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範文集錦8篇

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範文集錦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爸爸和媽媽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肖像畫爸爸和媽媽。(瞭解、練習)

  (二)進一提高觀察、概括、表現爸爸和媽媽能力。(練習)

  (三)透過畫爸爸、媽媽,激發學生的愛心。(初步肯有)

  二、課時安排爸爸和媽媽

  一課時

  三、課前準備爸爸和媽媽

  仔細觀察爸爸、媽媽頭型和五官的特徵,並畫出簡易草圖。

  爸爸、媽媽的照片。

  四、教學步驟

  (1)揭示課題,(2)引入談話。

  教師問:怎樣把人畫好?

  教師小結:如何表現人的面貌特徵,抓住其特點。

  本課,將進一步學習怎樣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徵及表現內心情感的人物畫。

  (2)讓學生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爸爸、媽媽的頭型和五官的特徵,(3)並出示照片。

  (三)讓學生畫畫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的頭像或胸像。

  (四)課堂練習。

  (五)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地畫。

  (六)作業講評。

  先對能抓住人物特徵、表現人物性格、感情的作業進行講評。講評可以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指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課後錄:培養學生愛爸爸、媽媽的感情)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服裝的各種衣領、衣襬造型,嘗試自制花邊進行裝飾。

  2、激發幼兒想象和創造力,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製作材料,PPT課件,材料筐若干。

  2、節奏感較強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PPT,引入課題。

  指導語:今天陳老師請你們來看時裝表演,欣賞各種各樣的服裝。

  欣賞PPT課件指導語:呀,這件衣服真漂亮,你們喜歡嗎?你最喜歡衣服的哪個部分?(衣領、衣襬)

  二、示範講解。

  指導語:這些衣服都是服裝設計師設計的,我們也來做小小設計師。瞧!陳老師已經做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看,領子上有什麼?(花邊) 衣服上還有什麼? 其實花邊和花都是用同一種方法做的。

  (先在領子四周都貼上雙面膠,拿一張皺紋紙,正面折,反面折,像摺紙扇一樣,邊折邊黏在雙面膠上,這樣領子就做成了;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做小花,先把雙面膠貼成一個圓,然後同樣的用摺扇子的方法將皺紋紙對著雙面膠粘成一個圈,多餘的撕掉,小花就做成了。)提問:這件衣服上還有什麼(流蘇、腰帶)指導語:我太喜歡這件衣服了,請你們來設計一件比陳老師的更漂亮的衣服吧,陳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待會我要請五個小朋友一起合作設計一件衣服,製作完成以後選一個模特穿上衣服,領著設計師表演。

  提問:五個人設計一件衣服,應該怎麼分工合作呢?(有的負責衣領,有的負責衣襬,還有的負責裝飾)但是每組的小朋友只能有一個小模特,怎麼選擇?(猜拳等)指導語:想好的小朋友請你輕輕地找一個桌子5個人合作設計一件衣服。別忘了把垃圾放到筐子裡

  三、幼兒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播放背景音樂)

  四、時裝表演。

  1、教師發現各組幼兒已經做完了開始放音樂教師帶領先完成的設計團隊和模特一起走上T臺擺好看的亮相動作。

  指導語:我們的小模特已經準備好了,請設計師來排隊吧。

  2、指導幼兒按秩序進行表演和退場。

  指導語:音樂響起來了,請模特帶領你的設計師把我們的設計作品給客人老師看看。現在請你們往教室走讓更多的小朋友來欣賞我們的作品吧。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1)欣賞《神話》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守衛的是什麼陵墓嗎?

  秦始皇陵園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藝術寶庫。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寢殿,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你瞭解到了哪些關於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知識?陶俑是什麼呢?陵墓中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陶俑?

