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說謊的雜文隨筆

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說謊的雜文隨筆

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說謊的雜文隨筆

  1 你的時間用在哪裡,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

  為什麼明明在說健身,又說到了時間。其實有個引子。最近有個朋友也開始健身了,碰巧是同一個教練帶的,在不同的時段。朋友因為常年不運動,所以教練和她說她的力量比較弱,尤其是核心力量。因為問到了我的,教練說我的力量還可以,所以朋友特意過來問我,平時我是怎麼練的力量。事實上,我從來沒有刻意地去練力量,只是一直在做運動,無論是長時間的跑步還是每週的瑜伽,在比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地練習,核心的力量,相對於從來不進行鍛鍊,自然是要好很多的。尤其是,當我跑步練習的密集的時候,是一週三十多公里,持續一個月。跑到後面,都是需要核心力量做支撐的。

  朋友並沒有一直在鍛鍊,她更多的是在加班。所以,其實這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你的時間用在哪裡,你就是什麼樣子。我能看到朋友在工作上成長越來越明顯。而我在當下這份工作量並不瘋狂的工作中,花了不少的時間和力氣來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試著儘早完成一些一旦忙碌起來就會很難再去重頭開始的心願。還有,尋找一種能長期保持穩定好狀態的個人生活系統,可以不因外界的壓力和衝擊而導致情緒以及意志和狀態的全面潰散。

  所以,時間很公平。你用你的時間做了什麼,你就是什麼樣的模樣。如果你一直在加班,你就能看到自己在工作上的累積,而不是在其他方面的進展。如果你一直在健身,你就能看到自己體能的增強。如果你一直在研究穿衣打扮,你就能看到自己越來越有風格對妝容越來越得心應手。如果你一直在學習並練習語言,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詞彙量聽力口語表達都在持續進步。如果你一直只是在吃垃圾食品看美劇涮網頁,時間過去之後,你也會很可怕地發現自己並沒有和以前有什麼區別,除了增長的年紀以外。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說謊 ”是的吧? You are what you do with your time.

  2 還是多試試吧

  看,時間會過的很快,一個月的健身,眼看已經要過去2/3了,而在最初,我甚至根本不覺得我能每天都去。當我知道有朋友每天都去健身的時候,我覺得這人真是瘋了。我甚至很肯定地說,我絕對不會每天都去的,為什麼要每天都去呢?

  可事實上,不知不覺間,我也成為了別人眼中“太拼了”的人之一。可於我而言,我只是在做我覺得應該做值得做想做也願意去做的.一件事情。雖然,它是有那麼一些難度。然而這些難度也不是無法跨越。好像真的,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們真的是無法完全預測的。有時候我們以為一定會喜歡的,後來或許覺得其實並不適合自己。有時候覺得只是打算試試的,反而發現越來越投入。這個世界,並不是如我們以為的那麼好預測。我們,也不如我們以為的那麼瞭解自己的感受和喜好。所以,還是要躍躍欲試地多去做點什麼,感受點什麼,反覆給自己一些嘗試並獲得反饋,在我們都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的這個時代,這也是給自己找點機會,不是嗎?

  3 “每一件事都有兩面性”意味著,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都是個人的選擇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聽起來那麼平常的一句話,其實一直以來我並沒理解它的深意。

  即便是在說兩面性,比較serious的我,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總是陷入對“好壞”的具體分析。而事實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也就是說,任何一件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也就沒所謂太過於細節地比較好處與壞處。你可以列出來兩邊的資訊,但最終你做出的決定,不是真的因為好有多好,壞有多壞,而是因為你的需求。

  換個例子來說,我總想知道自己的優勢和缺點究竟是哪些。我總是糾結。而事實上,或許我並不用很糾結,關於優勢和劣勢,或許我更多的只是需要去搜集相關的資訊,知道自己的“特點”是如何體現。對,是“特點”。而不僅僅是優劣勢。事實上,你的優點也就是你的缺點,而你的缺點也正是你的優點。最終的決定因素,在於你的特點展現的環境和你在這個環境下的發展目標。

  所以,優點缺點其實都是你的特性。我們事實上,是根據“在一個特定的環境裡因為某個特定的目的,這個特性是能讓你在人群中更有優勢還是略微掣肘你的發展”來判斷你的特性究竟是是優勢還是缺陷。 “特定的環境,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目的或方向”,這些都是變數。如果你能清楚自己的特點,那你就完成了第一步,後面你就可以開始更仔細地想想究竟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人群裡,什麼樣的目的,能讓你的特點成為你的東風。把一個人放在錯誤的地方,這個人就會很痛苦。這句話我們都知道,只是,我們未必清楚怎麼去判斷這是個對的地方還是錯的地方。怎麼判斷呢?大概,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慢慢去理解了。畢竟,生活沒有答案,所有的結果,都需要我們付出勇氣和努力去探尋。

  所以呢,我知道自己比較serious,比較理性,比如有耐力,比如愛挑戰,比較直爽。反過來看也就是“比較無趣”“比較不懂人情世故”“比較固執”“比較不安分”“比較少一根經比較男孩子氣不溫柔”。這都是我的特點。無論是別人還是自己,再無意識地給自己的特點貼上“好”或者“不好”的標籤時,(尤其是不好的)都不需要太糾結。自己也不用和自己糾結,也不需要和別人的看法糾結。我能知道,我可以選擇自己對這個特點的解讀方式,而自己的解讀方式應該來自於對自己需求的瞭解以及方向的明確。

  行動能帶動我們更自信更堅定。而思維也是。不是嗎?

  4 和別人交談時,別再只糾結於細節

  最後,在今後的生活中,我要學習帶著“兩面性”的觀點去理解每一件事情,讓它提醒我,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限制,不再只按照自己的死理去認為“什麼什麼樣才是真的對別人好”。

  如果說,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其至少兩種解讀方式,(好處和壞處/得到和代價/優點和缺點)那麼怎麼去表達我們認可的好/不好,怎麼去傳遞我們很認同的價值,以及怎麼去理解和你對話的人想聽的原始真實需求,是比單單理性分析和比較一個事情的優缺點要來的更有關鍵的事情。分析優缺點是理性的部分,而後者大概就是所謂的情商了。所以說,智商高並不是絕對的標準,世界那麼大,水那麼深,我們還得都悠著點。別總只顧著自己爽,讓大家都舒服,並不是一件很吃虧的事情。

  5 偏題還是說一句:為什麼要寫字

  我知道自己今天又偏題了。明明是在說健身的,但說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其他的東西,還沒什麼聯絡。但事實上,這都是我在健身休息時候突然蹦出來的一點點苗頭念想,回家之後就趕緊寫下來了。(好吧,有些也是早上或者白天蹦出來的一點小念頭)。看看自己寫下來的碎碎唸啊,其實還是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有時候我常常會在看自己的文字時覺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的情緒,其實過了,沒記錄下來也就過了。我後面也想不起來了。但我看著自己之前寫下的文字和情緒時,會很吃驚,“神馬?我什麼時候還寫了這個?!哎呀有的地方好像還可以啊...真是我寫的啊?”很搞笑是不是?

  昨天說,只有是有興趣的事情,暫時無論有用還是沒用,都該繼續做下去。至少這一刻有趣,怎麼也是賺了。所以,我也不再說寫字可以梳理思緒什麼的了,就只看給是不是能給自己一個小“驚嚇”,也是這無聊生活中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