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以發展的眼光看外貿競爭力論文

以發展的眼光看外貿競爭力論文

以發展的眼光看外貿競爭力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融入世界經濟,有關競爭力的研究在我國已引起更廣泛的重視。本文在對波特《競爭論》一般性理論的概要和評述的基礎上,從現狀和實際出發,對外貿評價指標做了一定的研究,達到了將經濟增長與外貿評價指標相結合的目的。

  關鍵詞:競爭理論 經濟增長 外貿評價指標

  1波特的競爭理論概要及評述

  邁克爾·波特是美國著名管理專家,當今世界有關競爭力方面的權威。波特在他的《競爭論》中對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等的傳統貿易理論提出質疑。他認為:從宏觀角度看,生產率和競爭力有緊密的聯絡,但從價格決定的作用機制來看,生產率僅僅為其中一個因素,生產率對競爭力的提升效果很可能被匯率和工資的負面影響所抵消,並且競爭力與生產率的增長並不一定同向。同時,波特指出資源稟賦確實能夠促進競爭優勢的形成,但透過資源稟賦所產生的競爭優勢較難維持。在要素稟賦方面,波特認為,隨著工業化國家的成長,它們將從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轉為資本密集型的生產方式。此觀點可以說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競爭力變動情況,但不能說明發達國家自身之間的競爭力變動情況。在規模優勢和技術差異方面,他也認為此二者在解釋國家企業的競爭優勢方面有所不足。在技術方面的優勢隨著技術擴散和技術差距縮小也自然會下降。波特對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也指出了一些問題,由於篇幅所限,這裡暫不贅述。

  波特提出了能夠闡明一國企業(產業)在貿易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的原因的模型——著名的“鑽石模型”(Diamonds Framework)。

  “鑽石模型”包含了四個決定性因素和兩個輔助性因素,四個決定性因素是: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及支援產業,以及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況,兩個輔助性因素是政府和外部機會。

  波特的競爭理論是一個彼此互為作用、能夠自我發展的統一體。在他的理論中,競爭力源於培養高階要素、苛刻的市場需求和產業簇群。企業競爭力來源於企業戰略和激烈的國內競爭。波特主張機會來自於企業外部,政府應當在經濟發展中起到催化和激發企業創造性的作用。對於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階段,波特將其分成四個逐級遞進的階段:要素驅動階段、投資驅動階段、創新驅動階段和財富驅動階段。波特的競爭理論自提出以來,在經濟學界引起了很大反響,具有重要的地位。對波特的觀點,既有讚賞也有批評。

  波特理論的貢獻主要表現在:

  (1)波特理論區分了“國際競爭優勢”與“國際比較優勢”,並劃分了國際競爭的發展階段,從而為各國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各國正確評價自己的國際競爭地位,確定自己所處的競爭階段提供了方法。

  (2)波特的理論為如何維持和進一步創造“國際競爭優勢”,實現競爭階段的轉換,提供了思路。

  (3)波特理論強調動態的競爭優勢,解釋了資源稀缺的國家在眾多領域獲得競爭優勢而許多資源豐富的國家卻長期落後的原因。

  (4)強調國家在決定企業競爭力方面的關鍵作用。波特強調加強國家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培育和促進,對企業競爭優勢的發展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肯定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的同時,也有來自各方面的尖銳批評,這裡不一一贅述。

  本人認為,波特的最大貢獻在於他首先確立了競爭力的概念、理論框架和基本研究方法,從此開始了競爭力理論研究的熱潮,為研究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提出了新的思路,在國家貿易理論的發展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要研究國際貿易就要研究波特的競爭理論,並從動態的焦度考察國家競爭力。

  2競爭力的評價方法

  國際競爭力有兩種評價方法和指標:一種是從結果的角度來看,叫做顯示性指標。它可以說明相對競爭優勢的指標,例如出口績效相對係數指標、貿易專業化係數指標、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固定市場份額模型指標等等。從事國際貿易實證研究的學者經常採用這樣的指標和方法來進行論證,來衡量一國某類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及其比較優勢強弱。另外一種從產生原因的角度來看,叫做分析性指標。主要用於解釋競爭力已經得到顯示的解釋變數或未實現的競爭潛力,其中的變數因素可以決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結果。它們之間的具體相互關係如圖1所示。

  2.1顯示性指標在顯示性指標中,說明絕對競爭優勢的指標通常是市場佔有率指標和銷售利潤率指標,說明相對競爭優勢的指標通常有貿易專業化係數指標、出口績效相對係數、固定市場份額模型指標、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等等。國際貿易的實證學者也往往用這些指標的方法來論證自己的研究,作為衡量一國某類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及其比較優勢強弱的指標。但是二者都不能完全說明生產國際化和產業內分工與貿易條件下一國的產品或產業競爭力狀態。因此要運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來計算價值增加量。

  2.2分析性指標

  從相關性和影響範圍來看,分析性指標又分為直接原因指標和間接原因指標。直接原因指標是與生產率、市場營銷、企業的組織管理有關的各項指標,直接原因指標都屬於產品的絕對競爭力優勢的分析範疇。

