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摘要:新課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立足於學生的發展,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搭建課堂舞臺,轉變自己和學生的角色,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下,享受學習的樂趣,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 引導 平等 合作 教學
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如何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這一門課程,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適應現代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發展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品德教師要改革傳統教育觀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要改革“填鴨式”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以現實生活中的材料為載體,鍛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全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轉變傳統的師生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在過去,教師居高臨下俯視學生,沒有一個共同的起點,師生之間很難形成共鳴,教師的教決定了學生的學,教師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是主宰。在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中,倡導一種新型教學關係、師生關係,即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合作、互動的關係,學生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將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和“資源人”轉變。教師對學生要有關愛之心、理解之心、寬容之心,這就需要我們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學生,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要予以理解、寬容。同時需要教師具有親和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周圍,努力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親近學生,學生才能親近教師,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二、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過於單一,約束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過:“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疑問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識的動力。課堂應是學生思維自由馳騁的原野,教師必須精心構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流、資訊與資訊溝通的'人文環境,讓每個學生要說、敢說、會說,對於學生的積極思維認真引導和保護。教師要創設學生能夠質疑的情境氛圍,使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透過查資料或討論或社會調查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利用課本上的小字材料創設問題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問題情境等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提出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獲得進步。例如,閱讀小資料:幾名礦工被困在礦井內,與世隔絕幾十天竟生存下來。設計問題:你能尊重自己的生命嗎?“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你對這個問題如何看待?引發同學們去觀察去思索,此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群言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勇氣和活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三、搭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平臺
把學生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新課程追求的境界。教師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欣賞表演,形成師生互動的局面。為此,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積極搭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平臺,讓學生充分展示和鍛鍊自己的才能。
每節課開始前的五分鐘,我都把講臺讓給學生,七年級時同學們利用它講身邊的新鮮事,講學習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講自己成長的故事。剛開始,同學們對我的安排很不適應,常常出現冷場僵局,為此,我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小組內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漸漸活躍了起來。學生有了興趣,有了參與的熱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同學們對課前這五分鐘時間都非常重視,每次都要精心準備,非常投入地去表現。五分鐘時間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也成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一個起點。八年級時,同學們主要利用它以小品或節目主持的方式“以案說法”;九年級時,同學們利用它釋出新聞時事,關心社會動態、分析時政熱點,關注國家大事,為中考時政考試奠定基礎。“活動課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臺”,在活動課上,我根據教學目標,靈活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社會調查、資料收集、演講比賽、課堂辯論等,比如講《世界文化之旅》時,我以主持人的身份,讓學生上臺以小記者報道的方式將自己課前查詢的有關國家慶祝新年的習俗介紹給同學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把嚴肅的思想品德教育寓於輕鬆活潑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親自體驗與實踐活動中建構知識,感悟人生,培養能力,樹立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在八年級關於“上網的利與弊”,九年級關於“中學生是否應該攜帶手機”的辯論會上,同學們準備充分,大膽的辯駁,準確的例證,精彩的評析,令我深受啟發:學生確實像一座“富礦”,等待我們教師去挖掘提煉。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1.備課時,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要認真瞭解學生想要學什麼,透過什麼方式學,喜歡什麼樣的老師等等。因此,要面對中學生思想實際,結合他們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心和現實人生的思考,切實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困惑,著力開發教學活動的空間,挖掘和利用多種資源,設計出有利於學生髮現、創新的教學情境。比如,講“家是溫馨的港灣——不忘父母之恩”時,面對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獨生子女組成的一對夫婦,要贍養扶助多少老人……透過討論讓學生知道身上有多麼沉重的負擔,從而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透過學習和探究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知識和能力。
2.授課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用新課標理念代替傳統的教學思想,培養創新精神,創設和諧氣氛,增強學生求知慾。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與人和諧相處、共同協作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將教材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3.授課後,教師要不斷地去總結、反思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不斷地與同行交流。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更好地實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處理,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正確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係,注重將現代資訊科技與本學科進行整合,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品位,從而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