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動作習得中太極拳套路動作標準化的意義論文
本研究以青少年太極拳動作套路習得為主題,利用現代科學量化管理的思路作為認識論工具,在遵循太極拳路及其套路規律和青少年學習習得規律的基礎上,推動我國太極拳乃至於功夫文化的傳播,以進一步弘揚我中華文化。這也為太極拳的受訓者在日後獲得更高層次和境界的感悟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太極動作套路科學量化標準的制訂
1.1 套路選擇
太極拳流派眾多,套路紛繁。
因此,科學量化的動作傳播理念和路徑需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的認識程式。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給融入了科學量化管理理念的新的太極動作和套路教練模式的推廣和傳播減少障礙。受地理形態制約,封閉和內斂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徵,我們從來都擅長於對新生事物,尤其是關涉到文化傳播設定障礙。因此,關於文化傳播,即便僅僅只是方式的轉變,也必須謹小慎微,暴風驟雨的方式最終只能導致破壞並致反覆。為此,筆者選取了 24 式太極拳作為實驗和研究物件,針對這一套路 8 組 28 個動作,多次觀摩分析,努力研究和考察,為制訂科學量化的標準打下了前期基礎。
另外,選擇這一套路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 24 式太極拳是簡化版或精華版的太極,也是目前高等學校非體育專業通用的太極套路,更是多數培訓學校青少年入門級的培訓專案。也就是說,它有廣大的受眾(青少年)基礎,研究它便於和青少年的習得心理的及其相關學習規律結合起來,更便於把科學量化的標準方案同實際的拳路動作培訓結合起來,完成理論和實踐的檢驗和昇華,進一步推動該方案在更大範圍內推廣的可行性。
1.2 太極拳動作套路語境
下科學量化的含義和標準(動作本身和青少年習得)
1.2.1 科學量化的含義 科學量化是一種管理思路。其思想為:將組織最終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目標甚至是具體的細則,並加以數字化,之後每一個具體的流程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份額,在企業經營和生產領域,最好是小量超額完成。舉例而言,一個太極拳培訓學校如果計劃 2016 年春季招收 100名新生。設想該培訓學校招生員工有 4 名,那麼管理的原則不是要平均分配招生任務,而是會在考察招生員工的素質的情況下,分配相應的招生名額比例,然後再據此比例制訂薪酬。這只是第一步,除了分配招生指標之外,我們還會規定其他非招生員工為了配合招生工作所要做的一系列工作,這個工作就更是量化了的。例如,一天印刷多少張宣傳單、傳送出去多少、由哪些人去傳送、在哪些街道傳送、具體的街道傳送多少,都會做相應的量化指標,以便於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而這些具體化的一系列的工作,最終都是為了實現該太極拳培訓學校招收 100 名新生的目標。
1.2.2 太極拳動作套路制訂標準我們對於太極拳動作套路進行科學量化的最終目標是設法讓接受培訓的青少年快速、高效地習得既定的動作要領和套路內容。以本文而言,就是要所有接受 24 式太極拳培訓的青少年都能夠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所有動作和套路的學習,做到運轉如意,自然反射。24式太極拳被圈內人稱為簡化版的太極拳,又有人說它其實是精華版的太極拳,是經過武術名家和前輩學者千錘百煉之後流傳下來的入門功夫。由於動作簡練、套路簡單,因此受到廣大初學者的歡迎,在我國不少高校和民間培訓機構得到推廣和習練。然而,正如少林寺的“韋陀掌”一樣,雖也是入門級的功夫,但在廣大大學教師和機構教練的教學反饋乃至於受訓者們的反響來看,24 式這一入門級的太極功夫的習得過程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順利、高效。這便是我們要利用科學管理思路來對這一動作套路進行規劃化、數字量化的原因之所在。
而既然要量化,就必須要有一個量化的標準,也就是界限。在其上則視為達,其下則不足。不足教者就要重新教授,練著就要更加用心和努力。
關於24式太極拳的量化保準我們認為主要有 3 點:(1)必須合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這是大的標準,也是經過多次考擦和驗證的可以較好地衡量和測評中國青少年體育鍛煉情況的尺度。受地域、氣候乃至於宗教文化的影響,各個國家的人民的體質和精神氣質都必然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因此,來自外來的科學理論和方法,首要做的第一步工作是本土化。在這裡,我們把源自西方管理學的科學管理理念和中國人依照自身身體情況制定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來制定相應的拳術量化標準,這是合乎認識律和實踐路徑的。太極拳雖則在某種程度上是高於一般體育鍛煉活動的,但它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強健體魄的體育活動。因此從鍛鍊的角度而言,它必然是包含在國家體育標準裡面的,這是普遍與特殊、一般和個別的關係。(2)要遵循太極拳自身習練的武術標準,這是對事物特殊性重視的表現。太極拳必然有其自身的動作要領和套路標準。太極拳在中國流傳已久,並且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拳術。因此它必然合乎我國人民的身體結構和機能,故其動作的設計理念必然會充分考慮到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生理特徵和精神氣質。然而,筆者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太極拳的傳授過程中,缺乏對動作的標準化定義。眾所周知,中國 4 大國粹武術、中醫、京劇和書法嚴格意義上都是父子相傳和師徒授受,而他們採用的大都是口口相傳。因此,很多動作要領和套路精華必然會因為傳授者的差異而導致教授效果的大相徑庭,甚至導致某些高妙的拳術要義失傳。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此大的文化漏洞,前輩武者也必然非常瞭解,但究竟為何沒有采取有效的辦法去克服呢?
