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14篇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1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校教學管理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1

  【摘要】 透過對高校聯合辦學教學管理中出現的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提出一些對策:成立聯辦高校管委會辦公室,專人負責,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加強科學管理,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特別是課程考試的管理;實現資源共享既要優勢互補又要引入競爭機制;聯合辦學也不是規模越大越好,規模要適度控制等。

  【關鍵詞】高校 聯合辦學 管理 現狀 問題 對策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逐步推進,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投資體制、招生就業體制、內部管理體制等改革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校際間的合作辦學形式在上海、北京、武漢、廣東、江蘇等地方展開,全國各地的許多高校間聯合辦學有的在政府主導的聯合辦學,也有的校際間自發的合作辦學。聯合辦學作為一種新的辦學形式,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是不失為一種合理而且可行的辦學模式,它打破了原來學校間各自封閉辦學、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的狀況,對於最佳化高教結構和學校學科建設環境、促進教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避免重複建設、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提高辦學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高校聯合辦學現狀

  近來,國內高校聯合辦學範圍越來越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校際間學生互相選課,互認學分。聯合辦學校際間互相到對方學校修讀課程,聯辦學校承認對方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及學分,每所聯辦學校開設的課程向聯辦學校學生開放,學生可以自由到任何一所學校聽課考試,取得的成績計入學生本人成績。

  2、教師資源共享。聯辦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到其他學校聘請自己需要的任課教師,根據協議付給對方學校和對方教師課酬。理工農醫類高校缺少法學、經濟法等法律課程教師,醫農類高校缺少計算機、工程類教師,透過互聘教師,使得聯辦高校教師資源得到適當的彌補。

  3、校際間學生互修第二專業或拿雙學位。聯辦高校學生可在校際間互相選修輔修專業、第二學士學位、雙學位,根據自己的需要還可以延長在校學習時間,但最長學習時間不得超過7年。在這方面是學生最受益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生因為高考原因沒有考上理想學校或沒有學自己想要學的專業,這確實是條好的途徑,透過跨校輔修取得第二專業或者雙學位,無疑是對就業很有幫助的,相當於一個通知書上了幾所大學。

  4、互相利用校際間的實驗室、圖書館和教學基地。由於各學校特色不一樣,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好的實驗室、圖書和實習基地,這樣既可以優勢互補又可以節約資源。長期的計劃體制和條塊分割使得高校在設施上一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出現重複建設,聯辦各高校擁有自己特色的教學設施,透過資源共享,打通了條塊分割的局面,減少了重複建設,提高了設施的利用率。

  5、相互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為免試研究生,在需要時優先調劑研究生生源。在聯合辦學校際間推免試研究生或者調劑研究生生源上給予政策傾斜。

  二、高校聯合辦學出現的問題

  1、由於辦學規模不斷的擴大,造成教學管理跟不上。武漢地區自1995年開展聯合辦學以來,辦學規模呈現直線上升趨勢,與這幾年高考擴招和就業壓力有關。據統計20xx年修讀武漢大學第二專業或雙學位的學生是727人,20xx年1147人、20xx年1427人、20xx年1505人、20xx年2415人。規模越來越大,教學管理工作的難度加大,原來的幾十人獲幾百人的課程學分成績管理起來還算容易,到現在幾千人,從修讀學分成績管理到最後資格審查畢業發放證書可以說難度巨大,而且並不是每個高校有專人管理,管理人員還有其他工作。這樣一來勢必造成管理不力,出現很多差錯。

  2、學生拿學分、修讀第二專業或雙學位,專業和學校都出現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在選學校問題上,學生一般只會看重學校的名氣,不一定會看重學校特色,出現有一些地區的聯合辦學高校名校學生爆滿,而有些學校選課人很少。而專業的選擇上更加嚴重,熱門專業修讀人數比非熱門專業人數多得多。比如武漢地區中國地質大學的珠寶專業是該校最好的專業每年才二十幾人選,而武漢大學的法學、新聞學專業每年幾百人,如果不加以控制會有幾千人修讀。這樣勢必造成很多熱門專業師資緊張,而有些冷門專業聯合辦學出現虧本的狀況。

  3、學生跨校修第二專業或雙學位功利心強,考試舞弊現象時而出現。近年來,在聯合辦學管理過程中出現學生舞弊現象,由於修讀第二專業或者雙學位對學生的基礎要求是很高的,有的學生只看到修讀第二專業或雙學位的好處,卻沒有想到它的難度。它要求在學好第一專業的同時還要利用空閒時間來學習第二專業課程,因此每次到了考試時學生就想方設法舞弊。

  4、各校存在區域性利益,很難保證資源公正的狀態下共享。校際間的互相修讀課程和第二專業,並不是每個學校都拿出自己的優質資源,有的學校的優質專業可能在招收其他性質的學生或者辦其他培訓班獲得的效益更高,這時就不一定會拿出來共享。

  5、修讀第二專業或者雙學位的培養方案有時有一些是和第一專業課程相同或相近。在修讀第二專業或雙學位時,一般情況下,第二專業的培養方案所列出的課程和第一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是不相同的。但是現在出現由第二專業的培養方案的課程和第一專業課程相同。比如第一專業是管理資訊系統,他再修讀計算機專業,有很多計算機基礎課相同或相似,最多達六門之多。在這種情況下各校做法是即使已經修過,還得再修一次,否則按照管理規定,不能達到畢業條件,不能頒發證書。

  三、分析與對策

  1、成立聯辦高校管委會辦公室,專人負責,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由於現在聯合辦學規模增大,聯合辦學管理工作繁雜,只有成立專門的管委會辦公室,並且專人負責,工作才可能落實。武漢地區管委會是由七個高校輪流擔任,其職責是:定期召開聯合辦學協調小組工作會議;修改完善輔修管理規定;公佈每年開設專業及各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安排,學習要求等;彙總並通報輔修資料和資訊,釋出各類通知;負責宣傳報道協調解決其他相關事件。

  2、加強科學管理,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現在聯合辦學管理中的難度很多:學生分佈地域複雜,學校、專業不同;各個學校培養方案、課程編碼不一致;學分互換複雜性;學生成績管理的安全性等等都要求我們必須有很完善的網路管理系統。對於現在聯合辦學教學管理難度,只有採用現在的先進資訊網路技術,實現網路化管理,才能達到我們的辦學要求。

  3、各聯辦高校針對不同第一專業可以適當調整第二專業或雙學位培養方案,或對相近專業規定不允許修讀。對於現在聯合辦學中培養方案問題,本文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決。一是對相近專業規定不允許修讀,與主修專業屬於同一學科型別的不能修讀;二是可以針對不同型別的專業制定不同的第二專業培養方案,這樣即使專業有點相近,也不至於有課程相同或相近,也能保證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真正起到培養複合性人才的目的。

  4、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特別是課程考試的管理。在聯合辦學過程中,學生來自很多不同的學校,教學過程很容易疏於管理,給修讀學生造成了僥倖心裡。因此,聯合辦學教學過程的管理應該做好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平時學習的管理,平時上課考勤如果不方便記載我們可以採用平時成績方法,如一門課的總評成績的比例由平時成績和課程考試成績組成,規定比例,平時成績既可以是作業、小測驗或者回答問題等;二是加強課程考試的監管力度,如製作學生的考試證,嚴防學生舞弊,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用一些高科技如指紋識別等,這樣才能杜絕舞弊現象。

  5、實現資源共享既要優勢互補又要引入競爭機制。尋求聯合辦學初衷無非是為了儘快發展自己,爭取更優質的資源,培養更優秀的人才。但是,如果在聯合辦學後,相互依賴性增強,橫向競爭意識淡化,結果會造成競爭力喪失,阻礙辦學發展的步伐。因此,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聯合是現實的,競爭是存在的,競爭可以促進發展但是競爭更能造成優勝劣汰。任何聯合辦學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只有正確地處理好協作與競爭的關係,才能穩定聯合體,增強整體優勢,才能提高自己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

  6、聯合辦學也不是規模越大越好,規模要適度控制。近幾年,聯合辦學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但是最終拿到輔修證或雙學位的比例卻在下降,20xx級學生修讀武漢大學雙學位人數727人,拿到雙學位396人,比例為54%;而20xx級修讀武漢大學雙學位人數1147人,拿到雙學位的人數為453人,比例為39%。這說明規模大,並不能保證大多數人能畢業,原因是修讀聯合辦學雙學位難度很大,它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另一個方面,規模太大,承辦學校資源、師資都會有限。因此,武漢地區對聯合辦學輔修雙學位資格有一定的限制,學生必須是大二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沒有記過及以上處分,學習成績在主修專業排名較靠前。還規定學生拿第二學位的前提是必須拿到第一學位。所以在聯合辦學過程中,要做到活而不濫,就必須遵循適度性原則,正確處理數量和質量的關係,那種不講實事求是的盲目冒進的做法只能是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表現,只有穩中求進才能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夏斐: 武漢地區五所高校聯合辦學[N].光明日報,1994-10-13.

  [2] 王銳蘭:共生效益:高校聯合辦學的驅動機制[J].江蘇高教,1997(1).

  [3] 易大東:論聯合辦學的意義、形式與管理機制[N].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報,20xx-08-04.

