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論文

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論文

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論文

  摘要:客家硒都連城地處世界少有的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的結合部,是福建省第一批10個省級富硒農業產業開發重點縣之一。發展富硒農業,有力促進連城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科技創新開發不足、品牌意識不足、產業層次較低、經營主體不強、產品標準缺失等問題。本文透過走訪調查和總結梳理,對客家硒都連城發展富硒農業產業提出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客家硒都;富硒農業;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連城縣地處世界少有的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的結合部,全縣土地硒元素含量適中,含硒土地面積2567km2,佔全縣國土面積的99.6%,其中富硒土地面積853km2,佔全縣國土面積的33.1%,境內分佈“羅坊鄉—北團鎮—塘前鄉—姑田鎮”、“廟前鎮—莒溪鎮—曲溪鄉—賴源鄉”兩條富硒土地帶。獨特的地理位置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生物遺傳的多樣性,孕育了連城種類繁多的富硒動植物資源,20xx年10月被省農業廳列入第一批10個省級富硒農業產業開發重點縣之一,2017年2月,連城縣獲授“中國客家硒都”榮譽稱號。發展富硒農業,開拓連城農業供給側改革新領域,對於促進連城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將發揮巨大作用[1]。

  一、客家硒都連城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一)富硒特色農產品優勢突出

  連城縣是福建省僅有的幾個富硒帶之一,是“上天賜予連城的黃金寶藏”,優勢突出。20xx年,連城縣把發展富硒農業產業作為有效載體,結合連城實際,制定下發《連城縣富硒農業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並將富硒產業列入20xx年“4+X+1”整縣推進精準扶貧產業發展規劃,著力生產“安全、天然、富硒”農產品,全力打造“客家硒都價值連城”地域品牌。獨具地方特色的連城地瓜幹、連城白鴨、福建黃兔、山苦瓜等富硒產品[2],成為連城富硒名片。其中,“天水間”牌連城白鴨蛋在第三屆世界硒都硒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中國名優硒產品”。

  (二)富硒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

  為加快富硒農業經營主體構建,20xx年5月出臺《連城縣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辦法》,對富硒農產品經營主體在基地建設、產品開發、品牌宣傳等方面予以資金扶持;一是舉辦“眾創連城富硒農業英雄會”和“富硒經營主體負責人培訓班”,切實提高經營主體品牌策劃、質量安全意識和水平;二是指導富硒農業經營主體成立富硒產業協會。截止到2017年6月底,全縣共發展硒農產品經營主體63家,從業人員5600人;發展富硒農業種植基地約1.7萬畝,開發硒農產品35種,實現產值3.6億元[3]。

  (三)富硒基礎研究不斷夯實加強

  2012年以來,與省農科院合作,長期開展天然硒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研究,並與福建省農科院農業生態研究所簽訂《福建省富硒農產品(連城)規範化生產技術與地方標準制定技術服務合同》[4],結合檢測結果,在重點鄉鎮開展水稻、地瓜、紅衣花生、雪薯、山苦瓜、鐵皮石斛、金線蓮、連城白鴨、福建黃兔、河源雞等特色農產品的品種、種養殖技術試驗,為制定富硒農產品標準化技術規程、企業標準和省地方標準奠定基礎;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開展土壤硒含量狀況調查方案編制及分級評價工作;聯合詔安縣,委託標盟(中國)機構制定富硒農產品福建地方標準[5]。

  (四)富硒交流擴大提升市場佔有

  為提升富硒產品市場佔有率,縣政府樹立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積極加入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參與聯盟舉辦的高峰論壇、招商引資洽談會及產品推介活動;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營養學會、九三學社的合作,共商連城富硒農業產業發展大計。組織、引導富硒產業經營主體積極參加湖北恩施產品博覽交易會、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廣州國際富硒產品博覽會、上海國際富硒食品產業展覽會、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海峽兩岸經貿洽淡會、海峽兩岸機械博覽會等活動,在百農匯福州展銷中心、閩西賓館、古田會址、冠豸山遊客服務中心設立中國客家硒都富硒農產品展示展銷廳,全力推介我縣富硒農產品,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著力提升市場佔有率。

  二、客家硒都連城富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科技創新開發不足

  一是缺乏富硒生產技術體系。目前,與省農科院、農林大學合作的種養殖技術試驗與硒土壤檢測分級工作均未全面完成,無法有效指導富硒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保障富硒產品硒含量穩定。二是富硒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滯後,影響產業鏈延伸。已有的富硒產品連城白鴨、福建黃兔、大米、紅衣花生、雪薯、洛神花、山苦瓜、葛根等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同時,多數新產品初級加工多,精深加工少;採用傳統工藝的多,採用高新技術的少。

  (二)富硒品牌意識不足

  一是連城富硒農業經過5年發展,富硒農產品僅有“天水間連城白鴨及蛋品、樂硒有機大米、花丁米酒、森農良品蜂蜜、鑫菇田系列大米”等5個屈指可數的獨立品牌,大部分富硒農產品尚無品牌,獲得“三品一標”認證企業數量不多。二是中國客家硒都的發展定位,有效提升了連城富硒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地位,但缺乏足夠支撐起中國客家硒都的行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缺乏一批龍頭企業和一些在市場上叫得響的本地特色品牌。構建與中國客家硒都相適應的.富硒農產品品牌叢集任重而道遠。

