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間房子網路優美散文
腦海裡常浮現那間簡陋的房子,那是我的生命之源。
從土屋走進紅磚瓦屋,我和妻子心裡很興奮。畢竟我們倆出生於土屋,長大在土屋。要不是國家推行改革開放,我家不會那麼早興修一棟紅磚瓦屋。
那是1983年底發生的故事。妻子懷身大肚,做房子階段,父母把我們安排在生產隊倉庫裡住,倉庫是大伯家掏了2000元錢買下的。我家宅基地是用一塊責任田與鄰近隊的農戶換的,有1畝多田。大伯家出了一半,我家的老宅基地給了大伯家。
父母經手蓋房子。我們請來了內弟、岳父等人幫忙,一週時間,4間新屋完工。我有弟兄三個,分得一間房屋。父母考慮我們沒地方做飯,又在西邊搭了一點廚房。
紅磚瓦屋一間,面積30平米。我們在中間砌了一道牆,在右邊開了一大門。後面做臥室,前面做堂屋。地面沒有硬化。
我的女兒出生時,辦酒席一桌,就是在這間新屋裡。
剛做新房,父親要我出現金500元。當時手中空空,到第二年才付清此款。辦女兒的酒席需要一筆錢買菜和菸酒,苦於沒錢,我和妻子商量,先借錢辦酒席,再拍賣雞子雞蛋還債。後來妻子講起自己做第一個月子時的情景,我滿臉發燒。真的,一個沒錢的男人,真叫身邊的女人造孽!我對不起愛妻。
窮則思變。我與妻子不怕窮,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一邊養豬,一邊種地,還一邊生產中堂、春聯,就這樣憑我們的勞動,養大了3個孩子,買了電風扇,手錶腳踏車。
在那一間房子裡,我每年的冬季,白天到學校教書,放學回家就寫春聯,做中堂。準備兩個月,放了寒假就上市出售。嚴寒的天氣,總讓我全身冷氣逼人,到深夜11點休息。每次上床前我的`雙腳冰涼,妻子總叫我用熱水泡泡腳再上床。妻子帶著孩子休息,心裡常在替我著想,也睡不安穩。
廚房裡有一個雞籠,一口水缸,一個水泥灶。一家人吃飯時,要麼到外面吃,要麼到小小的堂屋吃。
兩個大人,三個小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歡笑聲不斷,幸福感十足。
每年大年初一,親房的弟兄,侄子,孫子給我拜年,總是多數不進屋,站在外面說:“恭喜發財。”我們一家人在這間房子裡吃了10年團年飯。
一個鄉下教書的,工資一直偏低,要養活三個孩子,硬是困了10年“寒窯”。我們夫妻二人同心協力,積攢金錢,終於在1993年元旦,花費1萬元增添了70平米的住房,讓9歲和7歲的女兒有了單獨的房間,讓最小的兒子懂事起就覺得家裡還有三間住房。
其實我的孩子們記得,那間簡陋的房子,那是他們的童年記憶啊!
新社會出生的我,經歷了愁吃愁穿,愁添置房子的里程,懂得了要想有飯吃,必須去勞動。要想變聰明,必須去學習的道理。鄉下人想生活好一點,靠父母不現實,靠弟兄是夢想,只有靠自己辛勤拼搏才是一條正道。
養家餬口的日子,讓我起早睡晚,身體消瘦,有病久拖,在親友面前往往說話沒有勇氣。常聽父親的鄙視之言和弟弟的蔑視話語。“沒有錢的人就是飯桶一個!”
這段時光過去了,再不會重來。
誰在人生途中沒有一段苦難的經歷呢?
苦難讓我成熟了,讓我知道如何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