫,又讓優秀考生能夠脫穎而出。六個名句言淺理明,貫穿其中的思想主線清晰,具有很好的親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沒有難度;而在審題立意、文體選擇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便於考生髮揮;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為命題加大了空間縱深,也為優秀作文提示了明確指向。
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有詩詞有隨感,或豪邁或溫婉,有的抒懷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強奮發、家國情懷、堅持自我、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提升境界、敢於正視問題、勇於面對困難、勇於實踐、敢於擔當等豐富內涵,涉及個人“小我”與家國、社會“大我”等不同層面;既各自獨立,言簡意賅,又彼此關聯,聲氣相通。將六句並列齊觀,從《周易》到現代偉人,本身就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有自、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
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鑑今,古為今用,啟用名句的內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論述兩三個名句的相通內涵,如以①⑤為基礎探討自強奮發、敢作敢為;也可以辯證思考由兩三個名句組合生髮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為基礎,討論自信與正視問題、開放進取之間的關係;考生還可以深入研析個人、國家、社會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以①③④⑤為基礎,探究如何全面提升個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為基礎,表現個人對家國情懷、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索,或以③⑤⑥為基礎,論說堅持自我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關係,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帶給他的感觸與思考,而由此出發立意行文,對名句作者及其時代進行歷史分析,個性化地闡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或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講述中華名句化育後世的精彩故事,論說名言警句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命題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應了中國詩詞大會引發的詩詞記誦熱,更隱含了“文化傳承不應只是靜態記憶”的認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義的簡單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語言表達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和說服力;將名句自然融入文章、與全文渾然一體,對考生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寫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傳承與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豐富期待。同時,這一任務型材料作文的創新,也為辨識考生水平高下、強化區分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名師解析】
瀋陽優能中學語文名師黃金雪
古詩詞的考察確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對詩句內涵的理解,如果你對它有創新的理解或者自己的看法,高考題其實也是鼓勵的。
1. 六句古詩詞都是哲理類詩句,寫作時把道理分析出來有助於拿高分,古詩詞基礎好更有利。
2. 作文鼓勵考生從旁觀者角度分析材料,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時刻關注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平時應多關注新聞。
3.考生可以在翻譯古詩詞時先把關鍵詞篩選出來進行翻譯,關鍵詞對了基本上分也拿到了。
建議學生:
1. 平時古詩詞積累很重要,考察學生的古詩詞掌握程度如何
2. 與之前比較,今年高考作文的難度在增加
3.不能拋棄時代去寫文章,文章必須要接近現實,要體現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名師解析】
1. 六句古詩詞都是哲理類詩句,寫作時把道理分析出來有助於拿高分,古詩詞基礎好更有利。
2. 作文鼓勵考生從旁觀者角度分析材料,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時刻關注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平時應多關注新聞。
3.考生可以在翻譯古詩詞時先把關鍵詞篩選出來進行翻譯,關鍵詞對了基本上分也拿到了。
【名師點評】
從作文題目型別角度看,六句古詩或名言任選兩三句,自定立意,屬於給材料作文,且是多則材料。從材料的選取角度看,選擇多則古詩或名句或現代名言(且都是中國的)作為命題素材,無疑體現了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導向,同時極大地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鮮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不同風格適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這是很人性化的命題形式。
