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書筆記推薦
《培根隨筆》共分五十八小篇,每一篇皆寫培根對此事物的看法,語言精練而道理深刻,字裡行間透著培根智慧的光芒,讀《培根隨筆》,步入哲理殿堂,細思人情世故。 在這五十八篇議論中,引我深思的是《論嫉妒》。下面是關於培根隨筆讀書筆記推薦的內容,歡迎閱讀!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1
對讀書的方法,培根說得比較抽象,沒有說出那些書應該如何?他只是提醒人們,“有些書只需淺嘗,有些書可以狼吞,有些書要細嚼爛咽,慢慢消化”。淺嘗不就是蜻蜓點水嗎?有些知識只要知道就行;狼吞不就是鯨吞嗎?
有些知識要求迅疾、新鮮;細嚼爛咽,如經典思想需要品讀,要品讀,需要把心靜下去,需要把時間投入進去,使之消融於我的精神之中。初次的閱讀經典,可能給你的感覺就像一盞很小的路燈,照亮你的腳下,光圈也不見得範圍很大,不過,只要堅持下去,又會迎來第二盞路燈……一盞盞路燈延續到未來的路上。
等到走過漫長的道路,遠離你熟悉的環境時,你若是回頭遙望,儘管是山重水複,煙霧迷茫,但你會從心底裡發現第一盞路燈的意義。
培根進一步的提醒很有必要,“有的書只需選讀,有的書只需瀏覽,有的書卻必須全部精讀。有些書不必去讀原本,讀讀他們的節本就夠了,但這僅限於內容不大重要的二流書籍;否則,刪節過的書,往往就像蒸餾水一樣,淡而無味。”不過,這裡原則的`話說了一大堆不行,對實際的操作沒有意義,按照我的觀點,只能選擇簡潔、便捷。
要我的做法便是選讀古詩詞,瀏覽的可能是小說,精讀的,就是那些有一定思想意蘊的著作,如《蒙田隨筆錄》、《培根隨筆集》、《帕斯卡思想錄》、《理想國》、《叔本華隨筆》、《尼采隨筆》、《西方哲學史》等;還有《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幽夢影》、《菜根談》等等。
讀書的問題,有時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問題在書中無法解決,只能在書外化解。培根的閱歷,使他談讀書有了更厚的底子,更廣闊的視野,談吐就變得非常精妙,“讀書使人淵博,辯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細。”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2
弗蘭西斯·培根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思想家,他有句名言我們並不陌生:“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的散文隨筆共58篇,文章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比較集中地表現出他的“人生哲學”。
在他其中的一篇隨筆《談美》中,闡明瞭“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但是,這篇隨筆舉例的美德兼備者都是男性帝王,我覺得這是由於他的男權視角與貴族視角在支配著他的“筆頭”吧!
在談《論厄運》中,他寫道:“幸運中並非沒有諸多的憂慮與災禍,而厄運中也不乏種種的慰藉與希望。”說明在幸運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說不定下一秒鐘就有災難;在厄運中的人不能灰心喪氣,或許也有一些好運而伴隨到來。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是培根讀書的感想,充分的描寫了讀書的作用,而且能使你的性格隨著讀書的不同而改變。
《論友誼》中,他說:“凡與朋友分享快樂者,都會感到其樂更甚,而凡是把憂愁告訴朋友者,都會覺得憂愁頓減。”強調出人與人之間友誼的重要性。讓朋友來和你一同分享快樂,一同分享憂愁吧。
培根說得好,“那些有實際經驗而沒有學識的人,也許能夠一一實行或判斷某些事物的細微末節,但對於事業的一般指導,籌劃與處理還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勝任。”真是一言中的,值得那些不讀書的經驗主義者深思。
讀培根的散文隨筆,我們幾乎一眼就能看出培根對於功名的追求和男權視角。讀培根的《培根隨筆》和其他的書,最正確的態度也許還得用那句老話概括,叫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