  [4] 李鋒:關於高校聯合辦學的政策引導及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遼寧高等教育,1995(4).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2

  摘要:教育一直是一項關乎國家大計的重要事業,未來國家間的較量就是人才的較量,知識經濟和科技革命都離不開教育。正所謂科教可以興國,為此,我國在教育方面一直不斷地進行著探索和改革創新。高等學校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和輸送基地,想要適應新形勢、新發展,切實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學質量以及辦學效益,就要轉變觀念,積極採取措施對教學管理進行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高效;教學管理;改革;創新

  高等學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科學研究培養和輸送了大量高階人才,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具有重大意義,而教學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透過對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的研究來不斷改善教學管理工作,維護教學秩序的穩定,充分調動起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確保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高效教學管理進行改革和創新的必要性

  1.適應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院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使得近年來高等院校的發展勃勃生機,但招生規模的擴大也使得生源相互間水平、素質的差距拉大。與此同時,高等院校的發展同樣受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相互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逐漸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對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層次、多元化的特點。想要在殘酷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準確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變化,增強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就要積極改革和創新教學管理辦法,讓管理制度更加靈活,更具實際效用,加強教學管理人才隊伍素質建設,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努力適應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

  2.適應時代發展,響應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各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最重要途徑自然至關重要。傳統的教育理念太過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以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利於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已然不能夠適應新時代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為此,我們國家不斷在教育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和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提倡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學是教學管理當中的一部分,為此在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必須輔以教學管理的改革和創新,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學質量。

  3.有利於進一步深化高校教學改革

  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內容繁多的複雜工作,其管理內容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執行、教學質量和評價以及專業、學科、課程、教材、學風、教學隊伍、管理制度、教學基地等教學基本建設。因此,教學的改革必然需要高校在教學管理方面也做出相應的調整、改革和創新,建立健全高效的教學管理和執行機制,充分激發和調動起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提高高校教學水準和質量。

  二、高效教學管理改革和創新的對策

  1.堅定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教育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和管理工作的開展,都需要人來完成,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培養人,所以,以人為本不僅是現代化教育的理念,也是其終極目標。一切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實行都是以教學管理理念為核心開展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想要創新改革,首先需要創新和改革的就是管理理念。如今高等院校的教育大多已經脫離了對人的教育,更多側重市場需求和就業,培育出的學生即使具備一定的就業能力,也大都缺乏創造性和自我意識,因此,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要立足於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維護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此外,也要透過適當的關心和激勵機制,尊重教師的情感需求和教學意見,加強與教師間的溝通和協調配合,真正做到對教師和學生的尊重、關心、理解。

  2.創新教學管理辦法

  第一,專業設定工作交由學校進行,避免院系設定專業時出現的重複與混亂現象,同時有利於師資、教學裝置等教學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穩定人才隊伍,更好地適應市場。第二,逐漸讓院系在教學管理中佔據主體地位,管理層次的減少有利於調動院系和教師對教學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明確學校與院系各自的職責和權力,政策、管理機制、規章制度等方面的調整和教學的評估檢查由學校負責,教學過程和質量的監管由院系負責;建立科學嚴謹、規範高效的教學管理體系,促使院系實現自我發展和執行。第三,利用現代化網路資訊科技建立教學管理網路系統,讓學生選課、成績查詢、教學評估,教師教學任務和計劃安排等環節的管理都實現網路化;加強對考試的管理,健全和規範考試製度,考試內容上注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不完全沿用百分制,取消補考,建立重修制度,進一步保障學分制的完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建立健全科學的評估考核體系

  科學的評估考核體系是保證教學管理工作有效執行的重要手段,要依據教學多層次和多型別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制定評估標準和考核指標,合理利用獎懲機制,客觀評價,營造出健康向上的教學氛圍。

  三、結束語

  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對激發教師好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切實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提高高校核心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對高校教學管理進行改革和創新是高校適應時代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卯靜.淺談高校教學管理的改革和創新[J].網友世界雲教育,20xx

  [2]張影.淺談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與創新問題[J].黑龍江科技資訊,20xx

  [3]莊智敏.淺談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幾點意見[J].科技資訊,20xx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3

  0引言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關係到整個高校的管理質量,所以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和能力素質,但是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屬於在崗職工無法脫離崗位進行學習,所以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開展繼續教育越來越重要。繼續教育也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發展和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徑。

  1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開展繼續教育的現狀

  近年,各大高校紛紛開始擴大外招,在此過程中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更加瑣碎和複雜,對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提出了更大考驗。但是我國高校許多教學管理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系統教育,思想保守,對外界資訊反應遲鈍,業務素質跟不上工作需要,停留在傳統的陳舊管理模式中,管理能力差,不適應新時代教學管理需要,所以,高校教學管理必須開展繼續教育,充實繼續教育體系,提供各種對內對外學習交流的機會,提高高校管理人員的素質。我國高等教育學校數量不斷增長,隨著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長,各大高校越來越注重與海外高校的學術交流,例如邀請他國的博導教授到本國學校進行學術交流等,高校教育越來越綜合化、國際化,學術合作也越來越密切。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許多教育問題隨之浮現出來,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高校管理工作必須與教學的質量和發展相互配合,這就需要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轉變傳統觀念,學習新的知識,樹立正確意識,開展繼續教育是提高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關鍵。我國繼續教育不斷髮展,其內容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效果也不斷增強,眾多高校參與到繼續教育的大潮中,是提高在職人員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

  2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開展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2.1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開展繼續教育能夠轉變管理者的陳舊思想理念,擴充管理者的知識結構,是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學習型社會的要求。繼續教育不僅是擴充管理者的知識的教育,更是推廣新理念和新技術的平臺,有助於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質,促進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

  2.2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隨著時代發展已發生了質的變化,對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員只有接受繼續教育,努力充實自己,才能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繼續教育為高等學校打造了一支優秀的管理隊伍。

  2.3推進教學管理專業化的需要

  我國現存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存在滯後性,管理者對知識的渴求和興趣的發展等需要不斷下降,開展繼續教育能夠促進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發展,也體現了對管理者的專業化需求,管理者對專業提高的需求又促進了繼續教育的發展。

  2.4促進教學管理人員自身素質提高的需要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學歷普遍偏低且來源混亂,缺乏教育專業培訓,綜合素質較低。且管理人員在平時忙於管理而疏於提升自己的學術,加上管理崗位的晉升機制不合理且晉升極其困難,需要開展繼續教育提高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自身素質,緩解當前局面。

  3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開展繼續教育的措施

  3.1轉變觀念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轉變觀念,從根本上認識到繼續教育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在經費和政策上加大支援力度。其次立足於自身發展的需要,以促進大學建設為目標,增加與其他高校合作辦學的機會。最後要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和業餘時間,對高校管理人員進行理論教授和業務培訓。

  3.2營造繼續教育的文化氛圍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繼續教育的開展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柔性管理”的管理方式相結合,完善繼續教育理論知識體系,採用專題講座、短期進修形式豐富教育形式,定期開展頂崗鍛鍊和考察調研等活動,營造良好的繼續教育文化氛圍,為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能力的提升創造各種機會。同時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透過資訊網路技術開展網路共享和遠端教育,為繼續教育提供便利。

  3.3建立不同形式的短期培訓班

  建立不同形式的短期培訓班是開展繼續教育最常見的形式。一方面加強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知識教育,開辦各種理論知識培訓班,彌補管理人員在知識上的不足;其次舉辦教育管理專題培訓班,邀請成功有經驗的管理領導例項講解教學管理方法。

  3.4提高管理人員的學歷層次

  為了促進高校的發展,各大高校應積極鼓勵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學位提升的學習,同時為管理人員計算機等知識的提升提供條件。

  4結語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開展繼續教育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推進教學管理專業化、促進教學管理人員自身素質提高的需要,也是解決教學管理人員各種問題的措施,所以高等教育管理人員要轉變觀念、營造繼續教育的文化氛圍、建立不同形式的短期培訓班,促進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4

  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核心部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和新一代大學生的成長,傳統的以規章制度為核心的硬性教學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高校新的教學環境和學生思想的發展,高校如何適應教學環境的變化,使教學管理工作更科學,是高校教學管理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一些高校針對傳統的剛性管理體制的弊端,在教學管理中推行柔性管理模式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傳統高校教學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學管理模式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和新一代大學生的成長,傳統的以規章制度為中心、以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等外界約束力為主的剛性管理制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管理模式缺乏彈性和對師生的人文關懷等缺陷日漸顯露。在網際網路時代長大的新一代大學生眼界開闊、思想活躍、溝通意識和參與意識也更加強烈,但是剛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紀律束縛了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刻板和缺少激勵性的管理制度給學生以高高在上的感覺,打擊了他們參與學校事務的積極性,這種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和評價體系無法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能力差別,更無法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模式滿足市場經濟時代人才市場的多元化需求。而與傳統剛性管理制度相對應的柔性管理制度更加註重對教師和學生人格的尊重,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也更加靈活,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和自我發展機遇,很多高校還鼓勵學生自我管理,對學生產生很強的信任感,受到師生的普遍歡迎。

  2.傳統教學管理模式束縛了師生的創造性思維

  高校管理工作是一項複雜和極具創造性的工作,需要師生和學校共同努力,發揮各自的創造力和學習積極性,但是現行高校管理制度的條條框框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剛性的教學評價體系也限制了教師的發揮,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老師在課堂活動中仍然採取機械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失去興趣,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揮,這種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柔性教學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學運用的思考

  1.構建柔性的高校教學體系與管理制度

  柔性管理模式作為一種與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相對立的新型管理模式,是未來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符合管理學發展規律和高校教學規律,不僅能夠提高了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也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校中構建柔性管理體系,必須順應教育工作改革的發展潮流,首先對高校現有的管理模式和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堅持以人為本,將學生的需求和發展需要放在首位,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的綜合性與多元化的發展。同時加強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對教學質量的監督與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柔性管理並不是放任學生不管,而是要實現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所以雖然在實踐中各種教學管理制度、組織形式應具有彈性,能適應多層次、差異化的教學實際,但教學活動的獎懲機制應該更加完善和強化,在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和規定更應該遵守,教學過程中一旦定下了教學目標,就需要嚴格按該教學規範要求進行學習和考核,作為制定管理制度的學校,應該整合教育資源,完善教學監督管理體系並認真執行,以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在引入柔性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只要能夠建立起合理的教學體系和管理制度,柔性管理的優勢就能夠顯露出來。