  陶俑:俑是用於陵墓中陪葬的明器,以陶、木質最為常見。在奴隸社會時,奴隸主死後,所有的奴隸都得殉葬,非常的殘忍。春秋戰國時期,喪葬制度發生重大變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隨葬。

  2.欣賞秦始皇陵陶俑:

  (課件圖片展示)

  (1)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國陝西西安臨潼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歷時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封建社會規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從13歲繼位後,便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墓。統一六國後,又從全國各地徵調70萬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時,陵園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請看螢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結構宏大、富麗堂皇的地下王國和巨大的珍寶庫。其中秦兵馬俑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蹟”。

  課件:秦始皇陵兵馬俑總體分佈圖。

  (2)兵馬俑是秦始皇陵東側的一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當地農民挖井時,偶然發現了一號兵馬坑。以後相繼發現了二號坑和三號坑。整個俑群寓靜於動,給人千軍競發的感覺。這些數量眾多、與真人真馬大小相似、並圍繞同一主題展現的藝術群雕,向後人展示秦始皇氣吞六國、橫掃八荒的驚人氣魄。他的恢弘氣勢、安詳的姿態、肅穆的表情向後人訴說秦王朝的強大,表現了秦朝人的聰明才智。讓我們一睹它們的風采:

  播放《古今大戰秦俑情》片斷,領略秦始皇陵兵馬俑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軍陣場面。

  (3)欣賞不同姿態的陶俑。

  秦俑的藝術特色:崇尚寫實、手法嚴謹,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在總體佈局上,利用眾多直立靜止體的重複,造成排山倒海的氣勢,使人產生敬畏而難忘的印象。

  這些兵馬俑大體上都是經過精雕細刻的,從已出土的1000多個陶俑陶馬來看,無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貼、刻、畫等雕塑技法,從體、量、形、神、色、質等方面追求藝術效果,造型逼真,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給人明快、深沉、博大、壯觀、精美的印象。仔細觀察,不同的武士俑在神態、動態、衣著上有什麼異同?選擇喜歡的陶俑分組討論:跪射俑、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立射俑。每組學生推選代表發言,小組成員補充。

  老師小結補充:課件。

  跪射俑造型的特徵:跪射俑大多數出土於二號坑,這種俑在秦俑坑中顯得很獨特,因為是跪姿,故其高度在1.20米左右。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可謂匠心獨具。把跪射俑的形體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靜態的雕塑給人以動的感覺,其姿態優美,英俊瀟灑,神態莊嚴,目光炯炯有神,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個髮髻,髻根用硃紅色帶束扎。足登方口翹尖齊頭履。從一鞋底外露處可以看到,鞋底的針腳因為人著地後摩擦的輕重而疏密不同,其繩結痕跡清晰可見,其寫實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甲片隨著身體的扭轉而流動,衣紋伴著體態的變化而曲轉。腳上的鞋子隨著腳掌的著地而折曲,衣服的紋理也伴隨體態的變化而曲折飄浮。種種富有韻律感的線條,烘托著人物的動態,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實感。上身挺直,臀部緊貼左足跟,從而使身體的體重落在右膝、右足和右足尖上。當射擊時,則重心穩,用力省,容易射中目標。跪射俑是兵馬俑中的精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作。神態威嚴的將軍俑。

  將軍俑是目前俑坑中級別最高者,在戰爭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秦俑坑中將軍俑非常少。將軍俑和軍吏俑、一般士兵的最大區別是:將軍俑頭戴雕冠,軍吏俑頭戴版冠和雲長冠,一般士卒則沒有以上兩種帽子,只是戴介幟或束髮挽髻。將軍俑除以上特點外,還身材魁偉、高大,上身戴有領花、肩花。將軍俑穿的鎧甲的主要特徵是甲片小。製作精緻,色彩豔麗。褐黑色的甲硃紅色的聯甲帶;甲衣周圍的花邊在白色的底上繪著絢麗的幾何形圖案花紋。前胸及後背、雙肩,有幾朵彩色花結,華麗色彩,顯示了等級的尊貴。

  (4)賞析銅車馬。

  請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瞭解到的有關銅車馬的知識。

  老師補充小結:

  銅車馬1980年出土於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約20米,約7米多深的地方。車共兩乘,經復原大小約為真車、真馬的二分之一。二號銅車馬是四馬鞍車(即坐乘的車),車馬全長317釐米,高106.2釐米,為凸字形,分前、後二室,其間以車相隔,車輿上有穹窿形的橢圓形蓋子,車廂分前後兩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後有門,門窗可靈活啟閉,前室為御手所居,內跽坐一御官俑,後室為主人所居。車輿內外繪有變形夔龍、夔鳳紋、流雲紋及各種幾何形圖案花紋。二車皆雙輪、單轅,由四馬駕車,車上各有一名御手,銅御官俑戴冠佩劍坐於前室,挽具齊全,有的用金、銀裝飾。車通體彩繪有捲雲紋、雲氣紋和幾何紋圖案。車、馬、俑部件均由鑄造成型,再經多種工藝加工和組合,其飾件的金銀細作工藝十分精湛。該銅車馬結構完整,裝飾華麗,是研究秦代輿服制度、單轅車系駕方法和冶金鑄造技術的重要實物。被譽為“青銅之冠”的銅車馬讓人們一睹始皇帝鑾駕的非凡風采。根據出土地點和車輛造型分析,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車。專家們認為,這是我國考古世上發現的最早、體形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銅製車馬,對研究我國秦代冶煉與機械製造技術、車輛結構等具有級重要的歷史價值。

