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年級化學一模試題
化學是我們步入到初中開始接觸的新的課程。以下是小編搜尋整理的2017年九年級化學一模試題,一起來看看下文。歡迎大家閱讀。
1.本試卷共10頁,共兩部分,37道小題,滿分8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2.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名稱、姓名和考試號。
3.答案一律填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將試卷和答題卡一併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O-16 Ca-40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2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20個小題,每小題1分)
1.空氣成分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是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2.下列金屬的活動性最強的是
A.銀 B.銅 C.鋁 D.鈉
3.決定元素種類的是
A.中子數 B.質子數 C.核外電子數 D.最外層電子數
4.下列圖示中,表示“禁止煙火”的是
A B C D
5.下列符號中,表示2個氫分子的是
A.H2 B.2H2 C.H2O D.2H
6.發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它的俗稱是
A.燒鹼 B.純鹼 C.小蘇打 D.熟石灰
7.下列資料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常溫),其中呈鹼性的是
pH 3.5~4.5 2.9~3.3 6.3~6.6 7.6~8.0
食物 A.葡萄汁 B.蘋果汁 C.牛奶 D.雞蛋清
8.下列物質中,能用作鉀肥的是
A.K2SO4 B.CO(NH2)2 C.NH4NO3 D.Ca(H2PO4)2
9.下圖所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A.傾倒液體 B.稀釋濃硫酸 C.加熱固體 D.點燃酒精燈
10.下列做法不利於保護環境的是
A.垃圾分類處理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使用節水龍頭 D.使用一次性塑膠餐盒
11.元素週期表中,鎂元素的資訊如右圖所示,對圖中資訊解釋不正確的是
A.核外電子數為 24 B.原子序數為12
C.元素符號為Mg D.相對原子質量為24.31
12.下列關於物質用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熟石灰用於改良酸性土壤 B.氧氣可用做燃料
C.銅絲用做導線 D.二氧化碳可用做氣體肥料
13.將密封良好的泡麵從平原帶到高原時,包裝袋鼓起,是因為袋內的氣體分子
A.質量增大 B.個數增多 C.體積增大 D.間隔增大
14.衛星運載火箭的動力由高氯酸銨(NH4ClO4)發生反應提供,化學方程式為:
2NH4ClO4 N2↑+Cl2↑+2O2↑+4X。則X的化學式是
A.H2 B.H2O C.H2O2 D.HCl
15.為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③對比可說明物質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B.②③對比可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
C.實驗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及隔絕氧氣
D.實驗中紅磷不燃燒,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
16.“碧螺春”茶葉中的單寧酸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清熱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學式為C76H52O4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單寧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一個單寧酸分子是由76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和46個氧原子構成
C.單寧酸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8∶23
D.單寧酸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17.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
A 將粗鹽研碎,溶解、過濾、蒸發 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
B 將氣體點燃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C 分別取少量溶液,滴加碳酸鈉溶液 鑑別石灰水和NaOH溶液
D 將氣體通入濃硫酸 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氣
18.右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5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
B.20℃時,A和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C.50℃時,100g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為50g
D.分別將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50℃降至20℃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係是B>A>C
19.甲烷和水反應可以制水煤氣,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
下列對該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個甲分子中含有4個原子 B.反應前後元素種類改變
C.反應前後分子數目不變 D.該反應中,丙和丁的質量比為14:3
20.如右圖所示,利用過量紅磷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下列影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係的是
A B C D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60分)
〖生活現象解釋〗
