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空海浪花雜文隨筆

空海浪花雜文隨筆

空海浪花雜文隨筆

  1、

  沒有夢的睡眠,不是覺醒,而是愚痴。

  修行,不是為了把自己變成石頭那樣無知無覺。

  修行,是為了使自己變得像觀音菩薩那樣慈悲,像文殊菩薩那樣智慧,像地藏菩薩那樣擔當.....

  修行,是為了使自己像佛陀一樣了悟生命的真相,並把這最究竟的智慧和自由帶給一切有緣的生命....

  2、

  修行需要向自己的心內去修,但並不是不能去見老師。

  對於有正見有實修實證且與自己有緣的老師,可以見,應該見,更應該虛心請教和學習。

  學會了具體的方法後,就需要向著自己的內在去修行了。

  要按照老師教的方法去修自己的心,去觀察自己的心,去磨練自己的心,去清洗自己的心,去證悟自己的心。

  我們需要淨信教導我們的老師,放下一切疑慮思索,踏踏實實地觀心修行。

  只要能夠淨信老師,老師所教的一些非常簡單的方法亦可以使我們實現覺悟。

  而如果總是疑惑這個疑惑那個,卻不願意按照老師的指引踏實修行,只會深陷於疑惑的迷障,作繭自縛。

  一定要明白,正是你的思慮和疑惑阻礙了你,而非其他。

  放下思慮,放下疑惑,老老實實地觀心修行,就會很快進步。

  3、

  我們要學會觀察自己的心,只是靜靜地觀察,而不起思考的念頭,這一步開始很難,但卻至為重要。

  不管心裡生起什麼想法,只是看著它,不去攀緣它,它會自己生起自己熄滅,保持看著即可。

  念起不覺,隨念流轉,即為過失,當生起警覺,及時警醒,回到觀而不隨。

  但也不用壓抑念頭,念頭生起,任其生起,念頭息滅,任其息滅。

  如果念頭很多,實在是觀不住,也可以以一念代萬念。

  比如唸誦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或者唸誦佛號、唸誦祈請上師皆可。

  先這樣訓練一段時間,等到能夠做到只是看著而不會再跟著念頭跑了,就可以進入下一步。

  4、

  下一步,即可以深入觀察內心,當念頭、思慮等全部消失了之後是怎樣的?

  觀心的時候,不要刻意追求什麼,自然放鬆地觀照即可。

  一切真相都會在寂靜清明的觀照下自然地呈現出來。

  對於夢中景象不必執著,活著都如夢如幻,更何況夢中之夢,只需要覺知到夢中自己心的狀態即可,其它的,都不重要。

  但另一方面,雖然一切虛而不實,卻莫要落入頑空斷見。

  仔細如實觀察,現象與心,皆如流水,流轉變化,相續不斷,無始無終.....

  當我們看清了一切現象的本質,就不會再被它迷惑,再對它執著。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更無別覺。

  5、

  心有疑慮時,可請教老師解除疑慮。

  也可放下疑慮專心修行,修到一定程度後疑慮即可自解。

  還可在疑慮生起的當下反觀自心:

  疑從何起?復從何滅?

  除了這無常生滅的疑惑之念,還有何物?

  這疑惑的念頭能一直保持不動嗎?

  仔細觀察之後就會發現,這疑惑也是留不住的。

  一切只是自己的念頭在生滅造作,何有其他。

  6、

  一切念頭、情緒、情感、思想、感受....皆如浪花,隨生隨滅....

  保持靜靜地觀照,直到所有的浪花自然地恢復平靜.....

  如果心中記憶顯現,那麼就觀照這記憶。

  不管是曾經真實經歷的一切,還是曾經夢中經歷的一切,在此時時刻的心中,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留在心中的,最多僅僅都是一些記憶而已,而記憶,不過就是一些殘留的虛幻的影像而已,難道不是這樣嗎?

  過去的.一切如此,現在的一切同樣如此,未來的一切亦同樣如此.....

  就算有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本領,所有的一切經歷,仍然都會變成記憶,消失得無影無蹤.....

  即使是佛陀的一生,也同樣如此.....

  而只有那顆清明地觀照著一切發生卻不再執著的心,才是佛陀說法49年要傳達的真意

  這顆心,就在你當下的生命裡

  只需要你看見它,體驗它,安住它,直到它成為你生命的主宰,你就是它,它就是你.....

  其他的一切念頭,皆是妄想

  7、

  思即念頭,維即牢籠,意即妄念,識即分別,皆是鏡上之塵......

  夢中一切似真,夢醒一切皆幻

  先訓練自己的寧靜力和觀照力,其它的,一切放下........

  8、

  寂滅,妄念息滅,即是寂滅;

  如來,即如其本來,本來無生,本來無滅,空寂靈明,本來如是。

  對於修行人來說,息滅妄念的深度和層次皆有不同,圓滿者方稱大覺如來。

  感恩佛法僧三寶

  感恩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