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探討美術心理學在美術欣賞中的作用論文

探討美術心理學在美術欣賞中的作用論文

探討美術心理學在美術欣賞中的作用論文

  美術心理學是屬於心理學範疇的,是心理學在藝術領域的應用,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時,以心理活動為入手點,去感知和體會作者蘊含於作品中的情感,更能夠讓人們發現作品的美,也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作品,從而對美術作品產生興趣,有效提升美術欣賞教學效率。

  一、美術心理學在美術欣賞中的作用

  (一)美術心理學能夠感受作品中的內在靈魂

  美術作品實際上是作者的一種情感表達,特別是有些著名的美術作品,之所以能夠被世人所讚美和推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透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美術作品,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情感,讓人們切實體會到作品表達出來的對人生、對理想以及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是作者讓這些作品有了靈魂。人們可以透過美術心理學,來更好地感知這些作品的色彩、影象等,並對其隱含的情感和作者賦予的靈魂進行解讀,真正實現了和作者之間的情感溝通。

  (二)美術心理學能夠激發對美術作品的想象能力

  美術作品的創作,必然是融合了作者無窮的想象力和靈感,而靈感來源於作者所處的生活和作者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和感知。透過作者對日常生活中人和事的觀察,展開聯想,找到與之相似的物品,產生契合,從而形成了一幅幅美術作品。所以,在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只有以豐富的內心世界去感知和體會,才能夠真正理解作品中蘊涵的情感。

  (三)美術心理學能夠以欣賞者自身感受進行美術欣賞

  美術欣賞歸根到底是一種審美活動,是欣賞者透過對自身審美經驗和感知能力的運用,而對美術作品產生的感悟,也是精神上的一種再創造過程。這種過程,是欣賞者和美術作品之間形成的物我兩忘的過程。這就要求在欣賞的時候,要站在自身心理感受的角度上進行賞析,要學會發現美。當然,不可置否的是,雖然美術家創作美術作品時內心的審美活動,和欣賞者看到作品時內心的審美活動都有著不確定性和突發性,但是他們之間是有著很大差別的。所以,欣賞者在欣賞時,一定要遵循自己內心的感受,並以自身的心理感受去切合作者的創作意圖。

  不管怎麼說,美術欣賞作為一個個體的精神活動,為了更好地感知作品中蘊涵的精神和情感,欣賞者在欣賞的過程中,必須要保持冷靜,細緻地觀察和揣摩作品,感知作品的藝術本質,並儘可能地和作者那時候的心理狀態產生共鳴。簡言之,就是要求欣賞者將自己徹底融入到作品中去體會和感受。比如《荷花水鳥圖》,作者採用了以白當黑、虛實互襯的表現手法,以高度概括和刪繁就簡的方式,描繪了一朵殘荷,以及一隻立於危石之上蜷縮著身體的水鳥。從這幅畫中可以感受到畫家的那種冷漠和孤傲的性格。再聯絡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一生,又可以體會到作者作為王國後裔對清朝統治者的那種抗議,背後隱含的那種痛苦之情,從而當時創作的心境便一目瞭然了。

  二、美術心理學在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助於學生揣摩作者心理

  美術欣賞自然強調的是欣賞,所以學生要想真正地感受和體會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就應該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從其心理活動入手,感知作者的內心,實現和作者內心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一般而言,美術作品的產生,都是作者一時的靈感和衝動,具有即時性。這種一瞬靈感下產生的作品,往往都比較抽象畫,在顏色上面通常會給人很強的衝突性,從而學生很容易在一瞬間忽略了其原來的樣子。所以,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美術心理學,恰好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作者一生的事蹟、作者的性格特徵等,以此為入手點,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作品反映出來的社會現象。不僅如此,透過美術心理學的應用,學生還能夠更好地實現和作者之間的情感溝通,從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並與之產生共鳴。