考生立意選擇範圍比較寬泛,可以從六則材料中做多種組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理解,但“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立足“這”幾則材料,綜合其思想情感無疑是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根本。同時,結合現實,將材料綜合內涵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切入點,不能僅僅就句論句,材料只是問題討論的由頭。
考生要根據自己選擇的材料所提供的具體語言情境有效運用書面語表達,這是基本素養要求,是大多數考生應該和能夠達到的。而在思維要求方面,一般考生也需要並能夠做到仔細審讀材料,綜合提煉,做到思維準確、清晰,在表達上做到表達生動和有邏輯性,尤其要透過詩歌的形象讀出其內在的思想。而對更優秀的考生而言,要想脫穎而出,發掘出材料的深刻性,靈活組合和運用材料是必須的,甚至在立意中還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獨創性。
考生在作文中表達出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寫出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情感和態度,是在語言和思維之上更高的要求,這無疑是真正獲得閱卷老師青睞的重要法寶。在立意和行文中,考生要儘量關聯到文化,表達出對傳統優秀文化的自信與傳承、對當代文化的關注和思考,或者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這是在更高層面上體現出思維的深刻和視野的獨特,是真正理解了命題者的“良苦用心”,是真正把握住了語文核心和時代脈搏。
整體而言,今年的作文題目能讓大多數考生有話可說,但要說得精彩和透徹,則必須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和情感判斷能力,能在文化層面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這個作文題目能較好地考查出學生閱讀和寫作方面的核心素養。相信不同水平的考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充分展示和發揮,取得應有的成績。(童朝陽)
3.2017年全國III卷(丙卷)作文題
適用地區:四川、廣西、貴州、雲南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週年。40年來,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名師解析】
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寫作:
1.從夢想的角度,與夢想之間的橋樑就是高考;
2.從傳統高考文化的角度,如何繼承傳統高考文化;
【名師點評】
2017年全國3卷作文試題採用同一主題的“二選一”命題形式,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題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這一題目既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一題目呈現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不迴避熱點。2017年是我國恢復高考第40週年。恢復高考,對於教育,甚至對於整個國家發展的歷程都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對於2017年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熱點,但這樣的題目沒有迴避這樣的熱點問題,其命題用意就是要引導學生關注在中國發展程序中的重大事件,並自己思考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這一命題思路正是高考強調“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的具體體現。
二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自我認識與自我體驗。“高考”可以說是最接近學生的。試題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這一要求中的核心詞有兩個,一是“我”,二是“高考”。這就明確告訴考生,不要去空泛的談論恢復高考的意義和影響,而要從自己的視角,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去看高考,這體現了高考在關鍵能力上強調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命題指向。
三是命題形式新穎,體現為一是採用給副題擬正題的形式,二是二選一的題目,體現了選擇性。“我看高考”的命題指向是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則指向了感性體驗。這讓具有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可以選擇能體現思維特點題目,發揮自己的優勢。
如果選擇“我看高考”,就要求寫出自己在恢復高考40週年這一特殊的時段對於高考有怎樣的認識,可以從高考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改變中國社會的走向等角度切入,還可以從高考的不斷改革這一角度切入;這就需要考生在這一方面有著豐富知識儲備。寫作此題,既可以談古論今,調動自己從長輩處聽到或從書上看到的相關事件和經驗,從高考40年變遷史和改變很多人命運的角度,寫成指點江山的深度思考類作文,但要注意避免裝深沉、偽博學。
如果選擇“我的高考”,則可以講述一個自己與高考相關的故事,在故事中表達出自己對高考的感受和看法。這就使這個題目很接地氣,學生會有很多話可寫可說。可以從自己的高考體驗入手,回憶自己或身邊的故事,寫成情感抒發類文章,但要避免單薄的自我情感抒發。如果可以把個人及高考放置於時代的大背景之上,寫出時代的衝擊和震撼,表達出真實的感受和思考,一定能成為亮點。
