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創設環境求科學幼兒發展更和諧論文

創設環境求科學幼兒發展更和諧論文

創設環境求科學幼兒發展更和諧論文

  【內容摘要】: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科學性的環境創設能發揮環境的最大效用。著眼整體感受多彩的世界,最佳化主題感悟知識的奧秘,引導參與收穫成功與自信,關注人本收藏真情與博愛。透過園內合作、園園交流、家園互助,實現環境育人的最最佳化。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創設 科學性原則 和諧化發展 合作機制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在幼兒的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從每天一入園到離園的時間裡,都在感受著、發現著環境的變化,並與環境發生著互動。正如新《綱要》所說:“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園內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園教育相關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即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在幼兒園自身環境的創設方面,應不斷追求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相結合的教育取向,即“環境的設計傾向於所有與教育相關的事物相結合而發展。”

  我園在環境創設中,以創設適宜幼兒學習、活動的環境為目標,創造有利於幼兒與環境積極互動的機會與條件,讓環境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

  一.把握原則,樹立創新意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政府對幼兒教育的日益重視,使我們幼兒園的物質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同時,幼教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更加註重了幼兒園環境構建,能否發揮環境的最大效用,更深刻地認識到環境的教育功能。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樹立創設環境的科學意識,不斷最佳化、不斷創新。

  1、全面性原則:要求教師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全面性的特點,幼兒園環境創設也必須具有全面性的特點,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而應從整體上設計安排,並把它滲透在整個幼兒園保教工作中,使幼兒園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整體效應。

  2效用性原則:充分利用環境裝置發揮教育效應。任何環境的創設都必需服從於內容和需要,不能為創設而創設,充分發揮環境的綜合功能和內在潛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

  3、主體性的原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必須以幼兒為主體,創設幼兒熟悉、喜愛和積極投入的環境,讓幼兒感覺到自已是環境的主人,並能主動參與到環境的佈置中去,並從參與過程中獲得知識,促進幼兒認識和操作技能的發展。

  4、安全衛生性原則:要使幼兒在適合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中生活。安全、衛生是重要的條件,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服從於衛生和安全的要求,以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良好的環境對幼兒的發展有以下四個層面的功效:提升審美情趣與能力、瞭解自然與社會環境、體現活動主體性與主動性、形成良好個性品德。因此,我們教師應注重創新,講究科學,充分挖掘環境創設過程中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二.力求科學 促進和諧發展

  1.著眼整體,拓寬時空,讓幼兒感受多彩的世界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不僅表現在園舍、室內的佈置,還要重視其他空間對幼兒教育所隱含的作用,提高幼兒園環境教育的功能。

  (1)“立體空間”多趣味

  將一些幼兒百聽不厭的經典故事和幼兒喜愛的兒歌、謎語、古詩、語言遊戲等噴繪成色彩鮮豔的各種形狀,如:扇形、五角形、菱形、長方形等,運用懸掛、串掛和張貼等多種形式,佈置在幼兒園樓道和走廊等公共區,讓幼兒在飯後散步時教師引導、解讀故事,家長接送孩子時親子閱讀等。也有的製作成既有立體感又便於更換內容的小火車、花朵、海洋魚等形式,讓幼兒進行火車接故事、詞語開花等遊戲,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四季更替”多變幻

  利用每班一塊80×120釐米展板和宣傳櫥窗欄,結合各種節日或季節,展示節日氣氛與情景。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參與佈置展板,然後一起在幼兒園主通道上展出,幼兒的直接參與佈置,使他們有一種自我成就感和對環境創設的責任感,這樣既美化了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又有多種的教育意義。

  (3)“卡通世界”多精彩

  為了引導幼兒喜歡閱讀,我們考慮到以前用的木製圖書架的不安全性,改用經編布為每班縫製了圖書袋存放圖書,為幼兒創設閱讀的環境,讓幼兒自由取閱,同時幼兒園專門設立了一間閱覽室,四周牆面上也都用經編布縫製成圖書袋存放了幼兒喜愛的各類幼兒圖書,地板上放滿了各種卡通的靠墊,環境非常溫馨,每週定期向各班開放,有時還讓幼兒大帶小一起閱讀,幼兒非常喜歡到閱覽室看書,這樣大大拓寬了幼兒的閱讀視野。

  (4)“外面世界”多遼闊

  公園、田野、社群、工廠、商店等場所也是幼兒必須接觸的外部環境,每學期組織適當的活動,使幼兒更好感受自然、感受社會。如:秋收季節,帶幼兒到田野去感受秋天的景色,觀察農民伯伯收割水稻,去農民家曬場看看翻曬稻穀等,從中瞭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2.突出實效,最佳化主題,讓幼兒感悟知識的奧秘

