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幼兒良好習慣的糾正建議論文
針對學前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以感染幼兒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是值得我們繼承併發揚光大的。其中,道德文化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此同時對幼兒的道德教育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歷史上不缺乏有關仁、義、禮、智、信的典故,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等。尊老愛幼、明禮誠信等傳統道德觀念一直以來都是被中華民族視作人生價值觀的標準,加強對幼兒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可以為幼兒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加強深厚師生感情的培養
當今,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因此,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加以無微不至的照顧,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些在家中當慣了“皇帝”與“公主”的孩子們大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繼而缺乏集體觀念和群體意識。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同家長一樣,注重與幼兒之間的情感培養。在教師眼裡,每個孩子應該都是單純可愛的。每天陪在孩子身邊,本就可以擁有許多與孩子親近的機會,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發自內心地關心幼兒的生活與學習,用自己的行為、語言來感化孩子。孩子們是最單純的,相互關心並非難事。當孩子體會到教師的關心,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來回應教師。
(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若要對幼兒的不良品德進行有效矯正,教師就需要對其共同特點予以充分重視,與此同時還要與幼兒的個體差異相結合,從而做到有的放矢。總之,教師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所以,教師要積極與孩子溝通,充分了解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學習狀況以及性格,做出細緻的分析以便於採取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做到對幼兒的分層教育。
(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及相互配合
教師應該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並尋求家長的配合。在家長接送孩子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促使家長充分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之能夠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典範。與此同時,還要適當勸解家長不要對孩子過於溺愛。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協助家長為孩子構建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五)加強幼兒自尊心及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自尊心以及集體榮譽感的培養能夠有效幫助幼兒克服自身缺點,併成為他們努力上進的動力。重視幼兒自尊心的培養來幫助其克服自身缺點的主要原因在於透過自尊心讓幼兒形成對自我的重視,否則一味地批評與指責有時候會起到反作用,使幼兒漸漸產生“破罐破摔”的態度或其他對立情感。集體榮譽感培養是為了讓幼兒意識到自己對於一個集體存在的意義,重視自己的同時自然會不斷地去完善自己。
總之,幼兒們的學前教育需要家長、教師以及幼教機構的共同努力,形成密切的配合,從而為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