(李 松)
4.2017年北京卷作文題
26.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紐帶是能夠起聯絡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等都需要紐帶。請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
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
【專家解析】
2017年高考語文(北京卷)的作文題目,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的命題要求;在考查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著重考查認識水平和想象能力。
2016年,兩道大作文題供考生選擇作答的方式取得了預想的效果,2017年繼續沿襲這樣的做法,為考生充分發揮寫作優勢提供平臺。
第一題:“說紐帶”
2017年的作文命題思路與前兩年有所不同,作文題目不是從大閱讀文字中引出的,而是直接命題的。
以“說紐帶”為題,意在藉助“紐帶”的比喻意義,聯絡歷史或現實闡述其作用、價值和意義等,以考查考生的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題目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既有歷史感,也有現實感,無論從較為寬闊的視野,還是從相對微觀的視角,都可以提出觀點、展開論述,有利於那些平時重積累、有思想並在議論文寫作方面有實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與議論的能力。
本題與下面的大作文題,分別限定了文體。其原因一是北京卷考試說明要求能夠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二是限定文體,有利於減少考生選擇題目的時間。
第二題:“共和國,我為你拍照”
“兩個一百年”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2049年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時刻。“兩個一百年”的內涵也是考生應知的內容。屆時,今天的考生正值壯年,應是國家骨幹力量。作文題目設計“為共和國拍照”這樣一個情景,請考生展開想象寫一篇記敘文,既有利於考生展望共和國輝煌前景,增強“四個自信”,也有利於想象力的發揮。
題目在具體要求上注意小切口,大開掘。考生可以就拍攝的一幅畫面展開敘述和描寫,也可以就幾幅畫面展開敘述和描寫。寫作要求上,除了記敘文的一般要求之外,在2016年基礎上繼續強調“有描寫”,這是針對考生記敘文寫作中常見問題提出的,不僅是閱卷的評分參考點,也對中學記敘文寫作教學具有引導作用。
兩道作文題雖然是各自獨立的,但必須滿足三個要求:1.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有的寫;2.分值相等;3.評分標準基本相同。在此前提下,題目從寫作物件和文體上又各有側重。第一題側重議論能力的考查;第二題側重記敘能力的考查。
2017年北京卷作文試題的主要特色。
一、秉承一貫的命題立場,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考生深入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關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
二、為考生髮揮自身學習優勢提供選擇空間。為了不增加考生選擇題目時付出的時間代價,採用了“給題目”的命題方式,以使指向明確、簡練清晰,且每道題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有話可說。
【名師點評】
北京市2017年的高考作文試題,基本延續了前兩年的路數。
從試題結構上講,繼續採用了二選一的命題形式,便於發揮考生所長,體現國家對考生的人文關懷。
從寫作能力來講,一題要求寫議論文,一題要求寫記敘文,一題考查思辨力,一題考查想象力,緊密結合考生十餘年寫作練習的實際,便於考查學生寫作的基本功,也有利於今後中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
從思想觀念上講,命意合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北京市基礎教育部分學科教學改進意見的精神,向考生和社會傳達的是正能量,便於考生作文立意。
第一題“說紐帶”,遙承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試題“說安”,寫起來要比“說安”稍為容易。古代有“雜說”一體,屬於廣義的議論文。考生寫作,除議論外,最好有“說明”這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第二題“共和國,我為你拍照”,題目中引進了第二人稱代詞,這就要求考生作文用“呼告”手法,將共和國擬人化,如向祖國彙報,或如當面晤談,便於抒發敬仰、親切、欣喜等健康陽光的感情。
(王德山、薛梅、薛鳳瑜)
這是一道比較傳統的“材料+標題”型別作文題,幾乎沒有審題難度。由於前述材料提供了較多討論的角度,基本保證了考生有話可說,只要緊緊圍繞關鍵話題“紐帶”展開論述就能很好完成寫作任務。題目的延展性很強,可以很好規避作文內容雷同化現象。但本題有較強的“話題”特點,考生容易走向套作。另外,題目本身包含了比較明確的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很好的走進文章。
(肖剛)
5.2017年山東卷作文題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書店開啟24小時經營模式。兩年來,每到深夜,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他們中有喜歡夜讀的市民,有自習的大學生,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工作人員說:“有些人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但他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