  課程實施中環境創設的版塊使我們感受到了新課程的新視點。因為環境是無聲的教材,幼兒透過感官能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裝飾美化”,而是幼兒園的隱性課程,能緊緊圍繞主題創設相應的環境,提供相應的材料,促進幼兒遷移經驗。(以大班主題活動“有趣的昆蟲”為例)

  (1)創設環境誘主題

  利用活動室有限空間,創設主題情景,營造主題氛圍。牆面上是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昆蟲照片。

  (2)利用環境學主題

  主題開展中的主題環境創設不僅僅侷限在某一處,整個活動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是主題環境創設的組成部分,如:將幼兒繪製的昆蟲懸掛在室內、手工製作昆蟲擺滿了窗臺、有關昆蟲的故事帖在故事牆上。

  自然角中,把孩子們捕捉的小螞蟻、小蚱蜢、小蜜蜂等昆蟲飼養起來,孩子們能經常不斷地觀察、議論,瞭解了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成長情況。

  (3)巧借環境延主題

  藉助主題情景,讓幼兒在不自覺中延伸主題學習的內容。比如,區角環境中也是有關昆蟲的探究活動,探索區的有趣的昆蟲棋,科學區的幫昆蟲找家,提供了便於幼兒交流、互動的機會,孩子們置身其中,身臨其境,他們一起交流、議論著昆蟲的本領、昆蟲的色彩和分類等。

  (4)完善環境展主題

  環境的創設並不要求一步到位,可讓幼兒在主題學習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以利於幼兒更好地參與、展示。如:懸掛出幼兒的親手製作的昆蟲標本、圖畫等。

  3、體現主體,引導參與,讓幼兒收穫成功與自信

  陳鶴琴先生“活生活”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想的,應該讓他自己去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讓幼兒參與整個過程,幼兒在環境創設中,動腦、動口、動手等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展現才能,收穫成功與信心,而教師始終是幼兒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我們利用環境來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時,環境就能成為一把開啟幼兒潛能的金鑰匙,使幼兒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1)用幼兒的眼光與智慧

  教師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從幼兒的角度,以幼兒的眼光來創設環境。採納和吸收幼兒的建議,請幼兒參與環境創設,不僅能給幼兒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慾望,樹立自信心。

  如:中班主題活動《運動的身體》開展時,大家對體育運動專案產生了興趣,於是,有的幼兒從家中收集了許多有關體育活動的圖片,有籃球賽、游泳、足球、賽跑等,大家一起議論著自己喜歡的運動專案和體育明星,激發了孩子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有效的拓展了主題內容。

  (2)用幼兒的成果與作品

  每個區擺放些什麼、如何擺,牆面佈置什麼,都要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製作、共同擺放,才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體驗成功感,也有助於幼兒對環境的愛惜。

  如:小班在開展主題《落葉飄飄》的環境創設時,用幼兒親手印製的手印畫,組成一棵棵五彩的落葉樹和一棵棵的青菜,親手繪製的各種水果組成一棵棵水果樹,還將幼兒幫助收集的樹葉、棉花、稻穗、菊花、辣椒等實物也利用起來,佈置成一幅有立體感的秋天美景圖,既體現了本土化特色,又發揮了本土資源的內涵,孩子們也欣喜地喊著:這個柿子是我畫的,這片樹葉是我印的……。

  4. 關注人本,倡導親近,讓幼兒收藏真情與博愛

  我們知道,幼兒獲得經驗的途徑、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環境創設過程中,能培養幼兒關心他人、體會合作、感受真情。我們應倡導幼兒透過對自然、同伴、家長、老師等方面的接觸與親近中,體驗愛、收藏愛。

  (1)親近同伴

  在一些活動中,某些材料,幼兒都想爭著去玩,但是由於材料準備有限不能一次性滿足大部分幼兒的需要,這時,讓幼兒學會遵守活動的規則,克服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同伴間能學會謙讓、合作、分享,體驗友情。

  (2)親近老師

  老師要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活動中去,多給孩子一些表揚,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每天細微、煩瑣而又平凡的一日生活中,深入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願望、要求、興趣、愛好出發來指導,形成尊重、信任、友愛的和諧氛圍,讓幼兒感受老師像媽媽一般的愛。