  3.學生練習。

  (1)作業要求:嘗試用浮雕的方法臨摹一個自己喜歡的武士俑的面部或防止一件喜歡的兵器。

  (2)巡視輔導。

  (3)作業展評。

  4.課後拓展。

  (1)欣賞縮小的陶俑工藝品。

  (2)瞭解秦始皇陵兵馬俑中的兵器。

  (3)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千古之謎。

  (4)對陶俑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欣賞各年代的陶俑,收集關於陶俑的郵票。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先塗色塊,再勾花邊的方法裝飾裙子。

  2、增加對線條、圖案美和色彩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彩筆,塗色—裙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播放動畫片,欣賞美麗的花裙子。

  2、引導幼兒說出,鮮豔的顏色,漂亮的花邊。

  師:花裙子漂亮嗎?哪些地方漂亮?

  二、展開。

  1、出示塗色—裙子。

  這件裙子漂亮嗎?為什麼不漂亮?

  我們把它變成一件漂亮的花裙子好不好?

  怎樣讓她的白裙子變成花裙子呢?

  (讓我們用彩筆來幫忙吧!)

  2、討論:給白裙子上畫什麼呢?

  (畫花兒、魚兒,小兔子,熊貓,蘋果……等等)

  3、教師示範。

  (1)先用較深的彩筆在上面勾出花紋。

  (2)再用兩三種稍淺的顏色塗在裙子上。

  看!變成漂亮的花裙子了。

  小朋友還可以設計其他的漂亮圖案,看誰設計的花裙子最漂亮。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輔導。

  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三、作品評價。

  作品展示,對優秀的作品進行評析。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小手和智慧去創造美,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美好。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書籍推介設計、隊角佈置設計與製作、課程圖示設計與組合應用的方法,瞭解班隊活動角的設計、製作與佈置的各種方式及表現形式。

  2、訓練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美術設計與組合應用的能力。

  3、增強學生集體合作意識和參與班級活動的自信心,養成有序地進行設計與製作的工作態度。

  教學重點:增強學生集體合作意識和參與班級活動的自信心。

  教學難點:訓練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美術設計與組合應用的能力。

  教學活動: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隊角是我們少先隊的活動陣地,用文字、圖畫、實物、照片、圖書及相應的製作等來宣傳一箇中心內容,供我們經常參觀和利用。今天我們一起來策劃一個有創新意味的隊角佈置方案。那如何設計佈置方案,又如何實施方案呢?

  二、瞭解隊角

  1.隊角一般都有一個主題,我們來看看這個隊角是什麼主題的呢?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主題)

  2.為了表現這個主題,隊角的教育與宣傳內容有哪些?

  3.隊角還有諮詢箱、工具箱、小隊日誌、中隊日誌等專案內容。

  4.這個隊角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吹塑紙、彩紙、圖片等)

  三、探究設計方法

  1.我們教室原來的隊角是什麼主題?你準備用一個什麼主題來創意我們的隊角? (學生表達創意)

  2.比較隊角你覺得哪一個更好?為什麼?分析,小結:構圖散亂、顏色灰暗的不好,層次分明的好。

  3.說一說教材上設計方案草圖的特點。

  4.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佈置方案?我們來試試用草圖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生嘗試草圖設計訓練)

  5.反饋與指導佈置方案的設計。

  四、分工設計

  1.根據座位分佈,分出8個小組,組內自選小組長。小組成員合作,每組選定和完善出一個隊角佈置方案。對分工提出建議:

  每組由3人設計隊角教育與宣傳內容,l一2人設計小隊或中隊日誌封面,l一2人設計醫藥箱等物品的外觀。

  2.學生分工設計。

  五、展示評述

  每組派代表來介紹本組的設計方案,說說分工情況,將準備用一些什麼材料來製作。其他同學說說,覺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實用的隊角設計是哪個?對設計有特色的小組給予表揚和鼓勵。

  第二課時

  一、任務匯入

  上節課我們進行了隊角佈置的設計,今天,我們就要大顯身手,將隊角製作和佈置出來,大家有信心嗎?

