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故去或許才真正是歸宿是新生的雜文隨筆

故去或許才真正是歸宿是新生的雜文隨筆

故去或許才真正是歸宿是新生的雜文隨筆

  1

  昨天氣溫還行,天上有些白雲鋪滿,看不到藍色。山上有些風,揚起塵土,吹到身上感覺有些冷,不過太陽已經升到了近乎頭頂,還能耐得住。

  擺好供品,點上香,磕頭拜過。墓地是不允許燒紙的,進門的時候就被保安沒收了。其實我覺得這樣的規定很好。活著的人要為活著的人著想,一點錯也沒有。

  靜等著香燃盡的時刻,環顧一圈。墓地建設得有些規模,來過幾次了。據工作人員說這裡風水很好,什麼有靈山環抱,有水有龍脈,對子孫後代好,講究頗多,我一個也不懂。只是覺得還不錯,靜靜的,到處都是野生和人工種植的松柏,和一些我叫不上名兒的樹,松柏已經脫去了冬天的黑色,而顯露出濃濃的深綠色;喜鵲和烏鴉同時在這裡飛來飛去讓人有點唏噓。巨大阿彌陀佛的金身立在山頭、腳下是多層的寶閣;還有許多工作人員在這裡指引前來下葬、祭拜的人,完全沒有農村的祖墳那種讓人心生恐懼的感覺。

  安葬在這裡的每個先人,就像植物一樣安靜地的待著,任憑生人去假想他們存在的狀態。

  2

  其實已經想過很久了。

  老到了,該走的時候,就安靜地走了,沒有了痛苦和紛爭的糾纏,輕輕鬆鬆飄忽在另一個沒有人能看得見的全新世界,或許真是件值得開心的好事!

  生時的許多東西沒有辦法帶走,也包括愛著的人和厭惡的人,更包括自己的身體。

  老話說的:赤條條而來,赤條條而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但我卻覺得每個人出生時,還是帶著好多東西來的,諸如父母的基因、老天給的本性和靈竅、不同於任何人的身體和麵容。身體髮膚雖說是授之於父母,但只能說是像他們,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還有,就是在你之前已經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卻因為你的出世,而與你有了千絲萬縷關係的許多人……

  而走時,帶去了誰也不知道的意識、帶去了父母所授的基因。給活著的人留下了所謂的遺產、思念和不捨!更或者根本沒人記得已經故去的那個人,拋棄了逝者所有生前用過的一切東西(除了值錢的物件和遺產)。

  在活著的時候想起這些,離世算是最大的損失!難怪人人都懼怕死亡,可每個人都躲不過。能活到壽終正寢,就會被視作喜事,家中的人便會操持隆重的儀式,舉親喚友,大擺筵宴,不知道,故去的人對這些都怎麼看,怎麼想?

  3

  在墓地,來了新下葬的人家,只有四五個人。安安靜靜,沒有聽到哭泣聲,也沒有舉行什麼儀式,看上去挺冷清的。我倒覺得,只要身邊最親近的人來送一程就挺溫暖。何必吹吹打打,哭天嗆地,攪擾了逝者的'夢。

  不知道逝後,是不是像睡覺一樣,感受不到身體以外的一切,只縈繞在自己的夢境裡。只是這次不想醒來罷了。

  但願是個夢,一個不一樣的夢。不再有睜開眼睛看到的繁雜俗事,不用再耗費生命的能量。

  逝去的應該是位老者。因為墓地的工作人員和家屬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最後儘儘孝心吧!

  話是這麼說好聽。我想又有多少人家能真的把家中的老,當作寶貝一樣捧著、含著、供著。現在還真的供起來啦!我們將來老了,也會是這樣的待遇。

  那麼活著的當下,真得感覺很悲涼。

  4

  生死兩隔離,我們根本無法知道,逝去後真實的狀態是什麼樣的?我們所感悟的悲悲涼涼,也只是活著時的七情六慾在作祟。我倒真希望,那邊不是像傳說中有煉獄,有天堂。只有靜靜的飄忽,結合、分散、再結合。

  故去的人,都會消散成量子。

  來自著名的馬克斯·普朗克物理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hysics)的科學家也並表示,我們生活的物理宇宙只是我們的感知,身體死亡,但精神上的量子場繼續存在下去。從這種方式來看,生命是永生的。

  如果量子也能復活,那麼來世被貼上了科學標籤。

  “靈魂”不會死,它會返回到宇宙。

  由此看來、死後還有很多未知的世界,如那些龐大而複雜的新維度和規則。而所有的這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會準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