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專家解析】
一、材料來源於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報》對於安徽合肥一家新華書店24小時營業模式的評論短文,經過修改,把時評型材料處理為沒有明顯主觀評判的客觀事實材料,把情感價值隱含在對事實現象的客觀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給定的內容及含意的範圍內,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自主選好角度,選擇立意,選擇文體。
二、材料內容貼近考生實際,貼合時代脈搏。
其一,考生對材料中的“書店”“書”“顧客”“讀者”等相關概念非常熟悉,這些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產生關於書店的功能、文化屬性以及人們閱讀意義等方面的感悟和聯想。
其二,材料中關於各類“顧客”的內容,尤其是“夜讀人”元素的加入,表現了人們對於知識、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書店不僅是人們汲取精神營養的場所,更是人們期盼的精神寄託所、心靈棲息地,由此可以引導考生思考閱讀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意義,思考書店的社會價值和象徵意義,思考書店在當今社會中的文化傳播、文化建設的責任擔當問題。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員“不驅趕任何人”的表述,表現了書店的人文態度和經營理念,由此可以引發對書店經營目的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關係問題、社會發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經營模式”和“工作意義”這兩個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問題,探討創新、發展理念,思考書店等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出路問題,思考關於經濟發展與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贏同享的關係問題。
三、材料立意多元,適合個性表達,能給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寫作空間。
其一,從書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來講,書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時代精神的場所,能夠給人們的文化成長提供精神食糧,給社會的進步提供文化滋養;就其經營理念而言,其人文發展理念、創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時代精神;就書店的象徵意義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託、心靈成長、文化滋養的文化空間的意義。
其二,從顧客、讀者角度立意,可以聯絡給定材料,書寫個人對精神食糧的需求與享受,或書店這樣的文化環境對於自己成長的滋養價值意義,也可以緊扣書店文化環境談人際關係問題等。
根據自己的感悟與聯想,考生可以敘寫書店這類文化空間助使心靈成長或提供精神棲息港灣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闡發由這一現實事件引發的理性思辨或問題探究。不管是文學類的小說、散文、戲劇、小品,還是實用類的議論文,都能對考生的感悟能力、聯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並且能較好地考查考生的發現能力、寫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價值判斷和語文素養。
【名師點評】
2017年高考山東卷語文科是最後一年自主命題,作文題仍舊一如既往求穩,堅持切合學生思想實際、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切合學生閱讀實際的命題原則,在此基礎上考查學生的寫作水平。
近幾年高考山東卷作文都是給材料作文,其中2014年給的是“窗子就是一個畫框”的材料,2015年給的是“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的材料,2016年給的是“行囊已經備好”的材料。這些材料,都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立意。2017年給的是“某書店24小時營業”的材料,也不例外。這樣的作文題,既然都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立意,那麼跑題的可能性就比較小。就2017年的作文而言,我們可以將立意確定為“我們的社會需要包容”,可以確定為“為書店具有人文關懷點贊”,也可以確定為“多管齊下,才能實現大目標”(這些來消遣、休息的人,也有成為買書人的可能。對他們包容,其實就是為將來書店的大發展埋下伏筆。這樣,既對買書人熱情接待,又給消遣和休息的人以包容,確實是多管齊下的大戰略),還可以確定為“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要有大格局、大胸懷”等等,都是可以的。
近幾年高考山東卷作文題一直有一個要求,這就是“文體特徵鮮明”。一些同學總覺得文體不限,也就是不要文體。於是一大批四不像作文出現了。為了糾正這種偏向,山東省才將“文體特徵鮮明”提了出來,告誡考生。今年也不例外。我們所寫的作文,應該是寫什麼像什麼。比如寫議論文,那麼就應該觀點鮮明,論據充實,分析透徹,結構嚴謹;比如寫書信,那麼就應該做到格式齊全,這就是開頭有稱呼,稱呼之後是問候,主體部分寫完後是祝願語,最後是署名及寫信時間。
(閆會才)
6.2017年天津卷作文題
22.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60分)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了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開啟,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澱,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控,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專家解析】
