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成本管理方法論文
戰略成本管理方法是在克服傳統成本管理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以生產為導向、側重戰術性決策等缺陷的基礎上形成的以使用者滿意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側重戰略性決策的現代成本管理方法。本文首先介紹了幾種基本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再將重點放在戰略成本管理方法的最佳化上,透過揉合現有成本管理方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基於作業成本法的戰略成本管理,最後對其在客戶關係管理和供應商關係管理上的應用作了說明,總結了該方法的現實意義。
一、基本戰略成本管理方法
(一)價值鏈分析法。這種方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首先提出。價值鏈思想認為企業的價值增值過程按照經濟和技術的相對獨立性,可以分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的多個價值活動,這些價值活動形成一個獨特的價值鏈。價值鏈是一系列由各種紐帶連線起來的相互依存的價值活動的集合。也就是說,價值鏈並不是獨立活動的`彙集,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動構成的一個系統,在這一系統內各項活動之間相互聯絡,即某項活動進行的方式影響其他活動的成本與效率。按照企業活動的空間範圍,價值鏈分為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可見,價值鏈分析以戰略成本管理的空間範圍為物件,為戰略成本管理提供了空間平臺。(二)成本動因分析法。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由美國著名會計學教授卡普蘭等所倡導的作業成本計算法,在美國、加拿大的許多先進製造企業成功應用,結果發現這一方法不僅解決了成本扭曲問題,而且它提供的相關資訊為企業進行成本分析與控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雖然,成本動因是作業成本計算法的核心概念,但並不專屬於作業成本計算法模式。因為從戰略成本管理的高度來看,成本動因不僅包括這一模式下圍繞企業的作業概念展開的、微觀層次上的執行性成本動因,而且包括決定企業整體成本定位的結構性成本動因。分析這兩個層次的成本動因,有助於企業全面地把握其成本動態,併發掘有效路徑來獲取成本優勢。
(三)全生命週期成本法。生命週期成本分析是對專案整個生命週期中所有有關的支出和收入進行確認和量化(現金流量分析)的一門技術。生命週期成本是指從產品的產生到消亡的整個期間內發生的成本,其內容可從生產者、市場、社會、使用者等視角界定,其中基於使用者視角的生命週期成本為全生命週期成本,它與戰略成本管理的使用者滿意目標相一致,通常將全生命週期成本按時間序列分為生產時段的生產者成本和消費時段的消費者成本。但這種對全生命週期成本的二時段分類未包括對生產者成本具有決定意義的供應者成本,無法與縱向價值鏈的供應商、企業、使用者三個空間相匹配,因此需要將全生命週期成本向前延伸至供應時段的供應者成本。我國對戰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才開始的。一般認為,企業戰略成本管理將成本管理與企業的競爭地位相聯絡來尋求企業持之以恆的“成本優勢”。筆者認為,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在於企業對其內外部的環境適應和調整,以培養和鞏固企業持之以恆的競爭優勢。這要求企業從關係企業長遠利益的各方面著手分析,不僅僅努力適應企業的外部環境,還要改善企業的內部環境,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把握戰略成本管理,從戰略的高度為管理提供資訊服務,以創造和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作業成本法對戰略成本管理方法的最佳化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資訊時代資訊傳播速度的加快,資訊量的增長以及其複雜性的增加都要求企業更加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所獲取的資訊資源,加強資訊溝通管理,以最快的速度調整企業的發展步伐。戰略成本管理所需的戰略管理資訊是多維度的,它跨越了歷史、現在和未來。就會計主體而論,它不僅僅涉及會計主體的會計資訊,還包括了其競爭對手的內外部會計資訊,這些會計資訊既包括財務資訊,也包括非財務資訊。在處理資訊的同時也要首先考慮成本問題——以較低的成本提供戰略管理所需要的資訊資源。戰略成本管理、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是具有內在邏輯聯絡的整體,但是各有側重點和不足之處,具有互補性。一是戰略成本管理能夠提供成本管理的框架,將成本目標具體化,能夠制定好成本定位,但是要將成本定位進一步具體化為目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