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著讀後感> 經典名著讀後感彙編15篇

經典名著讀後感

經典名著讀後感彙編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經典名著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名著讀後感1

  《水滸傳》是元末時期施耐庵寫的,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裡面講的是108條梁山好漢聚義在一起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三個故事,分別是武松打虎、徐寧大破鐵甲連環馬、三打祝家莊。我先向大家介紹武松打虎。武松打虎的地方在景陽岡,武松看到一個小店,門前有旗幟上寫“三碗不過岡”,意思店家的酒勁大,而且聽說前面岡上還有老虎。武松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很多碗酒,去了景陽岡,看到人們口中的老虎,使出全身本領把老虎打死了,為民除害,揚名天下。徐寧大破鐵甲連環馬,講的是宋江讓時遷把徐寧的寶凱偷了出來,讓時遷把徐寧騙了出來,把徐寧騙上了梁山,徐寧最後幫助梁山大破鐵甲連環馬。三打祝家莊講的是梁山好漢被祝家莊的人抓走了,梁山好漢各展神通,打下了祝家莊,收了一丈青,救出了梁山好漢。

  《水滸傳》這本書中體現了當時社會的時代特徵,人們受封建社會制度的壓迫民不聊生,奮起反抗,書中人物各具神通,很多故事表現了梁山好漢的勇敢、機智、仗義,大家一起快來看吧!

經典名著讀後感2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一書,我認識到自立自強是戰勝困難的法寶。

  書中寫的是:魯濱遜在航海途中遭到風暴的襲擊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他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勞動蓋起了房子,種植穀物,馴養山羊,堅強地活了下來,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從魯濱遜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自立自強,勇敢地面對困難的高大形象由此我想到了自己面對困難的態度。

  去年暑假,我參加了少年軍校訓練。早上5點起床疊被,空著肚子,繞軍營跑上五圈;烈日當頭,一動也不動的訓練姿勢,大汗淋漓,蚊蟲叮咬也不能動一下。這平常的訓練卻讓我叫苦連天,當時我以為再也沒有比>軍訓更苦的事情了。可是,比比魯濱遜吃的苦這又算什麼?

  我們這些小同學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有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得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多少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根本沒有嚐到過苦的滋味,幹什麼事總

  喜歡依賴別人,遇到困難,就常常束手無策,只會向親友師長求助。同在荒無人煙的荒島上的魯濱遜相比,我們哪有一點自立自強的意識?老師說我們是社會未來個主人,可我們小事都做不好,怎麼去建設未來?

  我們真的應該像魯濱遜那樣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從小事中培養自立自強的品質;像魯濱遜一樣,不拍一無所有,不拍艱難困苦,用自立自強的法寶,去戰勝一切困難,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新生。

經典名著讀後感3

  這是暑假在微信讀書上聽的書,本來以為是一篇中長篇小說,結果發現是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先說一下,我讀書吧,完全是憑眼緣,或者去找別人推薦的看,我不喜歡看勵志書、心裡雞湯什麼的,不功利地想從中收穫多少東西,可是也不會去看那些沒有一點營養的網文,所以看的就很雜,喜好隨心不隨意哈哈。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作者把人性以及人的那點細心思全都展現了出來。在死亡威脅下,拔死人頭髮、做強盜這些令人不齒的事都做的理直氣壯,女人與情婦一邊商量謀殺親夫一邊卻又互相猜忌對方是否會背叛自我。大家都在為了自我的利益不擇手段,編制謊言,即使騙不了別人,也要讓自我心安理得。

  也許跟芥川龍之介(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過,所以整篇文章都透露著一種陰暗、絕望。我覺得我們看這書的時候,不用太糾結於書的那些負面資料,人性本就複雜,生物本能就是趨利避害,我們只需瞭解就好,做好自我就好。有句話怎樣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經典名著讀後感4