  2.建立基於柔性管理模式基礎上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不但能夠如實反映教師的教育成果,也能夠激勵師生的學習和工作熱情,現行的教育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課堂活動陷入功利性的弊端,硬性的考核指標使教學活動變成一種缺乏活力的教育程式。束縛了教師的創造力和教學熱情。所以,高校改革管理模式的重要任務就是改革現行的教育評價體系,建立基於柔性管理模式基礎上柔性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推動學校管理模式創新。

  柔性化的教學體系建設是學校實現柔性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針對大學人才培養的目標調整和學生的性格需求等特點,很多大學在教學中試行學分制改革和導師制,並推進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的課程改革,使整個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有了更多的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餘地,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個性主動安排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針對性。同時,新的教育評價體系打破過去單一的硬性指標模式,正視學生的基礎差異,鼓勵教師透過因材施教和分類考評來評價學生的學校效果,學校也應建立對教師的分層次評價制度,鼓勵教師將更多的知識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傳授給學生。

  3.將柔性管理理念深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柔性管理模式是相對於硬性的規章制度和紀律約束等剛性管理模式而言的,其實行的效果建立在對人們心中產生潛在的說服力的基礎之上,柔性管理模式透過各種激勵機制使人們靠自身的努力對進行自我約束和管理。所以要想達到柔性管理目標,首先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到教學活動的實踐中,將柔性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個教師的心裡,讓柔性管理理念成為教育者的共識。構建完善的柔性教學體系,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和發揮作用,在傳統的剛性教育模式下,教學管理的評價體系侷限在幾個硬性的指標中,迫使教師將大量精力放在應付日常教學活動和業績考核中,嚴重影響了教師積極性的發揮。而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學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就必須堅持多樣的教學評價標準,尊重教師教課方式的不同,能夠容忍老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教師能夠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社會需求主動學習,這樣既體現了大學人才培養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也讓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更貼近師生的實際需求。

  三、結語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和時代的進步,新一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高校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教學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模式,改進高校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並提高教學管理水平,保證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大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5

  一、高校管理人員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及存在問題

  國家對高校教育管理人員有包括政治、職業、心理和身體等素質方面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就從這幾點進行深入分析,在加強專業技術的同時,提升高校教學管理的綜合素質。

  1.職業素養。作為一支高校教學管理隊伍,職業素養是其最基本並且最重要的一部分。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沒有職業素養就等於是“門外漢”。管理者要在職業最基本的要求及知識掌握的前提下,必須具備奉獻敬業的思想意識。缺少了奉獻敬業的思想品質,就失去了教育工作的本質。在我國的很多高校裡,教學管理人員並沒有受到領導的認可及重視,這也直接導致教學管理人員對自身的職業素養要求降低、工作積極性下降、在工作中出現散漫的狀態,以致於影響了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

  2.心理素養。心理素養是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心理素質、情感素質進行管理。要求管理人員要有熱愛自身事業的心理,積極向上的態度以及堅韌的意志力。熱愛自身的事業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尤其是為教育服務的管理人員,更需要管理人員能熱愛自己的工作。在心理素質上,高校較為重視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輔導機制,對於教學管理人員的心理培訓和素質要求卻相對較低,甚至很少設立管理人員的心理輔導機構。這也是導致教學管理人員心理素質偏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3.政治素養。良好的政治素質及道德素養是對教學管理人員的重要要求。學校工作的繁瑣會給管理人員帶來很多的問題,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及道德素養是管理人員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但在實際工作中,教學管理人員在政治素養這一方面卻存在諸多的問題。一些教學管理人員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正確,存在懶散的心理,對於一些老師和學生提出的需求和幫助不予理會,故意拖延辦事時間,甚至提出無理要求等,這都是教學管理人員政治素養較低的表現。

  二、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的策略改革和完善

  1.加強職業培訓,提高管理能力。作為一個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這就需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其職業素養、職業水平。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及學習,開辦培訓基地,抬高即將入崗人員的選拔門檻,以提升管理隊伍的管理能力及綜合素質。學校應為教學管理人員開設管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班。同時,對管理人員的工作實行績效考核制度,使其工作的質量、效率與薪酬掛鉤。

  2.引入激勵體制,完善管理機制。如何讓教學管理人員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激勵是最好的方法。領導應重視並認可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管理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鼓勵與嘉獎,這樣更能使管理人員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建立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心理培訓機制,隨時進行心理的評估與輔導,保證管理工作正常進行。學校領導也應瞭解管理人員的心理需求以及對工作的要求,及時滿足和解決工作中的困難。

  3.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創新意識。道德素養是一個教學管理人員的根本所在。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要提高道德素養,就必須進行政治思想的學習,透過政治思想的學習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應為管理人員開辦政治講座,定期發放政治道德類書籍。這樣,在培養較高的政治素養和道德素養的前提下,才能以正確的價值觀看待事物、處理事物,才能勇於嘗試與創新,才能彌補原有的缺陷和不足,接受新的事物。學校同時要加強制度的靈活性,鼓勵管理人員轉換不同的思維角度,運用靈活的工作方式,靈活地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促進學校的教育工作更加完善。

  三、改革工作進展情況

  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教育改革的發展方針,即“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其中提高質量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而教育質量不僅僅是對教師隊伍的要求,也是對教學管理隊伍的要求。因此,在國家提出教育改革方針的同時,各地區高校的管理人員素質建設改革也紛紛開展起來。例如,南京某高校為了落實國家改革的方針,首先對其教學管理人員進行了素質提升培訓,利用評價中心技術,將被測試者組成小組,由測試者對其進行心理的測驗、面試以及情景模擬。在情景模擬中,讓管理者兩人一組,分別扮演學生並對另一個管理人員提出要求,用親身體驗以達到換位思考的效果。舉辦優秀管理人員技能提升講座,在講座結束後,進行管理知識、業務知識等的考試,對筆試成績優秀者進行表彰。同時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專案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養,例如以兩天的時間為期限,給每個管理人員分派各個崗位及任務,兩天後,學生及教師對其進行匿名投票,選出最優秀的管理人員。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學校教學管理人員的一致好評,並有效提高了其工作積極性。這次成功的示範也為其它高校的改革開通了道路。

  四、結束語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建設是新形勢下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家的發展需要更好更完善的學校管理體制,需要更好的教學管理隊伍。如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高校管理隊伍進行素質的建設,這將是一個長期並且艱鉅的任務。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6

  【摘要】作為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選課在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公選課教學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嚴重降低了公選課的教學質量,針對公選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最佳化方案對於提高公選課教學實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公選課;教學管理;問題;對策

  高校開設的公選課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豐富學生知識內涵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公選課由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根據學生需求,整合自身資源,面向全體學生,可由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和愛好選擇課程。但大部分學生對公選課的作用和認識存在誤區,加上高校並未明確公選課的實踐規範,使得當前許多高校的公選課並未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分析和解決當前高校公選課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最佳化對策,對於高校公選課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學生對公選課認識存在誤區,缺乏學習主動性。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提高。但當前許多學生對公選課的認識存在誤區,態度不端正,認為公選課的主要作用就是獲得選修學分,進而產生公選課出勤率較低的問題。同時,公選課大多安排在週末或者晚上開課,這與一些同學的必修課時間衝突,更多時候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個人休息時間衝突,部分學生會以個人參加班級活動、學生會活動為藉口不上課,這種嚴重的學生缺勤情況削弱了教師的講課積極性,同時會影響到其他選課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情況使高校公選課的開設在一定程度上流於形式。

  1.2管理難度大,教學質量難以監控。公選課課程開展方式靈活,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期末考核大多由教師自行安排,且形式多樣,包括課程論文、小結作業、課程感想等,這樣的考核方式決定了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很難制定統一、規範的公選課評價方法。其次,參加公選課的學生來自高校內許多不同的專業,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任課教師和教學管理部門的控制難度,增大了任課教師的工作量,且難以計算在教學工作量之中。

  1.3公選課教學質量不高。許多高校對公選課的開設不夠重視,致使公選課任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隨著高校不斷擴招,教師的教學任務越來越重,若佔用教師大部分時間準備一門受眾面廣的公選課存在很大的困難,加之學校對承擔公選課教學任務的教師缺乏鼓勵措施,大大削減了教師主動承擔、認真準備公選課的積極性。受到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即使課程資源優秀,學生上課熱情高漲,也可能在工作的壓力和缺乏激勵措施的情況下,導致教師無力分身而停開公選課。

  2、加強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對策

  2.1轉變思想觀念,營造全校師生重視公選課的氛圍。為了保證公選課的效果達到預期,首先應轉變高校師生的思想觀念,加強對公選課重要性的認識,將公選課放到與專業課同等重要的位置。高校教學部門應嚴格控制公選課的開設數量,對課程設定嚴格把關,落實公選課審批的各個環節,為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提供製度上的保障,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2.2加強公選課教學質量監控。第一,加強對公選課教學情況的定期檢查。學校教務部門組織課程專家採取定期聽課和隨機聽課相結合的方式對公選課教學情況進行檢查,掌握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態度、課堂效果,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效果等,針對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並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第二,任課教師應加強對公選課的課堂管理,包括嚴格記錄學生出勤情況、作業情況、測驗情況等,對於學生最終的公選課成績綜合整個學期的表現情況而定。第三,實行公選課學生評教制度,利用網路評教、課堂評教等形式要求學生對公選課及教師情況進行評定,根據學生評教的結果對教師進行獎懲。鼓勵反響好的課程增加課程次數並加大扶持力度,對於學生反響好的公選課任課教師進行獎勵,並在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

