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術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輔導孩子採用圓曲線畫氣球時,不要強調畫圓,應著重鼓勵孩子設計式樣新穎的氣球。
2、深色仍採用勾線平滌,可換一種深色勾線
教學準備:幼兒作畫工具,教師範畫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師:逢年過節,不管是在大街,還是在公園,到處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氣球隨風飄動,空中彷彿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好看極了。小朋友沒有喜歡玩氣球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畫氣球。
二、講解、示範
1、氣球由球體和拒球線組成,畫得扁一點歪一點都沒關係,只要注意畫幾個氣球時,要有高低,不要排列太整齊,球體上可隨意畫一些花紋圖案,讓氣球更漂亮。
2、除這樣畫外,小朋友們還可以設一些形狀更有趣的氣球,如熊貓氣球,小牛氣球,娃娃臉氣球等。
3、畫好氣球再畫北景,先用曲線隨意畫出雲姑娘的外形,再加上眼和嘴,最後在雲形上端畫幾條曲線,表示雲姑娘的劉海。
三、幼兒作畫
教師在一旁指導幼兒構圖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樹葉貼畫
活動目標:
1. 透過觀察,比較,發現葉子是各種各樣的,能從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語言表述,並嘗試用落葉進行拼貼畫。
2. 自然融入情境,樂於參加活動,體驗親情,萌發關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利用散步活動,採集和撿拾落葉。
2. 創設一定的環境,讓幼兒感受深秋的涼意。
3. 自制兩棵樹。
4. 貼上材料(固體膠、雙面膠、白紙和紙工剪刀等)
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在"臉譜上"正確擺放並貼上五官。
2、體驗用自己製作的面具進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事先剪好五官、鬍鬚若干,爺爺、奶奶的臉譜紙板每人一張、膠水、抹布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教師戴上臉譜的表演,引起活動興趣。
二、教師示範製作臉譜的方法。
先找出相匹配的五官,然後擺放在臉譜上,最後貼上。
三、幼兒製作臉譜。
1、幼兒自主選擇"爺爺"或"奶奶"的臉譜進行操作。
2、教師指導,觀察幼兒擺放五官表現爺爺、奶奶的臉部特徵。
四、戴上臉譜,隨著音樂學爺爺、奶奶走路。
小班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欣賞、觀察與交流,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基本
特點及其表現方法;
2、操作目標:並能在觀察和回憶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
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活動。
3、情感目標:透過觀察、討論交流與表現活動,提高學生的審
美表現力,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和自我的信心,讓
學生透過作品的表現進一步加深對自己的認識,
並提高審美的觀察能力。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發現自己,能夠運用美術語言表現自我形象,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三、教學難點:
學會巧妙抓住自己的特徵,嘗試用多種繪畫方法進行表現。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方法:
激趣匯入法、欣賞評析法、問答法、示範法、自評法。
六、教學用具:
小鏡子、畫紙或者色卡紙、勾線筆、油畫棒等
七、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激趣匯入
1、我們都有一雙美麗的眼睛,能看到美麗的大千世界和許許多多的人。可有一個人,如果不借助其他東西,就永遠看不到模樣,這人是誰呢?(是我自己)
2、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地看看自己,畫畫自己好
嗎?——這是我呀!(板書)
(三)講授新課
1、每個人想看到自己,都需要利用鏡子,今天要請小朋
友利用鏡子好好觀察一下自己。說出自己的形象特徵和個性特點,請同學們評價,覺得他說的到位的,掌聲表揚,覺得不夠準確,同學們再補充。
2、我們自己到底長的什麼樣?觀察一個人往往可以從他的什麼地方進行?
教師總結:五官(眼、鼻、口、耳)、臉型、髮型、身材,穿著等。
3、出示範畫(教師自畫像),示範作畫步驟。
(1)老師這裡有一張畫,請同學們看看這畫上畫的誰呀?學生觀察後回答:“這是老師!”