  這本書讀完了,我瞭解了什麼是親情,什麼是利益,親情本應當是純潔的,不應當夾雜著私心雜念,高老頭名義上是無私的父愛,卻也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所以導致女兒應對金錢,能夠忍心捨棄父愛,拉斯蒂涅為了金錢放棄了樸實,沒有了真誠,有的是利益燻心的騙局。感情和親情有時對於我們來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對於利益燻心的人來說,卻顯得彌足珍貴。他們忘記了親情和感情的存在。人人都說社會是骯髒的,在金錢的面前,任人唯親的蛀蟲大有人在,為了漲工資,為了更好的生活,出賣自我的靈魂作交換,拿著用諂媚換來的金錢和地位當做炫耀的資本,不明白是可憐還是可恨。滿嘴的仁義道德,見不得人的事情又做了多少呢?

  捫心自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提高,未來的經濟靠的是實力,做一個有職責感,有使命感的學生,而不是做一個被眼前利益丟棄自我的夢想的人。高老頭的遭遇可悲可嘆,卻又是自食惡果。拉斯蒂涅雖有志氣,卻沒有恆心和毅力,沒有抵抗誘惑的意志,終究是淪為金錢的奴隸,令人扼腕嘆息。時代在發展,思想也應當得到淨化,淨化人心,才能取得長遠的勝利。

  感激《高老頭》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自我所處的位置,坦然的應對生活的磨難與苦痛,牢記高老頭與拉斯蒂涅的教訓,不做令社會所不容的事,既是對自我的負責,也是對學習的負責。

經典名著讀後感5

  只要讀文章,就能寫出讀後感。狼來了的故事是我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的,產生了一些讀後感。這則故事其實挺深刻的,它並不只是在教導孩子們不能撒謊,不能戲弄別人,它還提到了誠信。

  這個故事中的小孩,因為戲弄大人,不僅被狼吃光了羊群,還讓大人們產生了一種“小孩子說話是不可信的”這樣一種想法,哪怕是真話,由孩子們說出來也會變的不再可信了,他們會以為你是貪玩,或者也是在戲耍他們,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你所說的話有多麼的不可信。這就是說謊後的代價。這就和商家在買東西一樣,如果你去超市買東西吃,結果因此食物中毒生病了,那麼你還會再去那裡買東西吃麼?而其他的顧客也會因為食物中毒事件而再也不去光臨那家超市,畢竟沒有人願意被欺騙,這也是商家一直在強調的誠信為民的原因。

  昨天我把這則故事講給了4歲的侄子聽,他奶聲奶氣跟我說起自己的讀後感—故事裡的那個小男孩真笨。我愣了一下,問他為什麼會覺得小男孩笨,他一板一眼的說:“想耍大人,多簡單啊,男孩用得著用這麼笨的方法。”他這麼理直氣壯的說完,我竟然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去反駁他。

  想想也是,畢竟只是一個小孩子,惡作劇是可以,但是不管年齡如何,一旦觸及到原則問題,就不是一句“惡作劇”就可以解決的了。

經典名著讀後感6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一直保持潺潺地活水。作為一名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今年,學校給每位任課老師都發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是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是一點也看不出理論的痕跡,全部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當了教師我才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而我又哪裡來的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提高自己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河流。讀書,不只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更是要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材,那麼就要讀一些學術著作。一些優秀老師教育技巧的提高,就是因為他們持之以恆地學習。只有自身的科學知識具備,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個人的發展。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以後的時間裡,我也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閱讀!

