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簡述城市化工業化的協調發展論文

簡述城市化工業化的協調發展論文

簡述城市化工業化的協調發展論文

  1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不協調分析

  學術界內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關係,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錢納裡的世界發展模型,但是其理論只是一個平均的結果,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所以各個國家的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關係也不盡相同。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係主要有三種: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城市化與工業化同步進行,城市化超前於工業化。國內多數學者認為,我國的城市化嚴重落後與工業化,這種觀點主要基於對我國的工業產值分析,其一,工業產值的片面提升,甚至超過了人均收入所拉動的工業產值的提升,其二,我國工業的發展並沒有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這嚴重減緩了城市化的發展速度,導致我國的城市化嚴重落後於工業化。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不協調有鮮明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城市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年~1991年,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嚴重不協調,城市化嚴重落後於工業化;第二階段,1992年~2001年,城市化與工業化基本處於協調狀態。從根本上說,之所以會導致城市化的發展與工業化程序相脫離,主要是因為我國特殊的工業化戰略和道路,其主要有以下表現: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實施的是計劃經濟,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非農業人口的數量並沒有與之俱增,城市並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這大大延遲了城市化的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實施,但是這時實施的卻是“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農村工業化政策,這也使得大量積累了一定財富的農村人不能成為城市人,阻礙了城市的正常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的農民工遠離自己的家鄉,到中國經濟相對發達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打工賺錢,目前,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北京、上海等地,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農民工為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工作著,但由於特殊的戶籍制度等城鄉隔離制度的阻礙,大量的農民工無法擺脫農民的身份成為城市人口,這又阻礙了城市的正常發展,使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相脫離,延緩了城市化的程序。我國的城市化與工業化的脫離是由我國特定的歷史背景造成的,並且城市化與工業化的脫節不僅阻礙了城市化的程序,也使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解決城市化與工業化的不協調問題刻不容緩。

  2如何促進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協調發展

  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協調發展並不意味著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速度需要完全一致、完全成正比,城市化與工業化本來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不應該死板、單一的要求城市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提出適合於城市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的方案與建議,這樣才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2.1認清我國的特殊國情,不可盲目照搬西方成功的城市化發展模型,這是協調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的城市化與工業化發展不協調有其獨特的特點,並且我國因為特殊的國情,城市化程序也表現出了特殊的一面,所以盲目照搬西方現成的城市化發展模型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要協調好我國的城市化與工業化發展,必須認清我國現今特定的歷史環境,做出適合我國發展的城市化與工業化發展政策。

  2.2堅持城市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工業化促進經濟的發展,使勞動者積累財富,提高了勞動者的購買力,大量農民勞動者脫離農民身份,轉為城市人口,這促進了城市化的程序,購買力的提升會擴大對工業產品的需求,這又促進了工業的發展,所以城市化與工業化是相互促進的“正反饋”關係,如能正確發展城市化與工業化,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堅持科學發展觀點正確方針,不可只求快速發展城市規模與工業規模,要遵循城市化的客觀發展規律。城市化的過程中必定會有城市周邊的農村轉變為城市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城市的發展,但是不能急於擴大城市規模而無規劃、盲目的擴張城市規模,這不僅會導致城市發展規劃不合理,也會導致耕用土地的浪費。工業的發展也是如此,不可以汙染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片面發展工業規模,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在發展城市和壯大工業的時候,要正確制定方針政策,不可片面要求規模,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城市和工業。

  2.4正確發展第三產業,為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注入新活力。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英國經濟學家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衝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相比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對能源與資源有較小的要求,同時又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行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壯大,對城市化與工業化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合理發展第三產業可以調節工業壯大與城市發展的關係,為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2.5調整相關城鄉隔離政策,加快城市化的程序。由於戶籍制度等相關城鄉隔離制度的存在,使大量的已經積累了一定財富的農民無法成為城市人口,也增加了在城市的農村務工人員的流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既阻礙了城市化的程序,又延緩了工業化的發展,適當調整戶籍制度等相關制度,不僅可以加快城市的發展,也可以促進工業的壯大。綜上,處在城市化高速穩定發展階段的中國,必然會面臨城市化與工業化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但是如能正確借鑑以往成功經驗,順應城市化的客觀發展規律,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綜合發展第二產業並且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動態過程中,使城市化和工業化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城市化與工業化,我國的城市化道路必定會走得更加順暢、和諧、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