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內科學見習教學的調查探究論文
內科學及其見習在臨床醫學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們對本校2010級本科生進行了有關內科學見習教學的調查, 內容包括對見習學習緊張度、安排和學習效果等方面的評價。結果提示, 臨床見習減少“填鴨式”教學,而採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對於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學生臨床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內科學是臨床醫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臨床醫學教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不僅與臨床各科存在密切聯絡,而且與基礎醫學的聯絡極為密切。而內科學臨床見習, 是醫學生從基礎知識學習階段開始進入臨床實踐階段,教學目的不僅使學生掌握內科各系統的專業臨床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際臨床工作能力。如何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臨床診斷工具,學會如何收集患者資料、分析綜合、最後作出臨床診斷,是內科見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新課題。為了解我校學生內科學見習教學情況,我們進行了有關問卷調查和分析,為教學改革提供依據,為提高內科見習教學質量出謀劃策。
我校的見習教學是採用集中見習方式,具體安排是這樣的: 每9 ~ 10個學生為一組,每學期每組學生在內科見習共五週,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腎病、內分泌、血液專科,各專科由專職的醫生帶教,教學方式基本為典型病例示教、重點病種講解等。
1 研究方法
1.1 被調查者對本學期在我校內科見習的學生(2010級本校本科生)進行有關內科學見習教學的調查,請每個被調查的學生對調查問卷認真作出選擇。調查問卷共發出240份,回收224份,說明學生們能夠認真參與配合此項調查工作。
1.2 問卷的設計和內容問卷為調查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對見習學習緊張度、學習效果和見習安排等方面的評價,調查定性專案基本分為5級。
1.3 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 計量資料以均分±標準差表示, 統計分析用SPSS18.0軟體分析。
2 結果
2.1 學習緊張度 與見習前的理論課程階段相比,12.5%的學生認為見習階段的學習最輕鬆,34.4%的學生是較輕鬆,27.8%的學生是中等,15.7%的學生是較緊張,9.6%的學生是最緊張。可見約75%的學生認為見習階段的學習是較輕鬆的。
在本階段, 學生的課餘時間平均每天花2.5±2小時(以每天看書10小時計算)用於複習當時的見習內容,而在內科學見習前集中上理論大課教學時,學生課餘時間平均每天花3.5±2小時(以每天看書10小時計算)用於複習當時的大課學習內容,可見見習時學生確實是較輕鬆。這與見習階段的課程安排和見習學習方式有關。在這一階段,學生全天在醫院見習,見習以示教為主,比較形象,容易理解和記憶。
2.2 學生對見習教學方式的評價 如果把見習的學習效果看成是由示教觀察和小課講解組成,47.3%的學生認為示教觀察佔大部分效果,42.4%的學生認為示教觀察和小課講解各佔一半效果,10.3%的學生認為小課講解起大部分的作用。結果提示,90%學生仍認為示教觀察在見習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學生在對內科學見習教學的建議中提出,少講大課或小課,多觀察病人,示教分析病例。
2.3 見習教學效果 15.2%的學生認為見習對理解內科某一疾病有極大作用,71.4%的學生認為有較大的作用, 9.8%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 甚至有3.6%的學生認為僅有少部分的作用。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認為見習對他們的學習有較大的幫助。
2.4 學生的學習態度 見習時,我們對學生們內科學理論課學習內容的記憶情況進行了調查。從結果上看,能夠完整記憶的學生佔0%,一部分內容忘記的佔6.2%,一半內容忘記佔55.8%,較多內容已忘記佔37%,幾乎全部內容忘記1%。此外,有29.9%的學生對見習時教師提出的問題只能回答其中的一部分,58%的學生能回答一半,僅12. 1%的學生能回答大部分問題。兩個調查結果提示,,大多數學生在見習前並沒有積極主動的去預習、準備, 而是被動的等待教師的講解灌輸。見習之後,再次對學生們內科學知識的記憶情況進行了調查。從結果上看,能夠完整記憶的學生佔2.2%,能夠記憶大部分內容的佔42.4%,能夠記憶一半內容的佔38.4%,記憶部分內容的佔17%,幾乎全部內容忘記0%。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在透過見習之後對於理論知識的掌握明顯提高,也說明學生在見習時更積極主動地學習。
2.5 學生對見習安排的建議 對於見習課應與理論課講解間隔進行還是全部理論課講完之後再集中見習這個問題,22.3%的學生選擇集中見習,52.2%的學生選擇間隔進行,25.5%的學生覺得兩種都可以。
3 討論
內科學見習課對於醫學生是非常重要的臨床課程,既可以把理論課上的基礎知識在臨床初步驗證實踐,同時還需要鍛鍊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際臨床工作能力[1]。在我們的調查中看到, 大多數學生認為見習教學對理解和認識疾病有較大的作用,尤其是示教觀察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直觀生動的提高了學生對某一疾病的感性認識。見習時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單純理論教學時明顯提高,並且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中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我們的調查中看到,見習時大多數學生對內科學理論課內容有較多的遺忘,同時多數學生僅能回答教師提問內容的一半,說明學生並沒有積極主動地準備自學,仍然習慣於被動的等待著教師的講解。但是透過見習課之後,我們發現學生們對於內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說明透過臨床病例直觀教學,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改善。可見透過臨床見習實踐,增加學生們的實踐操作時間和機會。採用直觀問題導向式教學,使學生不再被動地等待“填鴨式”教學,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逐步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和臨床思維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教學方式沒有一成不變的金標準,如何提高內科學教學效果以及更好的改進教學方式。透過調查,我們認為內科臨床教學改革應側重臨床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學生積極參與,把過去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見習為中心的臨床教學模式,儘量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適應新醫學模式的轉變,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良好、醫學本領過硬的高質量、高素質醫學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