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最佳化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場所,學校的辦學聲望,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學習效果等都取決於課堂教學的效率。只有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才能讓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順心。師生在教學的共同體中共同進步、提高。作為一名小學藏語文教師,將如何最佳化藏語文的教學呢?我從下面幾點做些闡述。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情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統一體。情代表人及其所有行為、心理,境則強調客觀世界的構成和自然性。情與境的結合使學生處於一種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寓教於樂,知識掌握得快,理解深刻,記得牢。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滿堂灌的課堂教學難以接受,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在多年的教學中,我體會到,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藏語文,就要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活動中,推動知識的內化和情感體驗。即教師將教學目標外化為一個學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厚的情緒氛圍可以感受,讓學生先感受、後表達。情境教學,針對學 生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以“形”為手段。以“趣”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智慧的源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求知、認知的樂趣.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和自我需求的活動,從而促成學生在語言情境中的語言運用,達到教學目標。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成為課堂教學普遍應用的教學輔助工具,轉變了傳統的“粉筆+黑板”的單一教學的模式。多媒體融合了聲音、圖畫、影片、音樂等多種功能,讓枯燥的文字元號鮮活起來,把教材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注意力。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很多學生沒有見過桂林山水是什麼樣的.我用多媒體課件透過動畫演示,讓學生看到課本中描寫的不同山水,讓學生仔細觀察,在形象直觀的畫面中走進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中,學生們都說很美麗,比起傳統的閱讀課自然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生活是知識的源頭活水.教材中的課文來自生活,在課堂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將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人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 而以往的教學卻忽略了這一點.把學生禁錮在書本里,致使藏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學生體會不到課本中的內涵和學習的快樂。新課標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群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藏語文實踐的機會。比如,讓學生留心觀察路邊的廣告語、產品說明書、電視劇的字幕等,都是學習文字的好機會。
小學生都喜歡玩,喜歡做遊戲,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角色 表演。讓學生站在角色的立場去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著名需要理論中提出人的幾個基本需要,其中就有尊重的需要。他認為這些基本需要在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是必須得到滿足的,否則就會產生焦慮或其他的心理障礙。對於教師來說,面對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自尊並且思想敏感,教師不要再把學生當成被教育的物件,動輒嚴厲地批評、指責、體罰,會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產生對教師的厭惡心理,進而遷移到學習上就是討厭學習。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朋友,與他們在人格上平起平坐,要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唯一的。尊重他們的奇思妙想和不同意見,給他們創造自由發展的`機會,事事處處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和“假如我是孩子”來看待學生,就能理解學生所說的話或心境,不否定其知覺。不驅斥其情感,不否認其願望,不嘲笑其嗜好,不損毀其品格,不羞辱其個人。學生因此會感到受人瞭解和尊重.當他們感受到你的脈搏在和他一起跳動的時候,就是你在學生中享有崇高威信的時候。我認為,教育是使受教育者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教育不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毀滅性的改造。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教師的尊重會給學生帶來自信,增添動力,創造未來。
三、教學要建立全新的評價方式
素質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全面素質發展的學生,而傳統的應試教育以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分數是區別學生好壞的標準,滋生了畸形的教育方式,許多教師大搞題海戰術、圍繞考點去死記硬背。但是,社會需要的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能力一個人以後的發展決定在能力上,而不是考分上。因此.教學的評價方式必須轉變。淡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策略上來理解學生。
以往的評價是教師評價學生,教師說了算,評價主體比較單一。現在的評價要求主體多元化。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等等,把學生小組的評價與對小組中每個學生的評價結合起來,把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藏語文教學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互動的過程,其中,評價活動的重點環節是學生自評。學生應該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透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隨時對照教學目標,發現和認識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將評價作為學生自我教育和推動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
四、重視學生習慣的培養
有句名言:“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 ”這就是說,如果學生從小養成學習藏語文的良好習慣,將來他就能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和外人點撥輔導的情況下,也能饒有興趣地去讀書、去學習。尤其是對於藏語文這門基礎學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保證,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重視學生的習慣培養,並及時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們坐姿都能夠做到頭正、肩開、足安;遇到理由,學生主動去查詢工具書,爭取自己解決;上課認真聽講並做筆記等。當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恆。培養良好的習慣,家庭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相結合,老師和家長必須多溝通,使學生好的行為在課堂內外可以一以貫之,不好的行為可以利用家庭和學校雙重的作用,加以克服。呂叔湘先生說過:“在藏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透過反覆地練習和實踐。”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都將以持之以恆的態度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