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錢的年代的散文
總是想起沅古坪老街。
那裡有太多的故事讓我常常想起。它們就像一枚枚綠葉藏在我記憶的森林裡,不時散發著令人回味的馨香。
先說一件許多人沒有體驗過的事情吧。這件事,在現在的人看來,肯定覺得不可思議。
那是在七十年代的一個晴天上午,我單獨一個人到了沅古坪街上玩耍。由於時間過去比較長了,我已經記不清當時自己是否在上學,反正挺休閒的。
大街上人影稀少,攤販幾乎看不到,各種商店也很冷清。我沿著十字街把東南西北慢慢轉悠了一遍,感覺肚子餓了,就走進了上坡處的一家陳舊小木屋餐館。那上坡處就在十字街中心旁,東西向,是沅古坪到紅土坪去的起點。幾十年過去了,至今,那處坡道還在,只是當年的餐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檔。
店主是一箇中年女人,個子比較高,粗衣舊鞋,模樣已經記不清楚了。她見一個小孩兒走了進來,便和藹地問我,要吃點什麼。我一個鄉下野小子能說出什麼來呢。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進過餐館,也很少注意食客的情況。況且,我很少走出大山,對社會上的一些事情,知之甚少。再說當年,你就是走出大山,城裡的稀奇也不見得比鄉下多多少。我見女店主張著小嘴兒問,我的腦袋裡自然是一團漿糊,啥也說不上來。儘管如此,我也不懂得什麼叫尷尬,也不知道吃飯要不要錢。就像金庸筆下剛下山的袁承志,白紙一張。
女店主見我一言不發,只是一個勁兒地瞅著她的眼睛,她就笑著給我做了一碗冬瓜湯。當她把湯給我端上桌子時,她對我說,飯,管夠,都是不要錢的。我可不管她說什麼,啥也沒有聽,只是覺得吃飯要緊,趕緊找碗裝飯。當我盛了滿碗飯,一屁股坐到桌子邊定睛一看,才發現冬瓜湯面上飄著零星的碎紅小辣椒。我是辣子王,自然很高興,趕緊用冬瓜湯泡飯,一個勁兒地海吃,真是香啊,那種香味兒陪伴我到了現在,也不知道那個女店主是怎麼做的。儘管以後,我吃過太多太多的美味佳餚,不知道為什麼,那些佳餚的香味兒仍然掩蓋不了當年冬瓜湯的味道。現在仔細想想,也許那是自己對往事眷念的一種情結,也許是當年的物資匱乏造就的別樣的一種情懷。
當年的不要錢,對百姓意味著什麼,我不知道,也沒有想過,更不知道“佔便宜”到商店隨意拿東西。
除了吃飯不要錢,我上小學,開始兩年也不要交錢。啟蒙老師是張二坪的李寶生老師。他的宿舍裡有一把二胡,掛在牆上。和有的'老師一樣,李老師宿舍裡的高櫃上還擺放著一尊毛主席石膏像。雖然李老師有一把二胡,但是,我從來沒有聽到他拉過。有時候,我經過他的房間,總見他的辦公桌上放著厚厚的學生們的作業本。當我們看陽戲、看電影的時候,我總是能夠看到李老師的視窗亮著昏黃的煤油燈燈光。
之後,我離開了小學學校,遠離了李寶生老師。到了鎮裡、市郊區,有很多老師教過我的課,李老師像一枚綠葉漸漸藏進了我記憶的森林裡。直到有一天,我與李寶生老師在鎮上邂逅相遇,往事一下子全湧上我的心頭。他一見我,就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讓我羞愧不已。
現在回想那個不要錢的年代,說不出什麼滋味,也不好評論。當然,那種不要錢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對錢沒有概念,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童年裡,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天天泡在小溪裡,捉迷藏、摸魚、跳水、打水仗。或者一個人爬樹掏鳥窩,捅蜂窩。或者在大雪天騎高腳竹馬,打雪仗,扯懸崖巖板下的冰凌。亦或者來了一個乞丐,把自己本身就少得可憐的幾毛錢全慷慨贈給了他。做這些事情,是多麼令人愉快。當我們長大後,對錢有了概念,當我們的錢越賺越多時,沒有錢時的快樂再也找不回來了。而且,很多人為了錢,越活越累。
有好幾次,我在新聞上看到外國的一些人突發奇想,竟然跑進了森林裡過悠哉悠哉的小日子。他(她)們幾乎啥也不要,簡直和裸奔差不多。這些人當中,不乏高學歷的人。他們餓了,就在森林裡找水果;渴了,就喝山泉水。他們那種標新立異的生活,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人類的祖宗類人猿的活法。我很佩服他(她)們的勇氣。
有時候,我想,如果這個世界不需要錢了,將會怎麼樣?金融風暴不會來了吧,股票、證券、錢,等等,五花八門的概念會消失了吧。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常常在我的笑聲中不了了之,畢竟錢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的便利。
在物慾橫流的現在,在這個沒有錢似乎活不下去的年代,我說有一個年代曾經不要錢,肯定有很多人以為是神話,是天方夜譚。然而,它的確存在過。
我常常想起那個年代,想起沅古坪老街,想起那個女店主。我常常夢到啟蒙老師,和他那一雙溫暖的手。
現在的沅古坪街有了很大的變化,前後比對,讓我無限感慨。於是,我撰下了這樣的話:
您用堅實的胸膛
承載著
無數人的身軀
無私和擔當
是您偉大的品格
您用豁達的胸襟
迎納著
四季的腳步
春夏秋冬
演繹著
千年的風情
博愛與奉獻
是您高尚的情懷
您見證著
這座小鎮的變遷
見證著
代代人的喜怒哀樂
您的變化
與祖國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