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師德演講稿> 關於師德師風的演講稿模板彙編5篇

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關於師德師風的演講稿模板彙編5篇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師德師風的演講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全體教師:

  你們好!學校領導要我來參加這次演講會,既沒有命題,也沒有說限定在幾分鐘之內,讓我感到為難,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今天我是第一次登臺演講,有一種不適應的感覺,這是我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況且,剛才前面的幾位老師又做了精彩的演講,熱烈的掌聲可以作證。這給我增加了壓力,算是我遇到的第三個困難。 但是,我並不膽怯,相反,我充滿了信心。我相信,既然我站到了這個講臺上來,我就必定能夠鼓起勇氣,竭盡全力,讓自己體面地走下臺去!因為我選擇了這樣一個演講題目--------《愛,教師的職責》! 朋友,作為教師,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愛品學兼優的“尖子”學生容易------這種愛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產生地,而對所謂“差生”就不那麼容易愛得起來了。 你是否留心過生活中有這樣的鏡頭: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獲得師生、父母的重視,被愛著;而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則若無其人地被忽略這,愛與他們無緣。 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學生更需要人們的愛,因為他們有苦惱,甚至與自卑。他們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東西。 當然,愛這樣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犧牲一些時間,花費一些精力。但是這種愛更有價值,更為人稱道。或許這種愛,未必一定能在學習上顯出效果來,但是它使人心熱,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從而產生積極的效果。 這我是有著多麼深刻的體會啊! 我是帶著稚氣踏入學校大門的。記得剛進入學校大門的那一天,我是多麼歡喜,因為我也

  終於擁有了黑板、粉筆、教鞭,有了一大群學生。 聽說做教師最重要的就是“威嚴”。於是,為了拉開我年齡上與學生過於相近的距離,掩飾我性格上的天真。幼稚,彌補初登教壇在教學上存在的許多不足,一句話,為了叫孩子們信服我,我課內課外板起了我本來友善和藹的面孔。果然,半學期過後,我的“弟子”們變得服服帖帖了,路上,他們見到我,想笑,但臉上的肌肉扯不開來,因為怕我,想視而不見又不敢,因為我明文規定,見到來時要有禮貌,於是,只好顫著嗓音,擠出一句“老師好”,隨即變低下頭去,一溜煙地不見了。有時,他們在教室門口嬉耍,只要聽說我“駕到”,變嚇的雞飛鼠跳,最後釘在座位上,大氣不出。這種場面,雖然多少使我感到某種隱約的失意與不安,但終究制服了學生,並因而獲得了紀律優勝流動紅旗,期末,還被評為先進班級,我也獲得了優秀教師的稱號。這些勝利,一下子便將那些陰影一掃而光,我陶醉在自豪於得意之中。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擊醒了。班上有位男孩子叫小峰,他學習基礎差,經常不完成作業,而我對他不是挖苦就是譏諷,要不就是板著的面孔。有一次,他作業沒完成,我不問青紅皂白,就對他下了“逐客令”:“回家補”。他鼓起勇氣,怯生生地說“老師,我在學校補吧”。我冷笑一聲,幸災樂禍地說:“怎麼,怕捱打?還是回去好,捱打不要緊,只要記住疼,以後就會寫作業了。”他走了,我的心也“寬”瞭然而他下午沒有來,我的心不安了。我的良心牽著我走到了他家,他並沒有回家補作業,只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念書了,我給您放豬。”我形容不出當時聽到這句話時自己的感受,只覺

