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逝去時的心情隨筆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逝去親人時的心情隨筆,歡迎參考閱讀!
親人逝去時的心情隨筆1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杜牧的詩句,至今每到清明仍廣為傳頌。
我們在這個時節祭奠的人多是自己親近的祖輩,他們已經不在,在陪伴了我們半生後悄然離去。我們每每都在忙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淡忘了,或是沒有時間去記起。只在某個瞬間,回憶剎那湧入腦海,其實在幼時、在昨日,他們就在我們身邊,陪著我們,逗我們開心,為我們擔憂。那麼真實,音容笑貌猶在,卻已是遙不可及了,眼眶頓溼,那時流下的淚,很真實,很傷悲。
時間就是這麼無情,像沙漏,抓不住,只能任它流淌;但時間也就這麼公平,帶走了我們的祖輩,又總給我們留下更多生的希望。
俗語說,清明時節,麥長三節;《歲時百問》中也說道:“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是祭奠亡者的節日,卻又是萬物生長之時,倒讓人不是完全的沮喪。萬物總是陰陽的完美演繹,將逝去的悲傷又孕育在生的蔥鬱中。所以也便有了在清明時節踏青、植樹、放風箏等習俗。倒是印證了那句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對那些逝去的人致以敬意,感謝他們用生命孕育了我們,生命有時,愛無限!
一封家書,寫給那些逝去的親人
在又一個清明節來臨之際,請讓我以此文獻給你們,以寄託我對你們無盡的哀思與懷念。 逝去的親人們,首先請允許我向你們表達我無上的感激之情。
永遠難忘我與你們相處的歲月,你們的音容相貌至今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日。作為晚輩,我很榮幸曾得到過你們的愛護與關心。在我人生的最初歲月裡,讓我能感受到親人的溫暖與呵護。你們或慈愛,或慷慨,或近乎嚴厲的關愛,都讓我此生永不會忘記啊!
但遺憾的是,天命難為,世事無常,當我還沒有好好回報你們的時候,你們就匆匆離去了。如今,我只有把我無盡的遺憾與思念拜託清風帶給你們,只求有來世加倍償還與你們——我的親人。
逝去的親人們,天堂裡一定很美,肯定比這個世界還要美。那裡,風景怡人,四季皆春,瓜果飄香,禽畜興旺。那裡,家庭和睦,鄰里和諧,歡歌笑語,生活甜蜜。惟願你們在那個世界過的幸福如意。
逝去的親人們,最後我還要表達我的一層謝意,是你們的離去讓我對生命有了深入的思考。人的生命何其短暫啊!有生之年宜應好好珍惜。珍惜稍縱即逝的年華,珍惜身邊的人和事。不要等一切來不及的.時候,而徒增悔意。
紙短情長,言不盡意。願你們在地下永遠安息!
一首詩,《你還在我身旁》,感動了無數人!
送給大家一首詩,《你還在我身旁》。這首詩,是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寫給已逝的母親,用來緬懷對她的思念。作者希望時間能夠倒流,一切的一切都能回到母親在世的模樣。假如,瀑布的水可以逆流而上,我能變回十年前的模樣,母親還能慈祥地陪伴在我身旁,可是,一切只是假如...
或許你得陪客戶;
或許你得加班;
或許你身在他鄉;
無法至墳前紀念一下他們;
沒有關係
思念如同身邊的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只是此時此刻愈發濃烈... 此情此景,讓我們一起在微信中祭奠那些我們逝去的至親之人!
親人逝去時的心情隨筆2
9月16日,這是個我終身難忘的日子,去年的今天,母親走了,永遠離開了我們……迄今整整一年了!
一年來,對母親的懷念始終環繞著我的心靈…..母親善良勤勞,寬容待人的言行,是女兒們學之不盡的楷模;母親那慈祥的面容將永遠留在子孫們的心中!思念母親的陣陣心痛、久久伴隨著我…..母親----女兒想念您啊!淚呀流吧、流向天國的母親,告訴母親,子孫們是多麼的想念您啊,希望您在天國安好。您為兒女們辛苦操勞了一輩子,也該好好歇息歇息了!您放心吧母親,全家個個身體都好,兒女們工作都順利;孫兒們學習也很努力,您的孫子源源明年就要高考了,他現在懂事多了,學習也努力了,保佑他吧母親!重孫們一個比一個可愛;您的孫女娜娜下月也要出嫁了,您一定很高興吧母親!
