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一體化課程教學困境和發展的策略論文
中職(技工)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在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同時,將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的方向。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中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定此專業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面向工業自動化行業,具有組織與培養維修電工的初、中、高階工,和編程式控制師初、中級工的能力,能獨立處理和解決工程中複雜的技術問題,能對自動化控制工程進行設計、程式設計和改造,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組織指導他人開展自動化專案工作和進行技術管理的高技能複合型預備技師人才。
一、機電一體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職機電一體化課程在中職教育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與企業的發展進步也是緊密相關的。但在現階段的職業院校裡,機電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沿用以前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整個社會甚至於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薄弱、對所學專業定位模糊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第二,教材編排上重視理論知識的掌握而輕視了實踐經驗的累積,缺少對當前企業先進技術的介紹。
第三,校內外實訓基地不足,學生教學實習內容與企業技術需求脫節。
除了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還存在著與就業市場不接軌、教師的專業水平有限等問題,直接影響著機電一體化這一專業的發展。
二、機電一體化教學提升對策
為了使得機電一體化專業能夠更好地發展,也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筆者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四點提升對策。
1.文化塑身,瞭解專業內涵
加強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在開設相關文化課程同時增設與學生職業素質及就業指導的課程,強化職業道德的培養。目前職業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基本是按既培養機械方面又培養電氣方面來設定課程,但是機械與電氣又各自為兩大學科,內容豐富,知識涉及面廣,中職學生在三年的時間裡要系統地掌握好兩大學科,是不太可能的,學生培養不應採取機電並重方案,所以在定位時應按培養方向分清主次,以確定學生培養的目標和重點。
中職(技工)學生大部分都是由於文化課學習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而選擇學一門專業技術的,因此文化課基礎比較薄弱,必須加強文化課的學習。但是由於基礎薄弱,無形中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尤其是理論教學工作很難展開。而傳統的教學模式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呆板、落後、視野狹窄、個性不強,在現實教學實踐往往遭受“極左化”的摒棄。老師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模式,逐步引用研究型教學模式與活動型教學模式以及學者和教育家當前大力倡導的情境型教學模式、合作型學習模式等,或者完善後的比較初級的創新模式“擬定目標—學生圍繞目標自學—教師點撥重點與難點—評價與矯正—課堂教學小結”。運用一種或多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新鮮感和互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在課程教學中,利用 PPT 製作生動形象的課件,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囊括更多的教學資訊。
2.實踐塑腦,掌握技能知識
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使理論與實踐並重。學校結合實際可進行模組化教學,在模組化教學過程中,將培養任務分解到每個教學模組中,確定每個教學模組所應完成的任務。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並達到什麼樣的能力,在每個教學模組中都要安排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要在機電一體化的課堂教學中逐步地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結合,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學習與基礎知識運用兩點。要根據機電一體化的關鍵技術設定相應的教學環節,根據企業人才需求設定相應的教學環節,並促進這兩類環節的融合,促進學校課堂教育與社會發展需求接軌。課堂教學重在理論聯絡實際,運用生活中的例項,既有助於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益於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夠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首先就需要有足夠的實踐條件,學校要配備符合行業現狀、技術先進的機電一體化的實訓裝置,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或類似真實的機電一體化實訓場中動手操作,真正體驗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職業化的裝置才能培養出具有職業化的技能人才,也才能真正達到根據社會的需求來培育人才的目的。其次,在實訓中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真實的工作氛圍,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組和分配任務,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證質量地完成任務。這種壓力能夠讓他們在實訓過程中形成緊張、團結、互助、進取的工作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素養。由於有時間和任務量的規定,因此,教師還要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讓他們體會到將來的工作可能比這個還要嚴格,進而促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以職業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3.編寫教材,迎合當地經濟發展
首先,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編寫適合本校的校本教材,在輔助通用教材的同時更體現出針對性。現在許多中職學校所使用的機電一體化教材都是統編的教材,這些教材中的有些內容不適合學校個別學生的實際情況,再加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學校可以組織教師編寫適合本校實際的校本教材,讓學生透過有針對性的教材獲取符合自己特點的知識。在目的性的引導下學生才能夠將學習的興趣投入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中,有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了編寫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外,學校應該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配備專門的機電一體化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實踐演練。校內的實訓可以按照實習大綱和企業用人的要求適時做出調整,還要根據學生的實訓情況合理設計實習課題。
其次,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需要學校同現代企業保持密切的聯絡,以滿足學生畢業實習的需要。教材編寫應結合當前企業先進的裝置和企業的文化,邀請企業技術骨幹參與學校教材的編寫與稽核。課程體系的設定一定要以知識應用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就業為目標,對課程進行最佳化設計,避免知識內容的重複。文化基礎知識以夠用為原則,專業課知識進行模組化教學。要以企業明天的需求來培養今天的學生,明確專業的培養方向,使學生的就業前景良好。學生在企業中實習能夠接觸到先進的生產裝置、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方法,擴寬視野,並將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於實際的操作中。
4.綜合實訓,接軌就業市場
中等職業教育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畢業後大部分被分配在生產第一線,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透過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操作,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掌握專業知識,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又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培養了其創新精神。職業院校雖具有機電一體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訓裝置,但基本是以單個實訓課題為主,很少有機電一體化專業綜合性實訓裝置,不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各中職學校應儘快建立和健全綜合性實訓裝置,設計研製集多種教學內容(氣動技術、感測器技術、電機傳動、物料輸送、自動化裝配、PLC控制、人機介面)於一體的教學實訓系統。這樣可以為學生找到一條容易適應從學校到工廠環境轉換,從理論到實際轉換,從課堂教學到工作現場真刀真槍技能轉換的新途徑,縮短從學校課堂到工業生產現場的距離,從而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
機電一體化已深入到我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使學生的就業前景良好,就業有針對性,應突出技能培養,加強師資建設,強化技能訓練。例如根據培養方向可設機電裝置安裝與維修、數控加工技術、物流機械自動化等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加工、除錯、執行、維護與管理工作;面向機電一體化產品生產的企業,從事裝置的裝配與除錯、製造、開發工作;也可在機電裝置製造企業從事機電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等工作。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是一門操作性要求較高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提高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好校內外的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用來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操作的能力和熟練度,校外的企業實訓場地則是學生掌握先進生產裝置、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真正檢驗學生理論知識是否紮實到位的有效途徑。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教學改革的方案,使教學困境得到有效解決,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寧宗奇,陸勤.機電一體化綜合實訓教學實踐探索與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12).
[2]何亞峰,金衛東,郭魂等.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課程建設體系的構建與探討[J].裝備製造技術,2009(11).
[3]潘海鴻,陳琳,黃炳瓊等.機電一體化方向課程設計教學改革[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2).
[4]黃建科.高職機電一體化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技資訊,2009(3).
[5]霍謙.對技工學校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分析[J].電子世界,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