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兒童情景教學的論文
1對聽障兒童情境教學的認識
1.1概念詮釋
我國古代教育十分重視環境對人的教育作用,例如,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張“相機教學”,就是抓住時機,運用情境,對學生進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列女傳》中孟子母親“三遷教子”“斷織教子”,也體現了情景在教育中的作用。國外也不乏教育家在教學論著和教學實踐中關於對情境教學的思考與經驗。例如法國的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記載了教師把愛彌兒帶到大森林辨別方向的例項,美國的杜威、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均對情境教學作了有益的探索。情境教學法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早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其主要特點就是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善於創設兒童生活中經歷過的、與生活相似的和與課文內容有聯絡的實體情境、透過模擬情境、語表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等多種情境,讓兒童“情動而辭發”,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語言發展水平。
1.2對於聽障兒童教學的作用
情景教學在健全兒童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對於聽障兒童語訓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為促進聽障兒童最大限度地發展語言能力、提高語訓教學效率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方法。聽障兒童由於聽力障礙,視覺及其他感官的綜合運用和提高學習興趣對於他們的學習更為重要。其一是激發學習興趣。在低幼兒階段,聽障兒童的學習動機常常是和興趣分不開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康復效果的好壞和成敗。由於情境教學法的新穎化、趣味化、遊戲化,使受訓聽障兒童從要我學、逼我學、到我要學、我要練,從而能積極的參與語訓活動。其二是促進學習和掌握語言。語言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特定的生活環境。從某種意義說,語言和生活情境是密不可分的。嬰幼兒從咿呀學語到基本學會說話,是生活環境造就成的。其三是理解語言和運用。藉助創設的情境能使受訓聽障兒童既能從整體上理解詞語,也能從特定的情境中,即一定的形象、動作、過程中體會並理解詞彙、句子的含義。情境教學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可以聽,可以啟發他們思考併產生強烈的表達願望,促使他們從內部語言逐步過渡到生活語言。其四是促進思維發展。語言和思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語言的不斷積累和發展,也必然促進思維的發展和提高,設定情景,運用情境教學進行聽障兒童語訓,不但為發展受訓聽障兒童的語言提供廣闊的空間,隨著思想思維的不斷豐富,也必然會促進和推動受訓聽障兒童的抽象思維的提高,使聽障兒童進入情境產生豐富的聯想,使他們的思維水平得到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2情境教學的具體手段
2.1創設故事情境
例如“會變顏色的小蝸牛”中,教師創設了一個情境化的遊戲場景——“蘋果園”與“葡萄園”,讓幼兒扮演蝸牛寶寶、老師扮演蝸牛媽媽進行故事遊戲,將幼兒帶入故事情境中,“真實具體”地感知和體驗故事,享受溫馨和甜蜜。這樣情境化的遊戲創設,為幼兒理解故事提供了感受和體驗的機會,幫助幼兒掌握簡單的語言句式,為後面的續編做好認知和情感上的雙重準備。
2.2創設操作情境
學齡前聽障兒童由於年齡小,光聽不一定能掌握知識,往往要透過實際的操作才能學會。如在教幼兒“排序”時,就要準備好可以操作的教具,讓幼兒人手一份。在班級中的區角創設中,數學區要注意創設操作的情境,因為數學區是幼兒課堂知識的反饋,幼兒在這裡觀察、操作、探究,不但培養了幼兒舉一反三的學數學的方法,也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活動常規。如在小班的認識數字“1~5”的活動中,教師設計“我餵動物吃豆豆”的情境,把可樂瓶裝扮成一種小動物,剪出一個嘴,上面貼著相關數字等,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數量與數字的關係。
2.3創設遊戲情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心和想象力是聽障兒童主動學習的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而幼兒每一次遊戲,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點子,無形中就培養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知識與遊戲緊密結合,能夠使幼兒獲得有益的經驗,也使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小班認識顏色紅、黃、綠,教師有意識地在活動室內懸掛用紅、黃、綠三種顏色製作的圖片,並擺放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物體、玩具,使幼兒認識紅、黃、綠的完整表象。隨後領幼兒玩“看誰拿的快又對”的遊戲。即把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塑膠雪花片混放在一起,讓幼兒分揀出各色塑膠雪花片,誰撿的又對又快為勝利者,獎勝利者小獎品。為了加深幼兒們對這三種顏色的認識,自由活動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們玩“小汽車”的遊戲。教師手持紅黃綠燈的道具,幼兒們扮演小汽車司機,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做遊戲:“小汽車嘀嘀嘀,開到東開到西,紅燈停綠燈行,看到黃燈等一等”這樣既鍛鍊了幼兒的身體,又可以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遊戲化。從而讓遊戲成為上課的主要形式,使幼兒在輕鬆、活潑、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在玩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
2.4創設生活情境
發現生活中的教學情境,像小朋友有幾隻手,班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等。所以創設生活情境,也是促進聽障兒童更好康復的方式,在生活情境中,自然、輕鬆、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知識。如在小班的幼兒洗手時,可以讓幼兒數數水龍頭有幾個,喝水時數數有幾個同伴喝水了,練習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中班的可以請幼兒數數今天到園多少個同伴,請同伴相互檢驗是否正確。這樣讓每個幼兒都得到鍛鍊。真實的生活情境,是幼兒最熟悉的場景,能更好地吸引幼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注重創設整體的教育環境