母親去世週年之日,本來是什麼地方都不去的,可剛好有個群體活動,又非去不可,為了不影響朋友們的心境,我只好把對母親的懷念,深深藏於在心裡,儘量用歡樂的言表調動並感染著朋友們。當看到朋友們盡情享受著農家樂、及秋色如畫的青青山巒時的歡愉景象、此時我不由得想起去年2月、我們全家人帶著母親去昆明的黑龍潭公園賞梅的情景。那時母親住醫院剛出院不久,正值新春佳節,春意昂然、梅花開得正豔,公園熱鬧非凡。看著兒孫們,幸福的微笑始終掛在母親的臉上,她老人家是多麼不願離開她的親人們啊…..
為了悼念母親去世一週年。大姐早早的就準備了悼念母親所需的一切物品,如母親平時喜歡吃的糕點水果等。母親一生勤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我們給母親燒了些紙錢,讓母親在天國過得寬益富有,以求得兒孫們心靈的安慰!
看著母親慈祥的遺像,我彷彿覺得母親沒有走,和往常 一樣,微笑著看著我們。是的、母親您沒有走,您永遠活在兒女們的心裡!
婆婆上月(8.24)也去世了!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可一年之間相繼走了倆位親人,悲痛的淚水啊、禁不住的流淌……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用我的生命,換回母親和婆婆的生還!
安息吧,我的親人們!
親人逝去時的心情隨筆3
面對至愛的親人,我們渴望和他永遠在一起,渴望與他同甘共苦。但是,這個人突然去世或即將離開,我們怎麼辦?與這個“永遠不可能更改”的悲劇較勁,這是我們產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原因。
大學三年級的阿雪是家中的養女,一出生便來到這個家,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特別疼愛她。可是,在她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奶奶和爺爺也相繼離世。如今,爸爸也突然病重,阿雪很害怕,害怕失去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失去她的生命的支柱。雖然她現在交了非常愛她的男朋友,得到了男友一家的喜愛,但仍然無法接受爸爸即將離世的事實。
“我就是不想失去爸爸,沒了他,家裡的院子就空了,房子也空了,花花草草就沒人照顧變成野草了,我也就變成了沒人要的孩子。我不想這樣,我想跟爸爸在一起!”
“爸爸一直不願意我上學走得太遠,可能他怨我走得這麼遠,可能他認為我覺得上學比他重要。其實,他不知道,沒有了他,我上學就失去了意義。即使那個家很破很不完整,那也是我的家,沒了他就沒家了,什麼也沒了。”
“現在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一旦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再也不會回來了。我不想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孤孤單單的。”
“是我自己不想面對,為什麼我的人生要不斷面對,要揹負?為什麼我就不能輕輕鬆鬆地生活?難道這個世上真的有宿命嗎?”
阿雪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任何人接二連三地失去至親的親人後,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心理。這種心理,是源自愛,是我們渴望與親人同甘共苦,渴望永遠和他們在一起。
但是,這種“愛”是出自我們自己角度的考慮。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忽視了重要的一點:至愛的親人在離開我們之時,一定會祝福我們,希望我們好好活下去,並且把他們命運中失去的那一部分,也給活過來。
我們要尊重他們的這種愛、這種期望。
愛一個人,就會渴望和這個人永遠在一起,渴望與他同甘共苦。但是,這個人突然去世了,我們怎麼辦?
