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宗教與當代生態危機的論文
一、宗教與生態的關係
在過去的五十年裡,環保主義確實透過經濟、法律、科技等方法在提升意識和改變行為方面有所成績,但是人們太重視打敗對手和尋找公共手段,以至於忽視了這些反映的都是人們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新的環保思想將重點轉移到價值觀和世界觀,從人們傳統的宗教、哲學乃至詩歌、藝術中尋找方法,認為更深層的問題是世界觀決定我們如何對待我們的環境,我們如何看待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我們能夠在世界中做什麼,以及世界的未來是什麼樣的這一系列問題決定了我們的'實踐。所以,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傳統宗教思想。
在現代社會之前,並沒有觀點是關於人們可以改造世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的觀點第一次把自然視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客體,認為自然可以控制、可以改變,甚至可以索取的。 人們可以決定生活和世界,這是人類的能力,而人類也是這麼做的。當人們意識到生態危機的時候,環保主義的現代概念是我們有責任照顧我們的星球,這種觀點也是把自然作為一個客體考量的。但傳統宗教,尤其是道教對此有著不同的思想。
二、道教思想對大自然的看法
在道教中,自然並不是人的客體,而是天人合一、內外如一的。
白雲觀中有一幅內景圖,這是關於人體內部最著名最精明的地圖,將人體內部描繪為一個有星辰、大山、動物、植物的廣闊天地。
《太上老君內觀經》中寫道“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永珍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這篇經文生動的描述了我們是如何獲得生命的。不只是靠父母,而是來自於宇宙的各種力量,創造出了一個新的生命,宇宙來到生命之中。
這些圖景和經文反映出來,在道教的思想中,人是內化的自然,自然就是人,人與自然兩者是內外如一的。它們看起來不同,但是實際上是一樣的。道教與環保主義的區別也正在於此,環保主義將世界作為客體被照顧,而道教則認為世界就是主體。這樣一種思想對生態保護的獨特價值就在於,如果外界環境變差的話,那麼就會直接影響到我們身體,從而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三、道教實踐與中國生態文明
道教哲學提供了一種基礎,使我們能夠對人類與自然環境關係的理解進行正規化轉換,人與自然同一的觀點為水源問題、空氣汙染以及食品安全,都提供了新的解決視角,道教的倫理能夠承擔起建立一箇中國本土生態文化的責任。
東西方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倫理觀,正是由於這種差異性,東方文化對西方文化有著特殊價值。西方文化要想擺脫人以自然為物件的思路,要從東方文化中尋找方法,從古老的道教思想中學習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