  2.3規範課程開設,打造精品“通識課”。建立便捷暢通的公選課開設渠道,同時完善激勵機制,為公選課建立專項教學經費,吸引優秀教師多開公選課、開好公選課,保障充足的課程資源供學生選擇。對那些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應適當放開選課限制,根據實際選課人數的多少調整教學班規模,在保證正常開展教學的前提下,增加教學班學生人數或開設平行班。最佳化課程設定,建設具有真正“通識”意義的精品課程。學校可透過試講、專家評定、學生投票、問卷調查等一系列嚴格的程式,精心挑選出公選課中的“精品課程”。學校對這部分精品“通識課”應高度重視,給予專門的關注,保證其擁有精品質量和鮮明的特色,使教育向寬口徑、綜合化、素質化方向發展,培養新型複合型人才。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要求學生掌握的除本專業領域外的知識逐漸增加,因此高校開展的公選課內容覆蓋領域越來越廣,制定一套可行的、科學的公選課管理機制對於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公選課涉及問題較多,包括師資隊伍、課程內容、管理水平等諸多方面。只有提高對公選課的認識,加強教學管理才能保證公選課發揮應有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周蘇.公選課隨堂問卷調查得到的結論[M].資訊保安技術科學出版社,20xx

  [2]陳真.應用型本科通識教育課程策略探究[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xx(05)

  [3]王玉斌.高校公選課建設與管理的探索[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1)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7

  摘要:高校教學管理中離不開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可以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從而更好的為高校服務。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有效實施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對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的具體對策,以期創造良好的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環境。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問題;對策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化社會,資訊科技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在資訊科技被廣泛應用下,高校也在實施資訊化改革,資訊化技術在高校的普遍採用,更好的為高校服務。高校教學管理的水平代表了整個學校的管理水平,當前高校教學管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要是不借助資訊化技術,可能無法很好地進行,高校教學管理是越來越依賴資訊化了。因此,我們要加強對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的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創造良好的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環境。

  一、資訊化對高校教學管理的積極影響

  (一)最佳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浪費

  網際網路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對高校教學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管理工作多、雜、細、亂,隨著高校的擴招,要採集的有關資料量更多,如果採用傳統方式將大大增加了基層的重複性勞動力,浪費人力和時間。利用資訊系統和網路技術透過校園網到教學管理資訊系統進行居中儲存,及時更新,其資料的共享性大大增強了,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使用效率。

  (二)最佳化組織結構,增強組織活力

  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的組織結構分工過細,層次重疊,工作效率低下。資訊化條件下,高校教學管理變為扁平形,資訊可以透過網路直接傳遞,方便快捷,加大管理幅度和力度,給了操作層更大的自主權,[1]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增強組織活力。

  (三)提高教學管理服務的公平和公正性

  以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由於組織結構,具有封閉性,資訊流動緩慢,服務的公平性不高。在資訊化條件下,透過校園網路學校,所有的公共資訊都發布在網上,教學管理服務能真正地實現制度化、程式化,哪怕師生在校外,透過網路使用教學管理資訊系統都可以得到資訊,只要能上網就可以享受到服務,跨越部門和時間的限制。

  (四)增加了教師、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力度

  當前,教師遊離於教學管理之外,教師只能接受,根本就參與不了教學管理。搞好高校管理必須依靠教師,還要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在資訊化條件下,網路成為教師和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師與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力度得到大大增加。隨著掌握資訊,會有越來越多的師生會在資訊分析後加入到決策過程中來。資訊科技使得資訊獲取和傳遞變得更快捷,教師與學生能透過網路留言或發貼,成了教學管理決策部門的重要參考。

  二、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一)教學管理制度的定位問題

  不同教學管理制度下的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會有很大不同,在進行資訊化規劃之前,應解決其定位問題,確定教學管理的制度以後,要充分考慮到系統的發展需要,再進行教學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如果只是暫時性的管理系統,則需要預留好系統介面、功能模組,方便以後擴充套件的時候所需。

  (二)資訊資源的規範化建設問題

  教學管理資訊系統的核心資源是資訊資源,資訊化的關鍵就是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因此,資訊資源的建設就是教學管理資訊化的核心與長期任務,我們要格外注重資訊資源的規範化建設,制定有規範的資訊編碼規則,各類子系統中的程式碼規則要符合資料的規範化,要做到科學性、實用性、前瞻性,同時也要適應未來擴充、發展的需要。在進行資料採集的過程中,透過資訊科技與教學資訊資源的有機結合,注意資料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建立起科學的教學管理資訊系統。

  (三)系統的資源規劃及系統開發問題

  高校發展需要線上資訊化教學管理核心軟體,對開發人員的技術要求、資源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必須有全面綜合的考慮,在進行系統分析設計時符合軟體工程思想。軟體工程要提高軟體開發效率,遵循“自頂向下”的方法。在進行系統實施時,需要進行必要的程式修改工作,應遵循“自底向上”的原則,使整個資訊系統的功能和效能達到最優。[2]開發隊伍的人員要有經驗豐富的系統開發人員,更需要熟悉教學管理的人員,根據高校自身資源綜合考慮。

  (四)教學管理隊伍建設問題

  教學管理資訊化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教學管理人員必須掌握管理科學和資訊科學,懂得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和創新能力,掌握並熟練運用教學管理資訊系統,成為高素質教學管理人員。高校要重視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給各級教學管理人員以足夠的資金與裝置,要對他們進行經常性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建設高素質的教學管理隊伍。

  三、完善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的建議

  (一)創造良好的資訊化環境

  教學管理資訊化必須要有高校領導的重視和參與,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是複雜的工程,只有由“一把手”親自主持、實施,共同參與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才能取得成功。“一把手”要真正投入到系統實施過程中,協調各項關係,解決系統實施問題,確保系統正常有序地實施。高校在實施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時,還需要保證充足的財政投入。辦學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是制約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的主要問題,高校應綜合權衡,開源節流,多方籌集資金,拓寬辦學經費來源,才能建設好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

  (二)重視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

  教學管理資訊化對教學管理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員必須掌握資訊科學知識,懂得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具有創新能力,成為高素質教學管理人員。教學管理水平有賴於管理隊伍的整體,所以要建立高素質教學管理隊伍。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在高校的推進,要最佳化隊伍結構,科學規劃教學管理隊伍,要引進高資訊素養的中青年人才,發揮各個年齡層次管理者的積極作用,要著重培養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資訊素養,加強崗前培訓,在職學習,還要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和獎懲機制,做到賞罰分明,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林鑫.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建設路徑探索[J].長春師範大學學報,20xx(03).

  [2]銀海強.高校教學管理資訊化的戰略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0).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8

  【摘要】柔性管理是強調要透過人內在驅動性,影響永續性和激勵有效性等特點來實現“人性化管理”和“自我管理”,從而由內激發人的潛力和創造熱情,提高其工作主動性和工作效率。這種較為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如今飛速發展的高校管理中運用越來越多。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辦高校基層教學管理人員一直以來在高校不被重視、地位不高、薪資偏低的客觀現象,長期的低待遇水平導致這支隊伍人員思想極不穩定,工作調動換崗頻繁。其次透過探索運用柔性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力圖改變基層教學管理這支隊伍的思想現狀和所處地位,使其從內心深處增強在民辦高校的歸屬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其“愛校樂教”,並不斷提升完善自我,探索在教育領域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通道。

  【關鍵詞】柔性管理;民辦高校;基層教學管理;運用

  柔性管理的基本法則是“以人為中心”,它作為一種比較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教學管理運用中越來越多。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關注了基層教學管理者的情感需求,發揮了凝聚其主人翁情感的導向作用,讓基層員工充分實現和體會到個人的價值,激發其工作主動性和工作熱情,其管理模式和手段不斷深入人心。

  1柔性管理模式的引入

  1.1柔性管理的定義

  “柔”是相對於“剛”而言,“柔性管理”則是相對於“剛性管理”提出來的。“剛性管理”旨在用制度約束管理員工,是以各種“規章制度為中心”;而“柔性管理”旨在對員工進行人格化管理,充分強調“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管理概念。

  1.2柔性管理的特徵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在於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級的發號施令、各種明確的規章制度、各類員工要求規範等),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使員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餘力地自發主動追求創新,創造佳績。

  1.3高校引入“柔性管理”模式

  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更加需要一種寬鬆的、民主的管理模式,而人才的培育也需要一個開放的、可以自由發揮人才潛能的環境。以往的剛性管理方式制定了太多的條條框框,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在越來越追求創新發展的大環境來看,其弊端也漸漸暴露出來,因為劃定太多的制度條款,嚴重束縛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維和創新。而柔性管理則是強調要透過人內在驅動性,影響永續性和激勵有效性等特點來實現“人性化的管理”和自我管理,從而達到管理效果的最最佳化。因此作為一種相對於剛性管理而言的新模式,各大高校結合自身發展階段和模式,柔性管理理論被越來越多的引入高校的各層次管理中。

  2民辦高校基層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現狀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有力的承擔者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勢頭迅猛,如今已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高校的教學管理是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是科學合理調配全校教學資源,確保教學執行及教學管理正常規範進行的關鍵所在,其管理質量直接影響全校的教學秩序和教育發展。本文所調查分析的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僅指民辦高校,因為在民辦高校,由於辦學成本、場地、生源等多項因素,這一問題尤為有特殊性,其教學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2.1高校基層教學管理人員的定義及地位

  高校基層教學管理人員一般是指高校院(系)級的教務秘書、教務處分管某項具體教學執行的專項幹事,如:教材管理幹事、成績考務幹事、課表編制幹事等,教務秘書(幹事)等是高校教學管理隊伍中最基層的執行者,其管理工作貫穿整個高校的教學工作,規範、高效、有序的基層教學管理是高校整個教學秩序正常執行的有力保障。