筆者認為,可能有 2 個原因:一是他們尚未找到如科學量化的方法;又或是已經找到了,但由於門戶之見(小農意識),怕喪失核心競爭力,故而不敢加以推行。關於後者筆者暫不加以論述,只說前者,設若中國功夫包括太極拳的創始人將動作和套路加以標準化和量化,那麼祖宗寶貴的技藝也就不致失傳了。因為量化以後的動作不會因為傳授者的差異而有顯著的'差別,故此精益求精也就更加可能。(3)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發育和成長規律,這一點,將在第 2 部分詳細論述。
2 太極拳動作套路科學量化標準對青少年習得的影響
24 式太極拳分為 8 組 28 個動作,如表 1 所示。在我國,青少年是指 13 週歲以上不滿 20 週歲的處於兒童期之後成年期以前的群體。根據皮亞傑認識發展理論,青少年對於外界和自身的認知處於具體運算向形式邏輯運算過度的階段。這一時段,有上進心,但缺乏自信和毅力;獨立意識強,但對正式教育持蔑視態度,對陌生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好勝心異常強烈,但目標不明確;有膽略,敢於表現自我,但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差。
毋庸置疑,功夫文化在中國深受歡迎和喜愛,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之間,更是以掌握一門炫酷的拳術而自得,並往往成為他們在其他領域活得成功的制勝法寶,對於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具有莫大作用。然而,正如上文所言,青少年時期,人們自信心、自尊心乃至於上進心都無一不爆棚,然而能夠堅持下去的卻相對較少。這一方面,是由於青少年的心理特徵所致,但另外還是因為他們所學習的新知識或是想要深入瞭解的新事物過於抽象,而他們又處於一個急於求成的年紀。故此,我們要對入門級的 24式太極拳加以改造,就是要以量化的方式,制訂整套拳術的學習目標以及各個總過要領、套路的數字化規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改變目前的教學和困境。因為,量化後的太極拳術,將會對青少年的習得過程產生積極的影響。
2.1 明確目標
制訂了系統而細化的標準,可以讓青少年預知自己在該訓練過程中所能和所要達到的程度,以便於提前給自己打好預防針。同時制訂出相應的應對性方案,用以防止自身性格以及群體性的弱點和缺陷,堅定信心,增強意志,不斷地用自己當初定下的計劃和下定的決心激勵甚至是刺激自己。知道了最終目標是什麼,訓練起來才具有成就感,因為當每一個動作的完成,都表明自己又向成功邁進了一步。如果壓根對訓練的最終目標一無所知,就會茫然,就會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績離目標究竟還有多遠,堅持下來,也就更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事情了。
2.2 瞭解標準
這是細化了的動作和套路規範。教師起到的只是示範作用,其作用主要是教大家怎麼學或是激勵大家繼續堅持下去。當然,也同時還兼有示範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們很多學校,教師是把所有過程的包攬下來了的,根本不給學生自己探索和自我鍛鍊的機會。或許說,由於學生壓根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因為缺乏標準,所以根本就不敢自己去習練。由此可見,把每一個動作和套路的標準量化下來,數字化給學員,勢必增加學生自我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減輕教者的負擔。
2.3 樹立信心
我們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有時候,能力和悟性倒還是其次的,關鍵是要給人以信心。標準量化以後的 24 式太極拳,每個動作該怎麼做才能達到相應的指標,不是教師或是其他同學說了算,而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資料說了算,因此就增加了學生自我探索的和試錯的勇氣和信心,也敢於在師長或是其他受訓者錯誤的時候表達看法。長期下去,必然大幅提升其信心,從而一路走下去。
3 小 結
文化的力量在於傳播,優秀的文化同樣如此。拋棄門戶之見,擱置抱殘守缺的傳統舊式思維,給現代科學一個機會,中國的優秀文化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發揚光大。太極拳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只有更多人來傳承,才能夠促進它的進一步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 1 ] 潘國建,孫緒生,成紅,等 . 簡化太極拳誘導的髖膝關節角度變化[ J ].中國運動醫學,2000(3):312-313.
[ 2 ] 孫緒生 . 太極拳運動中肩肘關節角度的變化 [ J ]. 中國康復醫學,2000(1):50-51.
[ 3 ] 張偉,吳軍 . 對發現式教學法在太極拳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 J ]. 青年文學家,2009(21):252.
[ 4 ] 孫晶晶 .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教法研究 [ J ]. 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