透過以上手段,可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在環境的刺激下,幼兒會對事物產生興趣,從而大大提升學習的效率。教師在創設環境時,應注意其整體性和豐富性,並從以下方面著手。
3.1設定問題情景。
即傾向於將所有與教育有關的事物結合起來,形成幼兒認知衝突,激起幼兒探究興趣。教師作為環境的創設者,主要任務是透過觀察和聆聽,從幼兒的活動中獲得“教”的資訊,並結合環境的調整或改變,將幼兒的興趣從好奇引向研究。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將能促進幼兒健康地發展。為此,中心按照教育性、參與性、動態性、藝術性、方向性的要求,因地制宜創設了生動有趣的圖畫,室內創設了不同功能與特色並充滿懸念和樂趣的活動區域,以真正成為兒童的樂園。
3.2緊扣聽障兒童的興趣點。
在活動區創設時,教師應儘量發現幼兒感興趣和能激發幼兒興趣的活動。如小班的娃娃家、大班的科學探索區等,並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例如,經常聽音樂,使幼兒注意某些音樂旋律,就容易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愛好;給幼兒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則能引起幼兒對閱讀的興趣;讓幼兒廣泛地接觸生活中一些他們能理解的事情,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知識,可以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愛好。興趣越廣泛,他們的精神世界就越豐富,思維就越活躍。即使是最頑皮淘氣的幼兒,一旦置身於新的環境中,也會睜大眼睛,專注地認識這個世界。他們會很有興趣地觀察樹上叫的小鳥,水中游的魚兒,地上爬的小蟲等等。在觀察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驚喜地發現大蒜長芽了,蘿蔔葉子長出來了,小蝌蚪長出腿了這樣慢慢地就會培養起幼兒穩定的求知興趣,使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詢問,在詢問中思索。因此,中心充分地利用教室的'各個角落,佈置了建築區、角色區、科學區、閱讀區、自然區、美術區、手工區、音樂區、結構區等等,並根據教學內容和季節的不同,不斷地提供新的材料和內容,儘量騰出可讓幼兒活動的地方,使幼兒們不感到教室佈置的呆板,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來學習。平時也經常帶領幼兒到室外園外去,大自然中的鮮豔的色彩、萬千的姿態、神奇的變化最能吸引天真活潑、富於好奇心的幼兒,在這種自然、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和學習的興趣被充分地激發起來。例如,在耳蝸大班的遊戲課上,為了讓幼兒懂得買、賣的關係,在教室的一角創設了一個小百貨商店的情境,讓每個幼兒輪流當售貨員和顧客。透過這樣的學習,班裡的17名幼兒不僅懂得了買、賣的意義,還從中學到了禮貌知識、生活情感,從而有效地發展了語言,真正得到了幼兒的喜歡和家長的認可。又如,在講解“爺爺”“奶奶”一詞時,請聽障兒童的爺爺奶奶來到課堂,讓他們親自感受長輩對兒孫的疼愛,並且讓聽障兒童們學會感謝長輩,倒水送給爺爺奶奶喝,使他們從中體會到了“爺爺、奶奶愛我”,還學會了“我愛爺爺、奶奶”這樣的生活情境,幼兒們幾乎天天感受到,但他們似乎習以為常,只有當學習了語言,幼兒們才體會到被愛的快樂,並且學會感恩,更好地利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想。課後班裡的幼兒家長普遍反映幼兒比以前變得懂事有禮貌了。
3.3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的採用對培養聽障兒童的創新精神具有積極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具有集影象、聲音、動畫、文字於一體的多種資訊功能,可向幼兒提供全方位刺激,以生動直觀、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兒呈現知識,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處於驚奇、探索的學習氛圍中,既可啟用幼兒的思維,又有利於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一個好的教學課件,必須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可操作性。學前聽障兒童的興趣來得快消失得也快,要抓住幼兒興趣的最高點,不失時機地瞭解幼兒感興趣“要看、要聽、要想知道”的內容,快速直接地展示在幼兒面前,使幼兒的興趣和思維得以連貫、加深、延續。在製作課件過程中,要注意課件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隨意性。能夠根據情節變化,幼兒的適應狀況和知識掌握情況,隨時呼叫,操作。如在繪畫“美麗的蝴蝶”課件中,透過多媒體為幼兒展現了形、聲、音、像相結合的各種各樣的蝴蝶的生動形象,使幼兒瞭解了蝴蝶的外形特徵及對稱圖形的畫法,激發了繪畫興趣,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想象空間,幼兒從這裡接受到新異的資訊,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想象蝴蝶動態的“相似塊”,這個新的“相似塊”與幼兒頭腦中原有的“相似塊”相匹配,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摹仿和創造。運用多媒體技術後,不但沒有了教師示範會擋住部分幼兒視線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示範影象小、速度慢、塗色費時等現象,幼兒不但看得清楚聽得仔細,而且如果幼兒有疑問還可以再次演示,強化示範步驟。
4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是聽障兒童學習語言,發展語言的有效途徑,對聽障兒童的口語表達、記憶、語言的連貫性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對聽障兒童學習語言的興趣有極大的提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國的聽障兒童康復在殘疾人康復體系中起步較早,尤其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成就,聽障兒童語訓機構遍佈全國各地,廣大聽障兒童透過科學、系統的康復訓練,聽力語言水平得到提升,為他們迴歸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毋庸諱言,整體聽障兒童語訓水平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和必要性,聽障兒童語訓的成功率依然較低,其中重要原因在於缺乏科學的聽障兒童聽力語言康復教育觀,即過於強調聽障兒童教學的特殊性,而忽略了教學的普遍性,因此,聽障兒童聽力語言訓練中,在適當兼顧聽障兒童特殊需要的同時,在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等方面應注意遵循和健全兒童一樣的基本規律,從而將普教系統先進的教研成果吸收、運用到聽障兒童語訓中,例如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進一步探索與推廣,這也是聽障兒童教學發展的迫切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