  2.2學校對基層教學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在民辦高校中,由於各階層管理人員來源渠道較廣,人員變動較大,管理的方式、理念以及整個管理體系不穩定。長期以來,民辦高校的高層管理者一直有“重視教學、輕管理”的思想,認為教學管理人員都是從事教學執行、教材管理、成績管理、考試考務等事務性的工作,認為其工作難度及技術含量不高,可替代行較強,對教學管理人員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學校投入到基層教學管理人員的僱傭成本不高,教學管理人員薪資待遇普遍較低,長期的低待遇水平導致基層教學管理人員思想不穩定,對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模糊,大多感受不到領導的關注、感覺發展前景渺茫,因此基層管理人員崗位更換調動或離職情況比較頻繁,不穩定的基層教學管理給整個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帶來很大不便。

  2.3基層教學管理人員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在民辦高校基層教學管理人員普遍學歷、職稱較低。民辦高校由於受到資金成本的控制,同時要考慮符合辦學評估等多方面的硬性要求和指標,在專任教師的培養、教學基礎裝置及硬體投入上面比較重視,但資金有限,往往忽略在教學管理方面的投入,對教學管理人員的聘請、培養和管理都不夠重視,因此在接收教學管理人員時招聘渠道來源較廣,並非全部來自師範院校或者管理專業,大部分人員沒有系統學習過現代教育管理理論,缺乏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專業理論背景,導致這些基層人員在進行教學管理時多數僅憑有限的經驗管理,疲於應付各類教學管理突發事件等,沒有一定的理論支撐;其次,基層教學管理人員的職稱普遍偏低。因沒有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大有幹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意識,也沒有一定的政策、資金支援,因此在發表論文、科研專案方面表現消極,職稱評定更是難上加難。

  2.4沒有系統建設教學管理人員隊伍的意識

  基層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比較繁雜瑣碎,學校多數高層管理人員認為基層的教學管理工作只是事務性工作的重複,沒有過多的技術含量和一定的研究、探索意識,不需要太多的培訓和學習提升,對基層教學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投入少之又少;如有學習、提升的計劃或機會也往往會傾向於一線教師或者更高級別的管理人員,而基層教學管理人員往往是被忽略的一支隊伍,投入精力、財力等系統的建設這支隊伍更是無從談起。

  3柔性管理對民辦高校基層教學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的適用性

  3.1柔性管理在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中的優勢

  (1)柔性管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員工參與管理的昇華,是實現員工自我價值的有效形式,是企業員工主人翁地位的具體體現。民辦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大多主人翁意識不濃,總認為和公辦院校體制內的教師相比各方面待遇和條件相差甚遠,有一種遊離在教育邊緣的存在狀態,對自身的發展也沒有明確的長遠職業規劃,因此在自我管理方面難免有懈怠和放鬆。而柔性管理的核心卻恰恰是要透過柔性管理的手段更新觀念,提高員工的自我管理意識,增強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組織存在感。

  (2)柔性管理貴在“自我改善”。“自我改善”是一種觀念,是一種精神,是“柔性”管理的靈魂。為了促使自我改善意識的形成,使員工成為改善活動的主體,應該從基層教學管理人員進校起,就進行“愛校、樂教”的員工思想行為教育,“創造無止境改善”的自我完善教育,不斷鞭策員工進行自我完善,提升綜合技能。基層教學管理是一個事務性很雜的工作崗位,專業性不是特別強,或許很難做到人人透過3-5年的努力,都能提升晉級,但是可以透過柔性管理促使他們在“愛校、樂教”的思想教育中能夠安於本職工作,同時根據個人特長和個性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和提升渠道,使他們能夠在教育的領域裡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不至於基層工作幾年之後產生懈怠心理,對前途迷茫無從選擇。

  (3)柔性管理的精髓是“愛人”。以尊重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才能,承認每個人的勞動為精髓,以組織的高效益為目標,最終又以員工的高收入為歸宿的良性迴圈。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心靈感應的基礎上的,運用到高校教學管理中,則對教學管理人員的領導者們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本專業的業務知識,更要學習領導藝術,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誠心、熱情、樂觀向上的性格,要有魅力、感召力和影響力。基層的教學管理人員由於事情繁瑣,需要長期埋頭工作,他們是感覺不到領導的重視和關注的,內心深處是極度缺乏組織關心的一群人,因此作為他們的領導,要從內心深處真正關心、愛護他們,經常互換位置為他們考慮問題,為他們的工作生活分憂、為他們的未來發展謀劃,從而讓基層的教學管理人員感受到愛的力量和鼓舞,調動工作情緒,鼓舞士氣。

  3.2柔性管理在基層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中的運用

  基層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和穩定直接影響全院教學工作的正常執行。因此除過常規的管理工作之外,民辦高校要加強對這支隊伍的柔性化管理,使這群不被關注的隊伍受到應有的培育和照顧,使他們在充滿人性化關懷的柔性管理中樂於本職工作,不斷提高完善自身綜合素養,在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開啟通道。

  3.2.1貫穿“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思想首先要從學院層面自上而下充分認識到在民辦高校基層教學管理這支隊伍的重要性。對這些奮戰在一線,起到學校與教師、學校與學生橋樑作用的基層教學管理人員給予人文關懷,充分肯定他們在一線所作出的努力,對有突出貢獻或特別優秀的人員一定的鼓勵和獎賞,體現柔性管理的精神,也讓基層教學管理者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增強其主人翁存在感及其集體歸屬感。

  3.2.2建立柔性化的考核培養機制要根據基層教學管理人員工作的特殊性,對他們的考核建議以學期或者學年為考核週期,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基層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實際,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柔性績效考核制度,為其打造出柔性的工作環境,以更好的滿足他們需求,激發基層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同時,避免教學管理工作人員長期從事重複性的工作而產生厭倦工作情緒,可以透過設定針對這支隊伍的各種技術比賽,注重對他們的業務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引導激勵他們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找到工作中的樂趣。當然,當教師崗位或者其他管理崗位有空缺的時候,也可以透過公開招募的方式,將優秀基層教學管理人員吸收到學校的專業師資隊伍或者其他管理隊伍中,提升其工作熱情,拓寬其職業發展通道。採用柔性化的人才激勵制度,讓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感受到學校對於人才的重視,才能夠更加自發的投入到學校的管理和建設中來。

  3.2.3建立柔性化的人才激勵機制依據民辦學校的辦學宗旨和共同價值觀、文化氛圍等對員工進行人格化管理,給基層的員工更多的含物質、精神的雙重激勵。如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學術氛圍,指導他們申報課題、參與學院重點專案建設,為優秀的基層教學管理人員提供薪酬豐厚的報酬等;讓基層教學管理員工參與到學校的招生、就業大戰中來,共同分享學院快速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讓員工感知到自身與學校同呼吸、共發展的命運,體會到自己和學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關係,從而使員工透過自我管理、進而參與學院管理,得到主人翁價值的體現。民辦高校基層教學管理人員長期奮戰在教學管理工作的第一線,要確保全校教學工作的平穩執行,穩定這支隊伍非常關鍵。柔性管理則是在尊重個性的前提下進行的管理,會讓基層教學管理這支隊伍對於上層的管理產生一定的認同感,提升管理的內在驅動性,弱化其被管理的牴觸情緒,增強他們的自我管控約束意識,有助於增強其在學院的主人翁感情及其穩定性,並透過一系列柔性化的管理手段,使其能夠在本職工作中體會到價值感和歸屬感,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9

  現階段,我國的高校體育教育中球類活動、游泳運動、體育舞蹈以及休閒體育等專案豐富多彩,學生們可以透過選課系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師,從而大幅提高了學生享受體育課堂的滿意度。新時期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給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小康社會的建設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部分,高校體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就是在無形當中完善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深化改革也對高校體育教學踐行生本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在積極地探索當中。

  一、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現狀

  新時期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仍然在改革探索當中,距離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從師資方面分析,既要有教學能力又要有研究能力的雙師型人才還是處於短缺狀態,很多教師具有卓越的體育技能,但是在教學表達過程中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體育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只有將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學生特點的變化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才能夠切實實現全面深化改革以滿足新時期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需要。從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制度方面分析,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規模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質量三者之間的矛盾,問題的根源在於對傳統教學管理制度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而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由於計劃生育制度的實行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國高校的學生人數處於波動狀態,這對於體育教學課程的開設規模有直接影響,同時影響了體育教學管理制度。從高校體育教學形式方面分析,由於教師年齡結構的問題,很多教師沿襲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固然可以達成教學目標,但是結合當下生本教育的理念和發揮高校體育的育人功能方面來分析,教學方法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

  二、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開展要點

  1.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人員素質

  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人員素質不止要提升其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專業素質,更要提升其綜合素質。體育教學管理人員是這一工作開展的具體執行者,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過程中居於關鍵位置,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透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定期培訓、業務競賽等方式對其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考核。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則需要將其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職業道德等作為重要考量標準,不斷開拓管理人員視野,為其提供瞭解、接觸現代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知識與工作的機會,不斷推進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人員素質更加符合新時期、新形勢的需要。

  關於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人員素質的具體工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對其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瞭解國家的方針政策,從而能深刻了解新時期下國家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進而能夠在具體的工作中結合新時期的要求來進行教學管理工作。第二,加強對其的管理能力的培訓,掌握紮實的管理學知識,尤其是教育管理學的專業知識。具體的培訓工作,既可以邀請相關業內知名學者來講座,也可以透過超星閱覽器等資源來進行自學,從而能夠讓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專業化。第三,加強對體育專業技術的培訓,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人員要兼有體育教學知識和管理學知識,從而能夠實現人性化管理,進而能夠讓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合理化。

  2.完善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開展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改革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據教育部20xx年頒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加強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必須要正確處理在具體工作中規模、結構、質量與效益的關係。