  (3)親近自然

  充分利用園內的動物角、植物角、花草樹木、周邊的自然環境,讓幼兒走向自然、開寬視野。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體驗生活的快樂。

  如:在秋天裡幼兒園的野菊花盛開了,大班的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採摘野菊花,然後一起送到食堂裡請阿姨將野菊花蒸好,曬乾後一起品嚐菊花茶,從而瞭解菊花的多種價值。

  (4)親近社會

  幼兒園社會領域強調人的基本素質教育,包括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能力,即注重做人的教育,因此,適時地帶幼兒走出園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培養幼兒與人交往能力的良好教育途徑,如:中班《香香的蔬菜》主題活動開展中,老師帶領幼兒參觀農貿市場,瞭解農貿市場是人們買菜的地方,裡面有品種繁多的蔬菜和其他食品,並讓幼兒每人帶兩元錢,大膽地與人交往,參與買菜的過程。重陽節之季,帶領小朋友去敬老院慰問,每位小朋友將自己從家中帶來的各種水果、糕點等禮物分給老人,為老人表演節目,讓孩子們獲得了一次很好的尊老、敬老、愛老體驗。

  三.健全機制 實現分享共贏

  幼兒園的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因此,它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的系統工程,還需要健全執行機制,吸取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經驗,形成自己的特色。

  1、園內合作共享

  由於各平行班都在開展同一主題的內容,因此每個班都能結合本班實際創設環境,各盡其能,同一主題的環境創設呈現出各盡其能的良好氛圍。而且,各平行班之間還可以相互借鑑,不斷調整、豐富環境,實現環境創設的多重價值。

  平時,每個平行班之間還能共同收集主題材料輪流使用,以求真正的資源共享。我們注重每個主題活動中的資料積累和儲存,主題更換時,各教研組將各種材料和資料收集儲存好,使資料積累不斷豐富。

  透過環境創設相互評比,教師們能隨時關注幼兒,並結合主題目標,不斷創新環境創設,並把環境創設過程當作教育的過程。不僅對每位教師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也充分的發揮了每位教師的潛能。使每班的環境創設也更具特色化。

  2、園際交流共贏

  我們平時在與姐妹園結對教研活動時,能注重吸取姐妹園在環境創設方面長處和特色,為我園所用,並經常與結對幼兒園進行深入探討,學習借鑑。特別在區角活動的環境創設學習中,透過姐妹園的展示和指導,我們改變了以前對投放材料的盲目性,對每個區角的材料投放能結合主題開展,並注重材料的多樣性和多功能性,針對性強。例:為了更好的發揮靜態環境的對話功能,我們各區域每一種投放材料,都要有具體的操作方法,利用圖示的方法讓幼兒去解讀,有的圖示方法教師繪畫有難度,就將操作步驟用照片的形式貼上,也有的將操作材料直接在牆上進行操作,這樣有效的讓每個牆面會“說話”,併成為幼兒學習互動的平臺。在材料投放層次上做到多樣性,同一年齡,多層材料、如:小班的喂小動物,可用筷子、勺子、木珠、紅豆、綠豆、蠶豆、小紙團、海綿粒等,鼓勵幼兒選擇合適的材料操作,體驗成功的快樂。同一材料不同用法。如:中班的各類圖形,既可以分類,又可以排序、數數、拼圖等,發揮同一材料的多種玩法。有效地提高我園區角活動的實效性。

  3.家園互助共育

  在每個主題實施以前,我們將活動計劃人手一份分發給每位家長,從中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所開展的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請家長幫我們收集有關水的書籍、圖片、及光碟等,透過多種形式讓幼兒學習主題,這不僅促進了家園教育的溝通,也使幼兒園的教育更廣泛的得到家長的支援與參與,充分發揮5+2>7的功效,從而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我們還透過教師出點子,家長配合收集材料製作的方法,有效地充實和豐富了區域環境和各主題環境的創設。每學期末還進行評選巧手媽媽和好家長活動,大大地提高了家長的積極性,推動了家長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豐富了幼兒園的整體環境。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中,我們領悟到,良好的環境不僅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能激發幼兒思考,改變幼兒的認識與理解,我們在創設環境中,最重要的是老師要做個有心人。但我們還須注重環境創設的安全性和衛生性,以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我們老師用心地去創設、調整、實施,更要讓幼兒有效地進行互動。讓我們的環境創設能伴隨著孩子們更加和諧地發展。

  參考文獻: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

  《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

  《二十一世紀幼兒園素質教育》 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淺議創設幼兒園環境》 汪美娟

  《現代幼兒園環境創設》 宗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