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題要求考生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展開寫作。該作文題從考生十八歲步入成人的年齡特點出發,關注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及人文素養的培育提升,引導考生展開聯想與思考,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1.關注傳統文化,飽含人文情懷。人倫關係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命題意在引導考生調動家庭與個人、長與幼的相關經驗,重新理解長輩的深沉情感、豐富智慧及其對於青年成長的寶貴意義,引導考生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當代體現。題目需要考生從凝聚個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閱歷中選材,關注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時代的關係,既喚醒內心的真摯情感,又思考個人精神成長,富有人文情懷。
2.立意角度豐富。“長輩”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長親人或老師等。依據材料,考生可以透過長輩的人生經歷重新思考過去的時代與歷史,思考家族傳統和民族傳統方面的文化積澱,思考長輩的人生智慧和經驗教訓,也可以在長幼互動關係中,以長輩為鏡鑑重新發現與認識自我,從“我”的視角觀照長輩在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上的進步與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敘可議,便於各層次考生髮揮個性特長。
3.富有思辨性。寫長輩、寫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歲成人”的眼光來重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觸控靈魂,則需要考生處理好感性生活與理性思考的關係,需要處理好表象與本質的關係,需要思考延續傳統與突破傳統的關係,需要思考傳統中核心價值的恆定與時代變化的關係……要寫出深度與個性,就要具備處理這一系列辨證關係的理性思考能力。
【名師解析】
1、傳統的角度,長輩有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經歷和文化習慣
2、換一個角度,重讀長輩這部書也可以重新給長輩定義,比如新的可以發展和時代變遷對長輩的影響。
【名師點評】
儘管高考作文有著自己的特殊性,但我們認為要想對“高考作文命題”進行科學的評析,就應該回到作文的原點思維,搞清楚寫作的實質是什麼,學生為什麼要寫作文。簡言之,寫作,就是練習說話,練習思想。寫作,就是學生為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書面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人作為社會人的生活實際的需要。寫作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
由此,我們認為高考作文命題應該遵循作文及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高考作文題應該貼近現實,讓學生有話可寫;應該讓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現實,品味人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感受時代的衝擊和震撼,從而把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和思考表達出來。
近年來,天津卷高考作文一貫喜歡“以小見大”,倡導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審題上為難學生,讓學生有話可說,但要想寫好作文又必須具備一定的思辨能力、思想積澱和語言表達功底。以此來審視2017年天津卷高考作文,我們認為天津卷的作文是別有意味的。
首先,該作文題為了減輕學生的審題壓力,以“重讀長輩這部書”為切入點,命題人給考生提供了啟發學生思維的寫作角度:“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澱,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這樣,考生可以在此引導語的啟發下,充分調動自己與長輩的生活經驗,自主地選擇自己最有感觸、最感興趣、最有話可寫的角度來寫,既可以寫自己讀出的正面體悟:如事理、傳統、時代的印記等,也可以讀出他們的“思想落後面”以及他們與自己的矛盾、分歧、代溝等,而且要想寫得深刻,就應該要進行思辨性地闡發,可見該作文命題寫作角度多元,具有開放性,很好地為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思維空間和認知空間,能調動考生平時與長輩們的生活經驗與思考,並“以小見大”地發掘出具有一定形象性、思辨性、審美性的內涵。再者,人生就是一本書,閱讀長輩,既能從中汲取人生的營養與智慧,也是以長輩為鏡子,進行反思自我與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這也體現了該命題“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可見該作文命題具有比較鮮明的時代性、現實性和針對性。
需要提醒的是,在文體的選擇上,天津卷特別強調“文體特徵鮮明”,所以所謂“文體不限”並不是想寫成什麼文體就寫什麼文體,而是應該根據你所要寫的內容,選擇適合這一內容的文體來寫,而且一旦選定寫某種適合內容要求及自己特長的文體後就要按照既定文體要求,力求寫成這一文體,切忌寫成“四不像”的文章。
(龍祖勝、梁莉)
7.2017年江蘇卷作文題