  (三)富硒產業層次較低

  從現有產品體系看,富硒開發處於起步階段,大部分為種養類產品,深加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較少,發展水平和產業層次還較低,富硒食品、富硒飲品以及富硒產業衍生的生物製藥、休閒旅遊、保健養生尚未起步,“富硒+”產業體系亟待建立完善。

  (四)富硒經營主體不強

  因為起步晚,相關富硒的科普知識、營養作用、發展前景等宣傳不夠,富硒資源開發價值未能全面普及,富硒產業發展的理念、文化和氛圍還沒形成,富硒產業的經營主體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產業發展一直不快,一直沒有形成叫得響的知名品牌。突出表現為從事富硒農產品開發的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數量少、規模不大、整體實力不強,高精產品開發不多,市場競爭力不強,推動連城富硒產業快速發展帶動能力不足。

  (五)富硒貼標亂象叢生

  目前,由於缺乏統一的檢測標準和權威檢測機構認證,一些農業經營主體、農戶自認為全縣土地均含硒元素,種養殖生產的農產品就都是富硒的。一些地方“富硒大米、富硒地瓜、富硒葡萄、富硒百香果”等不經檢測一窩蜂地打上富硒標籤,吸引消費者眼球,“想貼就貼”亂象叢生,成為連城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的隱憂。

  三、客家硒都連城富硒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政府主導,強化頂層設計

  充分發揮政府在富硒農業產業開發中的主導作用,引導、扶持富硒產業全面發展。一是最佳化富硒農業產業區域佈局。堅持“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原則,確定富硒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目標和重點。二是強化富硒農業產業行業管理。對富硒產品的硒含量進行地方標準認證,建立健全質量資訊檔案和可查詢系統,形成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產品質量安全及市場監管長效機制。三是完善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嚴把准入關,明確富硒農畜產品和深加工產品,杜絕富硒貼標亂象,對不含硒的農畜產品和深加工產品,決不允許以富硒產品專用標誌、富硒產品名義入市。四是加大政策資金扶持。進一步加大對整個富硒產業的資金投入力度,並投入足夠的力量,幫助企業策劃、申報和爭取專案,透過專案資金加快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協調商業銀行加大對富硒企業信貸資金支援力度,透過貼息支援或風險補償等有效途徑,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實施品牌戰略,加大宣傳力度

  一方面政府搭臺打響“客家硒都”地域品牌,引導和扶持富硒經營主體加大獨立品牌建設力度,加大投入,建立自有富硒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以“中國客家硒都”區域品牌建設,帶動富硒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建設,以品牌的溢位效應提升廣大消費者對連城富硒產品的認知度,提高連城縣富硒農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多措並舉加大宣傳力度。一是注重主渠道宣傳。充分利用現代宣傳渠道,在傳統的新聞、網路、電視、報刊、廣告等方式宣傳富硒產業產品的基礎上,依託旅遊、餐飲、文化等載體,全方位、多層次、大規模宣傳推介連城富硒產業產品。在全縣範圍內開展“認識硒功能、發展硒產品促進人人健康”公益性科普宣傳活動,營造“全民補硒、科學補硒”的濃厚氛圍,著力打造“客家硒都價值連城”地域品牌。二是增強推介力度。引薦、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類展銷會、推介會、專案對接會,在全國部分大中城市設立連城富硒農產品專營店。三是用足“網際網路+”。引導企業藉助“網際網路+富硒農業”的電子商務平臺,拓展連城富硒農產品的銷售範圍,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四是融合文、旅、體活動與富硒產品宣傳。透過舉辦學術會議、特色旅遊、特色體育賽區事等活動,搭建連城富硒產品宣傳銷售等平臺,打造富硒品牌。

  (三)強化企業主體,堅持市場運作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落實兌現對富硒農產品經營主體在基地建設、產品開發、品牌宣傳等方面激勵政策;積極培育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影響力的新型富硒產業龍頭企業,扶持有一定基礎和規模、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的富硒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鼓勵和支援企業自主建立品牌、開發產品、申請專利和申報“三品一標”;培養一批具有戰略開拓能力和現代經營管理水平的企業家隊伍。二是加快基地建設。在現有基礎上加快建設規模化種養殖基地,引導、引進企業按照“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建設擴大原材料供應基地,走種、養、加工一體化的路子。三是市場動作,優勝劣汰。引導富硒經營主體走“專、精、特、新”的發展路子,支援富硒經營主體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有效使用農業“三品”證的標誌。

  (四)堅持技術創新,強化科技支撐

  一是開發科技創新平臺。積極向省國土資源廳、農業廳申請,將連城縣列為“2017年農業地質調查評價專案縣”,同時、加大與省農林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整合科技資源,實行開放式研發,逐步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校為依託、富硒產業研究部為基礎的富硒產品研發科技平臺,增強富硒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在富硒產業發展中的貢獻率。二是重視人才培養。加強富硒產品生產技術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解決應急科技人員緊缺問題;同時,實行委培和鼓勵本地學生報考富硒產品開發相關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學習,儲備人才。三是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科技人員透過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技術入股等形式,參與富硒產品產業的開發和創業。

  參考文獻

  [1]伍永壽.連城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福建農業科技,2017,(4):1.

  [2]黃水林.溫曉潔.連城全力打造“客家硒都”[J].閩西日報,20xx,(08):23.

  [3]黃宏.屏山縣發展富硒農業的探索與思考.中國科技新聞資料庫,20xx,(8):10.

  [4]邵秀芳.富硒農業看平安[J].海東時報,20xx,(06):20.

  [5]巨拴科.推進安康富硒產業發展的對策[J].安康日報,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