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爆炸就業競爭父母親情論文
【摘 要】對學習、對自我素質提高不夠重視的現象普遍存在於當今的大學校園裡。問題得以解決的關鍵不在於教學管理制度的外在制約、教師課堂知識的灌輸,而在於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從知識爆炸、就業競爭、父母親情三個視角去引導和激發大學生自覺意識到學習和自我素質提高的重要性。
【關鍵詞】知識爆炸 就業競爭 孝道 大學生 學習觀
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盛行於我國大學之前的各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習慣了在老師和家長督促下被動地學習,進入大學之後,面對相對自由的學習氛圍往往缺乏應有的自覺自律而不知所措,以致大學四年學無所成,虛度了人生最寶貴的時光。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對學習、對自我素質的提高不夠重視的現象。典型的表現是,不少學生對學業只求“60分萬歲”。因而,逃課者有之,遲到者有之,上課不聽講者更有之,類似現象的描述在網上也隨處可見。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不夠、自律性不強。因而,問題得以解決的關鍵不在於教學管理制度的外在制約、教師課堂知識的灌輸,而在於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從知識爆炸、就業競爭、父母親情三個視角去引導和激發大學生自覺學習和提高素質的內在動力。
一、“知識爆炸”的時代要求每一位大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知識
21世紀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有關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分鐘都有一本新書出版,即使一個學科一年的新知識也需45年才能讀完。過去,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可享用一生,或至少夠一生所需知識的70%以上,而現在僅夠10%,甚至更少。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撰寫的《2020年科技預測》報告表明,從 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內,人類知識翻了一番;從2004年到 2010年的7年內,人類知識將有“爆炸性”的突破;從2011年到 2020年的10年內,人類知識將比現在增加3—4倍。這個預測表明,人類已經淹沒在自身創造的知識“海洋”之中。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競爭無處不在。無論是國與國的競爭,軍隊與軍隊的競爭,還是大學生職場上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是素質的競爭。昨天的素質,能否滿足今天的需要;今天的素質,能否贏得明天的勝利?同樣,昨天的人才,能否保證是今天的人才;今天的人才,能否保證明天也是人才?因此,在知識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無論是誰,都必須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大學生亦不例外。為了更好適應未來的社會競爭,每一位大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把學習能力當成第一能力,當成一生一世的事,終身學習,才不至於“落伍”。
令人非常遺憾的是,很多大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對學習能力的培養都不夠重視。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很多人都選擇外地高校,都渴望沒有父母約束,沒有親人、朋友關注的“自由”!但事實並非如此。步入大學,校紀校規需要遵守,學習學業需要承擔,同學之間“你爭我趕”的激烈競爭依然存在;因而,他們幻想中的“自由”永遠不存在!因為,學習是每個大學生的天職。不幸的是,很多人偏離了這個軌道,在無所事事中荒廢自己的學業,在倍感無聊中虛度自己的青春。這樣的學生,自然不被用人單位所看好。惠豐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熊忠懷曾表示,如果他去招聘,成績差的學生肯定不會要。因為,對自己學習不負責的學生,也會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
也許有同學會抱怨,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怎麼去學習;或因為自己所學專業在當今社會是“冷門”而沒興趣學習;有的同學甚至認為,選擇了一個專業就等於選擇了一生,自己一輩子已經沒什麼前途了……其實,專業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實在沒法培養,也可以透過其他種種途徑來彌補。因為,大學是個多元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每個同學都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學習自己想學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至於有同學認為選擇專業等於選擇了一生,則是大錯特錯。因為,大學決不意味著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甚至它都無法決定一個人未來的職業生涯。有調查顯示,目前從事職業與自己大學所學專業對口的只有26%。
也有同學抱怨,大學裡所學專業知識在以後工作中幾乎用不上。有調查表明,只有9%的人認為,大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對目前工作沒有一點幫助;而38%的人認為有間接幫助;更有53%的人認為有直接幫助。事實表明,大學所學專業知識對以後的工作是有幫助的。退一步說,即使沒幫助,經過四年的學習,同學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大提高,而這對步入社會以後的再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我們甚至可以說,大學期間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學到的知識更重要。因為,學歷只能說明過去學習的層次,甚至不能說明學習得如何,更不能代表現在及未來學習得怎樣;如果說學歷只代表過去,那麼,學習能力則掌握著將來。大學只是我們人生長河的一個成長階段,一個相對系統的知識學習階段。在日後的工作中,我們仍需不斷地學習,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因而,在大學裡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的人,儘管最後也能“混”到一張文憑,但沒有經過艱苦學習而獲得的文憑無異於一張廢紙!正如許多專家所言,當今時代已經進入了“後學歷”時代,隨著社會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學歷將不再作為選人的首要衡量標準,那些躺在高學歷上睡覺的人註定會被淘汰;而以知識與素質並重且能終身學習者,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獲得滿意的工作機會和收入,成為令人羨慕的人生成功者。
二、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每一位大學生努力提升自我素質
我國高等教育大幅度擴大招生規模始自1999年,連續多年的擴招,導致大學生入學率不斷提高,以至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2003年是高校擴招後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全國共有高校畢業生212.2萬人,比2002年增加67萬人,增幅達46.2%;200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280餘萬;2005年為338萬;2006年為413萬;2007年為495萬;2008年為559萬;2009年將達到611萬。
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導致就業形勢自是每況愈下。近年來,全國範圍內幾乎所有專業門類的大學畢業生,薪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跳水現象,以至很多學生已經開始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調查顯示,目前有60以上的大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至2000元之間,甚至是800元基本工資也願幹。即便如此,不少大學生還是不得不面臨失業的尷尬。據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與共青團中央學校部聯合主辦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顯示,“截止2006年5月底,在接受調查的2006界本科畢業生中,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佔49.81%,不想馬上就業的佔15%,而沒有找到工作的比例為27.25%。”也就是說,2006年5月底,仍有110多萬本科生沒有找到工作。而今全球金融危機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更不容樂觀。
面對一年比一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大學畢業生開始嘗試一種新的就業方式——“零工資就業”,即不計報酬地在用人單位幹一段時間來贏取就業機會。在央視發起的一項調查中,近七成大學生表示“如果暫時找不到工作,願意在一家相對理想的單位零工資就業”。他們做如此選擇,主要是希望把這段經歷當作實習、積累經驗的機會,先就業再擇業,以及寄希望於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價值,使僱主看到自己的長處,從而獲得該單位的崗位。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主要原因在於,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社會新提供的較為“理想”的工作崗位的增長速度,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加劇,獲取同樣崗位的難度與過去相比明顯增大。但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大學生引起高度重視的是,在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也有許多優秀企業無法招聘到足夠數量的合格人才。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在招聘時就曾經直言不諱地表示,雖然中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龐大,但符合他們標準的只有不到0.5%;一家著名的物流公司甚至自己出資,花費一兩年時間培訓新招的大學生。這種矛盾遠非供需數量的差異可以解釋。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只要擁有良好的自我素質,仍有機會找到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