(2)請小朋友談談怎麼認出是老師的呢?(學生討論後回答),教師講解演示作畫方法:根據學生髮言,教師在大畫紙上分步畫自己。邊畫邊講作畫方法:a.根據臉型勾畫輪廓;b.添畫頭髮和五官(抓特點、添表情);c.上色(可線描);d.可用誇張手法畫自己。
4、欣賞大師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出示課件)
有不少畫家為自己畫了像,也有很多小朋友為自己畫像,
請同學們欣賞作品。
5、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為自己畫一張自畫像呢?接下
來,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來畫一畫自己吧!可用小鏡子觀察自己,運用適合自己的作畫工具和方法進行大膽表現。
(四)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1、繪畫要求:
(1)儘量把自己畫大,佔滿整張紙;
(2)抓住自己面部特徵,儘量把細節描繪出來;
(3)繪畫時仔細觀察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豐富自的畫面。
(4)人物周邊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裝飾
(5)人物繪畫完畢之後,空白處學生自行設計。
2、學生作畫,教師巡迴輔導,對畫得好的學生,及時提出表揚;鼓勵學生大膽作畫,只要能描繪出自己的某一個特徵,就是好的。
(五)總結展評
1、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麼就請你把畫好的自己剪下來貼在老師畫像的旁邊,我們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嗎?
2、自評互評:從“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徵最明顯?
小班美術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印畫是美術活動的另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讓幼兒在印印畫畫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藝術活動。小班幼兒年齡小,需要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透過這種繪畫形式,深受幼兒喜歡。
在幼兒周圍的生活環境中,處處都可看見類似於圓形的物體,小班幼兒在作畫時總是喜歡畫圓,因此我們投放的材料以圓形為主,來拓展幼兒對圓形的認識及創作思路。所以,本次活動我選用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竹子為材料,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竹筒印畫出大小不一的圓圈,並能創造性地組合成漂亮的花紋。讓他們瞭解印畫的方法,從玩色的過程中體驗到創作的成就感,讓幼兒感受印畫的`樂趣,以此培養小班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為中大班的繪畫創作做好鋪墊。
二、活動目標:
1.掌握用竹筒印畫的技巧,並能夠大膽地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印章進行組合式的印畫遊戲。
2.讓幼兒養成大膽作畫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用竹筒印畫的方法。
難點:能創造性地印出花紋。
四、活動準備:
1.大小不一的竹筒若干。
2.範畫兩張。已剪好的衣服,褲子,手套,鞋子,帽子4套。
3.顏料,盤中墊上薄海綿,抹布每組各一塊。
4.小貓玩具,4個機器人。
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會用手掌印畫反應樹的特徵
2、培養幼兒對色彩和印畫的樂趣
3、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棕色、綠色、黃色顏料
2、白紙
活動過程:
1、出示樹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樹的特徵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漂亮的畫,你們看這畫上畫的是什麼呀(樹)!那你們再看看這顆樹上都有什麼顏色?樹幹是什麼顏色的?(棕色)樹葉呢?它是什麼顏色?(綠色)還看見了什麼顏色?(黃色)那麼你們來猜猜這顆大樹是怎麼畫的?(手)這顆大樹呀是老師用自己的大手畫的,你們想不想看老師是怎麼用自己的大手畫大樹的呀?(想)
2、示範印畫的方法,同時透過兒歌匯入印樹的過程我的(大手)小手真能幹,畫顆大樹給你看;手掌立起輕輕沾,切切切;手掌開啟輕輕沾,拍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大樹真漂亮。
3、請一名幼兒到前面操作,透過兒歌再次鞏固印樹的過程師問:
(1)大家覺得這個小朋友畫的好不好,漂亮不漂亮?
她的小手能幹不能幹?(其實啊不光是她的小手能幹,我們所有小朋友和家長的手都很能幹,對嗎?)
