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摩根地圖的魔術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我一向喜愛地圖——愛它們美麗、實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圖,我們自以為可以仿製世界,自命對世界瞭如指掌。我們人類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們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圖恰好把這些需要表露無遺。地圖告訴我們許多有關世界的東西,不過有關我們人類的就說得更多。
從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時代起,飽學之士都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但是我們一般人卻時常把這忘得一乾二淨。教會更加深了這個誤解。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圖一樣。它還有邊——好讓人從這裡跌下來。在一些早期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地球是由大象的背託著的。古人覺得世界必須立於堅實的基礎上,這種感覺直到近代還有。
地圖是最早的文字,比書還要古老。我敢說,人類彼此的溝通,最早寫下來的就是地圖,可能在100萬年前,時間是一個睛朗的黃昏,地點是東非的大峽谷,我們的遠祖在漫長的演化中,停下來休息一會。在湖底的泥濘上,他們用一根棒畫了幾條線,來代表這個湖,來代表一條河、一個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獵的好地方。然後指著地圖說:“這裡,小夥子。我們目前在這裡,希望明天可到那個地方。”
我們把這些線條當做魔術,你說多有意義。我們就這樣用一幅畫來表示世界。這個新玩意兒叫做“地圖”,其中有非常真實的東西,可使我們相信我們能從這裡到達那裡。它加強我們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獵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還有力地提示,將來是存在的`。這是個我們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達,多令人欣慰。地圖上所有的路徑,都通向一些地方。
地圖使世界安就其位。在有地圖之前,島嶼漂來漂去,城市轉瞬間就會消失不見。當然,地圖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們的知識一樣;可是不要緊,我們可用想象力來填補。對於早期的地圖,約·斯威夫特這樣寫過:地理學家在非洲地區上,用了野蠻的圖畫來填補空白;在不適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說是沒有市鎮。
不準確的地圖,有時卻有助於發現新的地方。偉大的地理學家托勒密以為歐洲和亞洲橫跨大半個地球(今天,我們都知道歐亞二洲只佔地球面積的1/10)。托勒密的數字,流傳了13個世紀。哥倫布就借用這個數字,向西班牙國王遊說,說他向西航行,可輕易地抵達東方。哥倫布很幸運,走到一半就見到了美洲。
1519年,費迪南·麥哲倫啟航,要環繞世界一週,那時歐洲人以為美洲不過是個島嶼而已,藏在這個島後面的就是亞洲。麥哲倫的那個時代,大家都以為“新世界”(美洲)和東印度群島,只是一水之隔。豈料這“一水”竟是浩渺的太平洋。回頭說說陸地,地圖讓我們想到疆界。我們各隨心意來繪製地圖,在這個城鎮、那條河流畫上邊界,看,我們就這樣為自己建立了帝國。帝王玩地圖的遊戲,像我們玩棋子一樣。教皇用一條線就分開了“新世界”;西班牙把西面的全要了,葡萄牙只得要餘下來的。
地圖畫出了疆界,而疆界促成了戰爭。統治者叫人繪畫地圖,然而,比較真實的地圖不一定能取悅統治者。17世紀末,路易十四看到一幅較為準確的法國地圖後宣稱:地圖讓他失去的國土,多於他從戰爭中所得的。就算在今天,政治地圖所反映的世界,還是基於人們的意圖。厄瓜多的地圖所顯示的國土面積,雙倍於它實際所統治的;原因是它在1941年與秘魯打仗失去的領土至今仍爭議未決。根據瓜地馬拉印行的瓜地馬拉地圖,貝里斯一國並不存在。地圖是充滿想像的富藏。在地圖上,澳洲看來像個孤兒。島嶼在鐐銬中憔悴。古老的非洲聳起肩膀,而歐洲把它按下去。
“在地圖上神遊天地,”塞萬提斯寫道,“不像旅行那樣要花錢,會使人疲勞,又可免受冷熱飢渴之苦和種種不便。”
19.簡要分析開頭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0.作者講述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故事,是為了證明什麼觀點?並請簡要說明。(4分)
21.請簡要賞析文中劃線的語句。(4分)
22.請結合全文探究“地圖的魔術”這一標題的意蘊。(6分)
參考答案:
19.開頭一段在全文中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喜歡地圖的原因;(2分)二是總領全文(或引出下文)。(2分)
20.作者講述這兩個故事是為了證明“不準確的地圖,有時卻有助於發現新的地方”。(2分)哥倫布根據託密勒的觀點和資料,卻發…滿想像的富藏,可以引人遐思。(4)地圖可以讓人足不出戶,神遊世界。(圍繞“美麗、實用、引人遐思”三個方面作答即可。每條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