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繪畫中國功夫人物及場景的樂趣。
2、感受中國功夫的動態美,激發幼兒多中國文化的熱愛。
3、嘗試運用前後排列的方式表現人們練功的場景,注意人物的大小變化。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能表現簡單的人物動態;看過中國功夫的表演。
2、材料準備
教師用材料:掛圖“我愛功夫”;關於中國功夫的影片。
幼兒用材料:操作單頁第35-36頁;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1、播放中國功夫的影片,體驗中國功夫的樂趣。
教師帶領幼兒排成3-4排,學練影片中簡單的動作。
2、教師介紹中國功夫,引導幼兒瞭解功夫的用途與意義。
二、探索發現
1、欣賞掛圖“我愛功夫”,感受練功的人的不同動態表現。
2、引導幼兒說說掛圖中的人在做什麼,圖中每個人的動作是怎樣的;啟發幼兒感受揮拳、跳躍、踢腿等不同的人物動態。
3、發放操作單頁第35頁,引導幼兒欣賞“創意坊”中的幼兒作品,感受作品的構圖方式。
4、啟發幼兒發現把主要的人物畫得大點,次要的人物畫得小點,先畫主要的,再畫次要的,這樣能體現人物的主次關係。
教師:說說畫面中的人是怎樣排列的,哪個人在前,哪個人在後?小畫家畫的練功的人大小一樣嗎,為什麼?
三、創作表現
1、翻到操作單頁第36頁,鼓勵幼兒思考如何圍繞主題來構圖。 引導幼兒運用有主次排列的構圖方式表現出多個人練功的場景。幼兒可根據自己想要表現的內容選擇橫著畫或豎著畫。
2、教師提出作畫要求,幼兒自由創作。
啟發幼兒用記號筆表現人物的動態。先畫主要想表現的人,將他們畫大一點;在畫次要的人,注意人物的大小區別。鼓勵幼兒在作品的背景上用油畫棒添畫上簡單的裝飾線條或色塊。
四、欣賞評議
在作品欄中展示作品,鼓勵幼兒間相互交流作品的內容和表現方法。
五、結束活動
引導幼兒收拾、整理材料,並保持環境的整潔。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瞭解恐龍的形體特徵,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情感。
2、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經驗大膽想像,培養創造性思維。
3、學習片語:啪噠啪噠、吱咕吱咕。
二、活動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觀看《恐龍世界》卡通片及有關恐龍的錄影,瞭解各種恐龍的形態、特徵。
2、電腦、vcd機(幻燈機也可),自制軟體:童話《城裡來了大恐龍》。
3、恐龍掛圖。
4、字卡:啪嗒啪嗒、吱咕吱咕。
三、活動過程
(一)感知理解童話。
1、出示恐龍掛圖,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採用提問方式,幫助幼兒理解童話中的情節線索和人物形象特徵。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②恐龍來到了什麼地方?它覺得怎麼樣?
③恐龍所到之處都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④恐龍為什麼會給城裡人帶來那麼多麻煩?它願意嗎?
⑤當恐龍變成了立交橋時,它心裡是怎樣想的?
(二)進一步理解童話,學習片語。
教師邊操作電腦邊講述故事,提問:
1、大恐龍走在路上發出怎樣的聲音?鐵路又發出怎樣的聲音?(學習片語:啪噠啪噠、吱咕吱咕)
2、你喜歡恐龍嗎?如果有一天恐龍也來到了我們這個城市,你會怎樣對待它?