(2)師:老師已經為小朋友們準備好了紙和顏料,幼兒完成印畫,教師巡迴指導4、展示作品,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這節課充分發揮了小朋友自由想象大膽設計的創造能力,小朋友繪畫積極性很高,有些東西儘管畫不象,但講述非常好。操作中幼兒的表現方式各不相同:有個別孩子任務意識很強,拿到紙後,先思考,想好後再動手。有的幼兒遲遲還不下手,嘴裡嘟嘟“畫什麼,畫什麼,”在操作過程中他們試著用合作,詢問同伴,自己摸索等方式解決問題。有的幼兒畫的太多,畫著畫著自己都看不清樹上有那些物品了。
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人物臉部畫法,表現出自己和好朋友的明顯特徵。
2、透過畫畫玩玩,在遊戲中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3、在活動中增進與朋友間的親密情感。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音響,磁帶《找朋友》、《圓圈舞》;好朋友的範例圖片;幼兒作畫材料:蠟筆、8開紙張、顏料、紙團、印章等。
活動過程:
1、預熱階段
1)聽音樂做“找朋友”的遊戲,音樂停給好朋友拍照。
2)議議說說:好朋友長得什麼樣子。
2、圖形刺激
1)出示不同的好朋友的照片、圖片供幼兒欣賞。
2)教師示範人物臉部的具體畫法:
眼睛的特點、頭髮的長短、嘴巴的大小、鼻子的長短等。
3、創作表現
幼兒自選作畫材料大膽作畫,表現出自己和好朋友的明顯特徵。
4、診斷作品
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和好朋友一起跳個圓圈舞。
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由於本班幼兒年齡比較小,從開學至今我們也開展了一系列美術活動,從這些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貼上活動的非常的感興趣,本著一切從興趣出發的原則,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在指定範圍內連續貼上(一片挨著一片)的技能。
2、培養幼兒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用了膠水過後用桌上的毛巾擦手,正確使用膠水貼上)。
3、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在毛毛蟲的身上貼上花衣。
【活動難點】將圓片一片一片連續貼上在指定的地方。
【活動準備】
1、前期有用膠水貼上經驗。
2、範例一幅(毛毛蟲)、毛毛蟲布偶一個、音樂。
3、畫好的毛毛蟲的圖每人一份、膠水、膠水碟每組兩個、各種不同顏色圓片片若干、擦手巾每組兩張。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程。
1、播放哭聲,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尋找哭聲發現一隻毛毛蟲,老師假裝悄悄問毛毛蟲怎麼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毛毛蟲剛剛告訴黃老師說他們想去參加樹葉王國的舞會,但是他們沒有漂亮的衣服,小朋友想不想幫助毛毛蟲,讓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參加舞會啊?”
2、出示範畫,毛毛蟲非常喜歡這件衣服,現在請小朋友看清楚黃老師是怎樣給毛毛蟲穿衣服的。
二、教師示範。
1、老師示範貼上過程:左手拿小圓片,右手食指親親的點膠水抹在小圓片的一面,貼上在毛毛蟲的身上,“小圓片排好隊,一片一片要粘牢”(用完膠水提醒幼兒用毛巾擦手)。
2、師:“黃老師已經幫一隻毛毛蟲穿好衣服了,這裡還有一隻毛毛蟲。現在黃老師要請一位坐得最好小眼睛看著黃老師的小朋友來幫他穿衣服”,請幼兒上臺示範,老師予以一定的幫助與指導。
三、幼兒創作。
1、提要求:圓片要一片挨著一片貼在毛毛蟲的身上,用完膠水用毛巾擦手。
2、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正確用膠水、是否一個挨著一個貼圓片、注意幼兒坐姿)
四、結束。
師:“很多小朋友的毛毛蟲都穿好衣服了,現在黃老師要帶們的毛毛蟲去參加舞會了,看看誰的毛毛蟲衣服穿得最漂亮。”
小班美術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隨著季節、氣候的轉變,孩子們發現了春天的到來。當孩子們在散步的時候,他們發現柳條綠了、桃花開了,蝴蝶正在花園裡面採蜜,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的……孩子們用他們的感官發現了大自然的變化,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孩子們對於春天裡的事物更是津津樂道起來。於是我結合了季節特徵,設計了這節手指點畫《桃花開了》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能夠積極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初步感受用手指點畫的樂趣,使幼兒對美工活動能夠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用手指點畫的技能。
2.學習用手指點畫在桃樹枝上,並能表現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保持畫面整潔乾淨。
活動準備:
1.示範畫一張。
2.粉紅色的顏料每組一盒,抹布(紙 巾)每人一塊、作業紙每人一張(上面有一棵沒有開花的桃樹)。
3.相關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透過欣賞圖片,在猜一猜中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1.教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幅好看的圖片,(出示花苞圖)這會是誰的花苞呢?
