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雨個性詩句彙總(精選60句)

雨個性詩句

雨個性詩句彙總(精選60句)

  梅花南北路,風雨溼征衣。——文天祥《南安軍》下文是小編搜尋整理的雨個性詩句,歡迎參考。

1、一犁足春雨,一絲搖晴風。

2、稻花秋雨氣,江石夜灘聲。——元稹《遣行十首》

3、西山秀骨濯秋雨,窗戶捲簾分遠青。——釋正覺《送僧歸豫章省親》

4、千巖半出分秋雨,一徑微明逗晚霞。——王世貞《遊南高峰》

5、疏疏秋雨秣陵寒,白露初高葉未丹。——沈明臣《送人之南都二首·疏疏秋雨秣陵寒》

6、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王沂孫《醉蓬萊·歸故山》

7、秋雨歇復下,西風微自涼。——陳造《泊上虞驛來日行四首·秋雨歇復下》

8、卻憶往年秋雨夕,畫舫衝煙度空碧。——劉基《玉澗和尚西湖圖歌》

9、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秦觀《浣溪沙》

10、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11、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蘭亭集序/蘭亭序》

12、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3、塵起一月憂無禾,瓦鳴三日憂雨多。——陳與義《秋雨》

14、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西照深秋雨。——納蘭性德《蝶戀花》

15、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16、小池寒綠欲生漪,雨晴還日西。——佚名《阮郎歸·春風吹雨繞殘枝》

17、山峽還何地,松杉□不開。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地勝紆王事,年飢損吏才。難將憂國意,涕泣向蒿來。

18、霹靂一聲震天響,開閘洪水傾盆發。

19、風散五更雨,鳥啼三月春。——劉得仁《答韋先輩春雨後見寄》

20、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21、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22、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23、岸柳垂金線,雨晴鶯百囀。——顧浮蹲砉子·岸柳垂金線

24、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毛文錫《醉花間·休相問》

25、隨風逐雨長來往。——歐陽修《漁家傲·近日門前溪水漲》

26、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黃庭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27、西風又急。細雨黃花溼。樓枕一篙煙水,蘭舟漾、畫橋側。念昔。空淚滴。故人何處覓。魂斷菱歌悽怨,疏簾卷、暮山碧。

28、水漲魚天拍柳橋。雲鳩拖雨過江皋。——周邦彥《浣溪沙·水漲魚天拍柳橋》

29、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30、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元好問《驟雨打新荷》

31、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濛處。——蔣捷《虞美人·梳樓》

32、愁雲淡淡雨瀟瀟。暮暮復朝朝。——石孝友《眼兒媚·愁雲淡淡雨瀟瀟》

33、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34、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35、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唐·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36、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南北朝·何遜《臨行與故遊夜別》

37、黃昏疏雨溼鞦韆。

38、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

39、寒雨連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40、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41、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42、細雨泣秋風,金鳳花殘滿地紅。

43、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44、釣笠披雲青嶂繞,綠蓑細雨春江渺。白鳥飛來風滿棹。收綸了,漁童拍手樵青笑。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曉。醉眼冷看城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閒煩惱。

45、春雨暗暗塞峽中,早晚來自楚王宮。

46、風攪花間雨慳柳下,人人懶拂愁眉。

47、雨霖霖兮日杲杲,點頭彌勒解分身。

48、淅淅瀝瀝的雨,只因無邊的等候,潮溼了我的'心,如果能寄情於雨,希望你能感受到。

49、撐一把傘立在雨中看花的姿態,聽花的心事,原來雨天也可以變得這麼浪漫。

50、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佚名《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

51、雨滴梧桐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52、冬雨甲子,牛羊凍死。

53、不幸今夕月,背那邊、來悠悠。

54、圓魄上寒空,皆行四海同。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55、沾衣欲幹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56、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用殘酒。

57、飛霞半縷,收盡天風戰雨。

58、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密語。

59、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柳枝詞》

60、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