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檢測試題
一、積累運用(22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虎大駭(hài) 益狎(xiá) 甚蕃(fán) 濯(zhuó)清漣
B.隱逸(yì) 苔(tāi)痕 車馬喧(xuān) 犬吠(fèi)
C.好事者(hào) 遠遁(dùn) 案牘(dú) 褻(xiè)玩
D.淤(yū)泥 囈(yì)語 齁(hōu)聲 曳(yè)屋
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遠遁 大駭 妖媚 龐然大物
B.鴻懦 素琴 德馨 何陋之有
C.絲竹 諸葛 淤泥 中通外直
D.隱逸 囈語 咳嗽 眾妙畢備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會賓客大宴(適逢,正趕上) B.兩股戰戰(哆嗦的樣子)
C.益習其聲(有益) D.盡其肉(吃完)
4.填空。(6分,每空0.5分)
(1)“愛蓮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 。“說”是古代一種 ,“ ”字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2)《陋室銘》的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文中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中描寫思鄉的句子是: 。
(4)《飲酒》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5)《登幽州臺歌》中寫俯仰古今,時間綿長的句子是: , 。
(6)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用到的一些成語和本單元所學課文有關,如 是對《黔之驢》一文內容的概括,請你再舉一例: 。
5.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仿照例句形式,重新寫兩個句子。(4分)
金錢,能買來佳餚,買不來好胃口;能買來書籍,買不來知識。
二、閱讀理解(38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8分)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4分)
(1)可愛者甚蕃 蕃: (2)濯清漣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後鮮有聞 鮮:
8.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每小題3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9.從作者對蓮的讚美來看,“君子”應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10.你喜歡什麼花?請談談你喜歡這種花的原因或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可只談原因或只談思想感情)(4分)
(二)(2015河南)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8分)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1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表現了怎樣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5山西)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分)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2分)
①可以調素琴________ ②無案牘之勞形________
14.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談笑有鴻儒________ ②有仙則名_______
15.任選下面一句翻譯。(3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我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前後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為喻,將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寫得比較含蓄,這種寫法叫做“託物言志”。
C.這篇銘文的韻腳是“ing”。
D.“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從交往角度來寫“陋室不陋”的。
17.完善作者小檔案。(2分)
姓 名__________
字夢 得
朝 代唐 朝
主要經歷①他參與了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
②他積極參與了“古文運動”。
作 品《陋室銘》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40分)
18.浩瀚宇宙,天下蒼生。人生百態,各有各的故事。有的講述百態人生,幽默詼諧,令我們啼笑皆非;有的講述萬物紛爭,客觀公正,讓我們領悟真理,品味人生。請以“故事”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