20.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專家解析】
本作文題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從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為材料作文命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話,“生活中離不開車”,是生活的常識,也是題目的引子,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生活,進而聚焦生活中的車。
第二句話,從“種類”和“形態”兩個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導,意在幫助學生展開聯想。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車,如童車、碰碰車、腳踏車、三輪車、汽車、動車等,又如共享單車、網約車、無人駕駛汽車等,車的速度有快有慢,車的容量有大有小,車的使用方式有新有舊,或是尋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進步之成果,體現不同生活理念,蘊藏各自時代記憶。各種車都能寫,地區發展的差異,個體體驗的獨特,恰恰是寫作的寶貴資源。
第三句話,是材料的關鍵所在。“車來車往”既可以是現實中觀察到的車流來往,也可以虛化為與車有關的記憶、思考和體悟。“車來車往”是本句中四個分句的'共同主語,也是不同寫作角度的相同出發點。四個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寫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時代發展,如過去家庭以擁有腳踏車而自豪,到現在汽車走入千家萬戶;可以小觀大,捕捉人間真情,如父母用車接送孩子發生的親情故事;可觀往知來,討論變遷的生活理念,如從追求快捷到重視環保的轉變;也可由表及裡,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前兩個角度側重感性,後兩個角度側重理性。這幾個角度,既可以單寫,也可以交叉,還可以綜合,給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寫作才華的空間。
材料的三句話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表達凝練,意蘊豐厚。材料立足現實生活,立足學生實際,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採擷生活浪花,選取適當文體,抒寫真摯情懷。尚奇者可追熱點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畫之長,情篤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發獨到之論。人人眼中有車,故上手容易;個個感受不同,故精彩紛呈。本題既有力地彰顯了公平原則,又有效地保證了試題的區分度,對中學作文教學也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名師解析】
從腳踏車到公交車到私家車到高鐵到共享單車,來引導我們感受生活的變化,車上車下,包括人品:豪華車普通車所帶來的人品的體現,材料中體現到人生哲理,我們能夠等上車是什麼心情,沒有登上慢慢走的心情,對車的文化可以探討。
【名師點評】
今年的江蘇卷作文,一改往年玄虛高蹈的風格,調整視角,將關注的目光投射到“地面”,關注起了人們生活中日日離不開的“衣食住行”中的“行”。從“車”這“一斑”,窺社會發展之“全豹”,很接地氣,讓學生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有議可發。
雖說考場內每位考生來到這個世界僅有十幾年時間,但他們可以清晰地回眸中國百姓藉助腳踏車、摩托車、汽車出行的歷史,看到我們的祖國以汽車、火車、高鐵的速度前進的事實。是的,車的變遷,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祖國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
扣住“車”的變遷,可以敘述精彩的故事,講述家庭、個人的“交通史”;可以抒發真摯的情懷,讚美科技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可以發表真知灼見,探討車與人、車與國以及車與科技、車與環境的關係。
但是,無論表現什麼主題、選擇什麼文體,都應當記住:車,只是一種服務於人類、方便人們出行的工具,而不能成為炫富的物品、作惡的兇器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的罪魁!
(王淦生)
8.2017年浙江卷作文題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於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專家解析】
本題命題材料源自作家盧新華《讀三本書,走歸零路》(初發《光明日報》2015.12.10,《新華文摘》2016年第5期轉載)。作者認為,人要讀好“三本大書”,觀點較為全面,有利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作者不但強調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還強調讀“心靈之書”,提倡認識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於學生精神層面的人格養成。
根據《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能寫三類文體(應用類、論述類、文學類)要求,針對近年來缺乏客觀、冷靜、理性的思考,不具備論證思維的基本正規化以及少整體結構感、空疏而有欠嚴謹的“偽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濫,我省加強高考作文的命題導向,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特別是思辨能力的培養,所以此次命題仍著重論述類文章,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突出語言、思維與表達品質的提升;對於文體雖無顯性的規定,卻有隱性的指向,在題幹中有“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一段話,引導學生寫成“論述類”文體。這既能檢測考生對文體的審題能力,也體現我省高考作文命題思路的延續性,更符合我省高中老師和學生的心理預期。當然,為體現高考的公平性原則,考生寫成其他文體,只要能表達自己看法,根據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辦法,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