  得像有一隻巨手緊緊地揪住了我的心。自責、懺悔、鏤心蝕骨的痛楚陣陣襲來。小峰渴望諒解,渴望溫暖,渴望關懷,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孩子的班主任,對他是什麼態度?真正把他看作是人民的後代祖國的希望了嗎?羞愧啊、羞愧,教師這一神聖的職責,被我褻瀆了! 記得有一位鄉村女教師,她沒有值得炫耀的文憑,沒有一點先進的教學設施,但她有著一顆母親的心,一雙園丁的手,她以無私的愛、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懷,溫柔的臂膀撫慰著一群有著不同程度殘疾的孩子,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我醒悟了:我雖有著她所沒有的,但她所具備的則正是我所缺乏的。我若還一味地保住自己的所謂“威嚴”能保證不會出現第二、第三個小峰嗎?嚴峻的教訓催我自省,教我悔悟。 於是,我找回了一度失去了的童心,並將它們跟孩子們的心融匯到了一起。孩子們變的笑了,活躍了,不再怕我了,愛上我了。 當我用愛的火焰融化了學生心裡冰塊兒的時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發;當我用智慧的鑰匙為學生開啟通向理想大門的時候,我彷彿聞到了百花的芳香;當我住進醫院醒來看見孩子們圍在我床前的時候,我好像飄遊在愛的海洋;當我和同學們歡歌笑語的時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蕩;當我新年收到孩子們賀年片的時候,我宛如喝著一杯玉液瓊漿.........朋友,聽到這裡,您難道不感到作為一個教師的欣慰和幸福嗎? 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啟開孩子們心靈的大門,教師必須付出最大的熱情,因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學藝術,都產生在教師對學生的無比熱愛的炙熱心靈之中。 要知道,愛可以化冷漠為熱情,化憂鬱為振奮,

  化悲傷為喜悅,化懶惰為勤奮。愛是真正促使人復甦的動力。這種愛每個人應該貢獻,每個人應該獲得。 讓我們去愛吧,使我們周圍充滿愛的溫馨,切記:他們更需要愛;愛,教師的職責!

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篇2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裡沒有水一樣,不能稱其為池塘。”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愛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師德素養,沒有了愛,教師的知識就是再淵博,教學技能就是再精湛,也不會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那麼,教師該怎樣去愛學生呢?

  愛學生,就要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有人曾說,“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偉大。”這話一點不假,愛自己孩子,就連動物也能做到,更何況我們人類。愛別的孩子則不同,它需要寬闊的胸懷,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能享有愛別人孩子機會最多也只有老師這個職業,這是上天給予教師的恩賜,所以,教師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除了在學習上關心他們以外,還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心理上關心他們,讓學生在如父母般愛的呵護下健康地成長,這樣才不會辜負上天給予我們的特殊恩賜。

  愛學生,就要深入地瞭解學生。每個孩的成長背景和生長環境都不一樣,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一無所知,那他就不可能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需要些什麼,那麼要說他是愛學生的,那簡直就是口是心非。所以,愛學生,就必須要了解學生,既要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和成長經歷,還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愛學生,就要著眼於學生的未來。教師所肩負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而優秀人才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除了要有堅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外,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愛學生,就要注重學生健全人格、品德修養等的培養,這種著眼學生未來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愛學生,就要小心呵護孩子的自尊。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就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愛學生,就要小心呵護孩子的自尊心。怎樣呵護呢?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不用語言侮辱學生,不嘲諷和譏笑學生。

  愛學生,就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孩子都是這世界上的唯一,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智力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愛學生,就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對學生的負責,也是對社會的負責。

  愛學生,發就要把愛的種子移植到學生心裡。教師愛學生,這是為人師者應該具備的素養,但教師只知道“單向輸入”愛是不行的,教師還要在付出愛的同時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裡,教會學生去關愛他人,因為關愛他人是當今世界高素質人才應該具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要素,是培養學生優良品質和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條件,學生只有懂得了愛他人,他才會體諒別人的難處和痛苦,他才會有責任感,有了責任感,他才會敬業、愛國,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

  愛學生,就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到,“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實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是一個人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前提,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基石,學生只有認識了自己,他才能知道自己的優勢在那裡,弱點又是什麼,他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所以,愛學生,就要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他自己。

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教師一生,與花相伴》。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教師的一生,與花相伴。與花相伴的一生,富有詩意而美好。

  當我的演講稿寫到這裡的時候,我想起了在今年教師節晚會上讓我熱淚盈眶的一個平民英雄教師——殷雪梅老師。殷老師是江蘇金壇市城南小學女教師,20xx年3月31日,殷老師為了拯救身後的她的學生稚嫩的生命,張開雙臂,用身軀阻擋著鹵莽而來的小轎車……25米,整整25米……小車把殷老師撞出去25米……在這個世界上行走、生活、熱愛、奮鬥、奉獻了的……殷老師52年的生命歷程,嘎然跌倒……在殷老師的追悼會上,10萬名各界群眾揮淚送別,被她救下的孩子跪在地上,淚流滿面,他們深深地在呼喚:“殷老師,您快回來啊”,“殷老師,我們想您了”,“殷老師,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殷老師唯一的愛好就是養養花,但是她實在太忙了,即使是養花,也是挑選那些容易伺候的花,像吊蘭、君子蘭之類。殷老師最喜歡的歌就是那首《丁香花》,在教師節晚會上,當這首歌響起時,電視機前的我彷彿看見在一片花叢中笑臉綻放美麗異常的殷老師:“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 你看啊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 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如果說殷老師是一朵花,那十萬百姓的送別就是一隻生花的筆;如果說殷老師是一片綠葉,那她用生命和愛鑄造的葉魂在千萬人的心中都樹立起了一座堅固的豐碑,成為了我們所有這些為人師者師德師風學習的楷模。

