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精益化管理理念的高職後勤管理改革探究論文
作為高校重要組成部分的後勤管理部門也要及時改革管理模式,構建適應現代高校教育發展的管理模式。精益化管理理念就是將高校的管理實現社會化、企業化管理,將高校後勤管理按照不同的內容進行程式化運作。
1精益化管理的概述
精益化管理理念來源於企業的精益生產,它是以人為本,按照顧客的需求確定產品價值結構,並且及時地生產與供應,最終實現產品價值的戰略思想,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組織效率和效益。高校後勤管理是高校後勤部門為全校的日常活動提供給物質服務所進行的計劃、決策、組織等活動。在我國實施節約型社會的背景下,高校的後勤管理模式改革也要遵循該原則,即在堅持“公益性”、“三服務、兩育人”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精益化理念,改變高校傳統的粗放型後勤管理模式,解決高校後勤管理中所存在的制度問題、人事問題以及質量管理問題等難點。
2高校後勤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後勤管理要實現市場化管理運作模式,利用市場競爭規律提高高校後勤管理組織的效益,降低高校的成本負擔,以便高校集中精力發展教育,但是截止到目前,高校後勤社會化管理改革還遠遠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在高校後勤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2.1高校後勤管理思想落後,對精益化改革的認識不到位很多高校後勤管理人員受到計劃經濟觀念的束縛,他們不願意實施市場化改革,認為實施市場化會破壞他們穩定的工作狀況,影響到他們的個人利益,因此他們在進行後勤社會化管理改革過程中表現地不積極。歸根結底,造成後勤管理人員如此觀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精益化理念的正確認識,他們認為實施精益化就是要取消他們的穩定工作關係,使得他們需要在競爭中生存,為此他們不願意實施市場化改革。另外高校的管理者也不願意實施市場化後勤管理模式,擔心實施市場化管理模式之後會影響到高校的各項日常工作,破壞高校原有的平衡關係。
2.2高校後勤管理制度還不完善高校實施精益化管理就是要求高校後勤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市場規律在滿足“公益性”的基礎上,實施企業化管理。但是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後勤管理制度建設還不完善,最明顯的就是校企不分,後勤管理收益與高校掛鉤,高校後勤管理的風險沒有脫離高校。比如後勤投資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則完全由高校承擔,從而會增加高校固定資產的流失風險。
2.3後勤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偏低縱觀高校後勤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發現,很大一部分人員是由高校的其它崗位走向後勤管理崗位的,他們缺乏後勤管理經驗與知識,導致其在具體的工作中不能適應現代高校後勤管理改革發展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一是後勤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很多後勤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的後勤管理知識,尤其是缺乏管理知識,他們不能科學地處理管理工作中的事務;二是後勤管理人員缺乏創新精神。高校後勤實施精益化管理前提需要後勤管理人員具有創新精神,敢於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建立具有創新性的管理模式;三是後勤管理人員缺乏“服務”意識。後勤人員在實施管理模式改革過程中,過分地強調後勤的市場化運作改革,將後勤的經濟效益作為改革的重點,卻忽視了高校後勤的本質特點,即為高校師生提供服務。
3高校後勤實施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具體對策建議
精益化管理理念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為師生提供全面的服務、提高後勤管理組織的工作效益與效率。在高校後勤管理中實施精益化管理模式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需要高校後勤部門採取以下措施促進高校實施精益化管理模式。
3.1創新高校後勤工作理念,建立精益管理文化影響高校後勤管理改革推進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後勤工作人員的觀念比較落後,缺乏服務意識、創新意識以及競爭意識,因此在高校中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就要對高校後勤員工的思想進行革新:首先創新後勤員工的思想意識,讓他們意識到精益化管理模式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精益化管理模式不會降低他們的個人收益,反而會增加後勤工作的個人收益。因此高校要加強對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宣傳,提高員工對該理念的'正確認識;其次高校要建立精益管理文化。精益化管理文化是精益化管理模式得以發展的基礎,透過建立濃厚的精益化文化,可以在高校內部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進而使得員工在內心深處具有精益化管理的理念。當然精益化文化的構建需要完善的戰略流程。高校後勤戰略是後勤發展的規劃,是規範高校後勤流程的具體指導,因此高校在制定戰略流程時一定要讓員工參與到其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且還有助於員工對精益化管理模式的正確認識,改變他們落後的思想觀念。
3.2建立以精益化管理理念為指導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規範後勤具體工作的“紅標頭檔案”,高校後勤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實施就必須要進一步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基於精益化管理的績效考核管理制度。隨著高校之間的競爭,高校清楚地意識到必須要依靠管理創新提高高校的市場競爭力,而高校的管理最終需要人來完成,因此高校要建立基於精益化管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將精益化管理納入到績效考核中;二是建立基於精益化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傳統的高校後勤管理模式實施的是行政管理模式,即高校後勤運作從不考慮成本支出,而實施精益化管理模式強調的是市場化運作,需要高校後勤的所有活動都考慮成本因素,加強高校後勤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分析,利用價值鏈對高校後勤管理作業進行分析,消除不增值甚至減值的作業,降低企業的成本;三是建立基於精益化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高校後勤管理改革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工作人員編制制度,打破傳統的“幹多、幹少都一樣的現象”,引入市場化競爭模式,按照高校後勤崗位進行公開招聘。
3.3提高基於精益化管理理念的資訊管理水平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是現代高校後勤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透過資訊科技實現對後勤資訊的自動採集、處理與分析,可以為高校後勤決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提高基於精益化管理理念的資訊管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高校後勤資訊化建設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資訊資源。高校後勤資訊化建設要藉助高校圖書館以及高校網路平臺的現有資源實現對高校師生的全方位服務。比如高校食堂藉助高校網路平臺對每日的菜譜資訊進行更新,及時讓學生了解食堂的飯菜資訊;二是深化工作程式、疏通訊息流程。高校後勤資訊管理要根據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從資訊的實用性和及時性兩個方面入手,提高資訊的質量。後勤資訊工作依託高校現有資源平臺,雖然能夠提高資訊工作的效率,但是由於高校資訊資源平臺比較側重學術知識資訊,缺少商業資訊,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後勤的資訊管理人員做好資訊的實用性區別,在資訊處理的技術和處理流程方面進行有效地組合,篩選出對後勤管理有價值的資訊來;三是提高後勤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根據後勤具體工作開展針對性地教育培訓,提高後勤管理人員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能力。同時轉變後勤工作人員的服務作風,樹立“服務至上”的精神,全心全意為廣大師生服務。
3.4加強對高校後勤工作的質量管理推行精益化管理,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是關鍵因素,因此在高校後勤管理中要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一是對後勤全過程實施質量管理。高校後勤管理是由許多環節所構成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高校後勤的精益化管理,因此要加強對後勤全過程的管理,以高校食堂為例,需要從產品來源的採購、製作、銷售以及回收等環節加強質量管理;二是對後勤工作人員的質量管理。全員質量管理需要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實現全面質量管理,應使後勤員工自覺地參加質量管理的各項活動,並對自己和相關部門的質量活動進行監督,這是高校後勤全員質量管理的靈魂所在。
總之,高校後勤進行精益化管理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追切要求,也是高校後勤發展的需要,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因此作為高校後勤管理人員一定要積極引進精益化管理理念,實現高校後勤工作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