某校近日開展了“科技嘉年華”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動手實踐,體驗科學的機會。
21.(3分)同學們來到了“廢舊材料再利用”展臺,做了以下手工製品。
手工製品 主要材料
雞蛋殼盆栽 雞蛋殼、泥土、種子
風箏 竹篾、棉線、尼龍線、宣紙
筆筒 易拉罐、塑膠瓶
(1)上述手工製品的主要材料中,屬於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一種即可)。
(2)泥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等,泥土屬於 (填“純淨物”或“混合物”),二氧化矽(SiO2)中,矽元素的化合價為 。
22.(3分)在活動中,同學們認識了神奇的乾冰。
(1)乾冰可做食品製冷劑,其原理是_____。
(2)將一小塊乾冰放入盛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發現蠟燭熄滅,體現CO2的性質是 。
(3)將一小塊乾冰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到乾冰上下跳動,石灰水變渾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3.(2分)同學們來到了“揭秘生石灰”展臺進行實驗,將鵪鶉蛋埋入生石灰中,之後加入水,一段時間後,發現鵪鶉蛋變熟了,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根據此現象說明該反應 熱量。(填“吸收”或“放出”)
24.(2分)同學們來到了“自制酸鹼指示劑”展臺。
植物的汁液 白醋 蒸餾水 氫氧化鈉溶液
紫甘藍 紅色 藍紫色 綠色
胡蘿蔔 橙色 橙色 橙色
(1)上述兩種植物的汁液不適合做酸鹼指示劑的是 。
(2)將紫甘藍汁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呈 色。
25.(4分)同學們觀察了“金屬材料”展臺上展出的鋁箔和鐵絲。
(1)金屬能加工成“箔”或“絲”,體現了金屬的 性。
(2)鋁箔光亮如新,體現了其具有抗腐蝕性,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而一些鐵絲表面鏽跡斑斑,用鹽酸可以將其除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工業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鐵礦鍊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
26.(3分)同學們來到了“飲食與健康”展臺。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植物油 B.饅頭 C.牛肉片
(2)餅乾中常新增碳酸鈣,碳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式為 。
(3)紫薯中富含鈣、鐵等元素,人體缺鐵會導致 。
27.(2分)在“化學與生活”展臺中,展示了幾種常用的清潔劑。
清潔劑
名稱 潔廁靈 彩漂液 漂白水
功能 清除汙垢,除異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鮮豔 漂除衣物汙漬
有效成分 鹽酸(HCl) 過氧化氫(H2O2) 次氯酸鈉(NaClO)
(1)寫出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2)潔廁靈與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氯化鈉、水和有毒的氯氣(Cl2),化學方程式為 。
28.(2分)最後同學們參觀了“能源與環境”展臺。
(1)目前人類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常見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氣。
(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科普閱讀理解〗
29.(5分)閱讀下面的科普短文。
冬季在戶外活動時,可以使用取暖貼保暖,它可以防止肌肉因過冷而引起的緊張,防止手部凍傷,緩解腰痛、腿痛、肩痛和其他生理病痛。
在70年代,人們基於化學知識發明了取暖貼。不用火、電、水或其他能源,撕開外袋即可發熱,可保持8-18小時左右(平均溫度52℃)。因為不使用火,小孩和老人都可安全使用。
取暖貼的反應原理為利用原電池加快氧化反應速度,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因為產品中的物質在使用前不能接觸空氣,所以袋子材質要很特別,由原料層,明膠層和無紡布袋組成。原料層包含鐵粉、蛭石、活性炭、氯化鈉、水等,無毒、無副作用;無紡布袋是採用微孔透氣膜製作的;它還得有一個常規不透氣的外袋——明膠層。在使用時,去掉外袋,讓內袋(無紡布袋)暴露在空氣裡,空氣中的氧氣透過透氣膜進入裡面,鐵粉在空氣中與氧氣、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再被氧化成氫氧化鐵,氫氧化鐵分解為氧化鐵,該過程放出熱量。放熱的時間和溫度就是透過透氣膜的透氧速率進行控制的。如果透氧太快,熱量一下子就放掉了,而且還有可能燙傷皮膚。如果透氧太慢,就沒有什麼溫度了。為了使溫度能夠持續更長,產品使用了礦物材料蛭石來保溫。下圖是兩種取暖貼的發熱時間和溫度的變化情況。
使用取暖貼還需要注意不能直接接觸皮膚,以免溫度過高燙傷皮膚。同時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能使用,避免在同一位置長時間使用,並注意皮膚狀況,如有異常立即取下。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任意寫出取暖貼原料層中兩種成分的化學式 。
(2)原料層中蛭石的作用是 。
(3)“取暖貼”放出的熱量是 變化產生的'(填“物理”或“化學”)。
(4)下列關於取暖貼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總反應為:2Fe+3H2O═2Fe(OH)3
B. 使用取暖貼不能直接接觸皮膚
C.根據影象判斷可知,A取暖貼的保溫效果好於B
D.取暖貼在使用前必須密封儲存
(5)請對取暖貼剩餘物的處理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
〖生產實際分析〗
30.(6分)化學材料和化學技術在智慧房屋建設和傢俱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智慧房屋採用太陽能電池供電,生產太陽能電池需用純矽。工業上由粗矽生產純矽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①步驟I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基本反應型別為 。
②寫出步驟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③該過程中需要隔絕空氣,可能的原因是 。
(2)有毒氣體感測器可檢測家用燃氣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 (填化學式),並及時報警。
