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無憂傷隨筆
都說青春如歌,但你可知道,這首歌可能是一曲歡唱,也有可能是一段悲歌?都說青春如畫,但你可知道,畫裡可能有花香鳥語,也可能有落葉秋聲?青春誠然美好,可誰的青春,又能沒有憂傷?
我的青春期是一部黑白的默片電影,壓抑冗長。
我胖,習慣了賣衣服的女孩衝我喊:“不用試,沒你的號!”我知道自己上體育課時身手笨拙,由於害怕被嘲笑,我先拒絕別人;我會的運動都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比如游泳,比如長跑,比如登山,而需要跟別人配合的,比如打球,我從來就沒能學會;我越來越習慣做一個“主動放棄”的人,我先假設別人會拒絕我,於是我搶先放棄,獲得心理上的平衡。我假設社會對我很苛刻,然後我便有理由苛待自己。
不能說那是一個令人愉快的青春期,因為它讓我極端自卑。成年之後,被別人誇長相,我都要細想一想:這是誇我還是罵我呢?成年的我比少女時瘦了10多斤,我不再戴眼鏡,可那個笨手笨腳的胖女孩仍然住在我的心裡,從不曾遠離。
如果說笨拙和自卑是青春期留給我的烙印,同時,我也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些印記:因為長期站在人群外面,從這個角度我學會了觀察、傾聽。它培養我對“他人”的好奇心和了解欲,這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是一個還算不壞的.出發點;因為拒絕外界,我獲得了一個向內觀看的內部世界,這是我獨立人格形成的開始。我像雕刻大理石一樣雕刻自己,每一本書都會在我身上增加或拿掉一些東西,而原本混沌的大理石漸漸輪廓清晰。我看到文學之光、智慧之美,它們幫我度過冗長寂寞的青春期,並至今仍為我照亮,令我喜悅,給我勇氣。
我該感謝還是仇恨我的青春期呢?它賜予我的自卑我攜帶至今。我的“主動放棄”並沒有治癒,我好像沒有辦法像那些開朗外向的女孩一樣,相信這個世界是友善的,相信自己足夠好。她們臉上的表情是放鬆而自信的,而我的臉上是一望便知的孤寂。
成長是痛苦的,我不讚美它,但它給我閱歷,給我經驗,給我機會了解這個世界。在長期的自我憎惡和不接受之後,有一天我想,不妨接受這個不完美的自己,接受她的分裂、她的乖戾、她的孤僻,接受她、愛她。是的,我從來沒想到我還可以愛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就是說無限地忍耐,無限地理解,無限地去愛。奇怪的是,當我體會到這種愛之後,我發現自己跟世界的關係緩和了,我甚至可以分一點愛給別人。
我曾經無數次渴望回到少年時代,拍拍那個女孩的肩膀,分擔她的苦惱,讓她不要再哭。我想保護她,給她希望,告訴她未來其實沒有那麼糟。可是現在,我想也許糟糕的和美好的都是一樣的,苦悶的和開朗的都是殊途同歸。我相信到最後,一個人內在的東西將決定他能走多遠:是你的熱情、你的夢想、你的心靈之光,決定你的未來之路。我糟糕的青春期給我最大的禮物,是一顆火種,這麼多年,它清晰地在我心中燃燒,照亮我、溫暖我,有時也燒傷我、刺痛我。我不讚美,我只是接受,我接受我的心裡有憤怒、有仇恨,我接受我的心裡有愛、有希望,而後者的光芒越來越亮。
我愛這個精彩的世界,愛這痛苦而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