  關於完善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具體工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第一,根據每年的招生計劃和實際入學人數來調整高校體育的班額大小,從而能夠協調運動場地和準備運動器材以及設施以適應教學需要,進而避免了體育課程運動器材緊缺而導致教學質量不達標。第二,根據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和個人興趣來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的結構,最優的體育內容結構是將競技體育專案套構在大學生體育教學專案當中。由於跳水等高技術運動專案開展對場地和學員的個人身體素質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不適合在高校開展;但是像游泳和藝術體操以及網球等教學專案完全可以在高校開展起來。第三,根據新時期的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和生源質量來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從而能夠讓學生在體能範圍內提升自己的體育運動技能。關於教學質量的檢驗可以透過多種方法來進行,一方面可以有體育教研組對教師的課程內容設計進行專業角度的分析,另一方面可以透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來了解學生學習的滿意度。第四,高校的體育館和游泳館等體育場所要免費或者低消費對學生開放,從而能夠為學生的體育運動提供專業的環境,進而有利於學生將體育課堂上學習的技能在課下複習鍛鍊,最終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

  3.創新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方法

  為了能夠充分保障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各項制度的順利推行必須要在這一工作中建立起體育教學評估小組,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進行評估與監督。我國高等體育教育制度規定了對教學質量的定期評估,因此要將評估工作真正落實到位,並透過評估工作的開展為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提供監督與幫助,推進“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工作的開展,將教學質量評估的結果充分與改革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相結合。

  關於創新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方法的具體工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革新教學理念,堅持生本教育原則。新時期的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主人翁的感覺,從而能夠透過體育學習來提升其學習能力和自信心,與此同時讓學生養成拼搏進取和自我超越的意識。第二,改革教學評價方法,構建多維度的評教系統。教學評價系統至少要由四個維度組成,即學生對任課體育教師的評價,體育教研組對體育教師課程安排的評價,社會對大學體育教學內容的評價,以及高中生對大學體育教學內容設計的評價,從而有利於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第三,借鑑國外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美國和歐洲等國家的大學體育課程開展的方式與我國有較大差別,透過對其優秀教學案例的分析,能夠對生本教育的切入點進行深入的思考,有利於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要從高校教師綜合素質、體育教學管理體制以及體育教學方法管理三個方面著手進行。提升高校教學綜合素質有利於體育教學活動質量的提高和教育功能的實現;建立健全體育教學管理體制有利於各項體育活動的有序實施以便於管理活動的開展;最佳化體育教學方法有利於教師讓體育教學技能與時俱進,從而能夠更好地對新時期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學生進行教育。因此,相關的高校體育教學研究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要兼顧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以及管理技巧,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夠全面深化體育教學管理改革,從而適應新時期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要求。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10

  一、高校與學生間的法律關係

  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逐漸複雜化,其法律關係的研究也日益成為熱點問題。關於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有很多觀點:把關於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主要觀點是歸納為教育契約關係、特別權利關係、行政法律關係、民事法律關係和行政法律關係等理論。作者傾向於在當前高校學生管理領域,把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分為民事法律關係和行政法律關係這兩種,而這兩種法律關係均在《高等教育法》中也有體現。

  二、當前高校學生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調查

  (一)問卷的構成、調查及其結果

  1.問卷構成

  調查問卷由五部分構成,包括:學校管理與學生權利衝突、基本情況與大學管理、學生權利與義務等。本文章分析主要依據問卷的結論,探討學校管理權與大學生權利衝突的相關問題,並且對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同學在問卷中明顯不同於整體平均值的問題進行了跟蹤,瞭解出影響他們在問卷中選擇的主要原因,反映了問卷背後的更多事實與因素。

  2.調查物件

  本次對位於貴陽市的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位於銅仁市的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二所職業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覆蓋不同專業及在讀的一、二年級在校生,共計發放問卷300份,其中有效問卷281份,有效率93%;有效問卷中,男生187人,女生94人。

  (二)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1.學生權利

  學生的權利意識決定了其對沖突的看法以及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法。選擇“比較瞭解”的學生人數較少,超過半數的學生對權利瞭解程度一般,“不完全瞭解”的學生所佔比例較大,總體上學生對於權利瞭解有較大的欠缺。由此可見權利意識的主要來源是教育,這同時也得到了本次問卷的印證,超過半數學生透過教育而瞭解權利。正是由於權利意識的提高,大部分學生對於自身的合法權益較為關注,只有少於一半的學生會比較關注權益,整體的權利意識狀態較為淡漠。受教育權的重視與否表明學生對於高校的教育的期望較高,受教育權能否得到保障也關係到學生的自身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等等,因此高校能否得到學生的認可的重要因素是教育工作的如何開展。雖然教育權日益受到重視,但有超一半的學生卻並不瞭解權利的組成與分類,知道人身權利包含範圍的有大約四成左右,而對了解受教育權的很少只有二成。這反映了高校中的學生對人身權方面的瞭解限制較大,導致了高校管理中一些落後的觀念及規定導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無法自主,同時也反映出學生日益重視的自主權。

  2.學校的管理權與學生義務

  學校的管理權與學生義務矛盾的重要原因緣於高校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超三成學生為不滿意,將近六成學生對學校管理為基本滿意。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認為較為寬鬆的管理,給了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而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則學生表示本院管理太過嚴格,甚至保留了很多中學時代的管理模式,在學生中形成了一定的牴觸心理。有大約一成的學生認為學校的管理制度合理,雖然這其中也隱含了一些學生的牴觸的情緒,但坦言高校的管理模式的確有待改進,學校應當及時聽取學生意見,作適當的改變。而且由於學生普遍認為學校管理上制度不夠合理,在對待學校管理方面,大多的學生屬被動接受,只有接近兩成的學生會主動與學校管理人員合作。透過調查還發現,能夠知道學生與學校之間是行政關係的學生則是少之又少,當然也與我們的法律規範不夠明確有關。這些結果提醒高校的管理者,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及時聽取學生的意見、改善管理的環境、改革管理的制度。有權利必然就會有義務,被調查的學生基本上對權利義務一致性持認同的觀點,而且對作為學生應承擔的義務也比較明確。但結合實際,學校可給學生更多的權利,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把一定程度的自治給與學生會,發揮學生會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對於學生社團應當持扶持的態度,儘量降低設立門檻,如此便可督促學生培養自律意識,也同時減輕學校管理上的壓力。學生認同權利義務的一致性原則,目的是希望學生的自身權利得到保障。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使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對於學生的管理是有利的。

  3.學校管理權與學生權利的衝突

  一旦學校行政管理權力“越界”,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正當權利,嚴重時矛盾會無法調和到激化的程度,使得學校管理與學生權利以衝突的形式表現。學生幾乎都認為學校管理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說到關於衝突,有些學生認為學校管理範圍過寬是的主要原因;管理方式粗暴及學生對學校管理方法的不認同。如學校規定“學校考試作弊的,一律按退學處理”,畢業證跟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掛鉤等,不僅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與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相牴觸。面對學校的管理,學生較為敏感的是在生活環境、學習設施、考試、學校處分等方面,本次調查的二所高職院校,對敏感問題的關注度也大同小異。學生們尤其重視寢室的管理問題,較為關注的是隱私權和財產權,學生們普遍認為寢室是私人之場所,對未經允許的管理員的經常擅自查寢和沒收學生自有生活用品的行為特別反感,有時宿管人員隨便用鑰匙開啟學生宿舍的門使學生們始料未及,如某職業技術學院一學生因為使用微波爐被沒收而和宿管人員發生糾紛,因為這畢竟是學生的私有財產;貴州某職業技術學院的宿管人員私自開門進入學生宿舍,致使一位正在沐浴的學生和宿管發生糾紛。大多數認為學校不應過多幹涉學生在外留宿,這應是尊重個人自由權利的表現。對“假如學校以道德敗壞為由開除懷孕學生的問題,學生們反映出來的意見並不統一,支持者與反對者大致持平。其中大部分支持者認為因為涉及到個人隱私,會影響到受處分學生的名譽權,處分行為不應公開;而反對者則主要認為站在成年人的立場,性行為是自由的權利,況且現行法律也未禁止在校大學生結婚。”

  三、目前高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透過調查分析,筆者認為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存在的法律問題表現在:

  (一)高校學生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高校學生管理規範依據主要是各高校自身制定的相關規範,由於此類規範依據法律地位不高,制定程式不完善,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範極易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產生一定的衝突。如:高等學校管理中對學生權利救濟規範欠缺;如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只管理而未履行其應盡義務;高等學校未嚴格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為依據來制定管制度理;高校超越管理權、濫用管理權等。

  (二)高校學生管理中法律意識不強

  管理者法律意識滯後,不能適應法制化管理的需求,高校學生管理上人員是否具有法律意識,直接決定高校能否法治化管理學生的關鍵。如管理過程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1)權利救濟途徑的缺失。日常管理中缺乏應有的法律依據,如高校在做出開除學生處理決定時的主要依據是原國家教委頒佈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學校內部制定的《學生手冊》等規定,後者顯然不屬於法律法規的範疇,不能作為處罰的依據。(2)多數學校存在某些處罰性條款,對學生處以勒令退學或開除處分的條款上往往自由操作的空間過大,有的甚至超越了法律的規定。嚴厲到考試作弊、懷孕、打架都成為被開除的條件。(3)管理活動中無程式意識。高校對學生處理決定作出,幾乎不走法律程式,當事人的知情權、申辯權及獲得救濟的權利無法得到真正的體現。(4)重實體輕程式。高校對於違紀學生的處理,缺乏規範的程式。高校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權對違紀學生作出處理時,缺乏正當的程式規則。這就常常會侵犯學生的健康權、隱私權、財產權、名譽權等正常權利。(5)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內部各部門管理職權混攪不清,使得有的部門管得過多,有的部門什麼都不管的局面,學生有了問題會經常被踢皮球而找不到下家。

  四、解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法律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規範的高校學生管理體系

