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四個面向新模式的構建與探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如何構建“四個面向”新模式,以更好地實施全程化、全員化、資訊化和專業化的服務措施。
[關鍵詞]畢業生就業指導高職院校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是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也給就業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如何構造適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且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新型就業工作模式,是各學校一直在不斷探索的課題。為此,教育部提出了關於就業工作全程化、全員化、資訊化和專業化的新要求,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就業工作的目的和任務。
一、面向學生,實施全程化服務
實施全程化服務的要點,是使學生在校期間和畢業之後都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專業課程的適應性。高職院校任何一個專業所設定的課程、講授的內容,其難易程度都應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相吻合。基礎課知識夠用為度,由專業課老師說了算;專業課知識夠用為度,由崗位需要和學生學習能力說了算。當然並不是說可以無限度地降低對學生的要求,任何一位教師都要善於研究課程知識“必需、夠用”與學生“適應性”之間的關係。
2.注重技能訓練的揚長性。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應大力倡導“揚長教育”,對有特長的學生,應創造條件,讓他們的強項更強、長處更長。這樣做可以使高職生樂於學習,獲得自尊,讓學生變得能夠學習、喜歡學習,更重要的是透過自己的成功,獲得做人的一份自信和自尊。這樣還能使學生更善於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勵,在彌補短處的努力中也會變得更自覺和更有毅力。
3.注重全面發展的和諧性。在強調專業課程的適應性和技能訓練揚長性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和諧發展。學生不僅要適應市場的變化、滿足社會的需要,還應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為、一定的.文化素養。可以嘗試從提升人文與藝術課程的地位入手。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但並不能因此降低對學生的要求,他們也許難以學好數學、工程力學,但也應該提高他們的人文、藝術素養。文學鑑賞、影視評論、音樂訓練和美術欣賞等課程,與他們的未來職業也許沒有多大的直接聯絡,但對形成健全人格、提升生活質量、促進道德修養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①
4.注重就業工作機制的高效性。在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複雜的、艱鉅的、全域性性的系統工程,涉及學院的各重要職能部門,涉及招生計劃、專業設定、人才培養等工作的方方面面,並貫穿和體現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我們在改革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和執行機制的時候,必須著力搭建畢業生就業工作平臺。在人才培養體系中,除精心構建教學工作平臺、學生教育管理平臺外,還要構建一個以就業工作職能部門為主導、各院系為主體、學生社團和其他重要職能部門為輔助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平臺,充分發揮就業職能部門的組織、指導、協調、監督作用,各院系在就業工作中具體實施的主體作用,各學生社團的協助作用和其他重要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作用,從上到下形成一個責任明確、目標清晰、層層落實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體制、執行機制和保障體系,確保畢業生就業工作到位落實。②
二、面向教工,實施全員化問責
面向教工就是要求全體教職員工都參與到學生就業工作中去,其關鍵是相關職能部門要制訂工作計劃,明確相關責任。
招生和教學部門在安排招生計劃、專業設定及課程改革、資源配置等方面,要注意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形成一套就業與辦學、招生、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後勤保障等相互聯絡、相互適應、相互制約、相互促進、行之有效的管理執行機制。
組織宣傳部門,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宣傳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先進典型,宣傳各院系的先進經驗,引導學生全面瞭解、準確把握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
學工部門要抓好學生社團活動與就業指導的相互促進工作,組織開展院企(院部)聯誼、社會公益、專題講座、模擬招聘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職業結構,提高學生的職業意識、溝通技巧和適應能力等。
後勤服務部門應針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積極挖掘、開放、提供學院內部經營市場。協助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大學生創業基金會、大學生創業發展公司等組織,幫助學生體驗創業過程,積累創業經驗,走自主創業之路。
職業技能鑑定部門要積極聯絡政府人事勞動部門,在強化畢業生職業技能考核與鑑定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意識訓練、個人素質修養、基本禮儀知識、就業手續辦理、弱勢群體幫扶、創業小額貸款等開展相關工作。
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部門要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的場地、裝置與功能的標準化建設,積極運用網路技術為畢業生拓展就業途徑。要加強就業資訊的管理,採取多種形式,及時、準確地收集、釋出就業需求資訊和畢業生資源資訊,保證管理部門、用人單位、院系、畢業生四方資訊暢通。
三、面向市場,實施資訊化管理
當前畢業生就業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結構性矛盾,一方面,隨著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多,畢業生尋求就業崗位的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許多用人單位卻面臨著招不到人的困境。其中既有畢業生擇業觀念的問題,也存在用人單位制度和管理不完善的緣由,但就整個大環境來看,其關鍵原因還是資訊不對稱。目前,各院校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起著在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鋪路架橋的作用,除了不收取費用外,它與社會的勞務或中介別無異樣。我們常常會抱怨那麼好的單位畢業生卻沒有興趣,而畢業生則在抱怨急需就業時我們卻提供不了適合的崗位。③
從畢業生擇業心理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來看,“橋樑”的作用是有限的,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在於透過某種途徑實現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零對接”。這一點可以利用網路資訊化管理來解決:由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建立一個網路平臺,將用人單位的崗位資訊釋出上去,讓畢業生面對平臺進行自主選擇,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收集整理畢業生擇業意向,並聯系用人單位組織面試和錄用,從而實現畢業生順利就業。這其中,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用人單位的聯絡和資訊的收集與整理,而“就業推薦”環節由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方直接完成。
從地方政府來看,也需要進一步健全人才市場資訊釋出制度,豐富和完善資訊釋出的內容,在方便畢業生求職擇業的同時,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要統一建立“人才市場公共資訊網”,做好網站連結、資訊交換工作,及時收集、報送有關畢業生需求資訊,保證資訊的真實性、有效性。要透過完善功能,使網路真正成為功能齊全、輻射全國、與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網站和勞動力市場網站相貫通的人才市場公共資訊服務平臺。
四、面向就業率,實施專業化指導
就業率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就業數量,另一個是就業質量。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就用人單位來講,建立合理的技能型人才薪酬標準,是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提高技能型人才社會地位的一個根本舉措。就學校教育來講,要透過進一步加強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制度,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融通,以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由於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是一個新興的事物,許多學校目前還停留在一種淺層次的教育和指導上。因此,儘快提高教師的理論和技能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是幫助畢業生實現成功就業,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重要步驟。“科研啟動,培訓提高”是較為可行的方法之一,只有從畢業生擇業心理、就業觀念、創業意向等方面的調查入手,結合理論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務畢業生的就業需要。畢業生就業指導涉及教育、心理、人力資源、社會等多個學科,教師掌握上述的綜合知識,是實施專業化指導的基本要求,這需要各高等院校和人事、勞動等部門,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以保證為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的質量和效應。
[註釋]
①賈少華.面向市場面向學生面向實踐[N].中國教育報,2007-08-02.
②吳成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視角[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4):7.
③範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的思想引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