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大資料高等學校教學的論文

大資料高等學校教學的論文

大資料高等學校教學的論文

  1大資料對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影響

  如果把“資料化”作為人類社會走向資訊時代的初級階段,那麼大資料技術的出現則可視為“資料顛覆傳統”的中級階段。在這一階段,資訊無所不在無所不包,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大資料的運用,改變了傳統認識論模式,出現了從因果關係到相關關係的思維變革,大資料為我們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帶來了“三大變化”:第一,資料只求規模,不求樣本;第二,資料求雜求量,不苛求精確度;第三,分析和處理資料只求相關性,不求原因。從教育行業來看,大資料技術將會為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高等學校在資訊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資料,這當中包含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的資訊、註冊與選課資訊、學籍與成績資訊以及各種校園卡資訊等,這些大資料完整且客觀性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應用前景更加廣闊。利用大資料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校對資源管理、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升教育理念,進而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個性化需求,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目前,高等學校的資訊化系統建設正不斷髮展和完善,除了校園網路、各種資料管理系統、遠端教學系統之外,還有數字化校園、圖書館資訊管理系統等,如何對這些系統所產生的海量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為學校管理提供決策支援和幫助,建立高效的智慧化校園,已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資料的價值是巨大的,雖然也會產生大量冗餘資訊,但是透過精準的分析,大資料將產生巨大作用。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教育管理、思維方式、學習行為、教學評估等,無不受到大資料的影響。

  2大資料背景下高等學校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大資料時代的教育管理在履行教育管理職能的過程中將更加凸顯管理的及時性、前瞻性、區分性、整合性、權變性等特點,為教育管理的變革帶來了大機遇。

  2.1利用資料探勘技術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教育的出發點是希望透過知識的傳授對學生成長產生影響,而知識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模式一旦固定下來,改變就變得緩慢。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大部分都是預先設定好的,在教學計劃的指引下,教師與學生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活動。大資料完全有可能為這種教學活動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利用資料探勘技術,對在紛繁複雜的日常教學中產生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出具有預測性的內容。例如,可以瞭解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更適合學生的實際;當前上課的內容在哪個時間段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每個學生透過怎樣獨特的方式更容易掌握當前所學的內容;用什麼方式鞏固提高知識更有效等等。甚至還可以透過對教學行為中產生資料的分析,歸納出學生最近的學習、思想和行為傾向,有效地預防教學活動中不當行為的出現。應用教學資料分析,一方面,課程教學活動會根據資料分析產生的新情況進行調整;另一方面,新的知識與新的教學方法會隨時被歸納出來,學習的內容更具有前瞻性。

  2.2重視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的融合

  學習分析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中所形成的資料進行研究,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表現以及潛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預測。學習分析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具有很多優勢,在解決目前高校有關學習和教育經驗等諸多問題時具有巨大潛力。學習分析包含了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怎樣、興趣如何,成績如何等內容,透過校園的資訊化系統不僅能獲取學生的顯性行為資料,如作業完成的情況、實驗技能的情況、考核結果及考試成績,而且還能獲取學生的隱性行為資料,如參加課外及社團活動、網際網路社交情況等,根據資料可以預測建立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額外教學資源支援的需求模型、測量學生特別的潛質、構建能夠改進和提高教學效率的彈性模式等,讓學生拓展在當前學習環境下的理解能力,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課程學習負責,增強學生自主管理學業發展的能力,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教育條件。對學生來說,學習分析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瞭解自己在課程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可以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及習慣進行最佳化,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主開展個性化的學習;對於教師與管理者來說,可以利用學習分析結果對課程質量進行綜合評估,從而能更加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促進教與學的融合。

  2.3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重視資料分析能力的培養

  教師的綜合素質包含許多內容,以往我們強調的是專業知識,因為這是教師展開正常教學,保證基本的教學品質的必備條件。不可否認,教師的專業知識是影響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學生衡量一個教師優劣的.重要標準。但在大資料時代,未來的教學活動,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外,還需掌握一項重要的技能,即對教育資料的分析和研判,這或許成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關乎成敗的重要因素。大資料時代下教學活動將產生海量的教育資料,如何從中尋找出具有教學價值的內容,成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項非常重要任務。透過對教育資料的挖掘和處理,教師能夠對學生各種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關聯,並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使教學活動更加適應學生的需求,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為了迎接大資料帶來的新挑戰,高校要做好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積極培養教育資料分析人才,應該儘早開設資料分析課程,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大資料技術的興起,高等教育將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高等教育能否抓住機遇持續發展,直接影響到國家長遠的發展與興衰。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高等教育中對資訊科技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廣泛,大資料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已成燎原之勢,大資料管理必將滲透到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各個方面。同時,大資料技術將進一步促進學校和社會的互動,使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可以相互支撐,學校可實時把握社會需求,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來完成和制定教學規劃和進行相應的改革,而社會也能及時掌握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新動向,及時把新的教育成果應用到各個領域的生產、管理等過程當中。總之,透過大資料管理,學校、學生、社會三者能有機地聯絡在一起,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