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論文
近年來,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我國獨生子女的逐年增多,有著良好的家庭條件的小學表現出諸多的問題:很多學生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差較大,心理年齡大大落後於實際年齡;脫離了家庭呵護的學生無法立即自立起來,面對巨大的學習和競爭壓力,學生無法快速自強起來。於是,不少小學生逐漸走向心理低潮期,看問題悲觀情緒嚴重,想問題、做事情明顯偏激。學習上不能集中精力,生活上逐漸消極,影響他們的生活學習,甚至帶來一定的嚴重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小學心理學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在此探討了積極心理學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一、引導小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理念
積極心理學相對於傳統的消極心理學,是對傳統消極心理學的修正,也是新時期結合社會發展和人類心理發展變化規律提出新的教育學理念,對延續了近一個多世紀的心理學教育提出的一種質疑和挑戰。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關注每一個人的積極品質,強調每一個人的人文價值並進行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和思維去研究、解釋心理學問題。教育者必須與時俱進,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更新教學理念,接受和理解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人文理念,糾正傳統心理學教育認識的誤區,對傳統的主流心理學模式採取一定的批判繼承的態度。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做出自己的成績,更好地獲得一種滿足,更加積極地工作、學習,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和更多的幸福感。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注重樹立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幫助學生更好地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心理。
二、增強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情緒體驗
對小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理念的灌輸,讓學生了解心理學的知識,也應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真正體會到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小學生對積極心理學的情感體驗。立足每一個人內心所具有的積極力量,不斷放大和增強這種積極力量,從而使消極的因素和力量得到抑制。小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未來的'工作中,必須適應社會角色的要求,樹立更加自立、自信、自強、自尊的意識。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的心理情緒體驗氛圍、感官愉悅心理享受,其中首倡就是主觀幸福感。進行主觀幸福感體驗,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促使自我認知的發展,提高學生應對消極事件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特質。這既是積極心理形成的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體驗的過程。
三、營造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組織系統
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各種社會問題都會對學生產生種種影響,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積極心理教育,能幫助學生很好地克服自卑、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不同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對各種問題進行必要的預防,對各種不理想問題及時做好消除。我們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層面做好宏觀的統籌與把握,建立一個科學、合理、有序的積極心理學組織系統,充分利用種種正面社會關係對學生進行文化規範,激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藉助於家庭的影響給學生全方位的影響、幫扶和疏導,構建集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綜合心理學教育系統,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和有利因素,發揮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人文關懷和科學精神,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適應各種突發或不利環境,在不斷地除錯自己適應環境的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形成堅定的意志,培養不懈的耐力和卓越的品質,學會健康、快樂地學習,全面、有效地發展,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綜合人才。
四、構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標
增進小學生的幸福感。今天的社會,人類的一切活動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存得更幸福。傳統心理學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是減少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得更遠,它的工作目標是提高小學生的幸福感。這裡的幸福感,包括了五個方面:積極的情緒、投入的狀態、生活的意義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成就。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不再是防患於未然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而是從提升小學生的幸福感入手讓小學生獲得更深意義上的心理成長和發展。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多種活動提升小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在實踐中,為了讓小學生體會到積極的心理體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如開展“現場心理測量活動”,透過測量小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個性特徵、心理品質,增強小學生對自我的認知,鼓勵他們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和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開展“心理電影展播活動”,透過開展“幸福來敲門”“天生我有才”“我的未來不是夢”等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讓小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自信和動力,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透過團體活動傳遞給小學生;開展“積極心理學課程”,課程涉及如何獲得更多的幸福體驗,如何獲得身心健康、成就感和永恆的友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