該作文題貼近時代,立足學生生活,審題難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從“書本知識”(讀萬卷書),“生活,或自然與社會”(行萬里路),“自己的心靈”(三省吾身)三方面展開。當然,也可以從“什麼是三本大書?”“為什麼要讀三本大書?”“怎麼讀好三本大書?”三個角度展開。如果思考再深點,還可以提出一些新觀點展開論述,如“不同的人會讀不同的大書”“人在不同階段會側重讀不同的大書”等等。總之,具有可寫性,讓學生有寫作的慾望,能展開論述。
【名師點評】
我對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的評價是:“審題難度不大,重在說理分析。”這兩點,都體現了明顯的浙江特色。
所謂“審題難度不大”,指命制形式穩定,不搞過度審題。近幾年浙江高考作文命制形式,已經為大家熟知,一般都是“材料+要求”型,“材料”起引導觀點的作用,“要求”起明確觀點的作用,實質就是審題時不為難學生。也就是說,浙江高考只要讀懂命題材料,便可以得出觀點。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命題材料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人生要讀三本大書”,請問考生對此的思考並且“做出評說”。僅僅如此,審題比較容易,要麼認可作家的話,要麼補充作家的話,要麼對作家的話提出異議,三者只選其一。但和前幾年相比,今年的審題略微增加了難度,那就是必須注意有一個隱性審題,“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分別指代什麼,對一般考生而言,相信也不會構成思考障礙。比如“有字之書”,就是書籍,不光是指教科所、專業書籍,更多是人類經典的書籍;“無字之書”,就是指生活本身這本大書;“心靈之書”,無疑就是促進內心生長,培養良善品德之類。一般的,是認可作家的話,也就是立意為“人生要讀三本大書”;從審題角度,建議要穩妥一些,少去批評作家的話;但若有真知灼見,也不妨在作家基礎上補充“建議”,但估計這些學生比較少。既然很多同學都立意為“人生必須要讀三本大書”,那文章檔次就只能在具體表達上見分曉。
所謂“重在說理分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框定文體,二是重視表達過程。2015年開始,“論說文”(就是常說的議論文)的概念出現在浙江命題專家眼中,認為論說文可以“引導中學作文教學,扭轉目前存在的文體雜糅的寫作現象,轉為注重論證、分析、演繹等能力”,意思是學生寫出的論說文要像一篇“論說文”。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不明說寫一篇論說文,但“對作家的認識做出評說”,其實就是讓學生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看法,寫一篇論說文。
因為是寫作“論述文”,所以重視表達過程。自然,這也是一種浙江特色:歷年不重視“寫之前”(審題),而注重“寫之中”(如何表達觀點);不重視審題的難度,而重視寫作的難度;考生容易進入話題,難在深入話題;不注重“如何寫對”,而注重“如何寫好(表達具體)”“如何寫實(內容實在)”“如何寫清(思路清晰)”。要寫好浙江作文,要具體,言之有物;要清晰,必須言之有序;要實在,必須老實講理,總之,如何“論述”才是關鍵。但今年和以前的論說文寫作相比,可能重新返回“詩意與思辨”結合的老路,重新注重“表達的詩意”。要寫好“人生要讀三本大書”,首先在於闡明理由,進行具體的說理分析。建議文章的主體部分,條分縷析的方式展開說理,先寫“為什麼要讀有字之書”,多讀有字之書,多讀經典書籍,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攀越高峰,讓人生更加智慧;再寫“為什麼要讀有字之書”,多參加生活實踐,使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磨鍊成長;再寫“為什麼要讀有字之書”,要多讀自己的內心,多多反思,在理解自己的過程中成長。在“如何寫清(思路清晰)”上一般不會有問題,但在內容表達上,可能會比較空洞、平乏,估計考生課內素材運用比較多,比如史鐵生、陶淵明、蘇軾會捲土重來。若有新意的文章,肯定是跳出常規的,表達“具體”“實在”,比如呈現自身的閱讀優勢,聯絡沈從文《我讀一本大書也讀一本小書》這篇文章,比如採用詩化語言“讀遍人生,自得繁花”之類。
2017浙江高考作文題,關注考生的時代性、關注考生的個性生命成長,表面上在是考查作文,實際上在考查思維能力、考查語文素養。而這也體現了浙江語文近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
(邊建松)
【名師點評】
既然是寫論述類文章,第一步需要確立觀點。根據所給材料,我們的觀點可以是:中學生重要的是讀好“有字之書”。所謂“有字之書”,也就是教科書,書中所講都是人生所需要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不掌握,就不能說是一個高素質的人,將來在社會上也就難以立足。
我們的觀點可以是:重要的是讀好“無字之書”。所謂“無字之書”,也就是紛紜複雜的社會。這本書需要我們用眼睛去看,用腦子去思考,而且需要時間,才能讀懂。在“讀”的過程中,甚至會走彎路。這不要緊,重要的是去認真用心讀。總有一天,會讀懂,讓自己在社會上游刃有餘,左右逢源。
我們的觀點可以是:“心靈之書”不可忽視。 所謂心靈之書,也就是思想、內心。研究一個人,需要走進其內心,瞭解其思想。這樣,才便於與其相處,與其合作。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處不在與人打交道,這樣,只有讀懂心靈之書,才能在和人相處時能夠有所選擇,才能做到和諧相處,做到共同發展成長提高。
當然,也可以將上面三種觀點融合成一個觀點來寫。只是如果這樣的話,800來字的文章怕是難以談透徹。
(閆會才)
9.2017年上海卷作文題
