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小學體育單元教學中游戲的輔助作用論文

小學體育單元教學中游戲的輔助作用論文

小學體育單元教學中游戲的輔助作用論文

  遊戲作為小學生十分熱愛的娛樂方式,其具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樂趣十足的特點。對小學生來說,遊戲是最富有快樂和意義的活動,也是促進學習的有效方法。透過遊戲教學,小學生容易受遊戲情節吸引,被遊戲目的激勵,受遊戲規則制約,同時可不受要求限制的表演各種角色,使其在遊戲活動中增強體質,培養優良品德。體育教學離不開遊戲輔助,遊戲設定引導體育教學。現在的小學體育教學呈現著單一、重複、枯燥的特點,極度地限制了學生對體育教學興趣的培養,而單元式遊戲教學能夠賦予學生一個生活性、豐富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概念和學習氛圍,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有助於學生深層次理解學習含義,豐富體育知識,提高學習技能。

  1小學體育單元教學中游戲輔助的特徵

  單元教學是指單一教學內容的環節。傳統體育教學包含多種運動專案,教師在講解這些運動專案時,學生因為初次瞭解運動專案,在理解上容易混淆各項運動知識,從而無法逐一地理解和運動,降低了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採取單元教學的方式,透過各個環節有針對性地講解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對運動專案的理解,增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遊戲輔助能夠提高單元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多樣化,營造趣味性教學氛圍,調動小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從而有利於教師快速完成體育教學目標,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1)教學目的明確。遊戲教學的目的明確是指讓學生在遊戲教學中快樂學習,愉悅鍛鍊,儘可能地感受體育鍛煉給予的益處和樂趣,加強學生對學習目的地明確,提高自覺性,使其更好地參與體育教學。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的主導因素,應積極引導和輔助學生,幫助其制訂合理完善的自身鍛鍊目標和鍛鍊計劃,從而有效提高自身體質和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有效性。

  (2)教育性加強。教育性加強是指學習積極性、能動性的加強。透過遊戲教學,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繼而在合作學習中感受快樂,加強合作意識,提高自身對體育鍛煉的意識和主動性,從而更好地增強體質。同時,遊戲教學有助於學生良好性格的塑造,促進學生合群,提高其自主合作能力,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3)教學方式靈活。靈活性是指教學的靈活多變,這種特點主要體現在遊戲教學方式可隨意轉變,教學可以根據單元教學能容不同制訂多種遊戲方式。例如,戶外課堂中,教師可依據戶外環境和形式逐一制訂多種趣味性遊戲方式,同時可根據教學內容轉變遊戲目的、方式和規則,讓學生時刻保持熱情和快樂,參與到遊戲活動中,學習更多的體育知識和生活技能。

  2單元教學中游戲輔助對小學體育教學的作用

  遊戲教學應用於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增強體育教學質量,同時還能促進師生互動,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教學。例如,“接力賽跑”課程中,如果教師只單純講解運動技巧,學生僅是聽,課堂中缺少充分性的運動演練和技巧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生對接力賽跑運動技巧的充分領悟和應用,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活動積極性和學習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著重採取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在講解運動技巧時組織學生接力跑,並向學生示範賽跑前熱身運動和握棒、交棒技巧,引導學生在遊戲中充分運用所學技巧,加強運動熟練度,提高學生運動興趣,增加積極性。比賽時小學生存在較強的勝利意識,因而在遊戲比賽中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比賽,促使其主動思考遊戲方式和技巧,利於學生智力及思維能力發展。除此之外,小學體育教學中,採用遊戲教學能夠更為多樣性、靈活性地轉變遊戲場景、遊戲環境以及遊戲內容,快速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體育活動開展中,教師可臨場創設體育遊戲,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遊戲內容創新,促進小學生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培養其創新意識,增強體育積極性。

  3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的應用

  體育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課程。體育遊戲具有多樣化的形式,豐富的遊戲內容,同時又具備生動性、競賽性和知識性,可極大地激發小學生體育學習能動性,促進思維能力提升。對此,教師需充分把握遊戲輔助對體育教學的積極意義,充分和全面性地發揮遊戲輔助作用,以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3.1靈活轉變遊戲型別,提高學生鍛鍊積極性體育課堂中的熱身運動主要用於跑步和徒手操,雖具有安全可行的特點,但是小學生對於熱身運動並無多大興趣,重複多次後則會產生拒絕和牴觸心理,進而影響教學程序和效果。其次,體育教材內容簡單枯燥,教師教學方式單一重複,這些因素均會降低教學質量提升,影響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因而達不到體質增強的目的。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從小學生好奇心出發,靈活設定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針對體育教材進行改編調整,將跑步和徒手操運動過程中設定一些小型體育遊戲,如慢跑中可以組織搶物遊戲,即所有學生以列隊形式排立,在學生背後繫住綵帶,比賽開始時後面學生搶到前面學生的綵帶則淘汰一人,最後留下者為最終冠軍。透過這一方式,可有效調動學生興趣,使之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理解鍛鍊的含義。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健康,調動體育活動積極性,從而促進小學生體育能力發展。因此,透過遊戲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對小學生體育參與性和體能增強有促進作用。

  3.2合理選擇遊戲方式,培養學生思維創新力學習是個循序漸進、不斷髮展的過程,思維能力則是學習進步的最好體現。在體育教學中,為有效引出新的學習內容,教師在課堂開始前多針對所學知識和要學知識進行簡單論述和示範。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自身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示範和講述,給予學生自我講述時間,以此檢驗學生上節課學習效率。同時,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體質情況選擇合適的遊戲運動,保證遊戲流程簡便、遊戲規則簡單以及運動難度小的特點,從而促進學習有效進行,促進遊戲教學方式深入發展。此外,教師在遊戲選擇中需注重學生差異性,如男女生興趣差異,教師可將學生分為男女2組遊戲,如女生以跳繩、跑步、踢毽子為主,男生則以兵乓球、跳遠、跳高為主;其次,可以組織集體接力賽跑、傳物、搬運物品等遊戲,加強學生集體合作能力,增強團體意識,拉近學生相處距離,以培養其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

  4結語

  遊戲教學用於小學體育單元教學,對提高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加強學習能力有著積極意義。教師在施行遊戲教學是應充分發揮遊戲積極作用,透過多樣化、豐富性、知識性和智慧性遊戲活動,激發學生體育參與性和能動性,使之更好地參與體育教學,增強體能,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