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聽覺在器樂演奏中的作用研究論文
一、內心聽覺概述
在音樂界,內心聽覺這個詞語並不陌生,已被人們廣泛的使用,它主要是指人類在其內心中進行的一種音樂活動,主要涉及到了人的聽覺的意象。具體的來講,就是當我們看到音符、樂譜的時候,可以不借助人聲、樂器等外界輔助力量,在自己心中默默演唱或演奏出音樂的一種方法。通常來說,內心聽覺可以分為兩類:旋律型和和聲型,旋律型內心聽覺主要是一種旋律想象認識的能力;而和聲型內心聽覺則是一種多聲部的,和聲與復調音樂作品的想象認識能力。一般而言,旋律性內心聽覺的訓練往往比較快一些,只要是從事音樂工作的人通常都應該具備這項能力,而和聲性內心聽覺的訓練則比較緩慢,即使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也不一定都能達到嫻熟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
二、內心聽覺在器樂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作為一種內心的音樂活動,內心聽覺具有先導性和創造性。我們都知道,一個畫家在畫一幅畫之前,首先要頭腦中對於畫的色彩、佈局、主題等進行構思,與此類似,一個音樂家在歌唱或演奏之前,也要在頭腦中想象好要歌唱或演奏的聲音形象,並在歌唱或演奏中努力使自己的聲音與想象中的聲音相吻合。
(一)與演奏實踐緊密結合
由於內心聽覺具有先導性和創造性,所以,不論是在音樂創作、演奏還是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內心聽覺都對人們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作曲家在創作時,往往是透過內心聽覺來選擇那些與內心需求相吻合的各種音響手段,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內心聽覺一直貫穿其中。演奏家也是同樣如此,在演奏過程中,演奏家也總是要預先在內心聽到那些要演奏出來的聲音,在真實外化的聲音之前對音色、速度、力度等進行感知和判斷,從而使自己的演奏達到較為滿意的音響效果。而音樂欣賞過程也並非是一種單純的聽覺器官活動,當主體在用耳朵聽音樂時,其內心聽覺活動也在進行著,並不斷幫助欣賞主體對自己的聽覺做出判斷。由此可見,在各種音樂實踐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內心聽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二)聽覺意象有助於發揮二度創作的想象力
意象是指主體在感知客觀事物時,在大腦中留下的刺激痕跡,之後雖然刺激物消失了,但這種痕跡仍然留在大腦中,必要時這種痕跡會再次顯現出來,並在大腦中再現出客觀事物的形象。器樂演奏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需要演奏者進行二度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內心聽覺同樣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內心的聽覺意象會使演奏者不斷調整自己的動作和狀態,以期獲得滿意的音響效果,演奏者透過內心的聽覺意象來協調手上的動作這一過程是不斷重複的,一直到手指的動作和樂器所發出的音響與內心的聽覺意象相吻合,此時這個動作會固定下來,它一旦固定下來之後就會形成一種無意識的動作,當下一次再面對相類似的音樂時便會自動地運用這一動作發出理想的聲響。
在器樂演奏中,內心聽覺主要表現為演奏者將以往積累的音樂感知和具體的演奏內容相結合產生所需要的意象的過程。簡單來講就是在演奏中出現聽覺的預示。演奏者在音響的刺激下,會產生兩種不同的音樂感知,一種是全新的音樂感知素材,另一種是和以往大腦中儲存資訊相吻合的感知素材,後者會迅速參與到音樂思維的諸多心理活動中,從而形成音樂意象,而前者將會在大腦中儲存下來為下一次的音樂刺激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外部音響的不斷刺激下,這些音樂感知將會越來越多,感知素材積累的越多,音樂意象的形成也會更容易。內心聽覺就是以這些音樂感知為基礎,經過大腦的想象和聯想形成某種意象,然後演奏者再透過外化的音響將之展現出來。
(三)有助於音樂立體框架的構成
內心聽覺的出現標誌著音樂意象構思趨向成熟和成功。在音樂的多次刺激下,聽覺意象會不斷變化直到成型。大腦在每次的音樂刺激下都會產生對音樂的感知,由於音樂藝術具有不確定性及演奏主體的差異性,每一次大腦的感知都會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的`音樂意象也會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大腦在經過了多次的音響刺激後必然會積累豐富的音樂意象。在演奏過程中,內心聽覺的豐富積累表現為人們常說的“心中有象”,也就是在演奏前對整個樂譜的音響效果進行預設和構思。有人說在自己演奏中內心確實感受到了某種東西,在某個瞬間眼前出現了一些場景或意象影響著自己的演奏,其實,這就是內心聽覺中的音樂意象。這一意象的形成是無意識的,在外部刺激的多次積累下,我們便會將這種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變為有意識的行為,從而對自身的演奏推波助瀾。
總而言之,音樂中內心聽覺和演奏藝術實踐是相互作用的,音樂的內心聽覺活動產生於演奏藝術的實踐,又反作用於演奏藝術實踐。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在日常的訓練和演出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二者之間的關係,從而為自身的演奏技巧的提高提供參考,使自己的藝術境界得到提高和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