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古代女人的從業取向隨筆

古代女人的從業取向隨筆

古代女人的從業取向隨筆

  北京話,漂亮的姑娘叫做“尖果兒”,類似的稱呼在古代也有。《茶香室續鈔》載,宋朝的京城汴梁,形容“婦人美者”,就叫人家“搭子女”。為啥叫“搭子女”呢?因為“女”和“子”一搭,就是個“好”字。要是長得不好看呢?叫“七”,“七”就是“女”字少一撇,感覺就差點了。

  美女丑女,出來上班幹活,都叫職業女性。中國古代的職業女性少,但也不是沒有,比如俞大娘。古代有句俗語,叫做“船不載萬”。意思就是船再大,容量也就能有個八九千石(一石大約可折算成吃水量十公斤)。這樣的船,在古代已經很了不起了,可《唐語林》裡記載了一位唐朝大曆、貞元年間的俞大娘,擁有一艘巨型萬石船(吃水量達百噸),船上的工人就有幾百人。這樣的船用來做什麼呢?在江西和淮南之間跑運輸,每年跑一趟,住在船上的人,婚嫁、生活乃至去世後的喪事,全都在船上辦了。俞大娘獲利甚多,可謂是當年名副其實的女船王。

  像俞大娘這樣呼風喚雨的強勢女性,在古代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女性出來工作,往往要找適合自己的工種。比如在明朝,皇宮中經常要聘用一些年紀比較大又有文化的女性,作為宮廷教師,教宮女們讀書。這些女教師們被稱作“女秀才”。除了教書以外,女秀才們還要負責培訓女性的宮廷禮讚官。每當宮裡有祭祀、朝賀之類的慶典,需要后妃們參加時,禮讚官就要在一旁高聲引導,類似於現在的主持人。年輕的宮女們往往舉止羞澀,很難在隆重的大場面中發出人人能聽清楚的聲音,這就需要女秀才們予以培訓。培訓的週期大約為一年,女禮讚官在調教和鼓勵下,就能達到“聲音朗然”的要求。

  《萬曆野獲編補遺》中說,嘉靖年間,皇后親蠶(拜祭蠶神和親自養蠶,蠶壇就在現在的北海公園裡)之時,往往要“內賜酒飯”,而在賜宴的.順序中,女秀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地位要高於參加活動的大臣們的家屬,可見女秀才的地位很受尊崇。

  在商業領域,女性的成功也屢見不鮮。古書中記載,宋代的江西廬陵(現吉安),有一位舒翁,擅長製作陶瓷玩具,他的女兒則把這一技藝傳承下來,技藝爐火純青。後來,這種玩具乾脆以女孩的名字“舒嬌”命名,價格也一路飆升,與當時五大名瓷之一的“哥窯”等價。到了明朝,名妓董小宛製作的“董糖”最為有名。董糖是一種酥糖,是董小宛製作送給她的男朋友冒闢疆的,嫁到冒家以後,董糖成為冒家送禮的佳品,聲譽鵲起。到今天,董糖還是江南的特產,可以買來嚐鮮送人的。

  不過,古代女性最擅長的工作,大概就是表演藝術了。

  《樂府雜錄》裡說:歌者,樂之聲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個“肉”,指的就是肉嗓子,現在的說法叫“聲樂”。古代女人能稱之為歌星的,戰國時有韓娥,“餘音繞樑”說的就是她;還有一位,更熟悉了,叫莫愁。《唐書》中說:“莫愁樂者,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舞。”後來人們把石城傳成了石頭城,南京才有了莫愁湖,實際上,石城在郢州,現在的武漢一帶。

  唐玄宗時期,有兩位歌唱得很好的人。男的叫韋青,官至金吾將軍。女的叫許和子,因為是吉州永新縣人,進宮的時候,乾脆就叫“許永新”了。人們曾經這麼描述許姑娘:“既美且慧,善歌,能變新聲。韓娥、李延年(漢代歌手)歿後,千餘載曠無其人,至永新始繼其能。遇高秋朗月,臺殿清虛,喉轉一聲,響傳九陌。”她是一位漂亮的女高音歌唱家。一次玄宗聽她獨唱,請李謨吹笛。李謨是宮中梨園的吹笛第一人,等許姑娘一曲唱完,李謨發現自己的笛管已經開裂了。

  玄宗在勤政樓召集宴會,因為臨街,招致了百姓的圍觀,人聲鼎沸,無比喧譁,高力士出主意,說讓許永新姑娘唱一首吧。只見許姑娘略整鬢髮,手提裙袂,站到樓上,聲音一出,整個廣場頓時寂靜下來,“若無一人”。隨著歌聲飛揚,“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腸絕”。長安百姓的藝術修養,也是不低的。

  安史之亂以後,許姑娘流落民間。當時韋青在廣陵(揚州)避難,晚上在河邊憑欄眺望,突然聽見船上有歌聲。韋青心裡咯噔一下,這不是許永新嗎?趕緊上船看,果然是她。故人相逢,對泣良久。再後來,許姑娘回到長安,但沒多久就“歿於風塵”。她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對母親說的:“阿母,錢樹子倒矣。”

  女性是很少參與戰爭的,但歷史上帶兵打仗的女性也有不少,比如梁紅玉,事蹟大家都很清楚,還有許多沒有她們有名的女子,勇猛卻一點都不遜色。

  成都城裡有個浣花溪,現在已經成了公園。在古代,這裡是成都人遊春的地方,農曆四月十九都要到這裡遊玩飲宴。浣花溪得名於浣花夫人,她是唐朝劍南西川節度使崔盰的小妾,姓任。雖是小妾,膽氣卻很大。那時軍閥混戰,趁著崔盰入朝,瀘州刺史陽子琳帶兵來犯。城中無主,人心大亂,任氏便站了出來,散家財募兵丁,居然臨時組建了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她親自帶兵出擊,把陽子琳殺得大敗。為此,崔盰沾了光,被朝廷封了尚書,任氏也封為夫人,就是人們所說的“浣花夫人”。

  明朝末年,清兵已經大舉南侵。明朝江西永寧王的世子妃彭氏勇敢地站了出來,率眾抵抗清兵。彭氏“貌美而足小”,人稱“彭小腳”,但卻驍勇異常。她的兩個婢女金保和魏真,也武藝高強。江西被清兵攻破後,彭妃等人逃往福建,聯合當地的武裝,連奪幾座縣城,軍隊達到數千,一時轟動。但最終寡不敵眾,被清軍優勢兵力擊敗。金保自殺,彭氏被俘,被絞殺於汀州(現福建長汀縣)靈龜廟前。魏真躲藏在山中多日,等清軍主力離開後,偷偷出來為彭妃、金保收屍,之後出家為尼,不知所終。

  不僅官宦人家的女性善戰,民間也多有女性高手。《萬曆野獲編》記載,明朝京畿霸州、文安一帶,就出現過一個女強盜,外號“母大蟲”。此人年齡三十上下,面貌不醜,雙腳纖小,善用長槍,橫行三四年。她的外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水滸傳》裡母大蟲的啟發?清朝的《揚州畫舫錄》則記載,拳師徐五庸的婢女珠娘,向徐拳師學得真傳,不僅細腰善舞,而且拳法高超,名噪一時。還有人專門繪製了《珠娘拳勢圖》。這不由得讓人聯想起創立了詠春拳的嚴詠春。

  女人不是不能幹,而是機會少。要是給了機會,也有驚天動地的——能力這事兒,說到底,和性別沒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