  間接原因指標可以從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四因素”的理論模型中推匯出來。首先,從生產要素論中可以演變出反映高等生產要素的若干指標,這類指標是用以反映相對競爭優勢的,並用來反映和檢驗各自的比較優勢。其次,相關產業因素的分析中,可以推匯出另外一些反映相對競爭優勢的指標。再次,從需求因素來說,這部分分析的內容不易於指標化,可以簡單地設立產品系列化指標,用與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分析。最後,企業組織、戰略和競爭狀態方面的因素中,可以推匯出反映經營風險的負債率指標;反映進入資本市場難易程度的資本結構指標;反映市場競爭結構狀況的指標;反映行業規模結構的指標等。這類指標屬於絕對競爭優勢的分析範疇。

  根據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世界經濟論壇(WEF)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認為一國的經濟體制和宏觀經濟環境決定了國際競爭力,並提出了各自的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我國學者近年來對競爭力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的競爭力研究中心和社科院工經所也創立了自己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競爭力評估報告。

  3外貿競爭力的評價指標

  外貿競爭力是指一國或地區在國外市場上佔領市場份額並獲取長期利潤的能力。外貿競爭力是一國的國際競爭力的主要表現之一,它集中體現了一國輸出擴張的競爭力。

  在評價外貿競爭力時,常用以下指標:

  (1)以一國的國民收入和國際貿易額來反映。

  根據四部門模型:Y=C+I+G+(X—M)外貿依存度=(X+M)/Y出口依存度=X/Y,又稱平均出口傾向進口依存度=M/Y,又稱平均進口傾向淨出口額=X—M,即TB(Trade Balance),又稱貿易收支差額淨出口依存度=(X—M)/Y可比淨出口指數=(X—M)/(X+M),即NTB(Normalized TradeBalance)NTB用於一國某一商品或產業時又稱貿易競爭指數。

  NTB用於兩國間商品或產業比較時又稱貿易分工指數或貿易專業化指數。

  (2)以一國的進出口額和世界貿易總額來反映或以某一商品或產業的出口額和一國的出口總額來反映。

  國際市場佔有率=X

  i/Xw出口貢獻率=Xii/X某商品或產業出口佔該國總出口的比例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RCAji=(xji/xi)/(xjw/xw)=(xji/xjw)/(xi/xw)即商品j的出口額在國家i的總出口額中所佔的份額與在世界貿易中該商品所佔的份額的比值。透過變換可得:RCAji=(xji/xjw)/(xi/xw),國家i和商品j的國際市場佔有率與國家i的國際市場總體佔有率的比值,亦即出口績效指數。

  4以發展的角度評價外貿競爭力

  本人認為,外貿競爭力的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所以應在現有的競爭力指標基礎上加上時間的因素,即考察各指標的變化率及其比率。如:外貿依存度的變化率=[(Xt+Mt)/Yt]/[(X0+M0)/Y0]將公式稍作變換可得:外貿依存度的變化率=[(Xt+Mt)/(X0+M0)]/(Yt/Y0)說明外貿依存度的變化率即為外貿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比值。

  (這種公式變換和意義也同樣適用於下面的三個指標。)出口依存度的變化率=(Xt/Yt)/(Yt/Y0)進口依存度的變化率=(Mt/Yt)/(Mt/Y0)淨出口依存度的變化率=[(Xt—Mt)/Yt]/[(X0—M0t)/Y0]這四個指標可以考察進出口的增長與GDP增長的關係,即對外開放程度是否提高,經濟增長對進、出口的依賴程度是否加強。

  如果乘以彈性係數即具有增長方程中貢獻率的意義。

  上面的指標中,具有經濟學意義的是第四個指標,即淨出口依存度的變化率,這個指標可以直接在四部門的國民收入模型中直接推匯出來,在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研究中應用最多,通常被稱為淨出口對GDP的拉動度(或簡單的稱為外貿增長對GDP的拉動度)。而淨出口的貢獻率(為簡化通常以淨出口依存度的變化率乘以淨出口依存度)也通常被稱為外貿貢獻率或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這種傳統方法受到了一些質疑,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林毅夫和李永軍認為,使用這種方法測算的“外貿貢獻度”指標有可能造成低估。他們提出,為了正確地測算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必須深入探討出口和進口兩個變數的性質以及出口、進口、消費和投資這些變數之間的相互關係。透過分析,他們將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重新定義為“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加上出口透過引致消費和投資的增長而對經濟增長作出的貢獻”,並推匯出相應的計算公式。

  (1)可比淨出口指數的變化率=[(Xt—Mt)/(Xt+Mt)]/[(X0—M0)/(X0+M0)]將公式稍作變換可得:可比淨出口指數的變化率=[(Xt—Mt)/(X0—M0)]/[(Xt+Mt)/(X0+M0)]說明可比淨出口指數的變化率即為淨出口增長率與外貿增長率的比值。這個指標可以考慮對外貿易發展中出口與進口的相對關係的變化。

  (2)國際市場佔有率的變化率=(Xit/Xwt)/(Xi0/Xwt0),也是一國外貿增長率與世界貿易增長率的比值,它可以說明一國的外貿規模在世界貿易總規模中所佔重要程度的變化。

  顯示性比較最佳化指標的變化率(出口績效指數的變化率)=(Xjit/Xjw0)/(Xit/Xw0)它可以說明某商品或產業的出口對一國總出口績效的變化程度。

  (3)出口貢獻率的變化率=(Xjt/Xt)/(Xj0/X0),也是某商品出口增長率gi與總的貿易增長率gt的比值,又稱出口增長優勢指數。

  以上所推匯出的指標,有的已在外貿增長評價中使用。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指標都是變化率指標,無量綱,可以指數的形式使用,如選擇適當的評分標準,可從增長質量的角度出發來評價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