  1.樹立“依法管理”的理念。“依法管理就是在學生管理過程中體現法治精神,從決策的制定到實施都以法律為最高權威。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同時還應包括憲法中有關學校教育的內容以及所有其他與學校教育有關的規範性檔案,如《婦女權益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涉及學校教育管理有關的內容。”因為法律不僅具有懲罰、預防違法行為的功能,還有指引、評價、人們行為和保護合法權益的作用。依法治校對學生管理的要求就是依法管理,從而使高校學生管理走向法治化程式。

  2.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生管理工作必須要以人為本,具體到學校就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視為消費者,把高等學校當做教育服務的機構的理念。這在一定意義上把學生視為買方,而學校則是為提供服務的賣方。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接受知識傳授和管理,這就迫切要求高校管理中必須樹立平等的服務理念。

  (二)樹立依法治校理念

  高校正確理解和牢固樹立依法治校的理念。依法制定高校有關學生管理的規範性檔案。依“法”主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範。大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嚴格分清管理、教學與服務的基本界限,以人為本,改善學生管理模式,保證學生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讓管理者清醒地認識到先進的管理理念是現代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大學必須在學生工作中管理走法制化模式,是其進步和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鼓勵學生積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還得以充分培育學生的權利意識為前提。

  (三)嚴格依法管理的程式

  建立德法並進,寬嚴並濟的管理原則,建立健全的調查取證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的調查取證制度,如在對學生進行違紀處分之前,要嚴格審查學生所在二級學院提交的相關證據,對有疑點的地方,學生工作部門要調查核實,以確保對學生的處分有理有據,充分體現“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法治精神。同時可將聽證制度引入學生管理中,高校建立學生管理聽證制度,明確聽證事項的參與人和範圍,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聽證程式規則。要特別注意體現學生的權利本位,使我國高校建立的聽證制度與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等法律的救濟手段相銜接。

  (四)建立規範的高校學生保障體系

  1.建立學生管理審查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涉及問題眾多,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情況。因此,高校在每項管理制度出臺之前,需要謹慎審查,審查機構由學生管理部門負責人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及法律專業人士組成,要充分發揮高校法律顧問等專業人士的在管理中的作用。制度審查的主要作用在於保證制度不出現瑕疵,防患於未然。

  2.建立重大制度和重大處分聽證制度。建立聽證制度對於學生基本權益的維護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聽證程式給被管理者一個可以申辯的機會,也給了管理者一個宣傳自己的管理理念的機會,保障其知情權。總之,高校在學生教育管理中,應明確自身的權力範圍,切實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做出的處罰決定要程式合法,依據合法,並且慎用管理權力。高校就必須依法管理、依法治校,這不僅是高等學校實現教書育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國方針的要求。要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真正依法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不僅要完善我國的教育法律體系,重要的要促使高校管理者觀念的轉變。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11

  一、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多數高校採用的都是以學校管理層為核心的評價方式,作為教學活動的直接管理人員處於被動的客體地位,從而造成評價結果並不能有效的應用於後續教學管理工作的改進。另一方面,再加上評價指標體系缺乏完善性等影響,造成了評價工作流於形式。

  二、影響高校教學管理質量的主要因素

  1.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代帶來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變化,同時也帶來了人們思想意識上的變化。作為高校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教學責任感以及職業信念等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主要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投入的精力明顯下降,部分教師甚至把視為了第二職業,在校外輔導班擔任教課老師的情況大有存在,對高校教學的責任重心產生的了偏移。

  2.政策導向性因素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一般高校是以教學為中心,而重點大學則是以教學和科研為共同中心。但是當前存在的實際情況是大多數高校的教育中心無形之間向以科研為中心偏移。同時對於教師的能力的評價也主要是科研成果或者是論文發表數量為主要依據,在進行職稱晉級時也並沒有完全將教學質量作為有效的依據。

  3.管理制度因素

  當前所採用的彈性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優點,能夠使教師有更多的教學自由支配實踐,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教師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但是同時也造成了高校教師的備課、作業批改以及實驗指導等處於失控狀態。另一方面,教學檢查和評估制度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

  三、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的應對策略

  1.樹立人本化的教學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是現代管理發展的總體趨勢,而高校管理的物件具有一應的特殊性,因此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應充分注重人本化。對於人本管理來說,其主要是要求當代教學管理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創立教師自身自由和全面發展為根本的管理模式,從而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總的來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應貫穿在當前高校教學管理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特別是應面向基層以及教學一線。

  2.協調教學與科研的關係

  當前我國處理少數幾個研究型大學之外,多數高校都屬於教學型學校,對於教學型學校來說,其應圍繞著以教學為中心進行各項教學管理工作,從而突出自身的教學特色,但是當期存在著各個高校科研上的盲目攀比現象。針對該種情況,各個高校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首先應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並在教學優先和科研服務於教學的原則基礎上,協調處理好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動高校教學以及科研工作的協調發展。

  3.確立柔性化的教學管理模式

  “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職能,對於柔性管理來說,其控制功能是實現不僅僅依靠管理制度來進行,而使要求採用“柔性”的方式進行管理。主要是在順應被管理的者的心理和行為規律基礎上,對管理物件施加“軟控制”。對於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來說,為了充分體現教學管理中的柔性化特徵,首先應從建立柔性化的工作環境入手,其次加強柔性化的組織結構建立並充分注重柔性的校園文化的培養。

  4.建立教學管理反饋系統和溝通平臺

  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項問題,由於沒有較為直接有效的溝通反饋系統,造成了管理反應遲緩。由此就需要搭建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平臺,便於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並能相應的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確定出有效的調整措施。對於各個高校來講,其都應加強教學管理反饋系統的構建,從而更及時的對教學動態進行了解和掌握,並透過教學檢查制度的不斷完善,最終使教學管理反饋系統向多層次化發展。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12

  一、新的時期對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和新的認識

  1.資訊科技迅速發展,促使教學管理工作改革

  高等院校是培養高素質知識人才的重要學府。進入21世紀,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知識經濟成為當今世界的主導,對高等教育院校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了適應突飛猛進的發展,高校必須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積極效仿國際上先進的教學模式,開通網路學習及學生自主虛擬學習。網路學習是由政府教育部門牽頭建立站,各大高校要在網站平臺上註冊登入賬戶,便可以連線到每一所學校教室的電腦上,進行網上現場互動學習,各位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觀摩其他高校的學習方法,實現資源共享。自主虛擬學習即指學生可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制定好一套完整的學習方案,還可以共享其他高校的教學計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改革勢必要求教學管理人員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業務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在工作過程中大膽創新,以便適應新的時期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2.加強二級管理體制,明確責任,履行工作職責

  實行二級教學管理,進一步明確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工作職責,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校級管理部門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各項教學工作,成為一個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辦學實體。同時,二級學院需要處理的事務增多,既要執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令,又要做好基層一線教學管理工作,對他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他們要充分發揮主人翁的精神,加強責任心;建立一套適應二級學院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在工作過程中依據制度辦事。成立學院教學督導組,由督導組成員檢查教學質量情況,深入課堂聽課,為教師指出需改進的方面,提高任課教師上課質量,做好教學質量監控。

  二、當今時期應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文化素質

  21世紀是網路資訊化發展的時代,各大高校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都在加速學習現代化教學管理模式,對教學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在忙碌事務性工作的同時還要保障教學工作的完成質量,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加強綜合文化素質教育,強化質量內涵。

  1.教學管理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教學管理部門是單位的視窗和門面,處於第一線,工作量大,任務重,需要臨時處理的突發事件比較多,難免在與外單位溝通時遇到麻煩,為了外單位人員對你單位有一個好的評價,需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修養。在與人溝通時服務態度要好,如果遇到障礙,要有耐心,不要與人產生誤會,把問題處理好。因此,教學管理人員應具備最基本的思想素質,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心胸要寬廣,遇到緊急事情分清輕重緩急,妥善處理,為師生奉獻一份愛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2.教學管理人員應具備充足的專業知識素質

  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對教學管理人員在專業知識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他們平時所接觸的是教師、學生,甚至還有其他部門的領導,為了確保與他們能夠愉快的對話和溝通,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業餘時間多看一些有關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及教育管理學等方面的書籍,培養他們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夠使他們準確掌握現代高校的教學發展規律及運作模式,在教學管理中創新管理方法,使自己成為即具備高學歷,又具備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進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3.教學管理人員應具備充足的能力素質

  能力素質是一個人潛在的特質,它反映了一個人各方面的能力,如:統籌管理的能力、組織能力、現代化管理技能、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應用文寫作能力等。能力素質是一名教學管理人員必備的素質之一,如何把自己具備的知識能力嫻熟的運用到工作中,這就要求他們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具備充足的能力素質。能夠熟練的操作計算機,熟悉計算機中各種軟體的使用,能夠運用資訊管理系統,日常文件的管理,表格的處理,網路辦公平臺的使用等。

  三、結論

  教學管理工作在高校中佔有重要地位,教學管理人員在工作時需注意兩點,一是教學管理部門作為高校教學對外服務的視窗,在與人溝通時要以誠相待,表現出熱情、大方和幹練的工作作風。二是教學管理人員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新時期的教學改革,要及時注意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多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具備高素質、高層次的教學管理人員,才能完成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任務。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13