  二、學習製作方法

  1.根據所帶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以及上節課的設計進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變化、均衡協調。

  2.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吹塑紙,皮紋紙等可用來給圖片或文字襯底框邊。提問:還可以怎樣有效利用你們帶來的工具材料?

  3.隊角刊頭的製作可以剪貼,也可以繪畫。

  4.應同時進行隊角周圍的諮詢箱、醫藥箱等的製作。

  三、分工製作

  學生分工合作進行隊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展示評價

  1.分小組佈置隊角,展示於教室角落。

  2.說一說,自己組隊角的特色。評出最優秀的隊角佈置,師生共同貼到教室的隊角處。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用簡潔明瞭美觀大方的圖案表明課程的特徵。

  教學難點:直觀而形象,簡潔而美觀的設計各門課程圖示;集體合作作業的組織

  一、欣賞匯入

  1.上節課我們齊心協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隊角等),這節課我們用集體的智慧再來美化教室裡的一件東西,它是我們學習生活中每天都離不開的好朋友,猜猜是什麼呢?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雞的外形特徵,嘗試進行圓的借形想象。

  2、願意參加繪畫活動,學習在畫面中心安排主要形象。

  活動準備:記號筆、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

  師:骨碌碌,草地上滾來了三個蛋寶寶,這些蛋寶寶是怎樣的?

  師:你們可別小看這些蛋寶寶, 他們可厲害了,會變魔術,看變出了什麼?(小雞)

  二、感知小雞的頭部特徵並學習畫小雞

  1、感知小雞的外形特徵。

  師:小雞長的什麼樣子的?(圓圓的身體,尖尖的嘴巴,圓圓眼睛,兩隻小腳)

  2、觀察不同形態的小雞。

  師:這些小雞在草地上做什麼呢?誰來說一說。

  (1) 師:小雞的頭抬的高高的,小嘴巴張的大大的,在做什麼呢?(在叫媽媽)

  (2) 師:小雞的頭低了下去,小眼睛也盯著地上。(吃米)

  (3) 師:小雞把頭轉了過去,小眼睛和小嘴巴也都轉過去了,它在做什麼?(找朋友)

  3、蛋寶寶變魔術。

  師:蛋寶寶真厲害,能夠變出這麼多的小雞。還有一些蛋寶寶也要變小雞,想看嗎?

  師:看它是怎麼變出來的?示範:圓圓圓圓畫個圓,找到一邊畫眼睛,眼睛邊上是嘴巴,身體下面是小腳。

  師小結:原來蛋寶寶加上頭、畫上眼睛、嘴巴、小腳,就會變出一隻小雞了。

  2、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變一變。

  師:有沒有小朋友也想來試試?你想畫一隻什麼樣的小雞呢?

  三、幼兒創作

  請每個幼兒在操作紙上作畫,要讓蛋寶寶變出各種動態的小雞來。

  四、作品展示交流

  師:你畫的小雞它在做什麼?

美術教案 篇7

  教材分析:;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教學目標:;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教學重難點:;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教學準備:;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第1課 色彩的明度漸變

  教材分析:

  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原色和間色及調配方法的基礎上,透過做嘗試性的色彩遊戲,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明度,什麼是明度漸變,由此讓學生體驗明度漸變可產生的縱深感及節奏美。

  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教學準備:

  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

  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練習、觀察

  今天上課同學們都準備了什麼工具?同學們喜歡用顏料作畫嗎?

