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遊子吟》教學隨筆

《遊子吟》教學隨筆

《遊子吟》教學隨筆

  片段一:創設情境,引發情感體驗

  師: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孟郊,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他要接母親來溧陽,以盡孝心。此時,孟郊眼前浮現出母親關愛自己的一幕又一幕,並寫下了一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詩歌《遊子吟》。

  (進入網路學習平臺“指導欄”出示全詩,教者配樂朗誦)

  在這首詩中,孟郊採擷了一個怎樣的生活場景呢?請大家認真讀詩,結合註釋,理解詩句,並觀察插圖,發揮想象,進入“寫一寫”欄目,把這一場景描繪出來。

  生:(透過網路讀、看、寫;教者播放琵琶古曲)

  課始,教者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將.寫作背景娓娓道來,隨之配樂配畫感情朗讀,使教學活動一開始就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繼而學生在悠悠琵琶古曲中解讀詩句、觀察畫面、想象寫話。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內容和各種教學媒體中含蓄潛在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浮動起來,生髮開去,促使學生將自己原有的生命體驗和新鮮材料相結合,產生一種新的體驗。

  片段二:欣賞交流,加深心靈體驗

  師:已經發表的同學請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你特別欣賞誰寫的,請有感情朗讀,呆會兒可以向同學推薦,最好說說欣賞的理由。

  生:(很投入地讀著其他同學的網上作品。)

  師:慈母燈下縫衣的那一幕令詩人永志難忘。誰來為大家推薦描寫感人的作品?

  生1:我覺得王欣寫得很感人。“一位飽經風霜的慈母,坐在微弱的燈光前,為自己疼愛的兒子縫製著衣物。這是母親在兒子臨行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母親年紀大了,眼睛花了,手腳不靈活了,可為了兒子,母親還是費勁地穿著針,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到穿進為止。母親為了兒子,用不靈便的手,細緻地縫著一件件衣物,縫得那麼仔細,一針一線,毫不馬虎。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子在一旁看著,眼睛溼潤了……”

  生2:李仕婷寫得也很好。“一個夜晚,母親細心地為兒子縫製明天出行的衣物,她說:‘兒啊,你明天就要遠行,娘不能幫你什麼,就為你把破了的衣服縫一縫,記住,在路上要多加小心,注意身體,冷天要多加點衣服,別凍著,不要惦記我!’油燈照耀著母親蒼白的頭髮,穿針的手在微微顫抖著,那樣細心、妥帖,縫了一針又一針,那縫在衣服上的每一針,不僅是花花綠綠的線,還是一個慈祥母親對兒子深切的關懷、愛意,一絲一縷的愛溢滿一針一線之中,都傾注著那偉大的母愛。”她想象母親的語言雖然樸素但很感人。

  生3:我認為謝家曄寫得簡潔明瞭,富有詩意。“母親坐在破舊的毯子上,忽明忽暗的燈光那邊,淚水已模糊了正在讀書的遊子的眼睛。母親年事已高,看不清針眼,筋脈突兀的手已感覺不到針刺的隱痛。遊子雖然捧著書,卻已無心看書。母親的一針一線都是那麼令人感動,那麼令人心酸……”

  師:同學們很會欣賞。誰能毛遂自薦,讓大家來欣賞你的生花妙筆。

  生:(略)

  師:同學們的描寫都很感人。李緯用“顫顫巍巍”來形容母親的雙手,史凱雲設想這是“寒風凌厲的夜晚”,周志宏想象“母親累得腰痠背疼”,陳韻致說母親是“淚眼昏花”……的確,詩人行前的此時此刻,慈母把一片愛子的深篤之情化作密密的針線,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

  藉助網路學習平臺,每個學生直接進入交流區域,一展風采。上傳後,人人直面所有學習成果,交流就成了欣賞與被欣賞的過程。師生之間以學習成果為中介,產生交流和對話的慾望,無論是津津有味地誦讀同學的作品,還是聲情並茂地介紹自己的成果,抑或是教師發自內心的賞識,充滿美好的情趣和氛圍。師生在這種和諧、融洽的情境中享受表達和聆聽的喜悅,更進一步加深心靈的體驗。

  片段三:發掘人文內涵,豐富精神體驗

  師:母愛之厚博難以為報。孟郊的這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廣為流傳,今天,人們還常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請同學們上資料室看一看,人們在哪些情況下用上了這句話。

  生:(進入網路學習平臺資料室,看四篇文章。)

  交流:

  生1:夢話在母親節給母親送禮物時用上了這句話,表達自己感恩的心情。

  生2:唐仲英獎學金獲得者,在獲得獎學金之後,主動帶領其他同學開展"愛心工程"之後說的。

  師:這是回報社會的肺腑之言。

  生3:北京大學美國華盛頓地區校友會的校友說的,他們發動校友為母校捐款,同時組織了百年校慶喜慶會。

  師:讀讀文中的'句子。

  生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捐款雖然不多,但也表達了遊子的拳拳心意。我們在母校的所學所得是我們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恢弘博大的北大精神是鼓舞我們攀登新高峰的強大動力。我們唯願祖國明天更強大,北大未來更美好。

  生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偉大祖國永遠是我們親愛的母親。我們留法學者唯有奉獻終生的努力,去報答養育和培養我們的偉大祖國。”這是留法學生學者的代表與李嵐清副總理座談時的發言。

  師:人們在表達自己報答母親,報答母校,回報社會,報效祖國的感情時,都會用上這一千古佳句。也許在下一個母親節,也許在你離開母校的時候,也許在你為國爭光的時候,你也會情不自禁地吟出這一句——

  生:(異口同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歌的語言是一種臻於精粹的藝術,是從形式到表達都充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的語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得益於它的音韻美,更因為其中包含著的對慈母的頌揚,已成為人類具有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體味,而且不同的讀者結合自身的經歷賦予了它獨特的內涵。以上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旨在透過網路提供的作品,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加深學生的文化涵養,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學生在生動具體的形象感受中所培養起來的人文精神,在他們今後的人生經歷中發揮的作用,將會更加持久更加內在。

  片段四:設計課外延伸,激發生命體驗

  師:課後,希望大家到資料室提供的網站上去開闊視野,這裡都是關於母親的主題。下節班隊課我們就開展“唱給媽媽的歌”主題活動,好不好?

  生:Ye!(非常高興)

  新課程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因此,教者立足課內,注目課外,在結束課堂教學之時,巧妙地佈置了延伸性閱讀。沒有機械的技能訓練,沒有功利的佔有知識的目的,有的只是激發學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與超文字進行對話,讓網路提供的材料撥動學生的心絃,震撼學生的心靈,讓生命的體驗上升到體悟、品味、欣賞的境界。在之後的班隊活動課上,有的同學追溯了母親節的來歷,有的向大家介紹名人眼中的母親,有的朗誦了歌頌母親的詩歌散文,有的深情地獻上頌揚母親的歌曲……主持人的串聯詞更是令人驚異的精美。這一切,源於學生自主地從文化精品中汲取營養,審美的愉悅深入主體的心靈,激發了主體鮮活而豐富的生命體驗。

  總的來看,在本課的教學中,教者嘗試將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加以變革,充分發揮了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實踐了“讓凝聚了人類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於學生精神世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