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蝴蝶效應與教師課堂行為論文

蝴蝶效應與教師課堂行為論文

蝴蝶效應與教師課堂行為論文

  摘 要: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在開展相關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不僅依靠教師的課堂內容,也依據教師的肢體語言。肢體語言作為教師課堂內容的一種補充,對教學活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加強教師課堂行為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引進蝴蝶效應,以蝴蝶效應的理論說明教師課堂行為的重要性。

  關鍵詞:蝴蝶效應;教師;課堂行為

  我國的《禮記·經解》中講道: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在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思維模式的形成,甚至性格的形成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的影響。教師看似微小的課堂動作能對學生形成一系列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中注重自己行為的規範,並適當地加以利用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由美國的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tz)在一次電腦程式對氣候變化的模擬的過程中發現的。蝴蝶效應指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或變化能夠導致周圍事物的巨大改變。

  二、教師課堂行為

  教師課堂行為包括教師的語言、神態、肢體動作等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和相關理念的途徑不只有課本,更多的是對教師課堂行為的觀察和模仿。

  學校在教師行為規範方面指出,教師行為規範的內容涵蓋課堂進行的全過程以及課程反饋和作業批改等方面,規範教師行為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

  三、蝴蝶效應與教師課堂行為

  1.蝴蝶效應應用於教師課堂行為的可行性討論

  蝴蝶效應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說明:處理好細節是把握整體的關鍵。我們常說的細節決定成敗也是蝴蝶效應的表現。在分析教學活動與蝴蝶效應的關係時,筆者發現,將蝴蝶效應應用到教師課堂行為的規範中是十分可行的。

  (1)蝴蝶效應的理論符合課堂教學的特點。蝴蝶效應注重細微事物與周圍事物的聯絡,該理論指出: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羅倫茲將此認定為:混沌。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的一個具體比喻。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處於被教師引導學習的地位,一方面,學生在教師的指示下進行相關課堂內容的預習、複習等學習活動,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透過課堂互動等環節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不僅需要前期的備課、查詢資料,還需要開展好課堂教學,在課堂內容結束後,教師需要透過對學生進行檢測以發現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學生和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的關係可見一斑,因此,我們可以認定,教師微小的語言動作都能夠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後期性格的形成。

  將蝴蝶效應應用到教師教學活動中,符合課堂教學的特點。

  ①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後期學習的開展形成影響。這一點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教師在課堂上所展現的教學狀態和麵部表情,學生都會不知不覺地進行模仿,並透過與他人的對話和互動來表現,學生年齡越小,這種現象越明顯。②課堂活動的開展並不止步於課本和教師的'授課語言。蝴蝶效應中,蝴蝶扇動翅膀的微小弧度最終導致遠方城市颶風的發生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在日常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相處的時間佔據著學生學習的較大部分,教師由此成為影響學生後期發展的關鍵因素。

  (2)蝴蝶效應應用到教師課堂動作規範中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①教師課堂行為的規範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性格的形成。學校課堂是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學習的地方,同時,也是學生和教師交流最多的平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透過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擴充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在進行知識的學習中常會將教師的言行作為規範語言,因此,會出現不自覺的模仿。②教師課堂行為影響著學生的整體發展。學生的整體發展不僅包括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還包括思維模式、交際能力、身體語言的表達等,這些內容大部分都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習得。一方面,學生大多處於思維方式還未成型、心理年齡較小的階段,另一方面,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受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在課堂中雖然是主體地位,但是教師才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兩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形成對教師課堂行為的模仿和再現。

  因此,將蝴蝶效應應用到教師課堂行為的規範中不僅能夠推動教師課堂內容的豐富,更能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意義。

  2.加強教師課堂行為的規範,積極發揮蝴蝶效應理論的作用

  推動蝴蝶效應理論在教師課堂行為規範中的應用,需要學校和教師根據相關內容和教學來做具體的安排。

  (1)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蝴蝶效應理論對教師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性,推動教師課堂行為規範化的形成。學校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支持者和推動者,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制訂出相關的規章制度,並選擇優秀的教師來進行課堂知識的講授。只有在充分認識到細節與整體的關係後,學校才能夠落實教師的課堂行為規範制度,從而確保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影響的積極性。

  (2)教師要積極地推動自己教學行為的規範,意識到蝴蝶效應與教學活動開展的關係,從而加強自身的素質建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在進行知識傳授時,教師不僅透過自己的課堂語言來傳授知識,同時也藉助相應的肢體語言。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因此,加強教師課堂行為的規範十分必要。在進行課堂行為規範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蝴蝶效應與課堂內容的關係進行詳細的瞭解,從而加強對自身行為的約束,推動教學行為的規範。

  蝴蝶效應中講到的細微舉動能夠引起後期周圍事物的巨大變化的現象是一個值得教師積極思考的理論。怎樣將蝴蝶效應理論應用到教師課堂教學實踐中,怎樣正確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關係到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自己言語的規範,並透過相應的肢體語言來擴充課堂知識容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沈雲彩。“蝴蝶效應”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01)。

  [2]張清海。“蝴蝶效應”與高職生管理策略[J]。職教論壇,2012(32)。

  [3]楊衛軍,孟克。高校人才培養視閾下外包蝴蝶效應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2(02)。

  [4]張燕麗,李勇帆。淺談教學系統中的蝴蝶效應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