  讓愛在教育事業中閃光吧。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只有愛得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著無私的奉獻。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出自個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要。這種愛是穩固的、深厚的,是與教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緊密相連的。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侷限於個別的物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所肩負的是對一代人的教育使命,並非對個別人的教育任務。這種責任和愛能超越一切,匯聚成一股無可阻擋的力量,當然,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始終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而不寵,嚴而有格,嚴慈相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才是合格的教師.

  我來自一所再普通不過的鄉鎮學校——雁江區保和鎮初級中學,但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綠樹成蔭,一塵不染,鴿子在操場上散步,燕子在天空飛翔。我們學校老師形成的教風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愛校如家,愛生如子”。

  黃萬華老師是我們學校德高望重的數學權威老師。他每天在學生上早自習的時候便到校了,坐在辦公桌前,邊寫邊算,頭上的日光燈雪亮雪亮,他的鼻樑上架著深度老花眼鏡,有時手裡還拿著饅頭啃著,有一回我看見他饅頭上還有墨水。這一幕,印在了我的心中,也銘刻在了學生的心中。我和他教過一個班,學生在週記和作文裡流露出了對他無盡的敬意和無限的愛戴,他是生活在花叢中的人。

  學校有位女老師叫尹若英,她是兩個初三班的語文老師,還兼任班主任,她的丈夫唐宗賓老師也在我們學校,他是一個初三出口班兩個初一新生班的外語老師,在這學期開校的第一週,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時間回家吃飯,雖然從家到學校只有十分鐘左右的路程。沒有辦法,他們只好把電飯堡搬到了辦公室,並從家裡帶來了米,一日三餐就這樣在食堂裡打點菜湊合著,晚上十點左右才能回家。

  學校羅容老師一天在下課聊天時說:“我們家大人都是班主任,孩子上學都是自己去的,早飯是一包牛奶一個麵包,邊走邊吃,可能有時上學臉也沒洗吧,老師都叫我們管管孩子的生活了。”我們心裡都是一陣辛酸,也許保和鎮中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這就是貧困中恪守信念的鄉村教師,清寒中奮而思進的鄉村教師!也許有人會笑我們傻,呵呵,也許我們是很傻,可我們問心無愧了!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在這群優秀老師的薰陶下,我由一個懵懂的青澀的校園學生逐漸變成了一個合格的青年教師。我微笑著走到學生中間,傳道授業解惑,成為了學生最為知心的大朋友,在和其他老師團結協作下,我們班學生今年考上了20名資陽中學。在畢業學生走的時候,他們跑到我的辦公桌前,說:“老師,我們真捨不得你啊!”我心裡真是酸甜苦辣味味俱全。教師節,我收到了學生寄來的賀卡,看到上面寫道:“感謝您,我們最最溫柔,最最美麗,最最文雅,最最高貴的大姐姐。”剎那間,我覺得自己成了世上最漂亮的人。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淨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一個教師最大的幸福和快樂。我感到自己是一個生活在花叢中的人。

  教師是綠葉,因為愛,才能一生與花相伴。師愛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靈也能甦醒;師愛像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最後,我想用一首詞來結束今天的演講:《調寄滿江紅》な釗粘跏,金秋夜,思緒縈繞。為師表,筆端心熱,付與芳草。四季辛勞暮與早,蠟炬成灰光多少?ぱ和汗,看人才風貌,全知曉。お深沉,花繁葉茂。鬢為霜,人自豪。奉獻歌高唱,餘音嫋嫋。滔滔長江浪推浪,資水留下聲聲好!齊努力,建神州偉業,丹心照!