經典名著讀後感7

  這本書講的故事並不複雜,主要講了一個叫富貴的男人的一生,年輕時家境優越,但是不求上進只知道吃喝玩樂。用今天的話評價他就是個敗家子,輸光家產,而且還氣死父親。然後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萬幸的是在戰場上活了下來。當他興奮的回到家時卻早已經物是人非,女兒鳳霞聾了。母親病死,而這只是命運悲劇的開始,接著兒子給縣長夫人獻血而死,女兒好不容易嫁了人,生產時出血而死。幾年後,媳婦也走了,女婿在一次搬運的意外中也死了,本以為明天的天平應該向好的方向傾斜了,可是他的孫子也因吃豆子過多而撐死了,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

  沒有刻意的渲染悲涼的氣氛,只是用第一人稱很平常的講述了一個故事。沒有語言的波動甚至沒有情緒的波動,富貴彷彿是在講述一個和自己無關的事情。這世界上好像已經在沒有什麼可以引出他的悲傷。他每天依舊平凡的活著,哪怕沒有家人,沒有追求,只是為了活著。

  以前我認為活著沒有夢想沒有目標那這個人就已經死了,現在我覺得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需要加太多的其他的東西,活著是一種本能是所有人生來基因裡就帶有的東西,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目的就是活著。

  首先活著,然後要努力的把自己活的精彩!

經典名著讀後感8

  讀了朱自清寫的《匆匆》後,我受益匪淺,它使我知道許許多多的道理,它使我終身受益。

  時光匆匆,八千多日子從朱自清眼前溜走,他無奈!而我也知道,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它不會說為誰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也不會說因一些事而時光倒流。時間猶如鐘般發出一陣陣清脆的聲音,“滴答滴答”聲經常回蕩在我的耳邊,我知道,這是時間正一秒一秒地減少。我們的生命的時間也一秒秒地減少。

  時間流逝得飛快,已是20xx年了,我們還是無所作為,作為十三四歲的我們,有什麼作為呢?只有玩罷了,只有浪費時間罷了。我覺得我們應該把玩的時間用來學習知識,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寫作罷了。”豈不是很好?

  孔子曾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是呀!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如河水,日夜不停得流著。我想,世界上什麼是最寶貴的?金錢?不,是時間,時間是最寶貴的。我們看不到它,也摸不著它,既然如此,為什麼時間是最寶貴的呢?富蘭克林曾說:“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的的材料。”即使你有億萬財產,但到你死的時候,你能把他帶走嗎?你真能帶走時間罷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時間,你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匆匆》讓我懂得了要珍惜時間,要珍惜好每一分每一秒,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無限的貢獻。

經典名著讀後感9

  雷鋒,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樸實,憨厚,為人老實,樂於助人,他的事蹟伴著風兒傳遍了神州,飄進了億萬華夏兒女心中。今天,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閱讀了《雷鋒故事》這本書。

  雷鋒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長沙市望城區安東鄉一個叫簡家堂的小村子,那時新中國還未成立。雷鋒家是農民,受盡了地主的欺負,可以說,小小的雷鋒已飽經世間的滄桑。後來新中國成立了,雷鋒加入了兒童團,向無惡不作的地主討回了血債,經過多年磨難,他終於百鍊成鋼,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不知疲倦的工作,身上總有一股螺絲釘精神,黨把它插在那裡他就在哪兒發揮作用,他助人為樂,為高尚的事業奮不顧身,大壩搶修時可以看到他洋溢活力奔跑的身影;公路塌方時,總能聽到他充滿激情的腳步聲。在一次運送任務中,雷鋒不幸被一根大木樁擊中,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年僅22歲。

  讀書後我不禁陷入沉思,雷鋒為了人民的事業艱苦奮鬥,奮不顧身的精神被我們稱為“雷鋒精神”,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不正是用“雷鋒精神“支撐起來的嗎?從古至今的仁人志士,不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嗎?“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我國寶貴的精神的財富。

  雷鋒平時總說:“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經百鍊,難以成鋼!”讓我們銘記這句話,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為我國早日建設成世界強國而奮鬥。加油!

經典名著讀後感10

  早就明白《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說,說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瞭解《圍城》,明白有這麼一本書,明白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鍾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鍾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樣記得了。

  不知那時是因為什麼原因竟然未讀。此刻想來真是可惜啊!說到錢鍾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向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此刻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麼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著名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

【經典名著讀後感】相關文章:

01-04

12-28

03-04

03-21

03-29

06-21

06-08

06-08

09-24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