通常,我們會產生兩種幻想:第一,如果我做了什麼,親人就可以不死;第二,死去的親人在那個世界很孤單,希望得到我們的陪伴。
因為第一種幻想,我們很容易自責。因為,當我們幻想“如果我做了什麼”時,那事情的另一面一定是我們沒有這麼做。由此,我們會陷入深深的自責,開始覺得,自己應該為親人的死亡而負責。
如果親人是意外去世,這種自責最容易出現。因為意外就是偶然,一條人命似乎在一瞬間就被很小的偶然給奪走了。那我們難免會想,假若我隨便做點什麼,打破了這個偶然的鏈條,他就不必死了。但是,我恰恰沒有做什麼,那豈不是說,我應該為親人的意外死亡負責?
這種自責,可以說是一種幼稚的自戀。因為我們誇大了自己的力量,卻忘記了決定死亡的是比我們更為強大的力量。
雖然阿雪的爸爸病重算不上是個意外事件,但她同樣產生了第一種幻想,並因這種幻想而自責。她認為“可能他怨我走得這麼遠,可能他認為我覺得上學比他重要”。但這只是她的想法和猜測,爸爸未必這麼想。並且,就算曾經做過讓爸爸不快的事情,那與爸爸即將面臨的死亡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不必因此而責怪自己。
而且,死去的親人並不希望你與他同甘共苦。
我們通常以為,愛就是同甘共苦,既然,愛人已經經歷世界上最大的苦——死亡,我們是不是也要同樣受一些苦呢?所以,當親人離世後,我們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各種辦法讓自己也生活得苦一些,好像只有這樣做才對得起他,對得起彼此的愛。
譬如,我一個朋友,她的哥哥突然遭遇意外去世後,她莫名其妙地離了婚。丈夫和她很恩愛,她之所以離婚,並非是因為這個婚姻的需要,而是因為她要與哥哥“同甘共苦”的需要。她摧毀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把自己陷入很苦的一種境地,好像只有這樣做,才“對得起”她的更苦的哥哥。
這是典型的源自同甘共苦的渴望,這種心理並不罕見。實際上,我們常聽到,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一個人得了什麼病去世了,過了一段時間,另一個人也得了同樣的病去世。這樣的事情很容易得到世人的驚歎,甚至還會被媒體和小說美化。但是,當我們想與死去的親人同甘共苦的時候,我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死去的親人不希望我們這樣做。
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發現。在親人離世之前,假若我們陪伴著他,並聽到他對我們說的最後一句話。那麼,這最後一句話,基本上都是親人對我們的叮囑和祝福:我就要走了,但你要好好活下去。
這最後一句話至關重要,有了這句話,我們的第二種幻想“死去的親人在那個世界很孤單,希望得到我們的陪伴”就會被打破。我們想追隨死去的親人的自殺或自毀的衝動,就會大大地減少。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過,死並不是生的對立面。阿雪的爸爸即將走了,但就算那一天真正來臨,他也並非是絕對的離開。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還駐留在女兒心中,還留在他們的家中,還留在阿雪的記憶中。阿雪心靈的血脈中流淌著養父的血液,只要她繼續活下去也就相當於他的生命仍然在繼續,不是嗎?
阿雪在生命中似乎遭遇的太多的打擊。但是,反過來看,她又是如此幸運,總能得到最難得的愛。親生父母把她送人,但她得到了爸爸媽媽一家的愛。現在,她又獲得了男友和男友一家的愛。
死亡不是我們人力所能左右的,但愛卻是。我們在看到前者的同時,也應看到後者,後者也同樣是我們的命運。
幾乎每個人都會遭遇失去親人的打擊,隨之而來的巨大痛苦,無論我們怎麼控制,怎麼壓制,怎麼否認,它都不會消失。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治療痛苦的唯一辦法就是直面並接受人生悲劇。徹底承認親人的確已經去世了,這一點已無可挽回了。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無比悲傷,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比突然失去至愛的親人更痛苦了。悲傷的時候,我們會號啕大哭,會流下很多很多淚水。這種悲傷和淚水,是有治療效果的,只要悲傷能在我們身體上自然流動,這份療愈就會自然產生。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最近,一個朋友也遭遇了至親的人離世,她的一個朋友發了一條簡訊勸慰她說:
愛不會失去的,只要你愛過,在愛面前,生死是渺小的,愛你的人無論到了哪個時空都會愛你。
我想這句話也一樣適用於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