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態美。
1.教師:寶寶們發現了嗎?原來這是桃樹上的花苞啊!你們喜歡桃花嗎?
2.觀察桃花的形狀、顏色等特徵。
三、嘗試印畫技巧。
1.(出示一棵沒有開花的小桃樹)看,前面有一棵桃樹哦!桃樹為什麼不高興啊?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吧。(原來這棵桃樹說別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我出來晚了,還沒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2.教師拿來調好的顏料,說:那老師來幫小桃樹穿衣服啊,讓他高興好不好?你們覺得春天的桃樹會穿上怎樣的衣服?
3.個別嘗試。介紹作畫材料,教師出示顏料,請幼兒伸出食指講述自己的想法並進行嘗試。
4.教師小結。沾的時候要伸出食指輕輕沾到顏料,按的時候要用力按下去,這樣印出來的花瓣才清楚、乾淨。
四、教師示範印畫。
1.接下來老師來給桃樹穿漂亮衣服了,看看老師印的這些桃花是怎麼樣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的兩片花瓣是好朋友,有的三片花瓣是好朋友。)
2.教師利用兒歌的形式啟發幼兒印畫的技巧(顏料盤裡蘸一蘸,慢慢拿起按下去,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我的桃花朵朵紅)。
3.畫好後,教師把準備好的小蝴蝶貼到桃花上,讓蝴蝶飛來採花蜜。
4.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麼,那邊還有很多小桃樹都不高興了,它們想請小朋友們幫它們開滿一樹的桃花,引來小蝴蝶採花粉呢。
五、幼兒操作印畫。
1.觀察桌上的用品,教師提出點畫要求(手指上的顏色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畫面乾淨。)
2.知道手指點畫桃花,先將食指沾上顏料,在輕輕地按在桃樹枝上,點畫時先找好位置,再輕輕按下去,顏料不能太多。
3.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保持畫面整潔,對動手能力弱的幼兒給予一定的幫助。
4.引導幼兒利用兒歌表現出大小不同的桃花。
5.可以根據需要,啟發幼兒大膽想象,添畫小草等與春天相關的內容。
六、體驗成功樂趣。
1.作品展示,幼兒相互欣賞評價。
2.教師講評。你最喜歡哪一件,為什麼?(表揚畫得好,有良好作畫習慣的幼兒)
3.活動結束。
小班美術教案 篇9
教學分析:
1、幼兒很喜歡吹泡泡,課前詢問時發現多數幼兒有吹泡泡的經驗,因此這次活動是從生活中取材的。
2、活動中幼兒把吹泡泡當成一個好玩的遊戲,樂於在白紙上留下自己的傑作,整個活動沉浸在歡快之中。
活動目標:
1、能用多種顏色吹泡泡,並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
2、嘗試用吸管吹出泡泡,探索吹泡泡的方法。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多種顏色的泡泡水、吸管大於幼兒人數、白紙貼在泥工板上是幼兒人數的倆倍、清水一盆。
活動過程:
1、匯入:帶幼兒玩接泡泡遊戲,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吹泡泡吸引幼兒注意力,引導幼兒主動接泡泡。
(分析:以遊戲的形式匯入活動,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探索留住泡泡痕跡的方法並實際操作驗證。
(1)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泡泡的特點:容易碎,接不住,
(2)引導幼兒討論把泡泡留住的好辦法。
(3)教師演示:用有顏色的泡泡水吹出一個大大的泡泡,用白紙接住。
(4)教師小結:泡泡在你的白紙上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痕跡,繪成了一幅美麗的泡泡畫,
3、出示工具材料,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畫的製作過程。
(1)教師再次演示用吸管吹泡泡留在紙上的過程
(2)幼兒吹泡泡作畫,教師融入幼兒一起吹泡泡,在吹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主動發現:將吸管一頭蘸上顏色水,在盆子邊上靠一下。對著紙,輕輕地吹出一個泡泡,紙上就留下了一個彩色的泡泡。不要總用一種顏色吹,換顏色時要把吸管清洗一下。移動紙時要雙手端平。
活動結束:
教師表揚專心吹泡泡的幼兒,提醒幼兒注意衛生, 帶領幼兒去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