  此致

敬禮

20xx9月

***

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篇4

  曾經有人說過: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風景最為迷人,那就是師魂;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

  自從做了老師之後,我的心裡就多了兩個沉甸甸的詞語,責任感,使命感。

  責任感,這並不僅僅要求我對自己負責,不僅僅要求我對課堂負責,更要求我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負責,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負責,更是對學生的人生道路負責。

  使命感,作為學生接觸知識,接觸社會的引導者,每一個教師都有一種神聖的使命,就是把知識,更要把良好的學習意識,生活意識傳授給每一個學生,為他們自己人生的白紙上添加出美麗炫目的色彩。

  責任感,使命感,這兩個沉甸甸的詞彙意味著我要去承擔,要去奉獻,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與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的時間將一個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變故的學生,我們要用真誠的交流,熱情的鼓勵,耐心的幫助,讓這些孩子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在我的課堂中,每當有學生不認真聽課,揹著老師搞自己的小動作時,我總是忍不住的'去用語言甚至走到他座位上去提醒他;每當有學生不會做練習,在座位上迷茫的時候,我總是很耐心的去引導他,甚至手把手的教導他。記得上學期,我上五年(2)班的課,班中有個學生李燁煒,每次其他同學做練習的時候他總是不做,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做練習呢?”他說:“不會做。”“不會做我可以教你。”然後我連續教了他幾節課。後來接觸多了我發現並不是他不會電腦的操作,而是語文基礎不好,不懂拼音,導致在電腦上的操作進行不下去。知道這個原因後,我想過放棄,畢竟語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補回來的。但是一想到我肩膀上的“責任感”“使命感”這兩個詞,我就不能放棄,至少要讓他跟上大部分同學的步伐。於是我特地裝了一個拼音的練習軟體,當其他同學在練習書本的內容時,我把他單獨叫上講臺,慢慢的給他講,然後在他旁邊陪著他練習,當他遇到困難時適當的給他一點幫助。一開始,李燁煒不願意,總是找藉口不練習,我看到這情況也想過要不要放棄呢?不!絕對不能!放棄他一節課等於放棄他一輩子。於是我透過軟體中的一些小遊戲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技巧,慢慢的引導他。幾節課之後,我和他的共同努力沒有白費,慢慢地他能跟上同學們的步伐了。

  學生的成長呼喚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教師工作具有很強的示範性,而學生又有一種特殊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們老師的責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老師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小至辦公桌上一本書的放置,電腦硬碟內一個檔案的存放位置,大到對社會對國家的態度和言語都會影響的學生,所以我們要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

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每當披著一身星光走向校園,我總在叩問自己:你熱愛教育麼?不管寒來還是暑往。每當帶著煩惱走進教室,我總在叩問自己:你熱愛這群孩子麼?不管聰慧還是無知。每當帶著一身疲憊走進空蕩蕩的家,我總在叩問自己:這就是教師的生活麼?不管上班還是假日。這時,一位老教師的話總會迴響在耳畔:教師是個良心活。

  一路走來,我又認識了孔子的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認識了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認識了陶行知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認識了林崇德教授的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認識了當代作家的百無聊賴何為教,一事無成怎做授?。從葉聖陶到呂叔相,從魏書生到餘映朝,從誇美紐斯到蘇霍姆林斯基,從杜威到馬卡連柯,無一不詮釋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高尚的師德就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星河耿耿,銀漢迢迢,歲月的長河,千迴百轉,千淘萬漉,使一顆顆明珠浮出了水面,他們的異彩流光,道德風範,照亮了實驗中學發展的歷程,為實驗中學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愛生如子的湯曉玉老師,帶病上課的張朝理老師,曾經暈倒在講臺的權詮主任,張愛琴老師,還有一生執著的陳美容老師、段鳳英老師。是他們用愛心撐起了一片藍天,用師德鑄就了實驗中學的輝煌。

  放眼物慾橫流的世界,三尺講臺承載了多少薪火相傳的道德與責任。風風雨雨,酸甜苦辣,時至文明昌達的今天,師德為什麼揹負著這麼沉重的十字架?為人師者的種種滋味都已嚐遍,也已經明白:那間教室裡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我捧著一顆心來,絕不帶半根草去。,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是這個時代的召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教師不朽的追求。雖然我們還很清貧,但三尺講臺需要我們去守望精神的家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將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願師愛無邊,願師德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