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分析論文
[摘要]文言知識佔據語文教學和考試中相當可觀的比重,它不僅是語文授課的關鍵內容,更是教學的難點所在。我從夯實基礎、最佳化教法兩方面出發,對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初步研究。
[關鍵詞]文言文;預習;歸納;積累
文言文知識抽象、含蓄而又精煉,在理解過程中也會給學生造成不少的障礙。文言文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概括起來包括三部分:其一,預習環節缺失,字、詞、句的理解拖延教學時間;同類詞語和句式的歸納與總結匱乏,導致學生無法活學活用;學生對古文知識的積累欠缺,使得文言文的學習存在侷限性。根據上述現狀,我認為教師們應該積極創新教法,打牢學生的基礎,具體可以參考如下三種策略。
一、高效預習,熟悉課文和字詞
預習是課堂的奠基階段,這一點對於各個學科來說都不例外。在古文的教學中,學生高效地預習能夠使自己對課文產生初步的感知和理解,從而顯著地減輕課堂的負擔。據此,教師們要強調預習工作的關鍵作用,促使學生認真、高效預習。我在教學中會經常佈置預習的作業,還會透過導學案的方式來反饋學生的預習效果。比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時,我提前佈置了預習的工作並給出了預習提示:第一,熟讀課文,查閱不懂的字詞讀音;第二,熟悉課後註釋中詞語的含義,把課文其他不懂的字詞標註出來,自行查詢其含義並試著理解;第三,對課文進行整體審視,歸納段意和行文線索、思路。在預習提示下,學生們展開了有目的的預習工作,第二天的課堂上,我分發了導學案,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中首先設計了生詞和易錯讀詞的'讀音考查,如“氾南、夜縋”等;其次,融入了對重點實詞含義的考查,如“貳、共其乏困”等;再次,還加入了對一些句子翻譯和句式判斷的考查,如“以其無理於晉,且貳於楚也”“是寡人之過也”等。導學案不僅將這一課的重點知識彙總到了一起,還可以有效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效,而我則在一旁觀察大家完成導學案的情況,無形中透過導學案來激勵學生認真預習。高效的預習工作和導學案的輔助測驗,讓學生對課文和字詞有了一定程度地理解和掌握,這樣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可以推進教學順利進行,而且也對學生帶著問題聽課給予了很大幫助,一舉多得。
二、培養學生歸納和總結的好習慣
歸納與整合是古文學習中最應引起重視的工作之一,文言知識中的詞性歸納、詞類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知識點十分普遍,有效地整合文言文要點可以促進學生融會貫通,在瞭解和掌握文言知識時更加靈活。比如《過秦論》這篇文章是一篇不作為精講內容的課文,因此在帶領學生們學習這一課時,我選用了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方式,讓大家獨立或者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整篇課文,然後給大家佈置了一項學習任務:將本課出現的所有重點實詞、虛詞以及文言現象如一詞多義、通假字、詞性活用、特殊句式等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是一項內容充實的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回顧這一課的重點知識,還可以促使他們對這篇文章出現的重點內容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開始認真地總結這一課的知識,不僅對“拱手、致”等實詞進行了總結,同時對“而、之、也”等虛詞的用法進行了歸納,還對文章中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活用現象進行了整合,如“追亡逐北”中的“追”和“逐”等,最後對課文中出現的判斷句、介詞賓語短語後置句等特殊句式進行了彙總。大家完成這項作業之後,我利用多媒體透過大螢幕展示了這項作業的“答案”,然後帶領學生們一邊核對作業一邊梳理這一課的重點知識,以這樣的方式完成了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常常組織學生歸類和整合文言知識內容,不僅會讓學生提升歸納的意識並在無形中養成細化、分類的習慣,同時這也是吃透文言文的最佳化途徑。
三、結合課外閱讀積累知識、建構體系
縱觀語文試題中的文言文這部分內容,不難發現課外讀物的節選作為試題內容是十分常見的事情,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依託課外讀物來積累知識。比如我常常給學生們推薦《史記》這本書,書中以古文的形式記錄了許多名人軼事,不僅語言形式是典型的文言文,而且內容豐富多樣,適於教學和考試。因此我會讓學生進行《史記》的閱讀,對書中的每一篇文章的字詞和句式進行詳細分析,把典型的內容記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再比如,我還會鼓勵學生將考試題中遇到的文言文內容剪下來貼在積累本上,這樣便於回顧錯題、對比分析。整合課外閱讀內容來積累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文言文的知識體系,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其效果可見一斑。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文言文的課程要強調學生高效的預習工作,以此為教學打好基礎;要重視發展學生歸類、整合的習慣,促進他們融會貫通;還要注意鼓勵學生結合課外閱讀來積累文言文知識,進而建構古文的知識體系。以上只是我對於文言文教學總結的三種有效策略,希望能帶給其他教師一些新的思路。今後我會繼續重視學生基礎的夯實並創新教法,爭取將高中語文文言文的課堂組織得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胡曉.試談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果的途徑[J].現代交際,2013(05).
[2]胡爐平.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實踐探究[J].高考(綜合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