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現代農業技術需要研究論文

現代農業技術需要研究論文

現代農業技術需要研究論文

  1農業科技是推動廣東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創新。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曾撰文指出:農業科技創新要立足產業需求推進自主創新;立足農民需要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立足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民培訓;立足國情特色推進農業科技管理創新[2]。201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均聚焦農業科技。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2012年的中央一號檔案突出強調部署農業科技創新,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3]。近年來,廣東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管理創新,富有成效地探索出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新途徑,建立了科技投入穩定支援的新機制,營造了科技人員潛心鑽研科技、安心服務生產的新氛圍,形成了各類科技力量聯合協作的新格局。2010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1%,雖然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國家70~80%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1]。

  2廣東區域優勢現代農業技術需求調研結果與分析

  隨著廣東城鎮化程序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將加快升級,農產品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這對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時期,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必須緊緊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為掌握廣東區域間農業優勢產業及對農業技術需求的差異,有效促進各區域優勢農業的發展,為廣東“十二五”農業科技領域科技計劃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廣東省科技廳於2011年開展了“廣東區域優勢現代農業技術需求”調研。本次調研共收到全省18個地市的調查回覆,18個地市共形成805項技術需求。在所有技術需求中,屬於當地優勢產業的有764項,佔總數的95%;屬於優勢產業且有龍頭企業帶動的有501項,佔總數的62.2%;屬於優勢產業有龍頭企業帶動又有市級以上科技專案支援的有168項,佔總數的20.9%。

  2.1技術領域調研結果與分析

  2.1.1不同領域技術需求的數量比例按技術領域來分:種植業類技術需求最多,有356項,佔總需求的44.2%;養殖業類技術需求其次,有209項,佔總需求的26%;食品加工類技術需求第三,有123項,佔總需求的15.3%,農業機械類技術需求有44項,佔總需求的5.5%;其他需求有73項,佔總需求的9.1%。

  2.1.2種養業中產業、企業技術需求分析在種植業領域中,技術需求最多的是嶺南水果,接下來依序是蔬菜、水稻、茶葉、花卉園林、玉米、薯類等;在養殖業領域中,技術需求最多的是豬,接下來依序是雞、對蝦、貝類、羅非魚等。在種植業領域中,既為當地優勢產業又有龍頭企業帶動的技術需求,以茶葉所佔比例為最大(超過茶葉類技術需求的1/3),接下來依序是蔬菜、薯類、玉米、水稻、花卉園藝、嶺南水果;這些需求中,薯類、茶葉、蔬菜的已有科研專案支援較多,水稻、花卉園林的科研支援較少,嶺南水果、林產化工、玉米的科研支援最少。在養殖業領域中,既為當地優勢產業又有龍頭企業帶動的技術需求,以羅非魚所佔比例為最大,接下來依序是藻類、豬、貝類、牛;這些需求中,藻類、貝類已有科研專案支援最多,達到40%左右,其次是豬、對蝦、雞、羅非魚。

  2.2廣東不同區域農業科技需求

  2.2.1不同區域對種植業技術的需求在對種植業技術的需求中,粵東地區需求最大,其次是粵北、珠三角和粵西;在這些需求中,粵東地區的龍頭企業帶動較強,其次依序是珠三角、粵北、粵西;科研支援最強的也是粵東,其次依序是粵北、珠三角和粵西。

  2.2.2不同區域對養殖業技術的需求在對養殖業技術的需求中,粵東、粵西的需求量最多,且數量相近,其次依序是珠三角和粵北;在這些需求中,粵東、粵西地區的龍頭企業帶動較強,珠三角其次,粵北最弱;粵東的科研支援最強,其次依序是珠三角、粵西、粵北。

  2.2.3不同區域對農業機械的技術需求在對農業機械的`技術需求中,粵東地區表現出較大的需求量,其次依序是粵西、珠三角、粵北;在這些需求中,粵東的龍頭企業帶動最強,其次依序是粵西、珠三角、粵北;粵東地區的科研支援仍然為最強,其他3個區域無科研支援。

  2.2.4不同區域對食品加工類技術的需求在對食品加工類技術需求中,粵東需求量最多,其次依序是粵西、珠三角、粵北;在這些需求中,粵東地區的龍頭企業帶動較強,其次依序是珠三角、粵西、粵北;粵東已有的科研支援最多,其次依序是粵西、粵北、珠三角。提升農業整體競爭力迫切需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一部農業發展史就是一部農業科技進步史,尤其在當代,農業的競爭實質是農業科技的競爭[2]。近幾十年來,隨著世界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向農業領域的加速滲透,一方面,現代農業科學的學科分化正在加速,農業科技日益得到深入發展;另一方面,農業科技與其他學科不斷融合,形成了許多新的學科交叉點和生長點,極大地拓寬了農業產業領域。與國內外先進科技水平相比,廣東農業科技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存在著不小差距,例如科技創新機制欠完善、農業高新技術欠儲備、產業關鍵技術欠突破、科技創新人才欠豐富和科技成果轉化欠效率等[4],真正能運用到生產上的重大突破性科技成果還比較少,依靠科技創新增產的潛力仍很大。

  3“十二五”時期廣東優勢現代農業技術需求的思考

  “十二五”時期,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必須緊緊圍繞廣東優勢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大科技需求,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水平,提高農業科技管理效能,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的支撐、推動和引領能力。

  3.1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的調整

  為適應優勢現代農業發展得新趨勢,廣東需要大力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廣東省農村科技“十二五”規劃已提出了“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技術體系、推進生物農業產業和低碳農業產業發展和提高農村科技服務水平、農業從業者素質和完善新農村建設和區域農業科技支撐體系”五大重點任務[4]。此外,農業科技要向優勢農業的龍頭企業傾斜,例如水果產業的龍頭企業達53家,但目前獲得科技立項的僅16家(表2),應加強產學研專案中對農業龍頭企業的資助力度。

  3.2科技投入向重點區域傾斜

  廣東省不同區域的優勢農業各有特色,農業科技的投入應根據該地區的地方特色進行重點投入,使其特色農業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做大做強。而目前對一些地區的特色現代農業的科技投入明顯不足,如粵西的種植業,粵西的養殖業,粵西的農業機械和珠三角的食品加工等。為了適應區域需求,廣東省農村科技“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在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建設15個左右農業區域特點突出、示範帶動作用強的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重點培育3個以上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培育和壯大200家以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當地優勢特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4]。

  3.3實現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方式的轉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東農業生產經營將發生更為顯著的變化。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及方式的新變化,迫切需要根據不同主體的新需求,增強農業科技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能力。目前,廣東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仍然薄弱,導致科技供給傳輸不下去,生產需求反饋不上來,技術成果的示範推廣缺乏工作依託。廣東農業科技進步水平要上一個新臺階,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在“十二五”期間上升到58%以上(目前是51%),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進一步提高[4]。為提升農業科技貢獻率,一是要加強基層農技推廣網的能力建設,提升鄉鎮和區域性農技推广部門的業務素質;另外,要以基層農技推广部門為主體,形成農民、農業科研教學單位、涉農企業等多方參與的農技推廣體系,促進農村科技推廣工作的公益性與專業化,真正把農業科技服務送到田頭。

  3.4自主創新與整合應用相結合是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歷史必然

  整合創新在農業科技自主創新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現代農業科學研究具有交叉融合的特性,有突破性的創新需要多學科、多專業的交叉融合。既重視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大農業領域的原始創新和技術儲備,又要注意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整合國內外優勢科技資源,為廣東所用,注重技術的組裝整合,實現新的跨越和創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