(3)新型碳纖維密度比鋁小,強度是鐵的20倍,具有抗電磁輻射、耐腐蝕的特點,化學性質與碳相似。新型碳纖維在智慧房屋建設中可用作 (填字母序號)。
A.建築材料 B.電磁輻射遮蔽材料 C.防火材料
(4)飲用水淨化系統中裝置一的作用是 。
〖物質組成和變化分析〗
31.(5分)如圖所示,同學們透過搭積木的遊戲來建立幾種物質之間的聯絡。X、Y、Z均為初中常見的物質。遊戲規則是:下面物質可以轉化成相鄰的上面物質。
(1)上述給出的四種物質中,屬於氧化物的是 。
(2)X是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則X為 。
(3)若向Y裡滴加稀鹽酸至過量,溶液的總質量不變,但發生了化學反應,則反應後溶液中的溶質是 。
(4)Z轉化為CaCO3的化學方程式為 。
(5)若在 和 之間再放一塊積木W,規則是W與其左右兩塊積木都能發生反應,則W可以是 (填字母序號)。
A. B. C. D.
〖基本實驗〗
32.(5分)根據下列儀器回答問題。
A B C D
(1)儀器A的名稱是 。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選擇導管D,收集氧氣的方法為 。(填“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
(3)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發生裝置選擇了B、C,則膠塞應選擇 (填“單孔”或“雙孔”)。
33.(3分)根據下圖所示實驗,回答問題。
A B C
(1)實驗A可以證明水由 組成。
(2)實驗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實驗C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4.(2分)某化學課外小組透過如下實驗探究鐵生鏽的條件。
A B C
(1)透過對比實驗A和B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得出“鐵生鏽需要與水接觸”這一結論所依據的實驗現象是 。
35.(2分)某小組同學想要養海魚,查資料得知濃度為3%的氯化鈉溶液較為合適,因此想要配製400克此溶液。
(1)需要氯化鈉的質量是 克。
(2)稱量氯化鈉固體時,天平指標向右偏離,如圖所示,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實驗原理分析】
36.(5分)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K1、K2均已關閉,裝置氣密性良好。
A B
【小資料】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
(1)測定二氧化碳氣體含量:A(容積400mL)中為用排空氣法收集的CO2,B中裝滿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應,開啟K1和K2,當B中液麵不再變化時,測得B中減少了200mL水,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A中CO2的體積分數的計算式為 。
(2)證明CO2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A中其它氣體不參加反應)
①B中減少了200mL水, (填“能”或“不能”)證明反應發生。
②將B中換成一定量的酚酞溶液,重複上述操作,發現倒吸入A中的液體變紅,該實驗現象不能證明反應發生,原因是 。
③將B中液體換成一定量的稀鹽酸,可以達到實驗目的,依據的現象是 。
【科學探究】
37.(6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無意中向2mL10%的氯化鈣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出現了白色沉澱。
【提出問題】觀察到白色沉澱的原因是什麼?
【猜想假設】
①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產生的白色沉澱是 。
②氫氧化鈉溶液濃度較大,產生的白色沉澱是氫氧化鈣。
【進行實驗】甲組同學針對猜想①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將渾濁液過濾,取少量濾渣於燒杯中,加入足量水 猜想①不成立
乙組同學提出在甲組實驗基礎上,從研究濾液的角度也可以證明氫氧化鈣的存在,他們將濾液進行加熱,觀察到 ,從而驗證了自己的設想。
丙組同學針對猜想②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取5支試管,
向其中分別加入…… 氫氧化鈉溶液濃度/% 是否渾濁
0.4 幾乎不渾濁
0.5 略有渾濁
1 明顯渾濁
2 明顯渾濁
4 明顯渾濁
【解釋與結論】
① 補全上述實驗操作:取5支試管,向其中分別加入 。
② 丙組實驗證明猜想②成立,能否出現渾濁與氫氧化鈉溶液濃度有關,其關係是 。
【反思評價】
你認為氯化鈣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澱的原因還可能是 。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B C D A B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C C B C D B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21. (1)尼龍線或塑膠瓶(2)混合物,+4
22. (1)易昇華吸熱,降低溫度(2)不可燃,不助燃
(3)Ca(OH)2 + CO2=== CaCO3↓+ H2O
23. CaO+ H2O = Ca(OH)2 放出
24. (1)胡蘿蔔汁 (2) 紅色
25. (1)延展(2)4Al+3O2===2Al2O3,Fe2O3 + 6HCl===2FeCl3 + 3H2O
(3)3CO + Fe2O3=== 2Fe + 3CO2
26.(1)B (2) 40/100*100% (3)貧血
27.(1) 2H2O2 === 2H2O+O2↑ (2)2HCl+NaClO=== NaCl+H2O+Cl2↑
28.(1)石油(2)CH4 +2O2====CO2+2H2O
29.(1)NaCl、Fe、C等(2)保溫
(3)化學 (4)BCD
(5)回收利用(合理即可)
30.(1)①化合反應 ②SiCl4+2H2 === Si+4HCl ③防止氫氣爆炸
(2)CO (3)ABC (4)吸附
31.(1)CO2(2)H2O (3)CaCl2、HCl
(4)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5)C
32. (1)試管
(2)2KMnO4==== K2MnO4 + MnO2 + O2↑ 排水法
(3)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雙孔
33.(1)氫元素和氧元素 (2) 3Fe +2O2====Fe3O4
(3)鐵比銅活潑
34.(1)鐵生鏽需要與氧氣接觸
(2)B中固體表面產生紅棕色物質,C中無明顯變化
35.(1)12 (2)向左盤加氯化鈉固體
36.(1)2NaOH+CO2=== Na2CO3 + H2O (2)220/400*100%
(2)①能 ②氫氧化鈉和碳酸鈉都呈鹼性 ③倒吸後,產生氣泡
37. 【猜想與假設】CaCO3
【進行實驗】沉澱完全溶解
有白色渾濁產生
【解釋與結論】①2mL10%的氯化鈣溶液,再分別滴加5滴濃度為0.4%、0.5%、1%、2%、4%的氫氧化鈉溶液
②氫氧化鈉溶液濃度越大,越易產生渾濁
【反思與評價】氯化鈣溶液濃度或氫氧化鈉溶液的用量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