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詩經描寫事物的詩句

詩經描寫事物的詩句

詩經描寫事物的詩句

  作品《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詩經描寫事物的詩句,我們來看看。

  1、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

  2、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3、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4、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5、匪是匪,我是我,思念抑或思考,而我在這裡,你在天涯的那端。

  6、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7、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8、不愧於人,不畏於天。

  9、願言恩伯,甘心首疾。

  10、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11、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12、願一日,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13、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1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5、青春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16、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17、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

  1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9、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20、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2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23、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2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5、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26、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27、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2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29、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30、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3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32、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33、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34、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求之,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種事物)

  3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36、鴻雁于飛,肅肅其羽。

  37、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

  38、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39、及而攜老,老使我怨。

  4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1、一之日觱發,二之日粟烈。

  4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43、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44、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45、優哉遊哉,輾轉反側。(輾轉:翻來覆去;反側:反覆。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形容心裡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46、君子于役,不知其明,曷至哉。

  47、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48、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49、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50、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作品介紹

  作品《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教育家孔子曾概括作品《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作品《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作品《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作品《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作品《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作品《六經》及作品《五經》之一。

  作品《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

  詩經為最早的詩集。

  關於作品《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作品《風》、作品《大雅》、作品《小雅》、作品《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

  “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

  作品《詩經》總共有305篇詩歌,又被稱為“詩三百”。

  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作品《詩經》的分類,“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賦、比、興”是作品《詩經》的表現手法。

  作品《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