  老師現在要考考同學們,看大家是否忘記了色彩的調製方法。 請從顏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種顏色(除黑白灰),擠一些在調色盤裡,然後把白色顏料拿在手裡,多次與這種顏色調,每次加一點白色,用毛筆調勻,再依次練習,仔細看色彩用什麼變化。(同桌兩人一起調色練習,仔細觀察色彩的變化)與平時調出的色彩有什麼不同?(全部交流)

  這種色彩的變化我們稱之為色彩的明度漸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板書課題)

  二、介紹知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於它們的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較灰暗模糊;同一顏色加黑或加白摻和以後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

  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青、綠色為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後明度降低了,同時純度也降低了;如果紅色加白則明度提高了,純度卻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調是指一個色彩結構的明暗及其明度對比關係的特徵。整體的色彩是暗的,還是亮的;是明度對比強烈的,還是對比柔和的,這種明暗關係的特徵,將成為這個設計的色彩效果的基礎。

  按照孟謝爾色寺的明度色階表,將色彩的明度劃成十個等級,即存在10種明暗基調。即:低長調、低中凋、低短調、中長調、中間中調、中短調、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全長調。

  在高調中(亮色調):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強色相的對比節奏,這樣可以增強高調色的色彩力度。

  低調色(暗色調):有一種重量感和物質感,在處現低色調時,加強冷暖對比可以增強低色調的生動感。

  三、欣賞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來創作一幅畫,會是什麼效果?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作為表現手法的作品。

  欣賞老師準備的範圖、美術書中的圖片、優秀學生作品

  四、 交流

  欣賞了這些優秀的漸變畫,你知道加入什麼色彩調配才能調出明度漸變的效果?

  師總結:只要逐漸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形成漸變,成為有序排列的明度漸變圖案。

  五、創作

  1.老師示範:

  教師用藍色加白色、紅色加黑色兩種漸變作比較,結合學生調色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示範,也可以讓部分學生跟老師一同練習、示範。

  2. 學生練習:

  要求:用水粉顏料色完成作業,獨立創作一幅色彩明度漸變的圖案畫。 3.評價

  六、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1.評出“最佳效果獎”。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來說說明度漸變的特點嗎?

  3. 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現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尋找色彩的明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2課 點彩遊戲

  教材分析:本課屬於“造型 表現”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間混合效果,瞭解色彩空間混合的原理,而且能透過學習,瞭解簡單的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派,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積極運用這些形,色,肌理等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激發其對美好事物的表現,以及創造的慾望。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型別的材料,嘗試進行點彩畫的創作,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我們可以透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習目標:

  1.透過學習瞭解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派,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

  2.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型別的材料,嘗試進行點彩畫的創作,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3.透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習重難點:

  1.瞭解點彩派的特點。

  2.學習點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啟發學生的想象,進行創作,表現。

  4.多給學生一些欣賞作品。

美術教案 篇8

  課 題 箱板上的新發現

  課 時 1 課 時

  課業型別 造型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

  應知:學習利用瓦稜紙進行有趣的藝術活動

  應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隱性目標 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透過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

  重點 利用瓦楞紙的特點,掌握在瓦楞紙上鏤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層瓦楞紙與色彩卡紙拼貼等方法。

  難點 層次感和畫面整體效果的把握

  教學方法 欣賞觀察法、比較法、小組學習法、嘗試法、談話法、交流討論法、講解法等。

  教學準備 瓦楞紙、刻刀、顏料等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流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調整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穩定情緒,準備上課。

  二、回憶交流

  我們曾經嘗試過用哪些方式方法進行創作?(結合實物欣賞) 學生討論回憶:繪畫、剪貼畫、版畫等。

  三、匯入新課

  以前我們都是用商店裡出售的“正式”材料進行創作,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紙箱板。撕開表面的牛皮紙,你會發現裡面藏著彎曲排列的瓦楞紙。 蒐集資料並反饋。

  四、分析思考

  瓦楞紙和其他的紙張相比有什麼獨特之處?

  用紙板箱創作時我們應該發揮它的哪些特點?避免哪些不足? 小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紙不止一層,兩邊還夾有光滑的牛皮紙,可以撕出不同的層次;紙箱的厚薄不同,裡面的瓦楞紙也不同;箱板紙層之間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來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藝術實踐

  組織學生進行接力遊戲的創作活動,教師參與活動,並給予合理建議,以引導完成作品。

  選取一張瓦楞紙或紙箱板備用。 接力遊戲(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一塊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幾位同學分別在紙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歡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滾油墨或刷色,挑選合適的角度在大紙上印製。

  3.繼續撕刻,改變底版,再在大紙上印製。

  4.調整構圖,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滿意的作品。

  六、評價展示

  展示作品,引導學生評議。 學生互相介紹、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箱板上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