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的不足與發展對策論文
中央連續 3.a 在中央一號檔案提及了三農問題,這說明中央高度重視中國式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
農產品市場資訊充分,假如食品交易市場具有充分的資訊,那麼消費者就很容易獲得食品的安全品質保證,這就如同簡單的問題表象容易讓人們認識到一樣。資訊化技術全面發展已經是一種事實,電子商務促進了我國流通行業的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市場有待進一步最佳化。我國農產品市場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多樣化,產品區域性、結構性過剩以及營銷手段的創新成為當前農產品市場的重要特徵[1].當前,農產品市場出現了“農產品流轉不暢”“穀賤傷農”的現象,這是農產品營銷中廣泛存在的問題,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沒有足夠重視營銷渠道,無法有效聯絡消費者與生產者,使得農產品營銷具有較低的效率。為此,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多樣化是發展的關鍵。
1.當前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農產品營銷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農產品營銷中的渠道就顯得非常突出。隨著現代農業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渠道己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經濟形勢和農產品營銷發展的需要[2].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多樣化,要求營銷渠道的制定要結合農產品的實際情況,將傳統中介模式和網路營銷渠道模式的績效區分開來。透過對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渠道模式的研究,周發明認為,從美國和日本一些發達國家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基本模式中發現,農產品流通主體呈現一種組織化、規模化的狀況,農產品流通渠道不再是多樣化的趨勢,產生了突出的批發市場作用,出現了各自分家的物流商流局面。卜秒金提出,分銷渠道設計的影響因素主要有4 大類 :政策因素、中間商因素、產品因素、企業因素和市場因素 ;考慮農產品的實際情況,馮林認為,農產品具有較短的保鮮時間,容易腐爛,時間延長就要損耗過大的產品,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經營者多是小農戶,使用小規模的生產方式,不具備討價還價能力,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然而中間商、零售商在農產品營銷渠道中普遍缺乏組織和規模的能力。當前,農產品營銷渠道缺乏績效研究,渠道評價多是針對傳統的研究工業品領域。此外,研究角度多是基於渠道成員績效,渠道績效的評價多是一些顧客滿意、財務評價指標、渠道成員的評價等,這是當前渠道績效評價的主流傾向,並沒有重視到營銷渠道的整體性,評價結果無法正常體現整體渠道的經營情況。
2.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發展對策
2.1.構 建 公 平 有 序 的 市 場 競 爭 機制. 假如農產品市場資訊不對稱,那麼食品安全問題就可想而知。一是食品銷售市場具有不對稱的資訊,在購買前和消費後,面對某些不安全的食品,消費者無法及時準確地識別,從而對其健康產生影響。二是市場上的資訊不確定。
在一定程度上,食品市場不單單是資訊不對稱,而且資訊也不確定,和消費者比起來,生產者並沒有掌握較多的食品安全資訊。三是農產品市場秩序一定要維護好。農產品市場內部市場規則的制定有助於維護農產品市場秩序,為農產品市場有關制度的制定提供支撐,制定的這些制度能降低交易費用,保護、界定產權,為農產品公平的市場交易提供安全保障,構建公平的農產品市場競爭秩序,形成有序競爭的農產品市場。四是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需要不斷完善。
在流通消費領域,食品的安全性取決於食品本身特性,所以,流通環節食物的安全性要得到保障,才能實現整個食品鏈較高的安全性。五是農產品市場資訊要最佳化。農產品質量資訊具有分佈不對稱的特徵,這是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直接原因,所以,要有效製造和傳播市場資訊,為消費者提供分辨資訊的方法,當不對稱的資訊消除後,市場失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六是農產品市場的政策監管需進一步強化。當市場失靈時,將產生自由市場機制本身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場是因為政府沒有形成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因此,政府需要採取相應措施對其調整,減少自由市場機制下產生的消極影響。
2.2.提供政策支援和優惠,促進農產品流通組織發展. 電子商務在發展中也逐漸融合了農產品,並彼此相互深化,市場機制趨於成熟,農產品的銷售流通要求具有較高的質量、快速和及時等特點,消費者為了更放心、快速地獲取農產品,呈現一種趨向電子商務的購買趨勢,然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還有待進一步的擴充套件,農產品流通組織要形成多元化的農產品連鎖經營模式。當前,亞太地區的農產品大大超過了超市銷售的數量,這個數值達到了 70% 以上,發達國家的美國更高,達到了 80%,然而我國的比率很低,還沒有超過 30%,一種新型的連鎖經營方式-農超對接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也應運而生,我國農產品的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隨著扁平化的農產品配送技術的到來,農產品流通組織也日趨多樣化。現代資訊科技和物流技術融入了農產品銷售市場中,提高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而且有助於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市場效益。此外,農產品流通組織要運用扁平化的農產品產銷銜接實現創新。構建的創新型農產品流通體系主要是為了保障市場的供需平衡,維護買賣雙方的共同利益,換句話說就是確保消費者購買到高質量、高安全性的農產品。此外,生產者可以獲取更加可觀的收益。再者,扁平化的農產品流通模式要創新。流通創新的重要內容就包含扁平化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該創新模式需要健全整個大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新技術,變革消費者消費模式,保障我國農產品配送體系的最佳化。農產品流通組織要創新扁平化的農產品購買方式。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要求逐漸提高,不再是過去被動式購買方式,轉而變成了一種有選擇性的購買方向,他們對農產品的`消費方式逐漸呈現一種個性化、多元化、高安全、高質量等趨勢。
2.3.增強市場監督,提升食品安全保障. 食品安全和人們的健康分不開,目前人民群眾對農產品的關注程度普遍高漲,農產品領域出現的安全問題需要儘快解決。但是,當下的農產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並不是非常完善,不具備高效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需要提高評估預警水平,缺乏有效的監管執法力量,基層食品安全工作體系較薄弱等都是其突出性的問題,確保食品安全的任務非常艱鉅。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完善工作需要有效開展,使建立的監管格局形成運轉高效和全程覆蓋的格局,增強基層工作體系和屬地管理責任。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要深入實地開展起來,規範並落實生產經營者擔負的相應責任,強化對產品經營秩序的監督。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要承擔相應的後果,政府要堅決予以打擊,並徹底追究。監管能力建設要強化監督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要落實開來,增強行政問責力度。對食品安全存在的危害行為要落實有獎舉報工作。
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要普及開來,調動民眾參與其中,形成強大的合力。市場監督功能可提高食品安全係數。
政府擔負公共管理的責任,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體系,提升農產品的安全係數,其監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必須強化市場監督,嚴格落實農產品的市場準入,保障農產品的安全。事實表明,農產品消費要想讓消費者滿意,就需要政府的市場監督。
3.結語
農產品營銷渠道的擴寬有助於提升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水平,為自身的發展提供保障。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解決群眾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問題成為當務之急[3].不可否認,農產品在營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利於發展的矛盾問題,為此需要針對性地制定有關解決對策,確保實現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多樣化發展。研究僅簡單地從幾個策略方面進行闡述,但當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多樣化實現還有許多路要走,當然其應對策略也要全面完善,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漢 .吉林省農產品營銷模式研究 [D].長春 :吉林大學,2014.
[2].劉平平 .長沙市生鮮農產品營銷渠道最佳化研究 [D].長沙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
[3].畢翔宇 .博興縣有機農產品營銷渠道研究[D].泰安 :山東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