  論文關鍵詞:以人為本 高校教學管理模式 必要性 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高校教學管理水平,從而全面促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已經成為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本文論述了“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必要性,並就如何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目前,高校的教育改革由封閉式教育轉型為開放式教育,繼承式教育轉型為創新教育,職前教育轉型為終身教育,整齊劃一的教育轉型為個性化教育;強調多元、崇尚差異、主張開放、重視平等、推崇創造、否定等級的教育思想成為現代教育的主導;人性化、資訊化和終身化早已成為教育的價值取向並正在成為教育的明顯特徵,因此,我們必須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推進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1.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有利於高校教學管理的改革創新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習慣於計劃性、監控式的管理,各種教育教學管理比較重視統一性,不論學生間的差別有多大,學校教育方案一致,教學模式整齊劃一,忽略了以學生的需求為本和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同時也忽視並限制了學生個體差異性和多樣化發展。“以人為本”強調的是教育應當以培養人為目的,即一切工作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最終目的,故高校在教學管理中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制,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從人的全面發展著眼來培養人,並在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具體予以落實。同時,更應激發教師群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尊重教師的情感需求,使他們重視培養、激發和愛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就必須時刻隨著學生的需求和教師的創造不斷改革創新[1]。

  1.2有利於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教學管理是為實現教育目標,根據一定的原則、程式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過程。其實質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高效率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這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因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教育時代,學生對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教學服務應當具有自主選擇權,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正是強調“人是管理活動的主體,是管理的核心和動力”,發揮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和參與精神,突出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而且要實現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完成受教育者自我成長和自我教育的管理目標,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能力,全面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1.3有利於教學管理人員發揮潛力

  目前,在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道路上有許多新問題是前所未有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學管理人員只埋頭做那些做過的事情,那麼這所學校的管理就會變得墨守成規,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只有不斷創新,教學管理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強調以人為本,發揮管理人員的創新潛力,更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需要教學管理人員自身有意識地學習和積累,學校也應該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有意識地培養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

  1.4有利於建立和諧的教學管理環境

  高校的重要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一切教育關係主要是圍繞著人與人之間來展開。人的因素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全體師生既是教學管理的客體,又是教學管理的主體和學校的主人。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服務意識,承認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致力於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透過最大限度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教育人和服務人,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每位師生員工自覺地成為教學管理的參與者和維護者,從而構建和諧的教學管理環境,使整個校園達到和諧與統一。

  2.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對策

  2.1把關注學生髮展放在首位

  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是泥土,可以燒成磚瓦;是鐵礦,可以百鍊成鋼;是金子,就可以放出光彩。在哈佛大學350週年校慶時,有人問:學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麼?校長回答:哈佛最引以為豪的不是培養了6位總統,36位諾貝爾獎獲者,最重要的是給予每個學生以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教師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

  2.2讓學生參與教學

  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如何,內心的體驗有無,態度的肯定與否,教師都應感悟到。這就要求教師多創造讓學生參與的機會,例如在講授目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時,安排學生上講臺講課;複習提問時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增加學生自主實驗的機會,等等。總之,透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教與學互動起來,達到教師善教、學生樂學的完美境界[2]。 2.3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

  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無視學生權力的存在將被證明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學生應該在學校事務中擁有自己的發言權”[3]。這就要求學校要給學生提供選擇機會,包括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等,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最大的張揚,這其中包括尊重學生的個人生活、課程專業的自由選擇、價值觀的自由表述和對學生個人創造能力的認可等多個方面。因此,高校在教學制度與管理建設中,應堅持“通才教育、按類教學”的原則,樹立“加強基礎、淡化專業、重視能力、力求創新”的教育理念,實施彈性教學,充分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切實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對發展的不同要求,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並給予及時的指導,幫助他們獲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這樣才真正得為發展學生個性,支援學生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2.4讓教師成為教學管理的主體

  長期以來,高校教學管理存在著嚴重的行政化傾向,人們把教學管理單純地理解為對學生和教師的行為管理,教學管理者往往是憑經驗和權利意識指揮教學,教師只能被動地教,在教學管理與重大教學改革中沒有發言權[4]。堅持“以教師為本”就要最大限度地調動與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真正成為高校教學管理的主體,自覺、自主地參與教學管理過程[5]。因此,高校應構建一種公平、公正的人文氛圍,給教師提供心情舒暢、自由發展的平臺,能夠讓教師把學校的發展目標、教育教學改革目標當成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將學校利益、教師群體利益與個體利益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學校定位、專業設定、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教學方法及教學改革等方面,充分尊重教師的意見。在學科建設、課題申報、教學評估、職稱評定等方面,要充分發揮校學術委員會、教學督導組專家的作用,使行政管理職能和學術管理職能有機融合,真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效率。

  2.5建立“以師為本”的教師激勵機制

  目前高校教學管理的主導方式應該是激勵,激發教師的動機,誘導教師的行為,發揮教師的內在潛力,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保證學校培養人才建設一直處於最佳狀態。因此,激勵的過程就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過程。激勵是全方位的,不僅有物質形態的激勵,而且有精神形態的激勵,單純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都不能解決學校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既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符合本校高等教育特點的物質激勵機制,又要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建立起符合國情和本高校實際的精神激勵機制。

  2.6建立完善的教師培養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要高度關注教師自身的發展,高校教師的培養教育也應該是一項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統工程,政府、社會、學校和個人都是這個系統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統,各部分之間要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具體的工作計劃、完善的管理辦法,才能保障教師培養工作的系統化。目前,高校教師培養模式主要還是校本培訓、網路培訓、定期舉辦多樣的活動,不夠完善,要想提高高校教學管理的成效,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學、合理的教師培養體系。

  3.結語

  無論從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教育的要求,還是從教育自身發展來看,當前高校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讓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學生齊心協力,透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進行科學規範的管理,真正實現教學管理的人性化,使教學管理達到較高的水平和層次,促進學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玲.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問題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xx,(6).

  [2]高潔.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J].文教資料,20xx,(9).

  [3]殷興東.高校管理中貫穿“以人為本"的方法研究[J].教學研究,20xx,(6).

  [4]袁希.堅持以人為本最佳化高校教學管理[J].大科技,20xx,(4).

  [5]王丹.堅持運用以人為本完善高校教學管理[J].財富與管理,20xx,(2).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篇14

  1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下我國高校管理模式的問題所在

  1.1偏管理,略教育

  從新型的教育理念角度來審視我國高校的教學管理體制,首當其衝的問題是過於偏向管理而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當今,我國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他們傾其所有精力於管理體系的建立,而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本質工作實際上是教育。加強高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是高校的首要職責。高校應該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實時需求,全面開展教育,提高教學水平,然後再注重管理體系的完善。

  1.2偏價值取向,略具體方法

  我國高校教育管理體系的理論中出現的又一個問題便是忽略了教學的具體有效方法。雖然教育的價值和目標是一個教育管理體系水平高低的具體表現,但是很多從事教育的一線工作者都覺得自己是研究教育理論的,所以他們埋頭於理論研究,忽略了應用措施。研究教育理論的過程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我國的高校管理體系研究缺少創新;第二,我國的高校管理體系研究的方法過於單一,特別的缺乏具體事例;第三,我國的高校管理體系研究內容過於單調與枯燥。

  1.3偏經驗管理,略研究意識

  我國的高校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忽略研究意識的問題。一些教育工作者,因為沒有研究管理體系理論的思想,僅僅致力且沉溺於經驗式的管理方法,而反對理論探索,因而往往與教育管理體系理論的真正價值背道而馳。更為嚴重的是,這樣一些教育工作者對自己存在的教學問題既沒有深刻的認知也沒有及時的改進。但是,在實際的教育管理中,教育理論往往比管理經驗更加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4沒有正確的理解教育的管理理論的意義

  從現在的教育理論的角度來看,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誤解了教育管理理論的真正涵義。當然了,我們所指的誤解指的是立足於教育管理理論的合理存在的前提下,因為教育工作者對管理理論理解得不到位,從而導致了錯誤的使用教育理論。在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過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誤解了素質教育的真正意義,從而使得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不相符合。

  1.5沒有原則地遵從各種理論,缺少批判意識

  目前,我國的一些教育者沒有自己的標準,只是一味地遵從社會上的一些教育理論。這一現象的出現往往是由於他們錯誤地理解了國家的教育政策,只是盲目地改革。而且,他們還缺乏一定的質疑和批判精神,不能夠指正我國教育中存在的錯誤,甚至上擾亂了我國教育的正常運轉。所以,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育工作者自身盲目順從的影響。

  2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下我國高校管理模式的完善策略

  2.1認真研究教育理論,改革教育管理體制

  立足我國當今的新型教育理念,要想進一步地改善與提升我國高校教育的水平,就要認真分析與探索教育的理論,進一步對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體制進行改革。要知道,教育制度是由教育管理理論與教育實踐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但是,現在我國的教育體制出現了理論和實踐相脫離的問題,而且教育的實際過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育制度的束縛。所以,要深層次地對我國的教育管理體系與制度進行改革,實現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有機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2.2注重探索教育體制的內容與方法

  立足我國當今的新型教育理念,要想進一步地改善與提升我國高校教育的水平,還應該加強與豐富教育體制的內容與方法。進行這兩個方面的探索,首先要致力於研究教育的內容。這樣就要充分地意識到我國當前教育管理體系中的一些問題,從而進一步探索研究教育的基礎理論。與此同時,在注重教育理論探索的過程之中,要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實用性的重要地位,保證我們所做的教育研究是符合現在社會所需求的。其次,要加強教育方法的研究。眾所周知,當今我們對教育方法研究的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要探索實際的研究內容,特別是要注重教育的思維與教育的例項相結合。

  2.3加強培訓和培養教育管理的實踐主體

  立足我國當今的新型教育理念,要想進一步地改善與提升我國高校教育的水平,還應該加強培訓教育管理的實踐主體。因為在具體的教學工作過程中,教育的主宰者往往對教學過程有著莫大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這些教學工作者對於我國教育理論的理解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直接效果。這就要求:第一,加強他們對教育理論的學習研究,並且使他們深刻地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與品質。第二,加強教育工作者的創新意識。教育工作者不僅僅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還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3總結

  綜上所述,要提升與完善我國的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最主要的就是要透過探索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所在,確保教學工作者深入地理解完善教學管理機制的重要意義,最後要對症下藥,有效地改善我國高校教學體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