26.寫作(70分)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可以寫得天馬行空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業松
這次作文題,不難。看了以後,整體上覺得蠻穩妥的,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年輕人正好處於這個時期,走進高考考場時,對未來會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點。讓學生有話可說,穩妥大氣,不偏不怪。
文章可以怎麼寫?可以天馬行空,用什麼樣的題材都是可以的——預測,接受結果還是不接受結果,不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說。科學思維更強的學生,可以從可預測性、不可預測性上來寫;偏重人文思維的學生,可以從“信則靈、不信則不靈”來談。當然,同樣從實際出發,可以寫自己的生活遭遇、某個時刻的心理過程,可以表達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備抒情性。
雖然目前高考已經文理不分科,但學生在天性上、後天訓練上,總有偏重,而這次的題目我覺得,不太容易寫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積澱的學生,都有話說,都可以寫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三觀,這也是高考選拔人才的初衷。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關注到此次題目體現出“過渡性”特點。從繼承的角度來說,上海近些年的考題,不是單向性的命題,而是提供了選擇性,往下走的話,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學生作為當代社會合格人才的必備素質,即科學性、人文性、規範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試題引導考生結合社會生活背景對長期而廣泛存在的預測行為進行思考,較有認知意義和實踐意義。預測是人類應對未知的重要行為,隨著科學水平的提高,預測的工具越來越強,運用的範圍也日益擴大,預測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近年來也備受矚目。因此,如何看待預測行為,採取何種態度面對與自己有關的預測,成了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不可迴避的問題。
題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為,也指出社會既有態度的分歧。考生要對題目提供的現象進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聯絡題目中“生活充滿變數”這一背景考察預測行為出現的原因以及這一背景對預測效果的影響,然後需要聯絡自身個人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思考個人對待預測所應採取的態度。題目內容有一定的歷史感,也關乎生活實際,而思考的方向則指向理性精神。
從呈現方式來看,作文題目語言通俗,表達清晰,且在下達寫作指令前對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導。這樣的呈現方式有利於考生儘快適應題目內容,降低審題難度,避免淺思維習慣下應試作文的模式,從而更好落實作文所要求的測量目標。
從測量目標來看,考查非常明確,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歸納等閱讀能力對考生作文能力測量的干擾。作文題目勾連預測行為的久遠性和現代生活的新趨勢,一方面既可以讓考生調動積累,又可以讓考生從身邊提煉事例;另一方面,由於內容與考生生活具有一定關聯度,較容易激發考生的思維主動性,讓考生有話可說,使得測量更集中於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平。
從對考生思維品質的測量來看,作文題目為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邏輯關係與層次。即使當考生在某一觀點上立足站定,對他所選定觀點的思考仍有縱向深入的可能空間,這使得本題目能很好完成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另外,本題貼近考情,與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有較強的契合性。題目表述平白淺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內涵豐富:考生正處在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考題的思考不僅能考查他們的作文水平,而且還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名師點評】
2017年上海語文高考作文題,依舊延續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屬於泛現象類的材料。同時,也可以看成一個選擇型的題目。對於多變的生活,接受預測與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認知。
這個話題,比較平實,沒有什麼審題障礙;具體內容,學生也有生活感悟可寫。
樂於接受預測,可以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準備,防患於未然,是一種對生活審慎的態度,
也是人類探求未知的好奇心的體現……
不以為然,則因為生活多變,有時生活的魅力,恰恰於未知,在於變幻莫測帶來的驚喜和挑戰,與其求神問卜,不如著眼當下,享受不可知的樂趣……
當然,在你做出任何一種選擇的時候,都要思考其反面,這也是上海作文一貫比較看重的辯證分析的要求。所以,兩個角度可以對舉論述。
過於依賴預測,可能會喪失面對突變的應對能力,束手束腳,錯失機遇……
一味地不以為然,則可能缺乏對未來的洞察與展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窮於應對……
無論你認可哪一點,講清楚理由,並能夠全面認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