  (二)幫助學生體會作品中的社會因素

  美術作品實際上也是作者所處時代社會現象的折射,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情感表達。比如作品《吶喊》,透過作品中的`中間人物,學生會聯想到那些恐怖的事情,從而不難體會作者當時內心的那種恐懼、不安和掙扎。事實上,美術作品本就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所以學生在欣賞時,可以結合作品中作者所使用的色調和線條的柔韌度等,感知作者創作時的社會環境,並追尋著作者的心理,一步步探求作者的情感。另外,必須要明白,任何一件美術作品,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們是社會現象的表達。比如作品《韓熙載夜宴圖》,畫中的內容展現出來的是南唐宰相韓熙載晚上的奢華生活。可以透過聯絡當時的社會環境,從而知道那時候正是南唐國勢日趨衰落,無法抵禦北宋的抗衡,而此時,任命韓熙載作為宰相,其目的是想要挽救南唐的命運。但是,這時候的韓熙載,實際上已經對國家的命運沒有任何的期待了,但是又不忍心看著國家滅亡,卻又無能為力的那種複雜心理。所以,他只能透過這種奢靡的生活來麻痺自己,讓自己內心不那麼痛苦。作者之所以創作這幅作品,就是結合了韓熙載的這種內心矛盾而來的,在作品中,把他的那種生不逢時表現出來,同時也展現出了韓熙載有苦不能說的痛苦心理。

  三、應用美術心理學開展美術欣賞教學對策

  (一)深入作者內心感知作品

  學生要想真正感知作品蘊含的內涵,就一定要對作者當時的創作心理進行揣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在進行美術作品欣賞的時候,不能夠僅憑視覺感受來體會,而是需要對作者在創作時的心情進行把握,從而探尋作者所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任何的心理波動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被某種不愉快的刺激所導致的,而一旦產生了這種心理波動,就會朝著一種減少這種不愉快心理的方向去表達,這便是作者對這種心理波動進行情感抒發的最直接表達。而學生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的時候,對作者這種心理探尋的過程,會讓他們切實體會到作品中的內涵,以及作者需要表達的情感,這種方式,對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比如作品《格爾尼卡》,透過畫面中瘋狂暴躁的公牛,被攻擊受傷的馬,忽明忽暗的燈光,痛哭流涕的婦人以及士兵手持斷劍倒在地上卻仍然手持鮮花等,不難體會出作者對戰爭的無比痛恨之情。而這幅作品也淋漓盡致地將戰爭的殘酷展現在人們眼前。而士兵的那個畫面,又讓人們體會到人民對戰爭的那種抗議,以及堅信戰爭必勝的決心。

  (二)瞭解作者社會背景把握作者意圖

  任何的美術作品都是作者所處時代背景以及當時人

  文景觀的表達,它們是在作者的不斷感悟和體會中產生的。讓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欣賞,可以促使其審美能力和認知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這存在一個前提,即學生對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學生感同身受,才能夠實現教學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指引作用,引導學生從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入手,去更好地體會和感知,從而明確其中蘊含的作者思想情感、作者創作的背景、創作的目的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理解這些作品,並讀懂這些作品,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欣賞能力。在美術心理學中,也存在著這樣的一種觀點,即美術活動能夠讓欣賞者產生一種沉迷歌聲般的情感體驗。對美術作品的欣賞,除了可以對作者所處時代背景以及當時的人文景觀有一個瞭解和把握之外,學生也能夠從作品的線條、作者的構圖、作者運用表達方式的韻律感、作者使用色彩的衝擊力以及作者心理描繪等學到技巧,讓學生在看到作品時就能夠看到其中的時代感,體會到那種心靈上的震撼力。

  比如作品《清明上河圖》,從畫面上人物的穿著打扮、房屋屋簷的青瓦、淺舟篷船以及買賣攤位等,知道北宋時期的經濟條件以及人文背景等,從而體會出北宋城市的那種繁榮。

  (三)放空思緒融入繪畫作品

  美術欣賞不單單只是精神上的審美活動,同時也是個體欣賞者和作者產生的精神交流活動。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在欣賞同一件美術作品時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結合自身美術欣賞水平和審美觀點,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並感知其中的內涵和表達的精神,這是一種再創造過程,這一過程是複雜的。所以,對於教師來說,在美術欣賞課上,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儘可能地放空思緒,融入到作品中,盡情地去體會畫面的內涵,感悟作者的內心情感,從而更好地領略作品的價值,這對於學生文化內涵以及欣賞能力的培養都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美術作品的欣賞並非是創作者的憑空想象,而應該是作者基於某種背景下,自己心理和思想上的一種表達。因而在美術欣賞中,不能僅憑視覺來感知作品,而是要發現作品更深層次的內容。而美術心理學能夠幫助人們感知作品中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情感、內涵,讓人們沿著作者的心理一步步探尋作品中蘊含的各種資訊,感知作者內心的波瀾起伏,如身臨其境般地去感知和體會,實現和作者的心靈溝通。因此將美術心理學應用於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也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