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方寸親情散文

方寸親情散文

方寸親情散文

  花又開了,草又綠了,當春風用大自然的魔法將萬物由荒蕪變得豐饒之時,年輕的我們卻在陽光般的親情面前“一貧如洗”。

  電話裡的媽媽:

  “兒子,最近生活得怎麼樣啊?”

  “還行。”

  “吃得好不好啊?”

  “還可以。”

  “那——”

  “媽,我這邊還有事情,下回再聊啊,我先掛了啊……”

  一連串“嘟嘟嘟”的提示音就如同一把把利箭無情地刺痛著一位再普通再平凡不過的母親。

  我們有時候會天真地認為,自己跟父母溝通的時間還有很長很長,母親隔三差五的詢問嘮叨甚至會被認為是一種愛的“包袱”。可是仔細一算,結果竟會令所有人為之震驚。假設父母現在50歲,能活到80歲的話,按照每三天通一次十分鐘的`電話來計算,在父母最後30年的歲月裡,我們能夠與他們交流的時間竟然只有短短的25天!是的,只有25天。“還行”“還可以”“我先掛了啊”……當我們一次次說出這些含糊甚至有些厭煩的話的時候,事實上我們正在悄無聲息地抹殺著自己與父母相處的寶貴時光。方寸間的電話,一句“媽,最近您身體還好?”、一句“我想你了!”,這些簡單不能再簡單,平凡不能再平凡的話語,對於我們來說卻變得那麼“難以啟齒”。

  相片裡的爸爸:

  “孩子他媽,你看那年孩子10歲生日照的合影,一晃都快20年啦……”

  “是的啊,你看你頭髮都白了啊,時間能不快嘛……”

  這段對話也許父母每天都會說上幾次,那些逢年過節拍的全家福,也許就放在他們的床頭櫃裡。人們常說,母愛是熾熱的,就像太陽一樣,照著我們一天天地長大;而父愛是深沉的,就像大山深處的基石,粗心的我們時常忽略了它的存在。父親不會表達,但當聽到你回家的訊息,他會興高采烈地出門買菜,為你準備一桌你最愛吃的菜;父親不懂寒暄,但每天看天氣預報的時候,都會關注孩子所在城市的冷暖變化;父親不善言談,但每次母親打來電話的時候,他一定一直守候在身旁,幸福地笑著,而我們很多時候卻全然不知。

  方寸間的照片,從出生到現在,父親珍藏了我們生命的長度。“時間都去哪兒了?”在忙忙碌碌中,我們缺少了這一句徹徹底底地捫心自問,然而父親卻在我們身後默默無聲地拾起我們的曾經。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清明時,在這個追思故人的日子裡,我們更應該關心問候身邊的親人。常回家看看,拉拉家常、出門逛逛,讓電話裡的媽媽揚起歡笑,讓相片裡的爸爸年輕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