教師可一邊提問一邊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驗回答問題,還可啟發幼兒用動作適當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談話。
教師: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為人們做些什麼事情?(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依照各種形體特徵說出與眾不同的回答)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準備一些恐龍的圖片和模型,認識各種恐龍:樑龍、翼龍、霸王龍等等,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遠古時代動物的興趣,討論恐龍在地球上滅絕的原因。
藝術:創作畫《恐龍世界》。
音樂:將《獅王進行曲》改編成《恐龍進行曲》,讓幼兒進行打擊樂表演。
五、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教育幼兒愛護動物,維護生態平衡。
六、環境中滲透牆飾:恐龍世界,並在裡面增添“十萬個為什麼”知識。
七、家庭中滲透
1、有條件的帶領幼兒參觀恐龍博物館,進一步瞭解恐龍的外形特徵,讓幼兒親眼看看恐龍龐大的身體(骨架),感受作品中的情節描寫。
2、帶領幼兒參觀城市的立交橋,瞭解立交橋的作用,啟發幼兒將城市的立交橋與恐龍相聯絡,談談它們之間相同的地方,理解作品中想像的合理性。
附童話
城裡來了大恐龍
大恐龍來到城裡,它覺得這個地方比它去過的任何地方都熱鬧。
大恐龍,啪噠啪噠地走在馬路上,可是它的身體太大,把交通給堵塞了,汽車排起了長隊,響起了喇叭。
大恐龍,啪噠啪噠地走在鐵路上,它的身體太重,鐵軌被踩得吱咕吱咕直響,火車也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龍,啪噠啪噠地走在小衚衕的小路上,它聞到了別人家廚房裡飄出的陣陣香味,忍不住把頭伸進窗戶,可是它的脖子太長,把人家的房頂都掀翻了。大恐龍心裡真難過。城裡的人感到,大恐龍給他們帶來了危險。
這時一個聰明的孩子說:“大恐龍走了許多路一定是餓了。”他帶著許多小朋友在馬路上撒青草。大恐龍沿著這條青草路邊吃邊走,吃飽了就站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汽車從大恐龍身上、身下開過,大恐龍變成了立交橋。它覺得身上癢癢的,睜開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還有這麼大的用處呢!大恐龍覺得自己應該為城裡人多做點事,因為他是多麼喜歡這個地方啊!
一輛輛大卡車、麵包車、小汽車從大恐龍身下開過去,一輛輛腳踏車、摩托車、三輪車從大恐龍身上騎過去,一群群的大人、小孩從恐龍身上走過……城市的馬路變得暢通了,大家都說:“大恐龍立交橋真好!”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透過此活動讓幼兒明白和認識虛線、折線、翻折、彎曲折線等幾種在摺紙中出現的簡單的摺紙要求。
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感受作品小馬的美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製作小馬的步驟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讓幼兒理解幾種線條的折法即線條名稱。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做好的一匹小馬的樣品。
2、A4白紙【每人一張】水彩筆【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3、A3白紙【教師備用】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事先做好的樣品,吸引幼兒注意力。並引導幼兒說出是什麼小動物,【小馬】試著讓幼兒說出其特點。
2、引導幼兒觀察製作小馬的辦法。
3、教師用A3的大紙演示【在室內來回走動】便於幼兒看得清楚。
【1】、教師講解制作小馬的方法和步驟。
【2】、鼓勵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自由討論其製作方法。
【3】、引導幼兒認識和運用虛線、折線、翻折、彎曲折線這幾種摺紙中常出現折法。
4、讓接受快的小朋友可以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給其他幼兒講解經驗【畢竟孩子之間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5、鼓勵幼兒將摺好的作品開啟重新再折一遍,目的是讓幼兒記得更深刻。
6、重新摺好後,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小馬】畫出五官即塗色。並用剪刀剪出馬的四條腿。
7、最後將自己的作品裝進自己的袋子內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1、摺紙屬於純手工作業,幼兒非常感興趣並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
2、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敢於大膽的嘗試各種方法。
3、但由於此次活動幼兒剛剛才接觸,出錯最多的地方是嘴巴的處理那一塊,缺乏對基本常識的理解和認識,還有就是使用剪刀也不是很熟練,需要以後經常練習,相信以後對此類活動會逐步熟練的。
4、也有個別幼兒出錯可能是不理解教師講解的意思,也或許是對此活動的陌生所導致的因素。
5、在以後的教學中會經常開展手工課程,在講解的時候說慢一點、示範時的動作也要慢一點。儘量讓每一位幼兒都能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
小百科: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釐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釐米,所謂矮馬僅高60釐米。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剪、貼、畫、粘等方法表現冬天的雪房子。
2、學習與同伴合作完成,體驗創作的樂趣。
3、鍛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多種製作材料,如紙板、彩色卡紙、泡沫、松枝、白棉花、剪刀、彩筆、膠水、雙面膠、紙杯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說一說冬天下雪後的情景引。
2、教師出示材料請幼兒說說它們有什麼用途?起幼兒動手製作的興趣。
3、引導幼兒在紙板上畫出小房子的形狀並用卡紙剪出房子的外形貼上在紙板上。
4、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棉花當作雪花,貼上在房頂。用彩筆畫出房子的窗戶再貼上房子的門和煙筒。
5、請幼兒在房子的周圍裝飾相關的雪景如用棉花做雪人,如用紙杯和松枝做松樹
6、整理自己的材料,送回原處。
7、將幼兒完成的作品進行展示,供幼兒欣賞、交流。
活動延伸:
用製作的“雪房子”裝飾“快樂的冬天”主題環境。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剪紙、畫、粘技能,能夠剪出比較平整的直線和弧線了,同時中班的孩子又特別喜歡動手操作的活動,所有這些都為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