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析教師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教育論文

淺析教師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教育論文

淺析教師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教育論文

  摘要:本文界定了教師專業化的含義,簡析了我國教師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應針對教師的應對策略,從而加快教師教育改革以促進教師教育專業化的發展。

  關鍵詞:教師教育問題應對策略教師專業化

  教師專業化即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特徵,一是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準,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二是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三是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四是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職業的專門化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

  一、專業化背景下教師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帥培訓工作流於形式

  教師培訓機構缺乏專門的領導班子和穩定的師資隊伍,缺乏科學、規範、有效、系統的培訓計劃和規章,缺乏強有力的制度約束和保障。不少教帥培訓機構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條件均未達到教帥培訓機構的條件要求,培訓機構內部教師的基本素質—教育思想觀念、職業道德水平、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等都還未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還未走出傳統教育的圈子,毫無借鑑和實際意義。

  2.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欠缺

  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一般包括通識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類知識三大類,這三大類知識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共同體現出教師的從教能力。但由於我國在教師教育期間的課程設定體系一直圍繞學科專業展開,忽略了通識知識和教育類知識在教師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在已開課程中又重理論輕實踐,致使教師的知識結構比例失調,缺乏必要的通識知識和教育類知識,缺乏必要的實踐和學科間知識的融合。教師知識基礎欠缺限制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並且還有教師所學專業與任教科目不符或兼課的現象。很多學校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學校不得不面臨一個教師教幾門課的尷尬局面,跨學科甚至跨行業的教師普遍存在。

  3.教師教育過程中缺乏實踐經驗

  首先,不少師範院校長期以來存在著教師不懂中小學教育教學規律,缺乏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和經驗的現象。因為這些教師從未上過中小學講臺,從未深人中小學教育生活,既不懂中小學生心理、情感,又不懂中小學管理及其中小學教師的能力、素養要求,出現了教師只顧照本宜科地大談書本中的概念、原理和條條樞樞的現象,本本主義思想嚴重禁錮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教育理淪與教育實踐被割裂,教育實踐活動在這裡被閒置、被冷落、被排斥,整個課堂成為教育理論的講座課。其次,不少師範院校對學生教學實習管理不嚴格。不少師範院校的教育見習作是“開放式”和“放羊式”的,由學生自己聯絡見實習學校,自己管理自己,在數個月的見實習時間裡,師範院校是撒手不管的。學生見實習結束後,只向學校交上一份由見習學校簽署意見證明即可,這樣,學生實習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

  4.教師職業道德面臨挑戰

  當前教師道德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事業心、進取心和愛心。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發展的今天,部分教師喪失了應有的事業心,對教學不負責任,工作馬虎,不鑽研業務,不備教案,不批改作業,憑過去的一點教育教學經驗糊弄人。其次,部分教師沒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能及時地獲取教改新資訊,缺乏進取心和成就感,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再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師偏愛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視後進生,有的教師對所謂的“差生”諷刺挖苦、心理施暴、體罰、變相體罰,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與師德相悖。

  二、專業化背景下針對教師教育問題的應對策略

  1.重構教師教育體系,加快教師教育一體化。

  教師教育要似教師專業化為目標,堅持連續性原則和一體化原則,為此,必須加快教師教育一體化程序,建立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一體化教師教育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職前教育、“人職教育”職後提高的一體化,即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一體化;二是中小學教師教育一體化;三是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一體化,即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與中小學建立夥伴關係。一體化的教師教育要求打破單一的教師培養體系,吸收非師範教育資源,形成多樣化的教師培養體系,使定向型與開放型教師培養模式並存。一體化教師教育體系把職前、人職與職後的教師教育連線成一個整體,為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質、促進其專業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國家級教師教育基地,對於加快教師教育一體化程序,建立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有重要的意義。

  2.改革教師教育的課程模式,豐富課程設定、提高專業素養。

  我國的教師教育課程的專業特徵不明顯,有師範教育之名,無師範教育之實。體現教師教育特徵的課程結構具體應包括哪些內容,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但在基本方面是有共識的。首先,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必須樹立教師專業課程觀,建構起突出專業性的課程體系。在鞏固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課程的同時,要把教育科學課程列人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賦予其與學科專業課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增加教育科學課程門類,開設培養師範生教育教學技能的課程,如教學設計、教學測量與評價、現代教育技術等。其次,課程建設應突出教師專業的發展性,使師範生成為一個擁有教學工作能力和先進教育理念的教育者,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動機的學習者,能進行課程開發與創新的研究者。課程改革要突出教師教育課程的綜合性,打破學科壁壘,在人文、科學、教育理論選修等領域開設一定的綜合課,或在學科內實現內容綜合化,為師範生打造寬厚的知識基礎,培養其綜合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知識整合能力,使師範生形成明顯的教師專業優勢和社會就業競爭力。

  我國現有的教師培養是以獨立定向的教師教育院校為主體的,透過增加教育學科課程的門類和改善這些課程的質量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但這種課程模式的發展空間不大,所增加的課時不可能滿足教師專業化的要求。為此,可以結合國家級教師教育基地的建設,改革教師教育的課程模式,由國家規定教師教育專業本科和碩士的.基本課程、門類、學時和學分、畢業標準,由設立了國家級教師教育基地的院校的各專業院系為準備當教師的學生提供一般文化課程和學科專業課程,再由教師教育基地為其提供專門的教育學科課程,為畢業生授予教育學士學位或教育碩士學位,對於尚未設立國家教師教育基地而又承擔了教師教育任務的學校而言,可以參照國家教師教育基地的模式改革課程模式,並創造條件向國家教師教育基地模式過渡。

  3.加強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實現學科專業水平與教育專業水平的同步提升。

  當前,如何在提高學術水平的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已成為教育改革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出現了一些可借鑑的學科教育+教育專業教育的模式,如在本科階段實行“3+1”模式或‘`4+1”的本科與教育碩士連續的培養模式。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採用什麼式,無論是在教師培養的哪個階段,最主要的是要和教育實踐緊密結合,那些僅僅依靠某些脫離具體教育內容、學生和課程情景的教學(技能)是難以奏效的,要設法幫助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為此,應延長教育實踐時間,至少10周,安排教學觀摩、見習、實習、教育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並使它們貫穿在三年或四年的教育過程中。同時引人案例教學法,提高教育實踐課的綜合教育效果,從而突出課程構成與課程教學的專業性特徵,使師範生透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學習,儘快提高從事教師工作的專業水平。

  4.加強教師道德規範和專業理想的教育,提高綜合素養。

  專業化教師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同時具有為教師工作奮鬥終身的專業理想。作為專業化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術基礎等教學的認知和技術側面固然重要,但是與學生以及在學生之間建了感情紐帶,為同情、寬容和對公共利益的關心與投人奠定基礎等所謂教學的社會、道德、情感側面被認為更具基礎性。專業化教師必須超越自己執教的課堂和學校,必須對自己工作的道德和社會目的或使命及所持價值觀保持清醒的認識,並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不僅如此,專業化教師對自己的終身專業發展負責的思想也是至關重要的,這裡至少包含兩面含義:一是教師是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必須堅持不斷地學習;二是堅持不斷地學會教學,教師的終身學習或專業發展必須是自主的。因此,教師教育要培養學生自覺地遵守教師的道德行為規範,把教育工作當成一種事業和崇高的理想追求,使教師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